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恒大6#楼地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9851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凯里恒大6#楼地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凯里恒大6#楼地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凯里恒大6#楼地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凯里恒大6#楼地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凯里恒大6#楼地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凯里恒大6#楼地勘报告.docx

《凯里恒大6#楼地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凯里恒大6#楼地勘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凯里恒大6#楼地勘报告.docx

凯里恒大6#楼地勘报告

编号:

YT(勘)110806

 

贵州凯里恒大一期6#楼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勘)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八月

 

项目名称:

贵州凯里恒大一期6#楼岩土工程勘察

委托单位:

完成时间:

2011年6月

 

院长:

审定:

审核:

工程负责:

参加人员:

 

单位名称:

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资质:

甲级

证书编号:

241141-kj

地址/邮编:

贵阳市甘荫塘甘平路4号/550006

电话传真:

(0851)3714225

 

一、概况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2、地质构造

3、岩土构成

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5、不良地质作用

三、工程地质评价

1、场地稳定性评价

2、地基均匀性评价

3、地震效应评价

4、地基土的建筑性能及设计参数

5、地基及基础方案建议

6、结论及建议

附表:

1、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

2、岩石试验报告

附图:

1、工程地质柱状图

2、总平面图(01号)

3、6#钻孔平面布置图(02号)

4、6#楼地质剖面图(03~13号)

贵州凯里恒大6#楼

一、概况

1、工程概况

拟建贵州凯里恒大一期位于凯里县东南部开怀片区,靠近三棵树镇,交通方便。

由荆州市晴川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进行设计,受恒大委托,我院承担其详勘阶段的勘察工作。

本次勘察子项目为6#楼,初步设计该建筑物为30F框架结构,无地下室,预计最大竖向荷载约15000kN(3000kN/m),拟采用桩基础。

本次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勘察等级为甲级,拟建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

2、勘察工作的目的及技术要求

根据委托要求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要求,本次勘察的目的及要求为:

(1)查明建筑场地的地质构造、岩土类别、分布范围及成因类型。

(2)查明各岩土单元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建筑性能,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3)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建议性的处理措施。

(4)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岩溶特征。

(5)根据建筑物结构及荷载特征,提出地基基础方案合理化建议。

3、勘察主要依据

本次勘察以建设单位委托要求以及设计单位要求为主要勘察依据。

按照国家和地方现行规范、规程、标准的规定进行,并将严格遵守国家强制性标准。

本勘察工作依据的规范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

(4)《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

(5)《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8)《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0)《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3)《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14)《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5)《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16)《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17)《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

98)

4、勘察工作量

本次勘察工作以工程地质钻探、声波试验以及室内岩体抗压试验为主,辅以地面地质调查,综合判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具体勘察方法如下:

(1)工程测量:

由规划部门以及业主给定现场规划控制点、总平面图以及拟建物底层平面图所示尺寸,采用全站仪实地测放出各钻孔点实际位置及高程。

控制点数据如下(具体位置见总平面布置图):

A点:

X=3000576.227Y=35470065.167H=1528.37

B点:

X=3000605.175Y=35470066.692H=1531.76

(2)场地地面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以现场踏勘为主,调查面积约1.2km2,通过实际调查,查明场地地形地貌,构造特征,初步了解场地及附近的地质构造情况、地层分布特征、岩层产状、岩溶、水文地质情况、不良地质现象及当地建筑经验等。

掌握场地内及周边地上地下管网分布等情况,场地周边已有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基础埋深与拟建物距离等情况,为勘察施工提供指导依据。

(3)岩土钻探:

钻孔布置:

根据设计提供的钻孔平面布置图结合规范按照一柱一孔的原则进行布孔,共布钻孔77个,实际钻孔77个。

钻探深度:

钻探使用5台100、150型油压式钻机,对上覆回填土及粘土层采用冲击钻进,对卵、碎石土层及岩层采用清水回转取芯钻进工艺进行施工。

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规定,综合现场地质条件及拟建物荷载特征考虑,本次详勘勘探深度预计一般情况下钻孔钻入中风化基岩并控制持力层深度为8.0-10.0m。

局部位置控制性钻孔根据实际情况取较深。

(4)室内试验

为了更好的提供各地质分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本次勘察共取岩样6件进行岩石饱和抗压强度试验以及岩块声波试验。

