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看片备课讲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30176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看片备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影像看片备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影像看片备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影像看片备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影像看片备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像看片备课讲稿.docx

《影像看片备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看片备课讲稿.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影像看片备课讲稿.docx

影像看片备课讲稿

一、神经系统病例分析

1、女性患者,42岁,感头痛、头晕2年,头颅CT检查如下。

请写出诊断及CT表现。

 

1、脑膜瘤。

CT表现:

①双侧顶区矢状窦旁可见半球形病灶,广基底与大脑镰相连;②平扫呈一较高密度病灶,边界清楚;③增强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病灶周围可见低密度的水肿区,无强化。

2、男性患者,30岁,发生交通事故,急查头颅CT如下所示。

请写出诊断、CT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2、额、颞、枕、顶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表现:

①有外伤史;②额、颞、枕、顶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上纵裂蛛网膜下腔亦可见高密度影;③占位效应明显,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明显左移。

④右侧颞部皮下血肿,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需与硬膜外血肿相鉴别,硬膜外血肿:

①外伤后常合并骨折;②呈梭形或双凸透镜形高密度影;③血肿范围局限,不跨骨缝;④占位征象较轻。

种植转移;⑤成人的髓母细胞瘤有时表现不典型。

 

3、男性患者,9岁,头痛、呕吐20余天,MRI检查如下图所示,请写出诊断及MRI表现。

3、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是幕下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小儿后颅窝中线区。

MRI表现:

①小脑蚓部肿块,类圆形,边界清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信号欠均匀;②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常向前上方移位,伴有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脑积水;③肿瘤无明显坏死、出血、钙化;④增强检查后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边界更清晰,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肿瘤可沿脑脊液

 

 

4、男性患者,53岁,感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记忆力下降、失写半个月,MRI检查如下,

请写出诊断、MRI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4、左侧枕叶胶质瘤。

MRI表现:

①左侧枕叶见一占位性病变,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②T1WI为混杂低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病灶周围有轻度水肿,占位征象明显,左侧侧脑室受压上移,中线结构轻度向对侧偏移;③Gd-DTPA增强扫描病灶不规则厚壁强化。

应需与脑脓肿、脑膜瘤相鉴别:

脑脓肿薄壁环形强化,内壁光滑较具特征;脑膜瘤一般强化较均匀,并可见脑膜尾征可资鉴别。

5、女性患者,75岁,进行性右耳听力下降2年。

如下图所示,请写出诊断及MRI表现。

5、右侧听神经鞘瘤。

MRI表现:

①右侧桥小脑角区类圆形肿块,边界尚清;②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③增强后显著不均匀强化,边界更清晰;④右侧内听道扩大,可见肿块部分伸入其内,增强后冠状面显示更清楚。

 

6、女性患者,48岁,走路不稳伴记忆力下降十年。

MRI检查如下。

请写出诊断、MRI表现及鉴别诊断(包括病名及鉴别要点)

 

6、交通性脑积水。

MRI表现:

脑室系统普遍扩大,脑沟变浅或消失,第三脑室,双侧脑室体部和第四脑室扩张,T1WI呈明显低信号,TT2WI呈明亮高信号,信号均匀一致,脑室旁脑白质可见轻度间质水肿,增强后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

需与梗阻性脑积水鉴别:

梗阻性脑积水,阻塞近侧脑室扩大,远侧脑室正常;当阻塞段位于第四脑室出口时鉴别困难,需要结合多轴面以及增强判断第四脑室与蛛网膜下腔的通畅情况。

 

7、女性患者,12岁,反复右颞区疼痛伴右耳流脓1年,加重4天,无发热。

请写出诊断及MRI表现。

 

7、右侧颞叶脑脓肿。

MRI表现:

①右侧颞叶占位性病变,边界尚清,可见环壁;②T1WI为不均匀较低信号,环呈等信号,周围脑组织水肿呈低信号;T2WI中央呈高信号,环呈低信号,周围水肿呈高信号;③增强后环壁呈均匀环形强化,环内壁光滑,厚薄均匀一致,中央脓液及周围水肿无强化;④占位征象明显,右侧侧脑室明显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左侧偏移。

 

8、男、49岁,性功能减退1年半,双眼视力下降、头晕4月。

请写出诊断及MRI表现。

8、垂体腺瘤。

MRI表现:

