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水本生产实习任务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9505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水本生产实习任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09水本生产实习任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09水本生产实习任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09水本生产实习任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09水本生产实习任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水本生产实习任务书.docx

《09水本生产实习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水本生产实习任务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水本生产实习任务书.docx

09水本生产实习任务书

 

09水工本科

生产实习任务书

 

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水工教研室

2012年11月

 

一、实习目的

结合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课程内容及其他相关课程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的各环节,特别是设计、施工环节的主要内容,为后期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做准备。

二、实习时间、地点、人员

实习时间:

根据教学计划共2周:

11月4日~11月15日

实习地点: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

实习人员:

09水工本科学生(部分学生另行安排)

三、实习要求了解或掌握的具体内容

1.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概况:

①建设概况;

②枢纽概况;

③工程经营及施工概况。

2.工程设计概况:

①枢纽建筑物的组成及主要设计参数;

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3.施工总组织:

①施工进度安排情况;

②施工分期及导截流设计;

③施工总体布置设计;

④施工招标及概算控制情况;

⑤环境评价及设计、施工情况。

4、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现场参观为主,适当参与,注意施工机械):

①骨料加工与运输系统;

②砼生产与运输系统;

③模板与钢筋系统;

④砼的浇筑与养护;

⑤钻孔及灌浆施工;

⑥地下工程及爆破施工;

⑦石料开采与填筑施工。

5.其他有关内容:

①施工中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③中水十二局、武警水电及其它主要施工企业的情况;

④移民及库区情况;

⑤水文、地质等有关情况;

⑥收集写论文或做课题的有关资料;

⑦其它任务。

四、实习纪律与要求

1、每次实习出发前和结束后由班长清点人数并报告老师,每晚10点由班长向老师汇报一天情况,并实行零汇报制度。

2、遵纪守法,听从指挥、团结互助、注意安全。

3、认真听取有关报告,作好实习笔记,坚持每天写实习日记。

4、结合现有理论,多看多问,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5、每人单独上交一份实习全过程报告或某一单项课题报告。

 

2012年11月

 

附: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介绍

1、概述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赣江中游峡江县老县城(巴邱镇)上游峡谷河段,距峡江老县城巴邱镇约6km,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

赣江是江西省的最大河流,由南向北纵贯全省,河流长766km,流域面积80948km2(外洲水文站),绝大部分在江西省境内。

规划的峡江水利枢纽位于赣江中游峡江县城上游1km处,控制流域面积约62900km2,坝址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约500×108m3,正常蓄水位50m高程(吴淞)时,枢纽总库容27.6×108m3,调节库容6.95×108m3,防洪库容6×108m3,装机容量35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4.16×108kW·h,渠化坝址上游深水航道约80km,为峡江、新干两县近30万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2、水文

2.1流域概况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赣江中游。

赣江是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江西、福建两省交界处的石寮崠(石城县境内),其贡水从赣江发源地自东向西流经瑞金、会昌、于都,至赣州市与章水汇合后始称赣江;河流出赣州后,折向北流,经万安、吉安、新干、丰城等地,流至南昌市后分主(西)、北、中、南四支注入鄱阳湖,其中主支在永修县吴城镇与修水汇合后注入鄱阳湖。

流域东西窄、南北长,略似斜长方形。

外洲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80948km2,峡江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2710km2。

赣江自河源至吴城全长766km。

赣江以赣州、新干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长255km,多为山地,河道比降相对较陡;中游河长303km,为山区和丘陵谷地,河道比降平缓;下游河河长208km,河道蜿蜒于冲积平原上,两岸筑有堤防,河道比降小,仅为0.06~0.10‰;南昌市以下进入尾闾地区,地势低洼,受本流域洪水及鄱阳湖高水位顶托的双重影响,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2.2气象

赣江流域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冬季长,春秋季短,春寒夏热,秋干冬阴,无霜期长。

据实测资料统计,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1800mm之间,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4~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雨的41%~51%。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94~1765mm,多年平均气温在17.2℃~19.3℃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14.3℃;坝址区多年平均风速为1.8m/s,最大风速19m/s(出现在1990年7月30日),相应风向为偏东(ENE)风,年最大风速多年平均值为14m/s。

