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9892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docx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docx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

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

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

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

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①有良好的团体气氛,其成员间意见沟通快,信息交流较为频繁,互相了解较为深刻,民主气氛好,关系和谐;

②有较强的吸引力、向心力,其成员愿意参加团体活动,无论是生产或其它活动的出席率较高;

③团体成员有较强的集体主义精神与责任意识,愿意承担团体的任务,关心、维护团体的利益和荣誉;

④团体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尊严感、自豪感等集体主义的情感。

(二)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1.领导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2.团体的同质性对凝聚力的影响

3.来自团体外部的压力能增强团体内部的凝聚力。

4.团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5.团体成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等集体主义的精神和情感对凝聚力的影响。

6.团体的规模、规范与风气对凝聚力的影响。

7.其它因素影响。

团体成员的个性特征、思想觉悟、思想水平、思想方法、价值取向及宏观社会风气等会影响团体的凝聚力。

(三)团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研究与实践表明:

团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存在着较复杂的关系,团体凝聚力高可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也可能降低劳动生产效率。

(四)团体凝聚力的测量

可以用心理测量法测定团体的凝聚力。

社交测量法也是测量团体凝聚力的方法之一。

二、团体的士气

(一)士气的一般概念

(二)团体士气与生产效率

士气与生产性的关系

(三)团体士气调查与士气高低原因

团体士气实际指员工的工作态度与满意度。

士气高低可以用前面介绍过的态度量表法、问卷调查法、自由陈述法测量。

影响士气高低的原因有:

1.对组织目标的认同与赞同。

2.公平合理的经济报酬。

3.团体成员的事业心及工作的热爱和满足感。

4.优秀的领导者及领导集团。

5.团体成员之间纵向与横向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心理相容性。

6.良好的信息与意见沟通。

7.奖励方式得当。

8.良好的工作与心理环境。

三、团体的高效率

高效率的团体有两个重要指标:

即生产指标和团体士气的指标。

高效率的团体有如下特征:

1团体内部及团体与上下级之间有良好的沟通;

2团体成员之间有高度的交互作用与影响力、凝聚力;

3决策分权化和参与决策的过程,多数成员有较大的自由度;

4团体成员乐意接受组织目标;

5团体成员有较强的工作与成就动机;

6团体成员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7有较高的生产量与生产效益;⑧成员有较强的工作满意感。

第三节团体的意见沟通

一、意见沟通的概述

(一)什么是意见沟通

意见沟通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经由联络渠道,传递与交流信息、思想观点、情感愿望、意见,达到相互了解与理解的过程。

(二)意见沟通的程序

(三)意见沟通的作用

1.意见沟通能为团体提供努力的工作的方向、资料、情报、知识等外部环境信息。

2.意见沟通能为团体提供内部的信息。

3.意见沟通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增进了解和理解的工具。

4.意见沟通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5.意见沟通可以改变人的态度与行为,能促进企业改革与推行某项决策。

(四)人类意见沟通的特点

1.言语交流(书面或者口头)是人类意见沟通的最重要的形式。

2.人与人之间的意见交流不仅是信息、消息的交流,也是人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的交流。

3.人与人之间的意见沟通过程,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4.在人与人的意见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障碍。

5.人与人的意见沟通具有不同的风格。

二、意见沟通的方式(或种类)

(一)不同层次的沟通方式

从组织层次的观点可分为三种沟通方式:

1.个人与个人的沟通。

2.团体与个人的沟通。

3.团体与团体的沟通。

(二)单向和双向沟通

(三)上向、下向及平行沟通方式

(四)口头言语沟通和书面言语沟通

三、人类意见沟通网络

意见沟通网络可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链式、环式、全渠道式、轮式、Y式等。

不同类型沟通网络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网络型式

传播信息速度

解决问题难易程度

团体作业组织化程度

领导人产生

士气与满意感

对工作变化弹性

轮式

简单问题效率高

迅速产生组织化并稳定

非常显着

很低

链式

较快

简单问题效率中等

慢慢产生组织化并稳定

比较显着

环式

复杂问题中等有效

不易产生组织化

不发生

全渠道式

很慢

复杂问题最有效

不易产生组织化

不发生

很高

四、意见沟通的障碍及其解除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意见沟通往往受多种因素干扰,而发生障碍。

(一)语言表达、交流和理解造成的意见沟通障碍。

(二)团体成员对人对事的态度、观点和信念不同,思想感情的差异,也会造成意见沟通在心理与思想感情上的障碍。

(三)人的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差异引起意见沟通的障碍。

(四)还有距离障碍、组织结构障碍及沟通方式的障碍。

意见沟通障碍的解除,必须由传达信息者与接受者双方努力。

(一)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

(二)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

(三)学会有效地聆听方法

五、学会有效地沟通方法与艺术

第四节团体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实质

人际关系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

1.人际关系是心理关系

2.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

3.人际关系以交往为手段

4.人际关系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

(二)人际关系形态

1.亲密形态

2.互利形态

3.勉强形态

4.冲突形态

二、学校人际关系

(一)学校人际关系的特点

1.教育性

(1)学校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指示器在于教育性

(2)学校人际关系既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目的和手段

2.纯洁性

3.阶段性

(二)学校人际关系的意义

1.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调动学校成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2.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利于学校成员心理的健康发展

3.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4.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是巩固和发展学校组织的保证

