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生本教育培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9636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加生本教育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参加生本教育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参加生本教育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参加生本教育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参加生本教育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加生本教育培训.docx

《参加生本教育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生本教育培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加生本教育培训.docx

参加生本教育培训

参加生本教育培训有感

――谈谈对生本教育的认识

张志新  2009年3月

近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两次生本教育的观摩、学习活动。

一次是2月25日星期四上午,到花都区育才学校观摩、听课学习,听取了育才学校开展生本教育的情况介绍,观摩了两节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

另一次是在3月6日到9日,到广州市参加了为期4天的生本教育培训班,期间学习了一些生本教育的相关理论,听取了郭思乐教授的报告,听取了一些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的经验介绍,到一些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观摩了生本课堂教学,与生本教育实验的一线教师进行了交流……经过两次的观摩、学习,收获良多,现就两次的观摩学习活动的所见所闻,结合我校将要实施生本教育实验的情况,谈谈对生本教育的感受和认识。

一.我对生本教育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1、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首先是一种教学教育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把学习任务还给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让生命得到提升。

生本教育,也是一种教学的方式,包括有课堂大三步和课堂小三步。

“课堂大三步”:

第一步是培养他的学习习惯,第二步是享受他的学习,第三步是收获他的学习。

“课堂小三步”:

第一步课前预习,第二步是课堂小组讨论,第三步是课堂班级交流。

2、生本教育的一些思想与新课标是相同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可见,生本教育和新课标两者都倡导: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包括搜集资料,开展讨论,实行探究,进行合作等等)。

两者都不主张教师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等。

但是,两者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角度、程度上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某些文字的表述上有所不同。

生本教育的理念与新课标提倡的一些观念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

二、对实施生本教育的一些问题的见解

1、怎样实施生本教育

⑴、要观摩学习,不能生搬硬套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老师,会遇到不同的学生,在实施生本教育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不尽相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方式也是不尽相同的。

我们进行参观、观摩、学习,是要领悟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也要学习其他学校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但不能生搬硬套。

所以,我们学习生本教育,首先是理解生本教育的根本理念和核心,在接受这种理念的提前下,才模仿其操作的方式。

核心理念是不变的,操作步骤(“课堂大三步”与“课堂小三步”)也是大体不变的,而一些细节的方式却可以根据学校和师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于是,才有了不同学校的一些不同的做法和经验。

⑵、要敢于实施、善于总结,不要只是凭空议论

教师们对生本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于是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议论、评价。

一些人可能对实施生本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顾虑,一些人也可能认为实施生本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议论多了,可能会影响到一些教师的信心和阻碍实施生本教育的进程。

心动不如行动。

首先,我们是要把生本教育实验开展起来;然后,再从实施进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实施生本教育研究是一个我们学校没有尝试过的一个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我们要善于在不断地解决问题过程中取得经验、走向成功。

⑶、要有计划、分步骤、有统调,不能各自为政

学校对实施生本教育研究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统筹。

例如:

制定一个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一个组织领导小组,分工合作;要制定、统调各年级、各学科的实施生本教育的进程;确定各个研究进程的主要任务等。

要防一窝蜂齐上,要防止开坏头,也不宜拖拉、应付、或者搞形式广义。

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也应是有计划,有分工,有合作地进行,不要盲目地单干、乱干、蛮干。

⑷、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目比较

一些老师在实施生过程中,总会不自学地用自己的现状与参观的课堂作比较。

这是不能比较的。

因为其他学校所展示的是一些比较成功的课堂,是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有展示时候的效果的。

正如一个初学步的小孩不能跟刘翔比较。

这种不正确的比较会动摇我们的信心,打扰打乱我们的计划。

要记住,不要急于求成。

⑸、实施生本的初期,首要是建立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

在初期,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逐步将学习小组建立并完善起来,再者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课堂讨论的方法和规则,鼓励他们发言。

至于其他的师本教育课堂的一些传统的问题,例如教学进度的快慢,教学内容的多少,参不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会是怎样等等,这些问题先不要考虑太多。