2.3径流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下游设有峡江水文站,该站具有1953~2008年共56年实测水文资料系列,是本工程水文分析计算的依据站。

经分析计算,峡江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1640m3/s,Cv=0.32,Cs=2.0Cv。

坝址径流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平均流量(2590m3/s、1975年)是最小年平均流量(527m3/s、1963年)的4.91倍;年内分配也不均匀,3~7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7.7%。

其中又以6月份最大,占全年径流量的19.5%,10月至翌年2月为枯水期,其连续5个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19.1%,其中12月份及1月份径流量最小,分别占全年径流量的3.05%和3.17%,最大月平均流量8240m3/s(1962年6月)是最小月平均流量的175m3/s(1958年12月)的47.1倍。

2.4洪水

赣江流域是江西省的多雨区之一,主要的降水时期为每年的4~9月,暴雨类型有锋面雨、台风雨等。

赣江为雨洪式河流,洪水由暴雨形成,其洪水季节与暴雨季节相一致。

本流域5~6月份洪水一般由锋面雨形成,往往峰高量大,7~9月份洪水一般由台风雨形成,洪水过程一般较尖瘦。

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7~10天,长的可达15天。

峰型与降水历时、强度有关,多呈单峰肥胖型,一次洪水总量主要集中在7天之内。

2.5泥沙

据赣江各测站泥沙资料统计分析,赣江的悬移质泥沙年际年内变化规律与径流基本一致,丰水丰沙,枯水少沙,泥沙主要集中在主汛期4~6月,该时期的输沙量占全年的60~70%。

据峡江站1958~2008年51年的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分析计算得峡江坝址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563.4×104t,依据吉安站与峡江站实测泥沙资料分析计算得峡江坝址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为30.8×104t。

峡江坝址多年平均总输沙量为594.2×104t。

2.6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为完成流域内雨量、水位、流量等水文、气象参数的实时收集、处理和联机预报,以实现防洪、发电、航运等优化调度,使水利枢纽安全、经济运行。

经分析需设立水(雨)情自动测报站网遥测站点共68个,其中:

水文站10个,水位站2个,雨量站56个。

遥测站采用GPRS/GSM组网通信方式,水文站和水位站预留北斗卫星作为备用通道;分中心站与中心站之间通过公网共享其管辖范围内遥测站的信息资源,中心站与省防汛系统、已建的万安电厂和拟建的石虎塘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过公网联接,实现对已建遥测站的数据接收;并配置相应软件,以达到流域内水(雨)情自动测报之目的。

3工程地质

3.1区域地质

区域地貌单元以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和河流侵蚀堆积地貌为主。

赣江自南往北流经本区,流域地势呈周高中低,自南向北,由边及里徐徐倾斜,地形切割深度一般数十米。

赣江河谷平缓开阔,宽数百米~千余米。

两岸基本分布有一、二级不对称阶地,形态较完整。

第四系覆盖层较厚,次级支流水系较发育。

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主要为第四系地层组成的河岸坍塌,规模较小。

工程区位于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隆、赣西南拗陷之武功山~玉华山隆断束构造单元中部,经多期次构造运动,区内褶皱和断裂发育,地质构造复杂,但挽近期以来未发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性断层,属构造相对稳定地区。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界定,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3.2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库区为低山丘陵地貌,一级阶地部分地势较低,低于正常蓄水位。

但二级阶地及后缘低山丘陵地形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库周地形封闭条件好。

据调查,库周地下水分水岭高于水库正常蓄水位,不会产生永久性渗漏问题。

据压覆矿产专项调查,水库淹没区未发现具有开采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

水库防护区之外局部低洼地带属淹没区,其它多为丘岗坡地,基本不存在浸没问题。

防护堤基多具二元结构,上部由粘土、壤土或砂壤土等组成,下部为砂及砂卵砾石。

局部堤段堤基粘性土缺失或较薄,易产生堤基渗漏或渗透稳定问题,须进行防渗加固处理。

同赣隔堤部分堤段分布有二叠系灰岩,岩溶较发育,规模较大,可能形成库水倒灌防护区的渗漏通道,必要时须进行防渗处理。

3.3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区两岸山体雄厚,地形基本对称,正常蓄水位46m高程处河谷宽730~750m,平水期河床宽540~580m,河床底高程一般27~31m,河流流向约N24°W,河床深槽居右。

