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鉴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9913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居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民居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民居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民居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民居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居鉴赏.docx

《民居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居鉴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居鉴赏.docx

民居鉴赏

西南林业大学

中国建筑设计基础论文

(2011级)

 

题目:

昆明市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庭院分析与改造

 

教学院系:

艺术学院专业: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学生姓名:

涂飞学号:

20110551110

 

指导教师:

陈新洋

 

评阅人陈新洋

2013年12月8日

摘要

 

一块神奇的竹片在他们的手里就是“神笔”,靠独特的“掌墨师文”为设计标注,在木头上东侧西量制造出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的侗族建筑——风雨桥、鼓楼、寨门、凉亭、井亭、萨坛。

他们用朴实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创造了一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林王节、风雨桥,一曲曲经典的乐章。

为今天的侗族文化建设和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

风雨桥、鼓楼、寨门、凉亭、井亭、萨坛

 

目录

 

引言····················································4

建鼓楼的建筑形式与分析··································5—6

侗乡文化的影响··········································7

地方文化设计说明········································8

侗族建筑在现代中的运用··································9

设计草图················································10—11

主要参考文献············································12

 

引言

 

侗族人是天生的艺术家,民间工匠的建筑才能十分高超。

他们建造的鼓楼、风雨桥和民居时不用一张图纸,整个结构烂熟于心,仅凭简单的竹签为标尺,靠独特的“掌墨师文”为设计标注,使用普通的木匠工具和木料就能制造出样式各异、造型美观的楼、桥,设计之精巧,造型之美观,均令人叹为观止。

侗族的木建筑大致有:

鼓楼、萨坛、戏台、民居、禾晾、禾仓、寨门、凉亭、井亭、风雨桥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鼓楼、民居、萨坛、风雨桥了。

鼓楼始建于何时?

由于侗族无文字记载,无从考究。

不过,侗乡世代相传:

从有侗族村寨的时候起,就有鼓楼了。

据清代雍正年间有关资料记载:

侗人“以巨木埋地作楼高数丈,歌者夜则缘宿其上……”。

可见明末清初开始见于史册了,距今约三个多世纪。

侗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集中居住的特点,较大的侗寨上千户人家,小者三、五十户。

侗寨鼓楼一般(图01寨中鼓楼)

是按族姓建造,每个族姓一座鼓楼。

如果侗寨族姓多,往往一寨之中同时有几个鼓楼并立,上述纪堂侗寨的三座鼓楼即其一例,这在侗乡是常见的了。

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

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

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鼓楼的建筑形式与分析

鼓楼,矗立于侗寨之中,立地顶天,可看为侗家人的精神象征。

侗家传说鼓楼是照"杉树王"的样子建造的,总体轮廓真的很像杉树,体现了侗族有关大树崇拜的观念。

鼓楼内部有四根大柱直通而上,柱间长凳围着中心火塘。

楼顶悬大鼓,每遇大事击鼓为号。

塔式鼓楼除八角外,也有六角或方形的。

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

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图02寨中鼓楼.网络)

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

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鼓楼之所以占据侗寨的中心位置,乃是因为它是一个神圣的空间。

鼓楼的神圣性首先在于它风水意义上的特殊性:

侗族人建寨时鼓楼的安放有"点穴"的意思,就像侗族歌谣中唱的那样“鼓楼建在龙窝上”。

不仅如此,它还有着多层的神圣含义。

鼓楼是一幢空洞的大屋子,除了火塘、板凳、木鼓之外,里面空空的没有任何家具,不作任何私人性的日常用途。

平常不用的日子里它就空闲着,人们可以随便的自由进出,而鼓楼的闲置状况恰好表明它同琐细的凡俗的日常生活保持着一个疏离的立场。

鼓楼的楼门前为全寨逢年过节的娱乐场地,每当夏日炎炎,男女老少至此乘凉,寒冬腊月来这里围火,唱歌弹琵琶、讲故事。

侗寨有坐鼓楼的习俗。

特别是春节期间,村村寨寨聚集鼓楼广场,吹芦笙,对歌作乐。

居民侗寨的居民住房以鼓楼为中心,逐层扩散开来,形成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建

筑群,民居是完全生活化的空间,以实用为考虑根本,故没有鼓楼或风雨桥那样多的装饰和复杂的结构。

侗族的民居建筑从最早的缘木"巢居"到原始的“棚屋”,到(图03鼓楼内部木架结构1.网络)家庭公社共居的公房,最后发展到今天普遍可以见到的杆栏式吊脚楼,其间经过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侗族的民居建筑就大类型而言,属于典型的山地杆栏式木楼建筑。

所谓杆栏式建筑,是指在地上或水中打桩立柱,树栏杆,将房屋构筑其上,用这种方式修建的房屋通称杆栏式建筑。

杆栏式建筑在全世界皆有分布,此种建筑最初体现出的最实用的功能便是防水淹、防潮湿、防蛇虫、防野兽等,侗族多以杆栏式居屋为主。

这是由地形地貌、

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森林资源以及文化传承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杆栏式吊脚楼

