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96335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0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docx

《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docx

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

Q/CHECC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CHECC003-2008

 

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

Designspecificationsforrockboltcranegirder

inundergroundpowerhouse

 

2008-06-发布2008-08-01实施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根据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关于2004年度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科技项目的通知》(水电顾科[2004]0012号文)的安排,由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首次组织编制《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

岩壁吊车梁自20世纪80年代初从挪威引进以来,在我国水电水利工程地下厂房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

为了总结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经验,适应水电水利工程建设发展需要,统一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是必要的。

本规范共分8章和4个附录,其内容主要包括岩壁吊车梁的一般规定,结构设计方法,构造、施工技术和监测与试验方面的要求等。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

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张孝松、冯树荣、关沛文、杨伏秋、郭三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整体围岩类别为Ⅰ、Ⅱ、Ⅲ类的地下厂房砂浆锚杆岩壁吊车梁设计;对于局部Ⅳ类或Ⅴ类围岩,经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后也可采用岩壁吊车梁。

预应力锚杆岩壁吊车梁设计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8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199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T20065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规范

DL5077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DL5108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DL/T5057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DL/T5176水电工程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

DL/T5181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

DL/T5198水电水利工程岩壁吊车梁施工规范

DL/T5208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导则

SD335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

 

3主要术语和符号

3.1主要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岩壁吊车梁rockboltcranegirder

岩壁吊车梁是用锚杆将钢筋混凝土锚固在地下厂房岩壁上的结构,由钢筋混凝土、锚杆和围岩共同承受荷载和作用。

3.1.2

单位梁长竖向轮压verticalwheelloadonpermetergirder

将吊车竖向最大轮压标准值等效换算为沿梁轴方向单位长度(1m)的竖向轮压标准值,称为单位梁长竖向轮压。

3.1.3

荷载应力loadstress

吊车梁荷载(包括桥机的竖向轮压、横向水平荷载、岩壁吊车梁自重(含二期混凝土自重)、轨道及附件重力和梁上防潮隔墙重力)作用下引起的岩壁吊车梁锚杆的应力称为荷载应力。

3.1.4

释放应力releasedstress

岩壁吊车梁形成后,后续洞室开挖引起的岩壁吊车梁锚杆的应力称为释放应力。

3.1.5

岩壁吊车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ultimatelimitstateofrockboltcranegirder

岩壁吊车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受拉锚杆达到屈服的状态和岩壁吊车梁与岩壁结合面达到抗滑失稳的状态。

岩壁吊车梁结构受拉锚杆设计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指受拉锚杆钢筋应力达到屈服极限,受压区混凝土或者岩壁边缘达到极限值压应变的状态。

3.2基本符号

3.2.1材料性能参数

fy——受拉锚杆、梁体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frb,k——胶结材料与孔壁的粘结强度标准值;

fb,k——胶结材料与钢筋的粘结强度标准值;

fyk——锚杆抗拉强度标准值;

——岩壁斜面上抗剪断摩擦系数标准值;

——岩壁斜面上抗剪断粘结力标准值;

fi——结合面上第

个单元的摩擦系数。

3.2.2作用(荷载)和作用(荷载)效应

Pmax——在桥机额定起重重量下,桥机一侧轨道上的单个最大轮压;

Fvk——单位梁长竖向轮压标准值;

Fhk——单位梁长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

Fv——单位梁长竖向轮压设计值;

Fh——单位梁长吊车横向水平荷载设计值;

m1——吊车额定起重重量;

m2——全部小车和吊具的重量之和,不包括桥机大车的重量;

G——单位梁长岩壁吊车梁自重(含二期混凝土自重)设计值;

W——单位梁长上轨道及附件重力和梁上防潮隔墙重力设计值;

M——吊车梁单位竖向轮压、横向水平荷载、岩壁吊车梁自重(含二期混凝土自重)、单位梁

长上轨道附件重力和梁上防潮隔墙重力所有各荷载的设计值对受压锚杆与岩壁斜面交点的力矩和;