取样位置均匀分布,可以对整个场地的岩土体性质进行控制。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1年7月,于2011年8月1日完成野外工作,8月6日提交正式报告,完成主要工作量如下: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

序号

项目

工作内容

工作量

1

地质调查

现场踏勘、地面调查

1.2km2

2

测量定点

钻孔定位、放线

77点

3

6#楼钻探

77个孔钻探进尺

1090.5m

4

室内试验

岩样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6件

岩块声波试验

6件

5

水位测试

测试各钻孔内水位

30点

6

声波试验

钻孔内声波试验

10个钻孔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本次拟建场地位于中低山缓丘靠近坡谷地带,东西方向较为平缓,场地南侧为一中低山。

场地内地表水系不发达。

本次拟建6#楼位于一中低山缓坡坡谷地段,南高北低,拟建范围内地势起伏不大。

现场采用全站仪测得场地原始地形高程约764.02m~762.01m,场地内最大高差约2.0m。

2、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位于中低山缓丘地貌单元类型,无区域性断层通过,场地及场地附近亦无大的断裂构造,基岩产状270°∠30°~33°,场地下伏地层主要为寒武系高台组灰色、灰黄色含云母泥砂质白云岩(∈g),岩体破碎,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结构类型为块状结构。

3、岩土结构特征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内上覆土层主要包括杂填土、耕土、第四纪的红粘土层以及分布于局部地段的卵石土层。

下伏基岩主要为强-中风化的寒武系泥砂质白云岩,场地从地面至下地层分述如下:

第(1-1)层杂填土(Q4ml):

褐黄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粘土、耕土夹碎石组成,碎石含量约占15%。

层顶埋深0.00m,层厚0.50~3.70m,平均1.66m。

第(1-2)层耕土(Q4pd):

黑褐色,富含有机质及植物根系,结构松散。

层厚为0.20~0.90m不等,平均0.53m。

第(2-1)层红粘土(Qdl+el):

黄色,主要呈可塑状态,残坡积形成,土质较均匀,夹少量砂,局部在接近岩石处夹粉细砂及砾砂。

层厚为0.60~3.20m不等,平均2.01m。

第(3-1)层卵石土(Qal):

冲击形成,上层主要为卵石,下层夹大量砂,卵石磨圆度较好,粒径约5-15cm,较密实。

层厚为0.30~2.60m不等,平均0.99m。

第(4)层白云岩(∈g):

浅灰色,灰色,泥砂质白云岩,细晶-块状结构。

根据现场钻探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岩芯采取率及岩体风化程度将其分划为两个岩质单元:

(4-1)强风化白云岩:

岩体极破碎,夹砂,裂隙面夹泥,岩芯呈砂状。

层厚为0.30~5.00m不等,平均2.07m。

(4-2)中风化白云岩:

灰色、深灰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芯主要呈砂状、碎块状。

岩芯采取率一般20-50%,RQD值一般10-20%。

场地中风化白云岩芯样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34.37MPa,场地中风化白云岩属破碎的较硬质岩体,岩体基本质量等级IV级。

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位于山丘缓坡地带,整体地势南高北低,为地下水与地表水泾流区。

勘察范围内未见有明显的地表水体分布。

根据场地地形情况,场地地表、地下水的迳流方向由南往北迳流。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地下水主要分为孔隙水,孔隙水赋存于场地第四系土层中,属“上层滞水”,来源于大气降雨入渗滞积形成,根据钻探期间,对各钻探孔水位观测情况,其水位一般埋深位于2.20~4.50m。

考虑到场地周边无工业废水废渣排放,且原居民生活用水多取自河流,结合场地勘察水样分析报告,综合分析本场地地下水对砼或钢筋砼基础微腐蚀性。

5、不良地质作用

通过地面工程地质调查以及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内未发现危及建筑物的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区内未见断层通过。

三、工程地质评价

1、场区稳定性评价

场区内无区域性活动断层,岩体分布连续,场地四周无深切沟谷存在,周围环境及相邻地段未见影响拟建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岩溶中等发育,拟建场地稳定性良好。

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2、第3.1.3条规定,该建筑场地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