一般是三层建筑,底层接触地面,较为潮湿,易受虫蛇侵扰,是不住人的,用来安放舂禾的石碓、堆放农具柴草、圈养家畜等等,第二层是住人的区域,有火塘、卧室、楼梯间、宽廊以及其他辅助空间,这是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

第三层一般是用来存放粮食,以及一些不常使用的生活用具,基本上是一个仓库。

有的人家也把这一层装为卧室,以备待客时使用。

占用面积最大的既独立又起连通作用的当属二楼的长廊,它是侗族民居内部的重要空间,(图04鼓楼内部木架结构2.网络)

在长廊内往往放置着供妇女劳作的纺纱机、织布机之类的工具。

宽长廊一端与楼梯相连,内侧与同廊道平行的各个小家庭的火塘间、寝室等相通。

侗族的一幢大木屋,往往是一个父系大家庭共居的地方,兄弟之间各自结婚组成家庭后,有分家不分房的习俗,几个小家庭共同居住在同一幢木屋内,长廊就是由几个小家庭组成的父系大家庭的不分彼此的公共空间。

总体

总体上鼓楼外实内虚,外面看着和威严,很有征服感对周围的环境,里面为侗

(图05鼓楼内部结构3.网络)家人提供了公共的活动空间。

 

 

侗乡文化的影响

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县,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景观独具一格,民居吊脚楼、风雨桥、鼓楼等名胜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特别是民族风情,我县准备在县城河东建一座民族风情园,把民族节日才有的节目引到风情园里,让游客随时来都能参与和领略民族风情。

“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

”以鼓楼、风雨桥、侗族民居等木制建筑艺术闻名世界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中国最完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筑群,全县境内共有侗族风雨桥(图06三江风雨桥.网络)

一百零八座,鼓楼一百五十九座,还有大量的侗族民居建筑群;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服饰绚丽多姿,色彩斑斓,在全县十三个乡镇和三个流域内,可以充分领略到风格迥异的侗民族服饰文化;三江侗族自治县号称“百节之乡”。

正月十五斗牛节、三月初三花炮节、八月十五赶坡会、九月初九新禾节以及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冬节等富有侗族风情的节令接踵而来,“百家宴”上惊天动地的酒令,从年初行到年尾;三江侗族自治县“侗不离酸”,侗族民间的酸鱼、酸鸭、酸猪肉

(图07侗族鼓舞.网络)以及各种酸蔬菜、打油茶等独特的饮食文化,令人魂牵梦绕。

此外,侗族大歌、侗琵琶、芦笙舞、多椰文化和萨文化等民间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是桂湘黔交界地区和广西乃至全国最成功、最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庆品牌之一。

它以“欢乐、友谊、安定、团结”为永恒的主题,传达“平等、和谐、大同”的理想。

多耶节始终围绕着“民族特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核展开各项活动。

一般的,三江侗族自治县会在国庆黄金周(10月1日-7日)举行侗族多耶节,迎接海内外宾客到来旅游观光,更深入更贴近的了解侗族人文风俗。

地方文化设计说明

侗乡人依山伴水的田园生活,让自然与人为空间形成了天然的的和谐。

与自然邻近,几千年的侗族文化让广西这片净土渲出了神奇的传说故事——侗族琵琶的传说、林王节的传说、侗族风雨桥的传说。

为进一步对侗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本论文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建筑特点,风俗人情,设计一个让旅游者对当地文化有趣的了解,参与其中的一个侗族文化馆和文化广场。

汇聚广西侗族文化精髓。

设计的以“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对参与者心里起导作用。

结合当地的建筑风格,造型,类别。

当地的风水和思想价(图08寨门.网络)

值取向。

进行综合设计一处别出心裁的建筑群。

今天侗族鼓楼在很多建筑中都有其影子,这不仅说明侗族建筑的的美感让大众认可和喜爱,还得以继承,但是今天的社会需求让原有的侗乡建筑慢慢的抹去,呈现的只是对鼓楼建筑外观的借鉴,忽视了鼓楼的内在美,和结构美的审美取向。

“井干式”的建筑构架成为侗族人对建筑的升华起一个基础性的作用。

风雨桥,鼓楼、萨坛、戏台、民居、禾晾、禾仓、寨门、凉亭、井亭。

这些都是侗族人的各种功能空间。

(图09萨坛.网络)

(图10风雨桥.网路)

 

侗族建筑在现代中的运用

风雨桥在高速路口做成的收费站和居住建筑的电梯和文化大楼。

(图11收费站.网络)

(图12拐角建筑.网络)

 

 

(图13文化宫.网络)

 

设计草图

 

根据侗族建筑的主要构架形式“井干式”设计的亭式花架。

结合了侗族的萨坛和鼓楼的造型设计。

为文化广场周边的景观小品。

 

(图14亭式花架,草图绘制)

(图15路灯和草坪灯.手绘)

根据萨坛设计的广场路灯和草坪灯

(图16萨坛.网络)

依据鼓楼的顶部设计的文化馆草图

(图17文化馆.手绘)

 

(图18侗族文化广场和建筑分布图.手绘)

 

主要参考文献

王其均.中国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陈玲玲.景观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