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下半年整理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88630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下半年整理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下半年整理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下半年整理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下半年整理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下半年整理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下半年整理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docx

《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下半年整理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下半年整理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下半年整理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docx

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下半年整理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答题卡在每小题到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8铅笔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种观点属于()。

A.外铄论B.内发论

C.多因素论D.相互作用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C.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D.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3.小龙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又总是管不住自己。

教师应注重培养其()。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信念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83年B.1986年

C.1993年D.2006年

5.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

这一活动形式属于()。

A.小组活动B.学科活动

C.阅读活动D.群众性活动

6.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可低于()。

A.20%B.40%

C.60%D.80%

7.儿童易患口角炎、角膜炎、皮炎等,可能是缺乏()。

A.维生素AB.维生素B2

C.维生素CD.维生素D

8.橙色往往使人感到温暖,蓝色往往使人感到清凉。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联觉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D.感觉后像

9.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班级排名B.老师表扬

C.家长奖励D.学习兴趣

10.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整数。

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类属学习D.组合学习

11.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将某个英语单词编成小故事。

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D.元认知策略

12.在心理辅导中,小学生有时会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共情B.移情

C.同情D.亲情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菜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属于()。

A.理想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

14.《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5.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张老师将“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

该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目标B.过程与方法目标

C.思想与方法目标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6.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再是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

A.直线式B.螺旋式

C.并列式D.循环式

17.某小学拟编写一本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编写这一教材的主要依据应为()。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

C.课程标准D.课程计划

18.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为了更好地达成“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的教学目标,老师布置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练习法B.实验法

C.读书指导法D.实习作业法

19.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做错的题目暂不打“X",做对后再打“√”。

这种评价属于()。

A.延迟评价B.绝对评价

C.相对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20.当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A.分科课程为主B.活动课程为主

C.综合课程为主D.校本课程为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22.简述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额,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

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2)班小明最近在校表现不好,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为了解小明在家中的情况,班主任顾老师到小明家家访。

在同小明父亲交流情况时,顾老师引用了一句古语:

“养不敢,父之过。

”小明的父亲听后很不高兴地说:

“顾老师,您这话欠妥。

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

现在,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

”结果,双方来能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师与家长冲突的看法。

(2)试述教师家访的注意事项。

 

25.材料:

王老师出示问题:

每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

经过协商,买3棵送1棵。

每棵便宜多少元?

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3=48(元),16×4=64(元),64-48-16(元),16÷4=4(元)。

王老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

“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

“老师,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

”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

是巧合吗?

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

”有的说“买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每棵树便宜多少元。

”......小杰困感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

(10分)

(2)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

(10分)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解析

2.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与华生。

其中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涂抹什么颜色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即强调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个体品德的构成要素。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其中,意,即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小明明知乱扔纸屑是不文明行为,但总是管不住自己,属于道德意志薄弱。

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时间。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

其中群众性活动的规模比较大,至少以一个年级的学生作为活动参与者,也可扩大为全校活动或校际联合活动。

这种活动形式由于规模较大,适合的活动内容主要为一次性的普及教育活动,如各种报告会、讲座、文艺演出、竞赛、仪式、运动会和专题教育活动等。

题干中强调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报告会属于一种群体性活动。

D项正确。

A、B、C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中的问卷回收。

问卷回收是问卷调查的重要环节。

如果回收的问卷太少,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就很大。

研究结果就不科学。

一般认为,回收率如果仅有30%左右,资料只能作参考;50%以上,可以采纳建议;当回收率达到70%~75%以上时,方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因此,回收率一般不少于70%的问卷.调查结果才会有意义。

D项正确。

A、B、C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维生素B2的功能与作用。

维生素B2是人体新陈代谢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儿童患口角炎只是机体维生素B2缺乏所引起的一个临床表现。

缺乏维生素B2还可患舌炎、唇炎、角膜炎、睑缘炎、脂溢性皮炎,以及阴囊炎和会阴炎等,且口角炎还常表明机体同时有其他维生素及营养物质的缺乏,如不及时补充.将会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

B项正确。

A、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联觉的理解。

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例如,切割玻璃的声音会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

题干中橙色不仅仅引起了视觉上的舒适还引起了皮肤觉上的温暖的感觉。

蓝色不仅仅引起了视觉上的感觉还引起了皮肤觉上清凉的感觉,所以都属于一个刺激不仅仅引起一种感觉还引起了另一种感觉,所以属于联觉。

A项正确。

B、C、D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在动机的定义。

内部动机是指来源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对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而引起得动机。

故正确答案为D。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分类。

整数包括负整数,正整数和0,而自然数只包括0和正整数,所以学完了自然数再学习整数,是上位学习。

故正确答案为A。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

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

(1)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其中,精细加工策略的内容和方法包括:

记忆术(如位置记忆法、缩简与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联想);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等。

题干中,“将某个英语单词编成小故事”是运用的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C项正确。

A项:

复述策略的方法包括:

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抑制干扰;整体记忆与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画线、圈点批注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

组织策略的方法包括:

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

元认知策略包括:

(1)计划策略:

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2)监控策略:

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力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3)调节策略:

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B

【解析】移情指的是某人把对父母或是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另一人身上。

题干中,“小学生把辅导老师当成自己的父母,以获得情感的满足”属于移情。

B项正确。

A项:

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的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

为干扰项,排除。

D项:

为干扰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德莱德课程层次理论。

古德莱德将课程分为五个层次:

(1)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2)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体验。

题干中,“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属于正式的课程。

B项正确。

A项:

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

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

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包括:

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巩固性教学原则、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其中,“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君子之教,喻也”意思是教师要善于通过启发诱导进行教育,体现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C项正确。

A项: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的能力。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学习后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题干中,“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属于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故“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

A项正确。

B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强调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过程”,重在“亲历”。

“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不能游离其外。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

为干扰项,排除。

D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对学生对事物的基本看法与倾向性的要求。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组织形式。

螺旋式内容前后会出现重复,题目中先呈现植物基本知识,再呈现与植物有关的知识,不断加深知识难度,属于螺旋式。

故正确答案为B。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内容的基本表现形式。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所以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依据是课程标准。

故正确答案为C。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

练习法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题目中老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属于练习法。

故正确答案为A。

19.【答案】A。

【解析】延迟评价是指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对尚未达到目标要求的学生,可暂时不给明确的评价结果,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当取得较好的成绩时再给予评价,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题干中老师的做法属于延迟评价。

故正确答案为A。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课程结构的内容。

小学阶段课程结构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和综合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故正确答案为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参考答案】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教养方式。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此外,自然物理因素、自我调控因素等也对人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22.【参考答案】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及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班主任工作。

23.【参考答案】

(1)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2)组织与实施能力。

(3)激励与评价能力。

(4)沟通与合作能力。

(5)反思与发展能力。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额,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参考答案】

(1)教育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影响,在教师与家长交流过程中出现冲突时很正常的现象,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首先,教师在处理与家长冲突的时候,必须要遵循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此原则是指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

材料中,顾老师在和小明的父亲交流的时候说“养不教,父之过”,把小明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原因推给了家长,而小明的父亲则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老师教不好,应该是老师的过错,他把责任推给了教师,都没有遵循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

其次,新课程改革要求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教育,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的一个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材料中,当小明在学校表现不好的时候,顾老师和小明的父亲没有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交流,而是互相推卸责任,导致双方未能在教育小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冲突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妥善解决。

再次,在解决教师与家长冲突时,要坚持有效性原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材料中,教师与小明父亲互相推卸责任并没有使小明表现不好的问题得以解决,因此,双方需冷静分析,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最后,教师劳动需要具备创造性这一特点,即教师需要具备教育机智以及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创造。

材料中,顾老师进行家访时,对小明父亲说“养不教,父之过”,导致小明的父亲很不高兴,说明顾老师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和方法有待提升,也就是说,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需要注重方式方法。

总而言之,教师与家长的冲突不可避免,但是我们需要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妥善处理矛盾。

(2)家访是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为了使家访收到实效,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明确家访目的,即每次家访不可例行公事,更不可盲目进行。

其次,分析家访对象,选择家访时机,并选择与家长沟通访谈的恰当方式。

最后,注重家访后期追踪,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的教育方式。

总之,教师在进行家访时应注意以上几点才能够形成有效的家校合力,真正做到教师与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25.【参考答案】

(1)王老师解决小杰教学困惑的教学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首先,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材料中,王老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通过引导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思考,在小杰对课堂的问题出现疑惑的时候,能够引导组织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

其次,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材料中,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习惯性的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解题的方法,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考。

在小杰出现问题的时候,关注了小杰的情绪情感体验,体现了关注人的教学观。

第三,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老师习惯性的引导学生是否有其他的解法,而且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小组思考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第四,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材料中,教师面对小杰提出的问题能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小杰解开困惑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有

第一,合理选择。

学生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都能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所用,教师要认真地加以选择。

第二,学生自愿。

教师在利用学生个体资源时一定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因为有的可能涉及到学生的隐私。

第三,利用适度。

在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教师不可以没有限度地拿到课堂上来。

第四,创设机会。

我们已经认识到,无限的教学资源就潜藏在学生的整体构成中,有待教师的开发与激活。

第五,因地制宜。

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第六,导有目的。

利用好学生资源,必须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使每个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的目的、需要哪些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任务中,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第七,及时调控。

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获得的信息、经验与教学内容进行相互联系,及时作出调控,帮助学生整理与归纳.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第八,社区参与。

利用学生资源少不了要家长和社区的密切配合,然而,学生在进行一些调查、采访时还得不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第九,了解学生。

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就要切实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第十,尊重学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学习活动。

26.【参考答案】

(1)本文描述了《惊弓之鸟》这样一则成语故事,语言流畅朴实,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描写了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居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

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了解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的道理。

(2)知识与能力:

学生会认“魏、弦”等5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弓、魏、射”等12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3)首先,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

故事的经过是什么?

更赢为看到大雁后做出了怎样的判断?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可以得出:

更羸不用箭就可以‘射’下大雁

第二,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它飞得慢,是因为什么?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什么?

第三,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可以得出:

飞得慢是因为箭伤未愈,叫得惨是因为孤单失群。

第四,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最后:

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就_____。

它一_____,伤口又_____,就_____。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可以得出: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资格审查目录表(2020年毕业生)

姓名

报考职位

本科毕业学校

专业

毕业时间

研究生

毕业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