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二教学反思.docx
《找规律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规律二教学反思.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找规律二教学反思
找规律二教学反思
找规律二教学反思1
抱着让学生乐学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愿望,我设计了本节课,《找规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第九单元)是按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新增加的内容。
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去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图形中的循环排列的规律,不是易事。
从学生表现来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期效果。
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目标达成度较好。
本课我的教学目标简单说来,就是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和图形的排列规律。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只有来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
为此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根据儿童喜欢小动物的天性,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
“第四队应怎样排?
”,吸引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去观察不同的排列顺序,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来揭示出其中循环排列的规律。
在钻研教材和了解了白板的各项功能后,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从课堂教学和技术支持两方面做思考,在合理的地方用上合理的技术,让两者有机的统一,利用白板的功能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避免出现课堂教学跟着白板走的现象。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设计分散了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其中复杂的循环排列规律,教学效果很好。
二、注重给学生营造氛围,大胆想象
本节课中值得关注的地方,是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
例如根据下列的排列,你能接着画吗?
在学生画后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在交流中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加深了理解。
又如当我说:
“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循环排列规律,给a、b、c三个字母排列吗?
快来试一下吧。
”话还没等说完,很多学生就开始动手设计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极其精彩的。
有的学生都能自己总结出一行三个物体就三行一组循环一次,甚至能推想出一行5个、6个他们的循环规律。
三、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切入主题后,以活动的图片在白板上依次排出前三队,提问:
“第四队应怎样排?
”让学生先猜猜再说出自己这么猜的理由,在说理由的过程中让自己说出今天学习的规律。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
如:
“接下来,应怎样写?
”先故意让学生猜错,再讨论:
这样有没有规律呢?
它的规律是什么?
从而让学生加以掌握。
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
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
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我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与推理。
教学中,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合理化推测我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用生动、亲切的语言给予积极的评价。
尤其是潘越格同学我一再鼓励她,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增强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学得轻松而有意义,愉快而有价值!
我还不太满意的地方:
一、缺少了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拓展得大多,缺少一些最基本的练习。
三、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急于求成。
改进调整:
一、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再积极些。
二、自己的语言要简练些,尽量让学生多说。
三、素材的选择少一些,让学生研究得透彻些。
四、练习的设计面广些,关注到每一位孩子,让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找规律二教学反思2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这节课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读懂例题的要求,并顺着思路往下想。
自主解决例2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画图法,列举法,计算法)同时还尝试练习了“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题。
从课堂上学生汇报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自学是有成效的,大部分学生不但自己解决了以上要求的几道题,还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大胆展示不同的方法。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尽量让学生说,教师主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并指导学生进一步比较、归纳。
同时教师在练习设计纸上的练习题,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动手参与的热情,学生纷纷以组为中为,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亲自动手操作,与组员合作交流,以证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学生对学生的解法提出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当学习的小主人。
三、课堂效率高
由于课前自学中学生基本了解所学的规律,课堂上主要是汇报交流、总结归纳,帮助学困生进一步理解。
因此,课堂上的练习充分,学生基本掌握,课后作业也基本上当堂完成了。
四、需要加强的地方
1、课堂上举手发言的学生还不够多,有的学生想回答也不敢举手,怕自己说不好。
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提高。
老师提问的学生面不够广。
今后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上急于安排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对学困生的反馈、帮助做得还不够。
由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时间还不够长,课堂效率是否不必强求提高。
可以留一、二道题于课后完成,最后都能够让多名学生说说收获,如果能在这时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素质发展。
4、针对性不够突出。
这节课以学生汇报自学成果为主,教学的针对性不够明确。
江山野先生指出:
“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学生课前预习了,就应针对学生自学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怎样更好地了解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哪些可以在学生的交流中得到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或讲解中得到解决?
这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探究的重点。
找规律二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的周期排列规律的基础上,第二次学习找规律,无论从知识上还是情感上,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此次找图形的规律以循环排列为主。
这样,学生不仅要看清形状或颜色的组合规律,还要发现图形排序上的规律,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概括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与掌握不是易事。
课堂上以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来掌握图形的排列规律。
在排一排、画一画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发现规律。
在自学互动、发现规律这一学习活动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去发现“墙面图案”的规律这一环节。
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的阶段。
发现规律这一活动环节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与同伴交流,互相讨论,寻找规律。
通过交流,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可以发现很多规律。
感知这个规律。
游戏测评第三关“设计图案”再次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学生自由设计图案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创造“规律”,有意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这一动手环节意在让学生拥有一种数学意识、数学能力和一双数学的眼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师生交流、课堂调控与评价方面还有欠缺,前辈们对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我将会记住点点滴滴,不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
找规律二教学反思4
【教学背景】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
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片段一
师:
同学们,冬冬家买了新房子,可漂亮了,我们随着他一起去看看吧!
师:
冬冬的新家到了,看,好漂亮的墙面。
墙面是用图形图案装饰的。
师:
请你们自己先观察思考,然后拿出学具摆一摆。
小组交流讨论:
从不同方向去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生1:
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的图形都是一样的。
(老师竖起了左手的大拇指)
生2:
我是横着来观察,把第一组的第一个圆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二组的图形,把第二组的第一个正方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三组的图形,把第三组的第一个三角形移到后面,就能成为第四组的图形。
(老师示意大家鼓掌,同学们使劲鼓起掌来)
师:
他的方法,谁听明白了?
谁还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3:
我觉得刚才的图形好象在接力跑一样,第一个跑完了就到最后,其它几个就往前进一格,又第一个跑,一直这样。
师:
说得好极了!
数学上给这样移动的规律取名为“循环”。
(板书循环)
师:
思考:
竖着观察是不是循环排列规律呢?
教学片段二
师:
接着我们到冬冬家厨房看看。
生:
真漂亮!
师:
只是冬冬家厨房还没铺地砖,他设计了一种方案,我们帮忙看看,这样铺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然后同桌用学具摆一摆并交流自己找到的规律)
生1:
每一排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只是它们的颜色不同。
生2:
横着看,每排四个图形相同,只是同一种颜色的正方形所在的位置不同。
生3:
上一行和下一行比,上一行第一种颜色的正方形移到了最后,其它的每个正方形都向前移动了一格,就成了下一行。
生4:
竖着看,后面一排和前面一排比,前面一排的最上面那种颜色的正方形移到了最下面,其它每个正方形都向上移动了一个位置,变成了后面一排。
……
师:
在这幅图中,我们从横向、竖向、斜向都能发现规律。
看来,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能发现不同的规律。
教学片段三
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那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些新的规律呢?
生:
(异口同声)能!
师:
正好,冬冬家的窗帘是空白的,请大家用老师发给你们的学具在白纸上摆一摆,也可以动手画一画,发挥你们的想象创造出漂亮的花边和图案,先想好规律,再动手。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
以上片段教学体现了两个特点:
一、走进数学生活,体验生活数学。
以上学习体现了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的思想。
教师以学生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精心设计一系列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掌握图形的排列规律。
二、关注过程体验,激活课堂活力。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或许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这是一种体验。
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质量。
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与同伴交流,互相讨论,寻找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发现循环排列规律。
教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移一移,甚至动手画一画,让学生感知这个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把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来。
找规律二教学反思5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找规律》是在学生对生活中某个物体或图形的排列,一个模糊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所以问题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