σb——锚杆应力;

σ——锚杆轴向最大拉应力;

τ——锚杆剪应力;

σi——结合面上第

个单元的法向正应力;

τi——结合面上第

个单元的剪应力。

3.2.3几何特征

c1——轨道中心线至上部岩壁边缘的水平距离;

c2——轨道中心线至岩壁吊车梁外边缘的水平距离;

c4——悬臂长度;

h——岩壁吊车梁的截面高度;

d——锚杆钢筋直径;

D——锚杆孔直径;

La——受拉锚杆在稳定岩体内的锚固段长度;

L1、L2——吊车基本特征轮距;

β——岩壁角;

β0——岩壁吊车梁梁体底面倾角;

αi——第i排受拉锚杆的倾角;

h0——岩壁吊车梁截面的有效高度;

——竖向轮压作用点至岩壁吊车梁下部岩壁边缘的水平距离;

As1、As2——第一、二排受拉锚杆单位梁长的计算截面面积;

——第i排受拉锚杆单位梁长的实配截面面积;

As——单根受拉锚杆的截面面积;

Asv——单位梁长横向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

Ai——第

个单元沿滑裂面的面积。

3.2.4计算系数及其它

0——结构重要性系数;

ψ——设计状况系数;

d——结构系数;

——抗剪断摩擦系数的分项系数;

——抗剪断粘结力的分项系数;

b——粘结强度的材料性能分项系数;

n——桥机一侧轨道上的吊车轮数。

 

4一般规定

4.1布置

4.1.1岩壁吊车梁必须建筑在稳定的边墙围岩基础上。

对边墙可能不稳定岩体和不良地质情况,应进行块体稳定分析计算,并根据稳定性需要采取有效处理措施。

4.1.2岩壁吊车梁梁体下部有交叉洞室时,交叉洞室顶部与梁体底部间应保持一定的岩体支撑厚度,对梁体基础刚度削弱的部位应予以加强,并应采取工程措施,减少交叉洞室开挖对岩壁吊车梁围岩的扰动。

4.2材料

4.2.1采用普通砂浆锚杆的岩壁吊车梁一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二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梁体混凝土的水泥宜优先选用中、低热水泥。

梁体混凝土的骨料宜优先选用线膨胀系数小的骨料。

梁体混凝土的级配宜采用二级配。

4.2.2岩壁吊车梁的锚杆材料按下列规定选用:

1砂浆锚杆宜采用HRB400级或HRB335级钢筋。

2预应力锚杆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3高地应力区砂浆锚杆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4.2.3岩壁吊车梁梁体中的钢筋宜采用HRB400级或HRB335级钢筋,也可采用HPB235级钢筋。

4.2.4锚杆的胶结材料宜选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浆,其水泥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浆强度等级:

采用砂浆锚杆时不宜低于M30;预应力锚杆的锚固段不应低于M35,自由段不应低于M20。

4.2.5胶结材料与孔壁及钢筋的粘结强度标准值宜根据试验结果按其概率分布的0.05分位值确定。

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附录A选用。

4.3截面尺寸

4.3.1岩壁吊车梁的顶面宽度B应满足布置和运行条件,可按公式(4.3.1)拟定,岩壁吊车梁基本尺寸见断面图4.3.1。

图4.3.1岩壁吊车梁基本尺寸断面图

B=c1+c2(4.3.1)

式中:

c1——轨道中心线至上部岩壁边缘的水平距离,包括c5(岩壁吊车梁上部岩壁喷混凝土厚度、

防潮隔墙内空隙净宽和防潮隔墙厚度)、c6(桥机端部至防潮隔墙的最小水平距离)和桥机端部到轨道中心的距离,mm;

c2——轨道中心线至岩壁吊车梁外边缘的水平距离,一般可取为300mm~500mm。

当桥机的

轮压较大时取大值,反之取小值;对于特大型吊车,尚应适当加大,mm。

4.3.2岩壁角应综合考虑岩层、主要地质构造及节理裂隙的影响,以及岩壁吊车梁截面尺寸、锚杆的布置和受力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为20~40。