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功,先把刀磨利了,以后砍柴就快了。

不能被师本课堂教学思想指导生本的课堂教学,不能用师本的观念评价生本的课堂。

2、关于建立学习小组的问题

对学习小组的一些误解:

据观察了解,我校已经有部份教师开始着手模仿、实施生本教育,但对生本教育的分组学习还存在误解:

例如,简单地认为生本教育就是以前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生本小组合作学习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要求;又例如,以为只要把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把学生分组布坐就是生本教育。

课堂上,他们还是讲书,学生还是听书。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是生本教育的一种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生本教育的课堂,天天都有小组讨论,节节课都有小组讨论。

但是,把学生分组而坐不等于就是开展实施了生本教育。

如果教师是把学生分组进行灌输,那么,建立学习小组是没有生本的意义的。

学生分组学习的原因:

基于生本教育“先学后教”的理念、做法,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差异等的原因,所以,生本教育要求把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怎样组建学习小组:

本人认为分组人数以四人一组为佳,另外,还要考虑组内学生性别平衡,学生学习能力高低和水平差异的搭配。

如果人数多了,小组内部成员讨论、交流、分享的时间、机会就会下降,组员分散精神,开小差的机率就会变大。

学习小组座位的摆放:

生本教育认为:

传统的课室台凳的摆放,即一张讲台与数十台凳对面摆放,代表着也体现着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不平等、不和谐的“对立”关系。

所以,生本教育主张是台凳相围摆放,形成一种“圆桌会议”的氛围,认为这是一种师生关系的平等、生生关系的合作的体现和需要,课堂上也有利于学生的讨论。

本人却认为,学生前后左右四张台分坐也可,四台合一对面而坐也可,各有其好处。

本人主张分台而坐,需要时可以化零为整,进行讨论交流,不需要时可以化整为零,防止学生围坐聊天,课室整齐,课桌有序,便于保洁。

(如右图,育才学校就采用了这种方式。

一些学校则是丁字形的摆放方式)

学习小组的建设(组建和培训):

对于生本教育实验班,几个学科都要进行生本教育的实验,所以,学习小组的成立,应该由班主任牵头,先征求各科任老师的意见,再根据学生各学科学习的综合情况而选定人员、组成学习小组,并统一安排座位。

不宜各学科各自为政。

对学生学习小组长和组员的培训工作也应该让班主任统调进行。

对小组的一些常规性的学习要求、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等,应该统一养成。

如果各科各自为政,各搞一套,学生会难以适应。

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科的实际特点分组,只要与班任其他科任协调好,一个国家都可以两种制度,一个班也能两种分组的。

对于非实验班,或者只有个别学科进行尝试的班,可以将以上工作交由科任,由科任组建学习小组,并培训组长。

3、关于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常规程序和要求:

以往所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生本教育下的小组学习应该是有不同的。

在实施生本教育的生本课堂上,我看到学生学习小组的活动大概都有以下的几个表现:

⑴、小组成员之间会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

小组内部讨论和交流时候,所有成员都各抒己见,能够把各自的意见汇集成为小组意见或结论,作好汇报的准备(如讨论记录等),没有“偷懒”的成员。

⑵、学习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

各小组上台汇报、展示、交流时候,小组各成员是各尽其能、各尽其职地分工与合作,能说的在台上表达,另外还分配其人到黑板板书,或者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以便帮助其他同学进行理解。

(如右图所示,讲台上有说有写的成员分工合作。

⑶、学习小组之间有真正的、深入的、平等的交流。

各小组成员汇报完毕后,还要主动请其他小组对其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没有意见就完成任务,如果其他人有意见、提出质疑的时候,该组的组员就要进行解答、解释。

(如右图,有其他小组学生提出质疑,台上汇报的小组成员忙于解答)

⑷、每个组员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课堂上,学习小组和学生个人有不同观点时候,要敢于表达,有质疑时候要大胆提出。

当别人有不同意见,要表达的时候,其他的学生都会懂得尊重他人,并会虚心,安静地聆听、分析他人的意见,为进一步的交流作准备。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