两岸一级阶地宽约80m,阶面高程39~41m。

河床覆盖层厚0.2~6.3m,两岸阶地覆盖层厚度8~10m。

河谷基岩面埋深浅,基岩面高程22~38m。

坝基岩体具浅变质特征,局部受断裂构造影响,硅化明显。

岩性自左至右主要为石炭系下统C1Z2变余粉砂岩,C1Z3石英砂岩,C1Z4炭质、砂质绢云千枚岩。

下坝线位于向斜的北西翼,距向斜轴线相对较上坝线远。

上坝线河床左侧有多条断层交汇,岩体完整性相对较下坝线差。

F8断层斜穿上坝线泄水闸坝段及船闸,而下坝线F8断层斜穿左岸挡水坝,船闸可能避开此断层,工程处理量较上坝线小。

故下坝线建坝条件略优于上坝线,建议作为推荐坝轴线。

左右坝肩开挖,永久边坡较高,其中左坝肩永久边坡高60m左右,岩层与北北西向陡倾角节理构成不利组合,可能导致边坡局部失稳。

右坝肩永久坡高50m左右,边坡走向与岩层走向近垂直,基本不会产生边坡整体稳定问题,但边坡岩体风化破碎,可能存在局部掉块和崩落。

主厂房基坑开挖,基坑左侧临时边坡高约24m,为岩土混合坡,上部覆盖层厚3~4m;基坑右侧与安装间结合部为岩质边坡,坡高20~25m,安装间下游为岩土混合坡,坡高30~35m,其中边坡上部覆盖层厚10m。

两侧边坡上部覆盖层与基岩结合界面可能存在接触渗透,对边坡稳定不利,须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

3.4当地天然建材情况

枢纽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基本就近取材,储量可满足设计需求。

一级阶地围堰用防渗土料质量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二、三级阶地的围堰用防渗土料崩解性能差,如作为围堰心墙水中抛填土料,须采取必要的碾压粉碎处理。

混凝土骨料和块石料储量丰富,开采运输较便利,主要质量技术指标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4工程任务和规模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赣江中游下端,是赣江干流梯级开发的主体工程,也是江西省大江大河治理的关键性工程。

经分析研究各部门的用水要求确定本工程的开发任务为:

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等。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规模基本选定为:

水库正常蓄水位46.0m,死水位44.0m,防洪高水位49.0m,设计洪水位49.0m,校核洪水位49.0m;防洪库容6.0×108m3,调节库容2.14×108m3,水库总库容11.87×108m3;电站安装9台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60MW;通航过坝设施按Ⅲ级航道过1000t级船舶的单线单级船闸考虑,闸室尺寸为180×23×3.5m(长×宽×门槛水深);灌溉耕地面积32.95万亩;另外,为了减少淹没损失,对库区内的同江、金滩、樟山、柘塘等7片区域采取工程防护措施,防护工程堤线总长57.81km,排涝电排装机容量17715kW,导排沟(渠)总长51.691km。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运行调度分洪水调度和兴利调度两种运行方式。

当坝址上游来水大于防洪与兴利运行分界流量(5000m3/s)时进入洪水调度运行方式,否则,进行兴利调度运行方式。

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5.1工程等别与设计标准

本工程是一座以防洪、发电、航运为主,兼顾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枢纽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有混凝土泄水闸、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式厂房、船闸、左右岸灌溉进水口、鱼道等。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校核洪水位时总库容11.87亿m3;电站装机容量360MW;船闸设计最大吨位1000t。