(三)学校中不同种类的人际关系

1.教师人际关系的双重性

(1)教师人际关系中主要的积极层面

(2)教师人际关系中主要的消极层面

2.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3.师生人际关系分析

(1)师生人际关系特征

(2)师生人际关系的发展

第五节团体的决策

一、决策的概念

我们现在所阐述的“决策”是指广义而言,即不仅指对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决定,而且也包括了对具体的小问题的决定。

二、团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比较

(一)“团体(群体)决策”

就是由团体成员通过信息沟通,相互探讨和交换意见,在形成比较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共同作出关于某个项目或问题的策略、方案、方法的抉择。

(二)“个人决策”

则是由领导者凭借个人的知识、经验、分析判断能力,工作魄力及所掌握的信息,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的基础上,作出关于某个项目或问题的策略、方案、方法和抉择。

团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准确性、创造性、效率和对执行的影响诸方面存在区别。

三、采用何种决策为宜

凡涉及面广,影响大,需要依靠多方面力量来执行的全局性、战略性决策,应由团体研究而郑重地作出;牵涉面和影响均较小,且时效性较强的局部性、战术性决策,则以分管领导人员个人决策为宜。

四、决策的过程

第一,识别问题:

第二,诊断问题:

第三,分析可供选择的办法,作出决策。

五、团体决策中的几种错误倾向

1.小团体意识

为了避免小团体意识产生,干扰正确决策,国外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1)“第二次机会”法:

(2)用特尔菲法征集意见

(3)用“名义团体”征集意见

2.极端性转移

极端性转移指在团体决策中,比个人决策更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倾向于冒险或是倾向于保守。

六、决策类型和组织层次

1.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2.确定型、非确定型和竞争型决策

3.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4.稳妥决策和风险决策

第六节团体的冲突

一、团体的冲突

(一)冲突的概念

心理学上,将冲突理解为“当人们面临两个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的目标时所体验到的心理上的冲突”。

其概念的外延很广,他包括个人的内心冲突(即动机冲突),也包括人们之间的争斗、论争乃至民族和阶级之间的竞争与战争等。

(二)冲突的二重性

(三)个体的心理冲突

30年代,勒温按接近与回避这两种倾向的不同结合,将个体的内心冲突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接近——接近型冲突(双趋冲突):

(2)回避——回避型冲突(双避冲突):

(3)接近——回避型冲突(趋避冲突):

(4)双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四)团体中个体之间的冲突

1.团体的类别:

(1)正常冲突:

由于工作上的意见分歧造成。

(2)非正常冲突:

由于个人恩怨造成(不正常冲突)

2.按起因划分:

(1)主观性冲突(主观因素造成)

(2)客观性冲突(客观因此造成)

3.按其作用划分:

(1)建设性冲突(动力)

(2)破坏性冲突(阻力)

 两种不同性质冲突的区别

类别

建设性冲突

破坏性冲突

出发点

共同关心组织目标

以赢得自己观点为第一

双方态度

乐于了解别人观点

充耳不听别人的意见

解决方式

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相互讨论,求同存异

公开地或不公开地对抗

特点

对事不对人,以工作为争议中心

对人不对事,意气用事,以人身攻击为中心

结果

产生了更好的思想,迫使人们寻求新的最佳方案;使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解决;人们必须说明自己的观点;紧张气氛刺激了创造力。

因挫伤而士气消沉;消极到不再交换意见;不信任感和怀疑之风发展了,一些人因不满于混乱状态而脱离组织;一些团体中阻力充斥。

(五)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冲突

解决团体冲突的过程

第七节社会主义条件非正式群体

一、非正式团体的形成原因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2.物质利益的差异

3.思想感情的影响

4.心理特征的影响

5.管理方式的局限及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方法的影响

6.亲缘血统、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二、非正式团体的类型

(一)根据形成的原因予以划分

1.利益型

2.信仰型

3.情感型

4.爱好型

5.亲缘型

(二)根据成员的构成情况划分

1.平行型

2.垂直型

3.混合型

(三)根据作用划分

1.积极型

2.消极型

3.中间型

4.破坏型

三、非正式团体的性质

社会主义企业中非正式团体的性质为:

第一,要认清社会主义企业中非正式团体,仍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

不是对立物。

第二,社会主义企业中的非正式团体是企业正式组织的孪生兄弟,是正式组织的补充,不是正式组织的毒瘤。

第三,正式组织要引导和利用非正式团体,使之成为企业的辅导力量。

第四,极少数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企业正式组织对立的非正式团体,应看做是这种团体的特例,代表不了这种团体的性质,应区别看待。

四、非正式团体的特点

1.它是以相近的心理特征或同级需求层次的引力,自发形成的团体,通常其规模不大。

2.其主要功能是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一般不带政治色彩。

3.与正式团体在根本利益上一致,二者不是截然对立的。

4.非正式团体内有很强的凝聚力,一经形成,但不易解体。

5.非正式团体内有很大的团体压力,团体内部成员间的从众行为,标准化倾向都较强烈。

非正式团体中成员的信念和行为,有高度的一致性,甚至达到模式化的程度。

6.非正式团体内部信息反映灵敏,传递迅速。

7.非正式团体内部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且威信高,对团体成员的影响力很大。

8.非正式团体具有两重作用:

有时可作为正式组织的辅助力量,有时则成为异己力量,消弱正式团体,阻碍正式团体组织目标的实现。

五、非正式团体的作用

1.控制作用

2.改造作用

3.激励作用

4.影响作用(对实现正式组织的目标具有巨大影响作用)

六、正确对待非正式团体

1.合理利用非正式团体,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

2.分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团体

3.针对不同团体的不同特点与情况,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