4.3.3岩壁吊车梁外边缘高度h1不应小于h/3,且不宜小于500mm。

4.3.4岩壁吊车梁梁体底面倾角β0宜为30º~45º。

4.3.5岩壁吊车梁的截面高度,工程设计中可参考附录B类比初拟,并符合下列要求:

h3.33(c4-c2)(4.3.5)

式中:

h——岩壁吊车梁的截面高度,mm。

c4——悬臂长度,mm。

4.3.6岩壁吊车梁上排受拉锚杆倾角α1可在15°~30°之间选取,下排受拉锚杆倾角α2可比上排受拉锚杆倾角α1小5°~10°。

当采用预应力锚杆时,锚杆倾角应小于岩石面的残余摩擦角。

锚杆倾角最终选取应结合地质条件通过多方案综合分析后确定。

4.3.7岩壁吊车梁锚杆间距不宜小于700mm;当受拉锚杆布置一排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布置成两排,上、下两排锚杆的距离不宜小于600mm。

5结构设计

5.1荷载

5.1.1岩壁吊车梁承受的荷载包括桥机的竖向轮压、横向水平荷载、岩壁吊车梁自重(含二期混凝土自重)、轨道及附件重力和梁上防潮隔墙重力。

岩壁吊车梁的受力锚杆还承受释放应力。

5.1.2岩壁吊车梁荷载计算时,桥机一侧轨道上的单个最大轮压可按DL5077《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5.1.3单位梁长竖向轮压标准值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单台桥机一侧作用8个轮子(图5.1.3(a)、(b)时,单位梁长竖向轮压标准值Fvk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后取FVK1和FVK2的大值。

图5.1.3(a)单台桥机一侧作用8个轮子时,计算图式之一

图5.1.3(b)单台桥机一侧作用8个轮子时,计算图式之二(水平26°扩散)

(5.1.3-1)

(5.1.3-2)

其中:

B01=L1+L2

B02=2L1+L2+C1

式中:

Pmax——在桥机额定起重重量下,作用于岩壁吊车梁顶部的桥机一侧轨道上的单个最大轮压,

kN;在吊车动载试验时,单个最大轮压为1.1Pmax。

L1、L2——吊车基本特征轮距,m;

c1——轨道中心线至上部岩壁边缘的水平距离,m;

Fvk——单位梁长竖向轮压标准值,kN/m。

2当单台桥机一侧作用12个轮子(图5.1.3(c)、(d)时,单位梁长竖向轮压标准值FVK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后取FVK3和FVK4的大值。

图5.1.3(c)单台桥机一侧作用12个轮子时,计算图式之一

图5.1.3(d)单台桥机一侧作用12个轮子时,计算图式之二(水平26°扩散)

(5.1.3-5)

(5.1.3-6)

其中:

B03=2L1+L2

B04=4L1+L2+C1

5.1.4单位梁长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5.1.4)

式中:

Fhk——单位梁长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kN/m;

m1——吊车额定起重重量,kN;

m2——全部小车和吊具的重量之和,不包括桥机大车的重量,kN;

n——桥机一侧轨道上吊车轮数。

5.1.5桥机的竖向轮压和横向水平荷载的作用分项系数均采用1.1,岩壁吊车梁自重(含二期混凝土自重)、轨道及附件重力和梁上防潮隔墙重力的作用分项系数均采用1.05。

桥机竖向轮压动力系数可采用1.05。

5.2荷载组合

5.2.1岩壁吊车梁结构设计应考虑下列三种设计状况:

1持久状况。

2短暂状况。

3偶然状况。

三种设计状况均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岩壁吊车梁可不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5.2.2岩壁吊车梁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其作用效应组合应考虑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