根据规定,按水库库容属I等工程,按电站装机属II等工程,按船闸规模为III等。

依据SL252-2000第2.1.2条规定“对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工程,当按综合利用项目的分等指标确定的等级指标的等别不同时,其工程等别应按其中最高等别确定,所以本工程属I等工程。

本工程永久挡水建筑物:

泄水闸、混凝土重力坝、厂房(挡水部分)、船闸(上闸首)为1级建筑物,相应洪水标准重现期:

设计500年,校核2000年,厂房结构(非挡水部分)为2级建筑物,相应洪水标准重现期:

设计100年,校核500年,消能设施设计洪水标准重现期100年;下闸首、闸室为2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重现期20年;次要建筑物3级,临时建筑物为4级。

5.2工程布置

本阶段在峡江老县城巴丘镇上游长约6.0km的峡谷河段拟定了上、下两个坝线进行比较,两坝线相距约170m。

综合地形、地质等因素,本阶段推荐下坝线作为工程坝线。

枢纽总体布置从左到右为船闸、门库段、溢流坝(泄水闸)、厂房,左右坝头采用重力坝连接,坝顶高程51.2m,坝轴线总长845.0m。

5.3主要建筑物

为了减少水库淹没损失,满足防洪调度要求,有利泄洪及排沙,结合坝线地形及枢纽布置,尽可能加大溢流前沿宽度,经过方案比选计算共需18孔泄水闸,泄水闸采用混凝土平底泄水闸,每孔净宽16.0m,堰顶高程30.0m,与河床基本持平,泄水闸与厂房一起几乎占满整个河床。

经比较底流消能及面流消能两种消能型式,采用底流消能。

泄水闸与船闸之间,厂房、船闸与岸坡的连接坝(包括门库坝段)为简化连接构造,经经济、技术比较采用混凝土重力坝。

厂房采用河床式布置,全长275.8m,由主厂房、安装间和副厂房三部分组成。

主厂房机组间距22.2m、22.7m,内装9台单机容量为40MW的灯泡式贯流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60MW。

船闸为单线单级船闸,布置于左岸,采用曲线进闸直线出闸运行方式,主要由船闸主体段、引航段、口门区及航道段组成,船闸轴线全长3444m,采用曲进直出方式。

闸室有效长度180m,净宽23.0m,闸室长廊道输水系统,引航段布置有导航段、停泊段,引航道底宽55.0m,航道段底宽60.0m。

为满足左右岸灌区输水需要,两岸连接坝段设坝内式灌溉进水口,孔口尺寸为4×3m,设闸门控制。

左右岸干渠总长分别为490.5m及321.0m。

上游引航道底板高程39.2m,左岸高程50.0m以下采用现浇砼护坡,现浇砼厚0.20m,高程50.0m以上开挖边坡采用砼格梗+喷播草灌护坡。

下游引航道底板高程26.80m,左岸高程46.0m以下采用现浇砼护坡,现浇砼厚0.20m,高程46.0m以上边坡采用砼格梗+喷播草灌护坡。

本枢纽监测项目主要有:

巡视检查、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及温度测、土压力监测、水力学监测。

在安装间与右岸挡水坝之间预留有鱼道,鱼道主进口布置在电站厂房尾水渠右侧,横隔板式鱼道,按高、低水位设计,设计坡度1/60。

6水力机械、电工及金属结构

6.1水力机械

峡江水电站最大水头14.80m,算术平均水头11.54m,加权平均水头10.93m,最小工作水头4.25m,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60MW。

本阶段机组台数比较了八、九、十台三个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推荐电站装机台数为九台,单机容量为40MW,转轮直径为7.8m。

本电站安装及检修时需吊运的最重件为发电机转子,考虑到本电站机组台数较多,机组安装及检修时吊运任务繁忙,采用2台250t/80t电动双梁吊钩桥式起重机,主钩起吊重量为250t,副钩起吊重量为80t,跨度为24m。