①垂体窝扩大,鞍内及鞍上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②T1WI呈等信号,T2WI为等略高信号;③增强扫描后病灶中度均匀强化,垂体柄受压显示不清,视交叉受压,冠状面可见“束腰征”,双侧海绵窦轻度受累。

9、男性患者,50岁,自述肢体麻木、酸胀感2年伴感觉减退。

MRI检查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诊断及MRI表现。

 

9、T6-7水平髓外硬膜内肿瘤:

考虑脊膜瘤。

MRI表现:

①T6-7水平椎管内局灶性软组织块影,范围较局限;②脊髓受压变形、移位,肿块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狭窄;③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于脊髓信号;④Gd-DTPA增强呈明显较均匀强化;⑤肿瘤宽基底与脊膜相连。

10、患者女性,36岁,感右肢麻木无力3年,伴左肢麻木无力2年。

MRI检查如下,请写出诊断及MRI表现。

10、C1—T1椎体平面髓内胶质瘤并脊髓空洞形成。

MRI表现:

①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以C3为中心稍向后凸;②C1-T1椎体水平脊髓均匀增粗,T1WI呈等稍高信号,T2WI为等高混杂信号;③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消失;④病变上下端与脊髓分界尚清,相邻上下端脊髓中央见长T1长T2液体样信号,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相邻脊髓实质受压变薄。

 

三、呼吸系统病例分析

1、男性患者,32岁,发热、咳嗽3天,体温最高39、8℃,胸片及CT检查见下图。

该病例应诊断为哪种疾病,诊断依据是什么?

图A胸部正位片;图B、C同层面CT平扫肺窗、纵隔窗

1.右肺上叶后段大叶性肺炎。

诊断依据:

①青壮年男性,有高热、咳嗽病史;②胸片见右肺上叶中外带大片密度增高影,病变后方斜裂侧有平直的界限;③CT显示病变呈大叶性分布,病变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病变后方边界被斜裂局限,显得平直,前方边缘模糊。

2、男,47岁,原右前臂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术后1年,胸片及CT检查见下图。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给出诊断依据。

图A、B同层面CT平扫纵隔窗、肺窗;图C胸部正位片;

2.肺多发转移瘤。

诊断依据:

①病人有恶性肿瘤病史;②胸片可见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以下肺为多;③CT肺窗及纵隔窗示双肺多发散在大小不等圆形棉花团状影,边缘光滑、清晰。

3、男,22岁,体检发现纵隔肿块3个月,无症状,CT检查见下图。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常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图A、B依次为同层面平扫、增强;图C增强扫描冠状面重建.

3良性胸腺瘤。

诊断依据:

①CT显示左侧前中上纵隔胸腺位置可见一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②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均匀强化,肿块与纵隔内血管影分界清楚。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①畸胎瘤:

密度极不均匀,常有脂肪及钙化。

②淋巴瘤:

多位于中纵隔,为多结节融合状,密度不均,范围较广泛,两侧多对称。

 

4、女,70岁,浮肿、气促20余天。

CT检查如下图,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并给出诊断依据。

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图A、B同层面平扫、增强;图C、D下方层面平扫、增强;图E、F连续下方层面平扫、增强

4.淋巴瘤。

 诊断依据:

①前中上纵隔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欠清楚,可见分叶,密度不均匀,内部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影;②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中等度不均匀强化;③肿块与纵隔内血管影粘连紧密,心脏及大血管明显推压移位。

鉴别诊断:

①淋巴结结核:

后者淋巴结肿大多为一侧性,中央常有坏死,增强多呈环状强化,可有钙化,肺内多有结核病变。

②淋巴结转移:

后者常有原发病灶,多由肺癌引起,常见于原发病灶一侧的肺门和气管旁淋巴结肿大。

5、女,43岁,反复咳嗽一月余,加重4天,无咯血,无午后低热、盗汗,CT扫描结果如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给出诊断依据?