我相信,我校教师与育才学校或者是其他实施生本教育学校的教师一样,都会遇到过:

学生不会讨论,不会回答问题,不会表达,组长代替组员,在别人回答问题时候有的组员开小差,乱讲话,课堂纪律乱哄哄等的问题。

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⑴、在思想认识上,不要心急,要充分认识到万事开头难,凡事物的成长、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按郭教授所说的“课堂大三步”:

第一步是培养他的学习习惯,第二步是享受他的学习,第三步是收获他的学习。

据了解,每所成功的学校,每个成功的教师,在第一步上都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早则一个学期,迟则一个学年。

所以我们要有耐心等候,要有恒心去坚持。

⑵、在行为上,不要因为怕学生不会说,怕课堂乱哄哄就停止,就重回旧路。

相反,教师要学会怎样“拨乱反正“的技巧。

例如,有学生借题发挥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顺其话题,肯定其中合理的因素,奇异独特的想法,表扬其敢于大胆发言的精神,在学生感到被表扬,开心之际,教师回转头来指出其“错”和“乱”之处,最后提出要求和希望,让学生下次回答问题时能够并且要做得更好。

又例如,可以开展小组之间的比赛形式,监督、约束学生。

如果有小组成员“捣乱”的就扣除小组的分数,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进行监督。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总会越来越顺的。

⑶、要用鼓励的态度和创造机会的方法,让不开口的学生开口,让不动手的学生动起来。

组织小组学习要注意防止:

组长代替了其他组员,能力强水平高的成员代替能力弱水平低的成员。

小组成员的活动机会要尽量做到公平、均衡、均等。

例如,教师在开始训练小组活动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后进”生把一些简单的容易的任务,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机会感受到成功,让他们感受到小组其他成员需要他,感受到他对小组也有着其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有荣誉感和使命感。

又例如,用上述分组计分竞赛的方式,当有几个问题要回答的时候,就规定必须每个组员都有回答问题才能算过关,如果有组员没有回答的就扣除总分。

不论是督促小组成员课前完成作业,不论是课堂上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论是防止一些小组成员开小差,不论是给机会后进学生发言,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竞赛计分、扣分,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是充分利用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作用,利用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的凝聚力量作用,但是,可能其中的一些计分,评比工作比较繁琐一些。

另外,一些老师提出的奖励措施,例如“可乐怀”竞赛,雪糕杯竞赛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物质鼓励方法。

⑷、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国有古语云:

亲其师,信其道。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

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由此看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

在参观育才学校过程中,我看教师是这样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

课间时间,师生在一起参加体育文娱活动(特别是育才学校,如右图);

课堂上,老师也是一个学习者,同样要与学生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例如:

展示他们搜集的资料,作出解释说明,并接受学生的提问、质疑。

老师大多数是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没有将自己意见强加给学生。

⑸、关健也要选出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

课前与组长加强沟通,甚至还要把培训工作做得更细致。

例如,课前明示小组长要安排哪位组员回答什么问题。

通过让组长带动、管理其组员,齐齐参与课堂活动。

4、关于前置作业问题

按照“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进行设计前置作业。

从前置作业设计的难度上说,就是要简单,但要贯彻“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下要保底”,那就必须“简单”,“简单”有两个角度,一是对学习问题的(设问)要求不能过高,门槛不能设得太高,二是作业的数量不能多。

“简单”主要是充分考虑到后进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有信心去学习、探求知识,消除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的心理障碍,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愉悦感。

“上不封顶”多是从满足优秀生的学习需要考虑的,例如,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列举的事例可能会多一些,思考问题的程度可以深入一些。

我们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初期阶段,如果欠缺考虑后进生的第一层次的知识基础和他们的学习能力,就可能会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中信心不足,学习热情低落,抹杀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成功机会,后果就不用多说了。

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要用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眼光去衡量前置作业的“高低”,而是要用学生、特别是后进行的能力与水平去衡量问题的是否真正达到“低入”水平。