5.2.3岩壁吊车梁的基本组合包括持久状况或短暂状况下,永久作用与可变作用的效应组合。

永久作用(荷载)包括岩壁吊车梁自重(含二期混凝土自重)、轨道及附件重力和梁上防潮隔墙重力。

可变作用(荷载)包括吊车竖向轮压及水平荷载。

可变作用(荷载)分桥机额定载荷起吊时的可变作用和吊车动载试验(1.1倍额定载荷)起吊时的可变作用两种。

5.2.4持久状况基本组合,在设计标准断面下,永久作用与桥机额定载荷起吊时可变作用的效应组合,见表5.2.4。

5.2.5短暂状况基本组合

(一),在设计标准断面下,永久作用与吊车动载试验起吊时可变作用的效应组合,见表5.2.4。

短暂状况基本组合

(二),在允许超挖与岩壁角变化之一的开挖断面下,永久作用与桥机额定载荷起吊时可变作用的效应组合,见表5.2.4。

5.2.6偶然状况偶然组合,在允许超挖与岩壁角变化之一的开挖断面下,永久作用与吊车动载试验起吊时可变作用的效应组合,见表5.2.4。

表5.2.4岩壁吊车梁的作用(荷载)效应组合表

设计

状况

作用组合

作用类别

备注

自重

轨道及

附件重力

防潮隔墙重力

吊车竖向荷载

吊车水平荷载

额定

载荷时

动载

试验时

持久

状况

基本组合

设计标准断面下

短暂

状况

基本组合

(一)

设计标准断面下

基本组合

(二)

允许超挖与岩壁角变化之一的开挖断面下

偶然

状况

偶然组合

允许超挖与岩壁角变化之一的开挖断面下

5.3结构设计

5.3.1岩壁吊车梁的结构安全级别应与厂房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级别相同。

岩壁吊车梁结构设计采用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按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5.3.2岩壁吊车梁上的锚杆应力包括荷载应力和释放应力。

设计宜采取措施降低锚杆的这两种应力的峰值,尽量避开这两种应力峰值叠加。

5.3.3单位梁长岩壁吊车梁受拉锚杆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0ψM≤

fy(As1Lt1+As2Lt2)(5.3.3-1)

As1Lt2=As2Lt1(5.3.3-2)

式中:

0——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应于结构安全级别为Ⅰ、Ⅱ、Ⅲ级的岩壁吊车梁,可分

别取用1.1、1.0、0.9;

ψ——设计状况系数,对应于持久状况、短暂状况、偶然状况,可分别取用为1.0、0.95、0.85;

d——岩壁吊车梁受拉锚杆承载力计算的结构系数,考虑锚杆释放应力影响,不小于1.65;

M——吊车梁单位竖向轮压、横向水平荷载、岩壁吊车梁自重(含二期混凝土自重)、单位梁

长上轨道附件重力和梁上防潮隔墙重力所有各荷载的设计值对受压锚杆与岩壁斜面交点的力矩和;

fy——受拉锚杆抗拉强度设计值;

As1、As2——第一、二排受拉锚杆单位梁长的计算截面面积;

Lt1、Lt2——第一、二排受拉锚杆到受压锚杆与岩壁斜面交点的力臂。

砂浆锚杆岩壁吊车梁的结构计算也可参照附录C的方法进行。

5.3.4岩壁吊车梁与岩壁结合面的抗滑稳定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各荷载均取设计值:

γ0ψS(·)≤

R(·)(5.3.4-1)

R(·)=[(G+Fv+W)sin-Fhcos+∑

cos(αi+)]

+

A+∑

sin(αi+)(5.3.4-2)

S(·)=(G+Fv+W)cos+Fhsin(5.3.4-3)

式中:

S(·)——沿岩壁斜面上的下滑力;

R(·)——沿岩壁斜面上的阻滑力;

Fv——单位梁长竖向轮压设计值;