图A、B同层面肺窗、纵隔窗;图C、D下方层面肺窗、纵隔窗;图E、F连续下方层面肺窗、纵隔窗

5.右肺浸润型肺结核。

诊断依据:

①右肺散在多发粟粒状小结节影;②右下肺门影不规则增大,右中间支气管及中下叶支气管管腔狭窄及部分闭塞,右肺中叶内侧段楔形片状影;③右肺中下叶可见不规则斑点状影均匀分布,边缘模糊,密度不均。

 

6、因“反复咳嗽1年余”入院,无血痰,CT检查如下图,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并给出诊断依据?

 

图A、B、C依次为同层面平面CT平扫纵隔窗、肺窗及增强扫描

6.左肺下叶中央型肺癌。

诊断依据:

①CT可见左肺门区肿块,肿块边界尚清楚;②肺窗见左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不显示,左肺下叶基底段阻塞性肺炎改变,即肺野密度增高,可见片状略高密度影;③增强后肺门肿块中等度不均匀强化;④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7、男,32岁,胸部外伤。

胸部CT扫描结果如下图,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给出诊断依据?

图A、B 同层面CT平扫肺窗、纵隔窗;图C冠状位重建肺窗图

7.双侧胸腔积液并左侧气胸。

诊断依据:

①肺窗示左侧胸腔前部新月形无肺纹理气体区,可见脏层胸膜线;②纵隔窗示双侧后胸腔弧形液性密度影,双下肺局部受压膨胀不全。

 

8、女,22岁,因“胸痛、呼吸困难入院”,发病当日在当地医院因怀孕7周行人工流产术。

CT检查如下图,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并给出诊断依据?

A~D治疗前胸部CTA,依次为横轴位及斜横断面、冠状面、横断面重建;图E、F溶栓治疗后肺部CTA横轴位及冠状位。

8.右肺动脉主干及中下叶分支栓塞。

诊断依据:

①病人有人工流产的手术史,并有胸痛、呼吸困难的症状;②治疗前CT增强扫描见右侧肺动脉主干末端大部充盈缺损,栓子向右下肺动脉分支延续,导致右下肺动脉完全阻塞,右中肺动脉分支处部分堵塞;③右下肺出现肺梗死征象。

右肺下叶肺周边部分大片状肺实变影,基底部较宽位于胸膜,顶端较圆隆指向肺门;④右侧胸腔后部弧形液性密度影。

⑤溶栓治疗有效。

治疗后复查(E、F),右肺动脉主干及各分支原充盈缺损处大部分被对比剂充盈,少部分仍可见充盈缺损;右肺下叶见多处絮状高密度影及条索状影,但较治疗前病变范围明显变小。

9、男性,64岁,近来咳嗽,CT检查如下图,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给出诊断依据?

图A~C同层面肺窗、纵隔窗、增强扫描

9.右肺上叶后段周围型肺癌。

诊断依据:

①右肺上叶后段肿块,肿块直径较大;②肿块边缘毛糙,呈分叶状,并可见密集短毛刺;③肿块周围见月晕征;④临近胸膜可见胸膜凹陷征;⑤增强扫描见肿块中等度强化。

 

10、女,50岁,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再发一月,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血象正常,无发热。

CT检查如下图,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给出诊断依据?

图A、B同层面肺窗、纵隔窗;图C、D下方层面肺窗、纵隔窗;图E、F连续下方层面肺窗、纵隔窗

10.右肺曲霉菌病。

诊断依据:

①老年女性病人,有长期慢性呼吸道感染病史,血象正常,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②CT见右肺门下方典型曲菌球征象,即薄壁空洞,边缘光滑,内见结节状突起,形成空气半月征。

 

四、循环系统病例分析

1、女性患者,27岁,反复呼吸困难、发绀23年,胸片及胸部增强CT检查如下,请诊断并分析其诊断依据。

图A~C心脏大血管CTA;图D胸部正位片

1、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

 诊断依据:

①病人幼年即出现发绀,呼吸困难;②CT见室间隔膜部长约1.4cm的缺损(图C);③CT见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明显狭窄(图B),胸片显示心尖稍圆钝上翘,肺动脉段凹陷,心脏稍呈“靴型心”改变,肺门血管影稍减少,两肺纹理稀疏变细,肺野透过度增高(图4);④CT见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之上,骑跨度大约为50%(图A),⑤伴有右位主动脉弓,胸片示主动脉结居右侧,CT见降主动脉位于脊柱右侧;⑥右心室壁肥厚,接近左室壁厚度(图C)。

2、女性患者,61岁,咳嗽咳痰十余年,反复出现心悸、气促9年,加重两个月,胸片及CT检查见下图,该病例考虑哪种疾病、诊断依据是什么?