场地整体稳定。

2、地基均匀性评价

钻探揭示,红粘土在场地内分布较广,厚度在1.5~26.8m之间。

结合拟建建筑物6#楼结构特征,若以场地红粘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刚土层承载力太低,变形不均匀;若以场地中风化白云岩作为地基持力层,采用桩基础或独立柱基,则地基为变形均匀地基,地基承载力高,稳定性好。

3、地震效应评价

拟建场地位于中低山缓坡地带,无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条件一般,为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根据拟建物设计±0.00标高及原地形地貌,土层覆盖厚度为3.53m,同时结合拟建野外钻探资料,结合规范,综合确定本次勘察子项目范围内拟建场地土属软弱土~中软场地土,强-中风化基岩为坚硬土,抗震场地类别为Ⅱ类。

拟建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0.35s。

4、地基土的建筑性能及设计参数

①填土:

主要为碎石、粘土松填组成,结构松散,性质不均匀,不宜作地基持力层考虑。

②红粘土:

分布范围广,厚度较大,但是物理力学性质较差。

本次勘察共取6件土样进行室内试验。

试验结果见《土工试验报告》。

根据试验结果综合考虑现场施工因素,确定场地淤泥质粘土承载力指标如下:

红粘土:

fak=165kPa,Es=6.5MPa

③卵石土层:

场地卵石土层厚度较小,仅分布于局部地段,结构不均匀,不考虑作为地基持力层。

④基岩:

场区内白云岩具有良好的建筑性能,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

据现场野外鉴定、室内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报告(YT(岩)110725)及统计表2,综合考虑施工影响以及现场基岩受风化侵蚀以及节理发育等的影响,确定场区基岩承载力特征值为:

强风化泥砂质白云岩:

fa=400kPa

中风化泥砂质白云岩:

fa=3000kPa

岩石力学指标统计表表4

项目

试件数

平均值

(MPa)

标准差

(MPa)

变异

系数

统计修正系数

标准值

(MPa)

折减系数

承载力特征值(MPa)

饱和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MPa)

6

34.37

7.79

0.172

0.897

30.76

0.10

3.076

5、地基及基础方案建议

结合拟建建筑物结构荷载特征以及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结合独立柱基,以场地中风化白云岩作为地基持力层。

则地基承载力高,地基稳定性良好,施工工艺较简单。

基础埋深建议值见下附表。

6、结论及建议

①拟建场地为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宜于建筑。

②根据室内试验成果及地区工程经验,场地内主要地层的承载力及地基参数如下:

红粘土:

fak=165kPa,Es=6.5MPa

强风化泥砂质白云岩:

fa=400kPa

中风化泥砂质白云岩:

fa=3000kPa

③根据拟建物的特征和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建议6#楼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以场地中风化白云岩作为地基持力层。

建议设计及业主可考虑设一层地下室,建议设计±0.00标高为762.00m,建议1F底板标标高758.00m,则以中风化白云岩为地基持力层,基础形式以独立柱基为主,局部结合桩墩基础。

④场地填土主要为粘土、碎石松填而成,局部地段分布有卵石土层,其自稳性较差,基槽开挖时应严格按规范进行施工,孔桩开挖应严格按照钢筋混凝土倒挂护壁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对个别柱位桩长较长,或有地下水的孔,应首先施工该类孔桩,作抽降地下水井点,以便其余桩孔施工,同时基岩面高差悬殊的相邻基础,应适当加深浅的基础,保证基础底受力层无临空面及桩端全断面嵌岩。

同时为防止淤泥质土层施工开挖时产生有毒气体,施工时应注意通风。

桩基施工中,当桩与桩之间间距间隔较小时,建议应隔孔施工,以免同步施工中给施工安全及浇注砼时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建议相邻孔桩之间基底标高高差小于45°夹角。

⑤场地属地下水汇流区,如在丰水期施工应完善场地及基坑排水措施。

⑥场区地震烈度为6度区,有关抗震设防按相关规范考虑。

⑦如建筑物出现移位情况,应加强基础验槽工作,并补充施工阶段勘察工作。

⑧施工中若遇特殊地质现象,请及时通知我院及相关单位现场及时处理。

基础施工时应结合地勘资料,并加强验槽工作,避免盲目开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