Fh——单位梁长吊车横向水平荷载设计值;

G——单位梁长岩壁吊车梁自重(含二期混凝土自重)设计值;

W——单位梁长上轨道及附件重力和梁上防潮隔墙重力设计值;

——岩壁角;

αi——第i排受拉锚杆的倾角;

A——单位梁长岩壁斜面的面积;

——第i排受拉锚杆单位梁长的实配截面面积;

——岩壁斜面上抗剪断摩擦系数标准值,可参考DL5108取值;

——抗剪断摩擦系数的分项系数,取1.3;

——岩壁斜面上抗剪断粘结力标准值,可参考DL5108取值;

——抗剪断粘结力的分项系数,取3.0;

——抗滑稳定结构系数,不小于1.2。

5.3.5岩壁吊车梁锚杆应锚入稳定的岩体中,岩体中有效锚固段应穿过围岩松动圈,锚入稳定岩体的锚固长度可按计算和工程类比确定。

锚杆在混凝土内长度应满足钢筋在混凝土内的锚固长度要求。

岩壁吊车梁锚杆入岩深度不宜小于该部位系统锚杆的深度。

5.3.6锚杆在稳定岩体内锚固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5.3.6-1)

(5.3.6-2)

式中:

La——受拉锚杆在稳定岩体内的锚固段长度,mm;

d——结构系数,不小于1.35;

b——粘结强度的材料性能分项系数,可取1.25;

fy——受拉锚杆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frb,k——胶结材料与孔壁的粘结强度标准值,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附录A选取,MPa;

fb,k——胶结材料与钢筋的粘结强度标准值,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附录A选取,MPa;

d——锚杆直径,mm;

D——锚杆孔直径,mm;

As——单根受拉锚杆的截面面积,mm2。

5.3.7岩壁吊车梁单位梁长的横向钢筋(即竖向箍筋的水平肢)截面面积Asv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见图5.3.7):

图5.3.7岩壁吊车梁梁体配筋示意图

(5.3.7)

式中:

——单位梁长横向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

——梁体横向钢筋承载力计算的结构系数,不小于1.2;

Fv、Fh——分别为单位梁长竖向轮压及单位梁长吊车横向水平荷载设计值;

——竖向轮压作用点至岩壁吊车梁下部岩壁边缘的水平距离,此时应考虑安装偏差20mm。

<0.3h0时,取

=0.3h0;

——梁体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h0——岩壁吊车梁截面的有效高度。

在岩壁吊车梁伸缩缝两侧各2m范围内,横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应按公式(5.3.7)求得的截面面积乘以1.3。

岩壁吊车梁单位梁长的横向钢筋不宜小于0.15%bh0(b为单宽)。

岩壁吊车梁的横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沿纵向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

5.3.8岩壁吊车梁的纵向钢筋(AL)可按构造配置。

岩壁吊车梁顶部的纵向钢筋AL1不宜小于0.07%全断面积,两侧纵向钢筋之和AL2不宜小于0.13%全断面积。

两侧纵向钢筋间距宜为250mm~300mm,均匀布置。

周边的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6mm。

5.3.9岩壁吊车梁的横向水平箍筋(Ash)可用水平拉筋或水平U形钢筋替代,且宜布置在梁体上部2h0/3的范围内。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竖向间距宜为200mm~300mm,水平间距不宜大于300mm。

在岩壁吊车梁上部2h0/3范围内的水平箍筋的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顶面横向钢筋截面面积的1/2。

5.4有限元计算与评价

5.4.1大型、复杂地质条件、高地应力区、高地震区地下厂房工程的岩壁吊车梁设计宜进行有限元计算。

5.4.2有限元计算的内容包括:

1施工期地下厂房中下部开挖对岩壁吊车梁锚杆、梁体和围岩的作用与影响;

2运行期吊车荷载作用对岩壁吊车梁锚杆、梁体和围岩的作用与影响;