图A CT纵隔窗;图B CT肺窗;图C胸部正位片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诊断依据:

①病人有多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②肺动脉高压,即CT纵隔窗见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明显增粗,胸片可见肺动脉段突出,右下肺动脉干明显增粗直径大于15mm,周围肺野肺纹理稍稀疏,形成“残根征”。

③肺气肿,即CT肺窗示胸廓前后径增大,双肺透光度增加,肺纹理牵拉稀疏,并可见左下肺肺大泡形成。

④右心室增大,即胸片见左心缘下段圆隆上翘。

3、女性患者,60岁,头晕、头痛、心悸乏力两年。

胸片及MRI检查如下。

该病例考虑哪种疾病、诊断依据是什么?

图A胸部正位片;图B、C 胸部MRI平扫横断面T1WI

3、高血压性心脏病。

 诊断依据:

①病人有头痛、头晕、心悸等循环系统症状;②X线正位片示主动脉结增大、上移、左突,心腰凹陷明显,左心缘圆隆并向外下延伸。

③MRI见左心室壁包括室间隔普遍均匀的增厚,左心室腔较小

4、女性患者,60岁,气促、心悸16年,腹胀、伴双下肢浮肿1年,加重1月。

CT平扫见下图,该病例考虑哪种疾病、诊断依据是什么?

 

4、缩窄性心包炎。

诊断依据:

①病人有心悸、气促等左心室舒张受限症状,同时又有腹胀、双下肢水肿右心室舒张受限,静脉回流受阻体征;②CT见心包呈蛋壳状钙化。

 

5、男性患者,56岁,抬重物后胸痛10天,加重一天。

胸部CT扫描如下,请作出诊断并写出诊断依据。

图A

 胸部CT平扫;图B、C心脏大血管增强扫描横断面;图D、E 增强后矢状及冠状面重建;图F三维重建

5、降主动脉起始部梭型动脉瘤合并附壁血栓并双侧胸腔积血、肺不张。

诊断依据:

①病人有抬重物后胸痛病史;②CT平扫显示降主动脉明显扩张,管壁弧线样钙化;③增强扫描及MPR重建图像见降主动脉起始段管腔呈局部梭型囊状扩张,管腔周围见软组织密度影环绕(图B、C);④双侧胸腔可见少量积液,双下肺肺组织膨胀不良(图A~C)。

 

6、男性患者,54岁剧烈腹痛两天,CT胸部增强扫描如下图所示。

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并给出诊断依据。

心脏大血管增强扫描横断面(图A、B、C);MPR重建(图D、E)及三维重建伪彩(图F)

6、主动脉夹层(DebakeyIII型)。

 诊断依据:

①病人有突发剧烈胸痛症状;②CT增强扫描示降主动脉起始部至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主动脉管腔内可见等密度线条影贯穿,血管腔被分为真假两腔(图D-F);③主动脉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起始部(图A),腹腔干起于真腔(图C);④胸主动脉周围及双侧胸腔可见少量高密度积血影,右下肺部分肺不张(图B)。

7、男性患者,28岁,反复活动后心悸、气促19年。

CT扫描见下图,请诊断并分析诊断依据。

               图A~D 心脏增强扫描横断面();图E~F重建图像

7、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诊断依据:

①有长期反复心悸、气促症状;②CT心脏增强扫描显示左室壁均明显增厚,尤其以室间隔上部明显,左心室腔缩小(图B~F);③左室流出道狭窄(图D)。

8、女性患者,55岁,心悸、气促伴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年。

胸片及胸部CT扫描如下,该病例应考虑为哪种疾病?

诊断依据是什么?