为满足主厂房内小件的起吊需要,每台桥机配备1台10t电动葫芦,挂在桥机大梁下面。

主厂房共分三层,依次为运行层、水机及电缆廊道层、水轮机机坑层。

安装间布置在主厂房右侧。

主厂房布置9台灯泡式贯流机组,卧式布置。

副厂房布置主厂房尾水管上,共3层,底层高程33.65m,为水机副厂房,布置有空压机室、机组检修水泵房、机组技术供水泵房、消防供水泵泵房、厂房渗漏排水泵房以及油、气、水管道、电缆等;第三层为高位油箱、水箱室,地面高程为46.10m,布置有机组轴承循环油系统的高位油箱以及主轴密封供水用的高位水箱等。

安装间共分二层,下一层地面高程为33.65m,布置有透平油罐室、油处理室和厂房通风系统的送风机室。

6.2接入系统和主接线

峡江水电站总装机容量9×4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1.44×108kW.h。

本设计阶段电气主接线推荐方案为:

发电机电压13.8KV侧采用三机一变扩大单元接线方式,220kv升高电压侧采用双母线接线方式。

6.3电气二次

电站拟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原则进行设计,在南昌设置远控中心,租用电信公用网络,实现对枢纽的远方调度运行管理。

电站与系统的调度通讯拟采用双光纤通讯方式,电站内部生产调度通信与行政通信拟采用多媒体数字程控交换机实现。

6.4金属结构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的金属结构设备由泄水闸系统、电站系统、船闸系统、鱼道系统和灌溉渠首总进水闸等5部分的闸门、拦污栅、清污机、门机、卷扬式、螺杆式、液压启闭机及其附件等组成。

7消防

消防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以防为主,防、消结合和突出重点、兼顾全面为原则。

结合本工程自身的特点和具体条件,采用可靠先进实用的防火技术,保障安全,使用方便,节省投资。

本电站的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设置一台消防报警联动控制器、一台气体灭火控制盘,一套计算机后台及软件,布置在中控室内。

8施工组织设计

8.1施工导流

一期围右岸电站厂房及其相邻的0.5孔泄水闸,施工导流标准采用10年一遇全年洪水,相应设计洪峰流量17400m3/s。

厂房全年纵向围堰需在一期枯水围堰保护下施工,一期枯水围堰导流标准为10年一遇8月~次年2月的洪峰流量9980m3/s。

二期围堰分为三段。

二期船闸围堰围护船闸施工基坑及其相邻的6.5孔泄水闸,该段围堰导流标准为10年一遇8月~次年2月时段的洪峰流量9980m3/s。

下游引航道1#围堰围护下游引航道中段施工,该段围堰导流标准为5年一遇9月~次年2月时段的洪峰流量5950m3/s。

下游引航道2#段围堰围护下游引航道末段施工,该段围堰导流标准为5年一遇11月~次年2月时段的洪峰流量4030m3/s。

三期围堰围护剩下的11孔泄水闸施工基坑,导流标准为10年一遇9月~次年2月时段的洪峰流量8490m3/s。

导流方案:

先围厂房及其相邻的0.5孔泄水闸、再围船闸、门库坝段及其相邻的6.5孔泄水闸,最后围剩余11孔泄水闸。

8.2料场选择与开采

砼骨料可从赣江内开采。

工程所需的土石料优先利用开挖料,不足从选定料场开采。

右岸所需土料从张公石土料场开采,左岸所需土料从浆沙土料场开采。

8.3施工交通运输

水泥、钢材由公路直接运输至至坝址或经铁路运输至吉安货运站再转公路至坝址,油料、火工材料由公路运输至坝址。

一般机电设备由公路直接运输至至坝址或经铁路运输至吉安货运站再转公路至坝址。

重大件水运运输线路:

设备由厂家运至坝址下游右岸临时码头→人工卸船至平板车→平板车运至安装间。

左右岸合计新修进场道路10.0km,道路均为双车道,行车道宽7.0m,砼路面,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左岸新建桥梁一座,跨度20m。

