浙江高考一轮 第2章 第5讲 大气环境三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302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一轮 第2章 第5讲 大气环境三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2章 第5讲 大气环境三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2章 第5讲 大气环境三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2章 第5讲 大气环境三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浙江高考一轮 第2章 第5讲 大气环境三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一轮 第2章 第5讲 大气环境三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docx

《浙江高考一轮 第2章 第5讲 大气环境三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一轮 第2章 第5讲 大气环境三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高考一轮 第2章 第5讲 大气环境三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docx

浙江高考一轮第2章第5讲大气环境三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

第5讲 大气环境(三)——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

考点一|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

1.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加试要求)

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

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具体如下表所示:

热量带

气温特点

典型气候类型

寒带

终年严寒

极地(苔原、冰原)气候

亚寒带

冬寒夏凉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冬冷夏热(最冷月气温0℃以下)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气温0℃~15℃)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

冬暖夏热(最冷月气温0℃~15℃)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热带

全年高温(最冷月气温15℃以上)

热带雨林、沙漠、季风、草原气候

2.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加试要求)

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

降水特点

大气环流控制

典型气候类型

年雨型

全年多雨,季节均匀

常年盛行湿润西风致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常年受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

夏季(湿季或雨季)多雨

冬季(干季或旱季)少雨

夏季赤道低气压带移来致雨,冬季干燥信风带影响少雨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来自海洋夏季风致雨,冬季来自内陆冬季风少雨

三类季风气候

冬雨型

冬雨夏干

冬季湿润西风移来致雨,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全年少雨

常年受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地处内陆少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015·浙江1月学考)将两个烧杯分别装入300毫升水和干沙,并排放在一起,把两支温度计液泡插入水和干沙中,用100瓦的白炽灯照射(如右图)。

据此完成1~2题。

1.打开白炽灯,10分钟后(  )

A.沙的温度没变化

B.水的温度没变化

C.水的温度比沙高

D.沙的温度比水高

2.该模拟实验验证的是(  )

A.温室效应B.水循环过程

C.城市热岛效应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D 2.D [第1题,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因为沙的比热容比水的小,由吸热公式可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沙子的温度升高的更多。

第2题,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该实验证明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不同,因此通过该实验可以验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1.气候关键要素之一——气温的分析

(1)理解气温的影响因素

因素

表现

纬度

位置

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太阳辐射能少(多)

海陆

位置

海洋性气候(比热容大:

冬温夏凉,温度季节变化小;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均匀);大陆性气候(比热容小:

冬冷夏热,温度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

地形

地势高(低),气温低(高);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地形封闭不易散热)

洋流

寒(暖)流,气温低(高)

(2)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气候关键要素之二——降水的分析

(1)理解降水的影响因素

因素

表现

大气环流

气流上升易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风向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而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易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人类活动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下图所示为大陆东岸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a、b、c为等温线,虚线为晨昏线(①②为晨线,③④为昏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幅图中表述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若正确图示为最冷月等温线分布图,关于P地与其所在大洋同纬度对岸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B.P地气候较对岸湿润

C.P地大陆沿岸一片热带季雨林景观

D.P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3.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图示内容的是(  )

A.该日,大约在1月中旬

B.该日日落时,M、N两地的日影朝向东北

C.该季节,新西兰南岛比马达加斯加岛白昼短

D.该季节法国马赛的海滨浴场游客很少

1.C 2.B 3.C [第1题,四幅图中,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符合7月的等温线分布特点,再根据晨线、昏线判断①④符合。

第2题,根据最冷月大陆气温低,向低纬凸出,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南半球,P位于南纬20°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P同纬度大洋对岸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

因此,P地气候较对岸湿润。

第3题,根据第1题判断该日大约在7月,日落时,M、N两地的日影应朝向东南;该季节,新西兰南岛比马达加斯加岛白昼短;法国马赛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海滨浴场游人较多,故答案为C选项。

]

(加试要求)下图为世界某地蒸发耗热年总量分布图(千卡/厘米2·年),回答4~5题。

4.图中甲地数值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的原因是(  )

①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②位于背风坡,气温高 ③海拔高,蒸发弱 ④受暖流影响大

A.①③B.①④

C.②④D.③④

5.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在一年中蒸发耗热最大的时期出现在6~8月

B.②地数值低是因为距海远,降水少

C.③地数值比同纬度陆地高是因为海洋气温高,蒸发强

D.④地数值低是明显受到寒流的影响

4.B 5.D [第4题,甲地蒸发耗热多于同纬度地区,说明该地蒸发强于同纬度地区,则与水分多、气温高有关,故B项正确。

第5题,④地受沿岸秘鲁寒流影响,减温减湿而蒸发较弱,故蒸发耗热少,D项正确。

①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当地夏季(12月~2月)炎热干燥而蒸发旺盛,故最大蒸发耗热时期为12月~2月;②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而降水少,从而蒸发耗热少。

③地位于海洋中,在夏季,其气温没有陆地高。

]

考点二|气候类型分析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决定了气候所在的热量带。

(2)大气环流:

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季风环流。

(3)海陆因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气温;距海远近影响降水。

(4)地形因素: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洋流因素: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

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加试要求)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部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

亚热带

季风气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

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

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4)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寒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寒带

苔原

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原和

高山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图1)及图中②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中勃朗峰所在山脉是欧亚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填“碰撞”或“张裂”)而成。

(2)图中①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该工业区形成时期,主导区位条件是________,产业结构特点是________。

(3)图中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该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终年受________控制。

(4)比较图1中③地和④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工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区域气候特征、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影响气温的因素。

(1)题,结合经纬网及大陆的轮廓,可判断出图示区域为欧洲,南面为非洲,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2)题,根据经纬度及河流可判断出①工业区为德国的鲁尔区,该工业形成初期,主导区位条件为煤炭资源丰富,因此处于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

第(3)题,由图中②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看出,该地1月最低温在0℃以上,全年降水均匀,由此可得出其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图中纬度可知其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则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第(4)题,根据图中零度等温线可判断,③地气温高于④地,主要从海陆影响和洋流两个角度来分析。

【答案】 

(1)非洲 碰撞

(2)煤炭丰富 单一(第二产业为主)

(3)乳畜业 终年温和多雨 西风带

(4)③地气温高;③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④地距海远,地势高。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

主要从三方面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