图A-D心脏及大血管CT增强扫描纵隔窗;图E CT肺窗;图F胸部X线正位片

8、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

 诊断依据:

①病人有心悸、气促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②CT增强扫描可见室间隔中断不连续(图A),③CT可见肺动脉高压征象。

纵隔窗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均明显增粗(图B),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均明显增大,心室壁增厚,并可见肺动脉瓣增厚钙化(图B、D);肺窗示双肺纹理自肺门处肺动脉致肺野周围血管均增多增粗(图E)。

④X线后前位片亦显示肺动脉段高压征象。

肺动脉段高度突出,左右心缘均向两侧明显增大,以左侧更明显,心尖圆隆。

右肺门稍下方右下肺动脉影明显增粗,双肺门增大增浓,双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清晰(图F)。

9、男性患者,43岁,阵发性胸痛1周,MR心脏成像见下图,该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并给出诊断依据。

图A心脏扫描横断面;图B垂直室间隔心脏长轴位层面;图C垂直室间隔心脏短轴位层面电影。

9、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诊断依据:

MRI心脏扫描示房间隔中部可见一小范围的信号中断(图A、B),断端两侧略有增厚。

在cine-MR(图C)上见有明显的左向右分流之血流信号影,由于缺损较小,心脏形态大小改变不明显。

 

10、女性患者,35岁,劳累后心悸并呼吸困难8年,心脏X检查见下图。

该病例最可能是哪种疾病?

诊断依据是什么?

          心脏X线平片正位;图B食管吞钡左侧位。

10、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诊断依据:

①青年女性病人,有8年劳累后心悸并呼吸困难病史;②左心房增大。

心脏正位X平片可见心脏左缘上部主动脉结稍缩小,左心缘肺动脉段突出,左心耳段突起,左心下缘圆隆、平直,右心缘可见双心房影。

食管吞钡侧位示左心房扩大形成明显的食管压迹。

③右心室增大。

心脏侧位X线平片可见心前缘与胸骨后接触面积增大。

④双肺呈肺淤血改变,即肺门增大,边缘模糊,双肺野纹理增多。

 

5、男性,63岁,甲亢、甲亢心20余年,发热10天,体温最高达38.9℃,WBC10.9G/L,上腹部CT扫描如下图。

该病人应诊断为什么疾病?

诊断依据是什么?

图A平扫;图B同层面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图C静脉期

5、肝右后叶脓肿。

 诊断依据:

①病人有高热病史,白细胞计数较高;②CT扫描见肝右后叶类圆形占位灶,边界尚清,可见厚壁,低于肝组织密度,内部以液性密度为主,其上部可见积气影及气液平面;③增强扫描病变周围可见环状强化晕及外层未强化的水肿环,门静脉右支受压前移。

6、女性,70岁,上腹闷胀10多年,加重1月,上腹部MR检查如下图。

该例应诊断为哪种疾病?

诊断依据是什么?

图A~C平扫,依次为T2WI、T1WI;T2脂肪抑制; 图D~F同层面动态增强扫描,依次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

6、肝右叶囊肿。

 诊断依据:

①肝右后叶可见大小不一的2个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楚、光滑锐利,T1W1呈均匀低信号,T2W1为均匀高信号,压脂呈高信号;②Gd-DTPA增强后病灶无强化,境界更为清晰。

7、女性,37岁,右上腹部阵发性闷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可自行缓解,无放射痛。

上腹部MR检查如下图,该例应诊断为什么疾病?

诊断依据是什么?

图A~C平扫,依次为T2WI、T1WI;T2脂肪抑制;图D~F同层面动态增强扫描,依次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

7、肝右叶后段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依据:

①肝右后叶见一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楚,T1W1呈略低信号,T2W1及压脂像呈高信号,信号尚均匀;②Gd-DTPA增强扫描:

动脉期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门静脉期病灶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扫描病灶基本全部强化,稍不均匀。

8、男性,47岁,慢性乙肝活动期伴全身乏力、纳差、尿黄1年余。

CT扫描见下图,该例应诊断为哪种疾病?

诊断依据是什么?