场内临时公路总长为14.0km,其中主干公路总长11.2km,支线公路总长约2.8km。

临时公路均为泥结石路面,主干公路路面宽7.0m,支线公路路面宽4.5m。

8.4施工总布置

本工程分三期施工,一期工程围右岸电站厂房(含相邻0.5孔泄水闸);二期工程围左岸船闸(含门库坝段及相邻的6.5孔泄水闸);三期工程剩余的11孔泄水闸。

由于两岸不设桥梁进行沟通,仅设有临时码头沟通两岸,因此枢纽工程拟分两岸进行总体布置,施工场地主要分别集中于坝址左、右岸附近。

右岸施工区主要承担右岸挡水坝、鱼道、电站厂房及相邻11.5孔泄水闸工程、厂房全年砼纵向围堰的施工。

右岸施工区内主要布置有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石骨料筛分系统、砂石骨料毛料及净料堆场、混凝土预制厂、金属结构临时堆放场、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机修厂、汽车停放及保养场、加油站、中心仓库及施工生活区以及右岸弃渣场。

左岸施工区主要承担左岸挡水坝、混凝土纵向围堰、船闸及相邻6.5孔泄水闸工程的施工。

左岸施工区内亦主要布置有混凝土拌和系统、砂石骨料筛分系统、砂石骨料毛料及净料堆场、混凝土预制厂、金属结构临时堆放场、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机修厂、汽车停放及保养场、施工变电站、加油站、中心仓库及施工生活区以及弃渣场。

枢纽部分临时设施布置在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其他需临时占地1873亩。

8.5施工总进度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6年,第一年9月初~第二年6月底为工程准备期,第二年7月初~第五年7月底为主体工程施工期,第五年8月初~第七年8月初为工程完建期。

控制本工程进行计划的关键线路有2条:

一条为右岸厂房:

一期围堰施工(第二年8月初一期截流)——发电厂房施工——三期围堰施工(第四年9月初三期截流)——第一台机组发电(第五年7月底)。

另一条为左岸船闸:

二期围堰施工(第三年8月初一期截流)——船闸施工——船闸具备临时通航条件(第四年8月底)——三期围堰施工(第四年9月初三期截流)——第一台机组发电(第五年7月底)。

9水库淹没处理和工程占地

根据水库调节性能及淹没对象的重要性和其原有防洪标准,峡江水库不同淹没对象的设计洪水采用如下标准:

县城城区(防护)、集镇和农村居民点、专项设施按P=5%;耕地和园地按P=20%;林地按正常蓄水位。

峡江水库20年一遇人口迁移线在CS11(距坝址24.81km)断面垂直斩断尖灭,高程为47.81m;5年一遇耕地征用线在CS13(距坝址28.91km)断面垂直斩断,高程为46.79m;运行分界流量(5000m3/s)在CS32(距坝址63.1km)断面垂直斩断灭尖,高程为46.77m。

根据淹没实物指标及本工程依据有关政策确定的补偿标准,经计算,水库淹没和防护工程征地移民静态投资为248006.66万元,有关规费为96984.15万元,征地移民总投资为344990.81万元。

此外,防护工程费单独计入工程总投资。

枢纽工程占地补偿静态总投资为2670.08万元,有关规费为2158.52万元,枢纽工程占地总投资为4828.6万元。

10环境保护

包括水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声环境保护措施、固体废物控制措施、移民安置区环保措施、文物保护措施、态环境保护措施、树名木保护措施、鱼类保护措施等。

本工程环境保护投资费用包括枢纽工程区、防护工程区和移民安置区三部分,由环境保护措施费、环境监测费、环境保护仪器设备及安装费、环境保护临时措施费和独立费用组成,环境保护总投资为5834.92万元(不含水土保持投资)。

11水土保持

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7145.25hm2。

项目建设区7145.25hm2,直接影响区64.33hm2。

扰动地表面积4548.17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1105.22hm2。

本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11.83万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94.28万t。

水土保持投资费用构成由工程措施费、植物措施费、施工临时工程费、独立费用和预备费及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组成。

水保投资为8411.61万元。

其中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663.13万元。

12节能设计

峡江水电站作为节能工程,主要能耗在施工期间,总能耗指标为8792.2kW·h;电站运行期间能耗较少,年总能耗指标为1373.59万kW·h。

峡江水电站总装机360MW,年平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