从前置作业设计的角度上说,是要做到“根本”。

所谓的“根本”就是说,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学习内容的本质。

学习的目的是要运用,各学科、各章节、每一课书所要的学习的知识都其实用性,应用意义,我们应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从多生活中怎样理解、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这个角度作为“切入口”去思考设计作业问题,才能体现出“根本”。

从前置作业设计的思维梯度和广度上说,是要“开放”。

所谓的“开放”,就是所设的问题,要让学生各有所思、各有所想、各有话可说,对设问不能有太多的限制。

具体而言,就是不要用太多的文字去表述、不要用太多的定语去规定设问,因为规定性的文字表述越多,定语越多,问题就受到越多的制约,学生思维所受到的局限性就越大,思维空间就越窄,就越无话说。

从前置作业的数量上说,宜精不宜多。

一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外要考虑的是课堂的时间和容量问题。

问题多了,很难在课堂上得到一一的解决。

5、生本教育的课型和课堂环节问题

生本教育下的课型,根据教学内容来划分也有分为:

新授课(有的学校称之为感悟课)、复习课、练习课、(练习讲评课)研评课。

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是生本教育的“课堂小三步”。

生本教育下的课堂环节,基本上就是三步曲:

问题的提出、情境引入→→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展示汇报、相互交流。

每一个问题或者是每一个学习内容都可这三个环节完成,一节课下来,有几个学习内容就有几个三步曲的循环。

学生就是在这几个环节中聆听、思考、记录、表达、交流、质疑、评论。

6、教学进度与学生能力培养问题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一节课的内容不一定要限于当节课完成”,“今天的功课不一定要今天做”。

实施生本教育的初期阶段,因为部分学生缺乏兴趣,缺乏积极主动,不懂得学习,不乐于学习,所以,课堂教学的进度是会慢的,这是正常的。

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指导,只要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乐学了,并在学习中掌握了方法和窍门,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了,教学的进度就会慢慢地快起来。

进行生本教育教学的初期阶段,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仍是放不开,仍受师本教育思想的影响,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一篇文章一个教学单元应该用几个课时上完,每个课时各时间段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这样很容易就忽视了占大约三分之一的后进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如果老师因为像以往的教学那样要赶教学进度,没有给后进学生充分的更多的时间学习,他们是完成不了学习的任务,学习还是成为每节课的负担、成为每天的负担,久而久之,他们在学习中就渐渐趋向于滞后状态,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对学习的兴趣会淡,学习的热情会减。

所以,教师在实施生本的初期阶段,应该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轻教学进度。

要着眼于培养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应该给后进学生充分的时间帮助完成他们的(简单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到“轻松”以激发其兴趣,教师应该给后进生更多的发言表达机会,得到更多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引发其学习的动力。

经过一个时间的培训,只要能力培养起来了,能力有多高进度就有多快。

7、教师的教书与帮学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做些什么)

师本教育条件下,教师为教而备课,为教而设计课堂,为教而进行“传道、授业”(通俗说就是讲解,灌输),这就是教书。

生本教育主张是还学习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

生本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自身感悟为主,课堂成了学生的天地,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讲,教师不再是“教书”,而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调控者、参与者,教师能不讲的尽量不讲,能少讲的尽量少讲,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点拨、启迪,生本教育将之称为“帮学”。

教师前置性的帮学:

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培训,前置作业设计与布置。

这些也应该算是帮学的内容(如前所述,略)。

教师在课堂上的帮学:

情境创设,引导学习。

教师一般是通过提出前置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通过语音视频投影等形式创设体验情境。

如右图所示。

组织讨论,参与交流。

教师提出小组讨论的要求,巡视讨论的情况,指导讨论的过程,督促讨论的效果(特别是对后进小组,后进生的指导与督促)。

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参与到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也发达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不是强加于学生的。

调控节凑,提高效率。

教师要指掌握课堂的时间,控制各环节的时间安排和速度,给尽量多的时间和机会给学生,充分、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的时间,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点拨释疑,启迪思维。

教师要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释疑,疏通学生思考过程中的障碍,对学生提出的观点、意见进行归纳与总结。

激励评价,树立信心。

当学生缺乏信心、缺乏积极性的时候,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课堂上的言行进行积极的鼓励,增强学生信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学生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或答案)感到迷惘不定的时候,教师通过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功。