图A平扫;图B~D同层面动脉增强扫描,依次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图E、F冠状面重建

8、肝癌。

 诊断依据:

①病人有乙肝病史;②CT可见肝硬化。

肝脏体积减小、包膜不光滑,肝裂增宽,肝内密度欠均匀,呈多发小结节状;脾大于七个肋单元;③CT平扫见肝左叶外侧段一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尚清,密度不均匀,内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呈不均匀点条状血管样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下降,延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

9、女性,39岁,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侵及直肠全层术后二个月,左下肢麻木一月余。

影像资料如下,请作出诊断并分析诊断依据。

图A~C 3个月前MRI图像,依次为T2W1、T1W1及增强T1W1;

图D~F 本次同层面CT扫描,依次为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

9、肝转移瘤。

 诊断依据:

①病人有卵巢恶性肿瘤病史;②CT见肝左右叶多发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圆形病灶,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欠清,病灶密度不均匀,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环状强化,中央不强化,呈现"牛眼征"。

九、骨、关节和软组织病例分析

1、女 14岁,右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3个月。

查体:

右膝关节肿胀、静脉曲张,并触及肿块、质硬、固定。

 图像如下,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X线平片 B:

冠状T1WI C:

冠状T2WI D:

增强T1WI

1.骨肉瘤。

诊断依据:

①该患者为青少年女性,肿瘤位于右侧股骨下端;②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致密肿瘤骨形成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可见骨膜增生和Codman三角等(图A)。

③MRI示肿瘤在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图B,C,D)。

鉴别诊断:

骨髓炎。

 

2、男 9岁,左小腿及足背广泛红肿、疼痛,伴发热、畏寒5天。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X线平片,B:

冠状T2WI,C:

横断T1WI,D:

增强T1WI

2.化脓性骨髓炎。

诊断依据:

①左小腿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伴发热;②X线可见骨质密度不均匀,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密度增高。

③MRI显示骨髓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在T1WI呈低信号,充血、水肿的肌肉和脓肿在T2WI表现为高信号(图B),增强扫描可见不规则环形强化(图C)。

鉴别诊断:

尤文氏肉瘤。

 

3、女 23岁,右大腿反复肿痛3年。

查体:

右大腿粗大,压痛。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X线平片,B:

冠状T1WI,C:

增强T1WI

3.慢性骨髓炎。

诊断依据:

①病史较长,反复肿胀3年;②X线可见广泛的增生、硬化,骨膜新生骨显著形成骨包壳(图A)。

骨内膜增生致髓腔变窄,骨密度明显增高。

骨外膜增厚、增浓,其深层与骨皮质融合,表面形成层状,导致骨干增粗,轮廓不规整。

③MRI平扫(图B)可见骨膜新生骨呈低信号,正常骨髓腔信号消失;增强扫描周围软组织呈不均匀条状强化(图C)。

鉴别诊断:

骨肉瘤。

4、女 36岁,跌倒后左腕部着地,致呈银叉状畸形,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腕关节正位,B:

腕关节侧位

4.左腕Colles骨折。

诊断依据:

①跌倒后左腕部着地,呈“银叉”状变形;腕部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②腕关节X线片可见桡骨远端近关节面横形骨折线及碎骨片;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背侧皮质嵌插,前缘皮质分离(图A,B)。

鉴别诊断:

5.

6.Smith骨折。

 

5、女 5岁,跌伤后手掌着地,右肘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肘关节正位,B:

肘关节侧位

5.右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

诊断依据:

①5岁患儿,跌倒后手掌着地,右肘关节肿胀、疼痛;②X线示右侧肱骨髁上骨皮质中断、成角,骨折线较锐利,呈斜形,由后上至前下,骨折向前成角,远端向后移位,肱骨喙突窝和鹰嘴窝组成的“X”形致密影断裂、成角(图A,B)。

鉴别诊断:

髁上骨折(屈曲型)。

6、女 35岁,车祸后右大腿短缩、小腿外旋畸形,大腿中上段肿胀、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擦感,右大腿有反常活动。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股骨正位,B:

股骨侧位

6.右股骨螺旋形骨折。

诊断依据:

①有车祸外伤史;②X线平片可见骨折线和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不良,旋转移位,骨折线为锐利而透明的骨裂隙,可见局部软组织肿胀(图A,B)。

鉴别诊断:

营养血管沟。

 

7、男 29岁,右踝部钝器伤伴疼痛、功能障碍4小时,踝关节畸形、反常活动。

试分析病变性质、诊断及鉴别诊断。

A:

踝关节正位,A:

踝关节侧位, A:

CT三维重建

7.右腓骨外踝粉碎性骨折伴踝关节脱位。

诊断依据:

①右踝部钝器伤伴疼痛、功能障碍,踝关节畸形、反常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