3岩壁吊车梁安全稳定性的有限元评价。

5.4.3岩壁吊车梁有限元计算可采用地下厂房整体模型与吊车梁子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

地下厂房整体模型计算宜充分考虑工程地形、地质条件(岩性、构造)、地应力场和分层开挖等因素。

5.4.4岩壁吊车梁有限元计算应合理地模拟围岩、构造(断层、裂隙)、梁体混凝土、洞室分层开挖、结合面、锚杆的受力状态,合理地选择力学模型及材料参数。

5.4.5岩壁吊车梁稳定性的有限元评价宜从位移、应力、锚杆的安全性、结合面的抗滑稳定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可参照附录D方法进行。

 

6构造设计

6.0.1当岩壁吊车梁较长、地质条件差别较大或洞室边墙高度差别较大时,岩壁吊车梁应设置伸缩缝。

伸缩缝的长度应根据不同工程的地质条件、地下厂房规模等具体情况确定。

伸缩缝两侧岩壁吊车梁下宜采用附壁混凝土支撑和(或)锚杆加强。

6.0.2岩壁吊车梁应设置施工缝。

施工缝分缝长度宜为8m~12m。

施工缝缝面要求凿毛、设置键槽、梁内纵向钢筋应跨缝连接并设置接缝插筋。

6.0.3岩壁吊车梁顶部应考虑排水措施。

 

7施工技术要求

7.0.1岩壁吊车梁部位的开挖应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并预留保护层开挖。

岩壁交界面的开挖应采用密孔打眼、隔孔装药、小药量严格控制的光面爆破技术。

7.0.2岩壁不应欠挖,超挖不应大于150mm,岩壁角误差不应大于3°。

7.0.3锚杆钻孔孔径应大于锚杆直径20mm~40mm。

锚杆孔位误差:

上、下不应大于50mm,左右不宜大于50mm;锚杆方向角误差不宜超过2°。

7.0.4岩壁吊车梁锚杆应通长定制,不得采用接头,也不得与其它构件焊接。

岩壁吊车梁锚杆应在该部位的系统锚杆施工完成且梁体下部边墙预裂爆破完成后施工。

7.0.5边墙喷混凝土时,与岩壁吊车梁接触的岩面应予以保护,防止混凝土喷到该岩面上,降低梁体混凝土与岩壁的粘结强度。

7.0.6梁体混凝土的浇筑应采取合适的施工措施,防止和减少温度裂缝发生。

7.0.7梁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才能进行厂房下层的岩石爆破开挖。

在下层及邻近洞室爆破开挖时,应控制爆破。

爆破产生岩壁吊车梁混凝土质点的振动速度不宜大于70mm/s。

7.0.8岩壁吊车梁锚杆宜按100%锚杆量对砂浆密实度进行无损检测。

锚杆砂浆的密实度应大于85%。

7.0.9岩壁吊车梁轨道安装应在洞室变形趋于基本稳定时进行,轨道二期混凝土应在轨道安装好后浇筑。

7.0.10岩壁吊车梁下部附近有交叉洞室时,宜采用先挖交叉洞室,后下挖厂房洞室,并在下挖厂房洞室前,对交叉洞室完成支护和锁口施工。

8监测与试验

8.1监测

8.1.1地下厂房采用岩壁吊车梁时,应对岩壁吊车梁进行监测设计。

8.1.2监测设计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1能全面监测岩壁吊车梁在施工期、加载试验期、运行期的运行状态。

2针对各种地质单元布设监测仪器,重点监测岩性较软、构造发育地带的应力和变形。

3尽量减少仪器安装与工程施工的相互干扰。

4岩壁吊车梁监测断面选取应结合地下厂房洞室群监测的整体布置考虑。

8.1.3岩壁吊车梁宜设置锚杆应力监测、岩壁与梁体的接缝监测、梁体变形监测、梁体内钢筋应力监测和岩壁吊车梁附近围岩稳定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