教师的后续性的帮学:

教师在课后通过对作业的跟踪、评价与反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等进行帮学。

(略)

  

8、课堂教与学的评价问题

生本课堂教学,要有生本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完整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生本的课堂教学,只能用生本的价值理念和标准来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反思和调整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具有理论指引和实践导向作用。

实施生本课堂教学,教师需要有生本的课堂评价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进而指导生本的教学。

构建生本的评价体系,制定生本课堂教学评价,是实施生本研究的必然要求。

(后附:

生本课堂教学评价表)

生本的儿童观、教学观、方法论等观念是评价生本课堂师生教学行为的价值观念取向和依据。

生本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及评价

生本理念认为: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又无限的潜能。

生本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以学生的自身感悟为主,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学生们在学习玩,在玩学习。

1、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善学。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小三步”:

课前预习,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第一步:

课前预习——搜集处理信息,完成课前预习。

学生能在课前懂得进行搜集、整理信息,完成预习,为课堂讨论作好准备。

第二步:

小组讨论——开展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

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充分地参与小组内的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能够汇集提升形成小组意见,为班级交流作好准备。

第三步:

班级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听取他人意见。

每个组员都分工合作,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发表小组见解,乐于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

其他小组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安静聆听、虚心接纳;当有不同观点时又敢于大胆提出质疑。

2、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乐学。

生本认为,儿童的天性好玩。

学生在课堂上是“玩“学习,“玩”应该是学生们都喜欢的,高兴的、感到快乐的。

所以,学生(包括后进生)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的态度应该是积极性、热情的,其精神状态是饱满的,是快乐、开心的,其兴趣是盎然的。

3、对生学习效率的评价——高效。

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应该是全体,而不是部分;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的程度应该比较深入;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见解的角度应该会是新颖的。

尤其是优秀生。

三、生本课堂上教师的帮学行为及评价

生本的教学观:

教皈依学。

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学,让生命自己行动”,“是在教师的支持下,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

教育者的所有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辅助力量。

生本推行“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以学定教”的方法论。

生本的教师观:

教师是是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生命的牧者,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生活。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参与者,是生命的牧者。

生本把教师的教学之称为“帮学”,教师帮,学生学。

1、设计前置预习——要“简单、根本、开放”。

⑴、从作业设计的难度和数量上来评价,前置预习要简单。

简单,一是对预习问题的设问难度不能高,二是预习题的数量不能多,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预习作业。

教师不要用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眼光去衡量前置预习的难易,而是要用学生、特别是后进行的能力与水平去衡量预习问题的是否真正达到简单水平。

⑵、从作业设计的角度上来评价,前置预习要根本。

根本,就是设计的预习问题要体现学习内容的本质。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从多生活当中,知识的本源(即:

所学问题在生活是怎样存在的)、知识的运用角度作为“切入口”去设计预习问题,才能体现问题的根本。

⑶、从前置作业设计的思维梯度和广度上来评价,前置预习要开放。

开放,就是所设的预习问题,要让学生各有所思、各有所想、各有话可说。

对问题的设问不能有太多的限制。

制约越多,学生思维所受到的局限性就越大,思维空间就越窄,就越无话说。

2、创设课堂情境——要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生本强调学生主动去学习,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很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

所以,教师就要想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借助各种的教学设备、手段,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

这个情境能把现实生活中的知识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从自己生活中的知识去认识、领悟科学的知识,使科学的知识成为于自己的自身知识。

3、组织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要有序、充分、引导、参与

小组讨论是生本课堂最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讨论是生本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⑴、教师要建立、维持小组讨论和交流的秩序。

无规矩不成方圆,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也不例外。

教师不要怕小组讨论、交流的“散”与“乱”(特别是开始阶段)。

相反,教师要在“散”“乱”之中教会学生讨论的规则和秩序,包括教会学生如何发表意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聆听意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言;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等。

为不教知识而教会方法,最后实现“不教而教”。

⑵、教师要有充足时间给小组充分讨论。

教师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