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8218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学习笔记.docx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学习笔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学习笔记.docx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05615学习笔记

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第一节现代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综合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心理功能状态。

(二)心理健康概念的沿革1.识记:

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1.古代朴素的生命健康理念2.近代机械的生理健康理念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3.现代辩证的生命健康理念

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

全人的健康:

是指在现代生活中实践活动着的每一个成员,在其生命活动的整个发展阶段,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全民健康是个体生命活动的诸系统及其活动环境的全面健康;

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各个阶段的全程健康;

是包括全体成员之内的全民健康。

(二)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三)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阶段性和连续性汤纳特尔三级健康水平模式;苏联布赫曼提出亚健康;美国格林伯格主张“健康-疾病连续体”

(四)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现代心理卫生先驱皮内尔;兴起直接贡献者—比尔斯《自觉之心》首届健康促进大会1986渥太华

现代心理卫生发展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20世纪20---二战结束);第二阶段:

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阶段:

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20世纪70年代—至今)

第二节心理健康论心理健康基本内涵:

1.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良性功能关系;2.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是个体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3.心理健康的现实表现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健康。

基本属性:

实践功能性;辩证发展性;文化多元性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确定依据:

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主观经验、生活适应、生物学识记:

心理健康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智力发展正常智力正常时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人适应周围环境、谋求自我发展的心理保证,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二、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三、意志品质健全心理健康者的意志品质具有如下特点:

①行动目的明确,独立性强。

②善于当机立断,果敢性强。

③行动不屈不饶,坚毅性强。

④心理承受力强,自制力好。

四、行为协调适度心理健康者的行为具有如下特点:

①行为方式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②须与社会角色相一致。

③须与刺激强度相一致。

④行为的一贯和统一。

五、人际关系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条件,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六、人格完整独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标准P35

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识记: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

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基本内涵: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1.一种全民参与的发展性教育2.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3.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具有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活动

领会: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的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突出工作的主动性和超前性,重在发展和预防)、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矫正心理疾病或重度心理障碍为主要目标)各自以一个连续体的不同区段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但它们的区别是相对的,事实上,这四种助人活动在连续体的分布上存在着部分重叠与交叉。

四者外延间关系是“真包含于”关系,即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

1、识记: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P51-59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横向上是相互交叉重叠的;就纵向联系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完整体系。

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中介和基础,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近、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1、领会:

(1)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教育重点发生转移。

从消极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转移到推动学生各方面的都得到发展,并促进其整合到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中2.教育形式共存互补。

西方学校采用团体辅导和咨询交替使用,发挥其互补的功能。

3.教育技术日新月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科学技术也被不断地引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使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

4.注意加强早期教育。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个人生长和发展的连续历程,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年级之中,儿童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5.教育理论多元融合。

人们日益倾向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对各家理论持兼收并蓄态度。

6.教育力量趋于整合。

现今,西方学校已突破过去单纯由学校独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旧格局,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7.逐步开设相关课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继续为学生提供内容广泛的心理学课程或相关课程,以协助学生完善人格和适应社会生活。

8.重视教育绩效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通过精心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建立督导网络,进行经常性的指导与评价等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大绩效并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9.注意本土特色研究。

不少学者主张加强本土化研究。

10.强化从业人员素质。

未来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专业化程度将有所提高(硕士学位是必备资格),培训期限将延长,培训方法将更多地采取模拟的方式,以增强实践能力;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将制定从业人员的专业标准,颁发证书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识记: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其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其三,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

其四,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交流与研讨

(2)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向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19C末20C初美国

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维特默,创办第一个儿童心理咨询诊所;心理辅导之父—帕森斯

巴班斯基最优教学理论;洛扎诺夫首创暗示教学法;世界教育史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史记》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普遍化、重点化、整合化、现代化、本位化、

专业化、本土化

(三)识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来看,这种必要性主要源于以下四种需要。

(一)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诸多的研究证实,具有高品位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人才资源的要素。

因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实现现代化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和条件,它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国家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

所谓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现代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体。

国家现代化,关键是使国民心理素质现代化。

而欲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青少年儿童时期开始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需要教育思想的大变革也促使人们重新确立新的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质量观,并据此确立教育发展的新战略和新目标。

布鲁纳“学科结构”与“发现法”原理;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阿莫纳什维利---合作教育学理论

(四)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在错误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急功近利得狭隘教育模式,存在着较多弊端。

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直接“杀手”。

因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改变国内基础教育现状和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应试教育弊端P85

第三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作用:

1.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制约作用2.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调控作用3.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果的评估作用4.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教育作用

二)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依据:

1.以我国学校教育目的为依据2.以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依据

三)构建的原则:

1.在目标构建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向协调2.在目标构建的出发点上,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3.在目标构建的言语描述上,坚持抽象性与操作性相兼顾4.在目标构建的逻辑体系上,坚持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统一

第二节阶段目标初一到高三P94-99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构目标

一、认知目标1.开发自我智能在“智”方面的教育目标主要指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良好品质。

在“能”方面的教育目标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诸种能力。

2.掌握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目标包括使学生掌握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的学习规则、学习方法,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两个子目标:

外显、内隐学习策略)3.改善学习品质包括:

明确学习目标;培养、激发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树立学习信心;学会正确归因。

二、情感目标1.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认知和情绪识别。

2.学会情绪表达和情绪理解3.学会情绪主导和情绪平衡4.学会情绪控制和情绪宣泄5.学会情感发展和情感培养

三、意志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志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

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毅性、自制性。

四、个性目标:

1.促进社会适应2.完善个性品质(6种:

自主、勤劳、负责、坚强、

利他、创新)

第四节层次目标一、基础目标:

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即及时发现并科学地矫正学生的心理疾病,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保健,掌握有关避免和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认识,能够自我排忧解难,游刃有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扰,保持乐观、稳定、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基本目标:

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优化心理素质,就是要求通过对学生的认知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及其他各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适应关系,从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终极目标:

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即充分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很强的独立民主意识、很强的创造性、智力充分发展和品德十分高尚的人。

第四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一节:

生活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表现在:

1.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2.针对学生的性别特点3.针对学生的表现特点4.时代特点5.个性特点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表现在:

从积极方面看,就是要树立学生的“全人化”发展观念。

从消极方面看,就是要及时发现和弥补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缺陷。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注意点:

1.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要与年龄特征相适应。

2.要注意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重复参与各种训练与练习。

第二节:

主体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贯彻主体性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要从满足学生的正确需要入手。

②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事事包办代替。

③教师要尽其所能,全面了解学生。

P120-123

第三节积极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注意点:

1.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2.坚持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

3.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早”:

早早进行;早做准备;早期干预运用成功教育策略注意4点P125

第四节全体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注意三点P127

第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学习心理指导定义:

是指教育着依据现代学习理论,针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

之所以必要,因为:

学习心理活动是学生主导的心理活动。

2.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3.学会如何学习是时代的要求。

学习心理指导的具体内容:

①学习方法指导。

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合自身特点的一系列手段、方式和途径。

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与前提。

②学习动机指导。

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

③学习兴趣指导。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④学习习惯指导。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进行学习活动的特殊倾向。

⑤应试心理指导。

P129-136

(二)智力训练的内容智力也称智能,是指个体的聪明程度。

包括: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智力训练的五方面内容;①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

②使学生正确认识智商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③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

④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能⑤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

(2)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智力训练的启示:

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能力,它们通常在一些人群身上出现,并概括出这些人所具有的品质,这些品质既可以选作为智力训练的具体目标,也可选作为智力训练的内容。

①语言符号能力。

②数理逻辑能力。

③视觉空间能力。

④音乐节奏能力。

⑤身体运动能力。

⑥人际关系能力。

⑦自我认识能力。

(三)情感教育的内容:

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

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是使学生身心愉快的教育。

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培养积极的情感,其次是调控消极情感。

2.领会:

(1)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①情感教育能促进品德的发展。

②情感教育能促进认知的发展。

③情感教育能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四)性格教育的内容:

包括两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帮助他们矫正不良性格特征。

这两者可以统一在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结构之中。

(五)耐挫能力的培养:

1.耐挫能力的概念:

又称挫折的耐受能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容忍力等,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耐挫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①是挫折反应的普遍性使然。

②是挫折所导致行为结果的两重性使然。

③是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

(2)耐挫能力培养的内容:

①要使学生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③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

(六)人际关系指导

(1)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的程度。

(2)人际关系的六方面功能:

①获得信息功能。

②自知、知人功能。

③自我表现功能。

④人际协调功能。

⑤社会化的功能。

⑥身心保健功能。

人际关系指导的内容:

①调整认知结构。

②克服人际偏见。

③加强个性修养。

④掌握有关知识。

⑤学习交往技能。

⑥掌握调适策略。

七)性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P156-159

小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⑴劳动创造人。

⑵我们的身体。

⑶良好的卫生习惯。

⑷男性和女性。

⑸快乐的生日。

⑹美好的家庭和社会。

⑺青春发育。

⑻第二性征。

⑼月经初潮。

⑽通精(射精)。

⑾生命的诞生。

⑿两性交往。

中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⑴青春期的生理发育。

⑵月经。

⑶遗精。

⑷少年友谊。

⑸青春期心理发展。

⑹青春期异性交往行为规范。

⑺人类的性。

⑻性欲。

⑼早恋。

⑽性道德。

⑾性的越轨行为和性犯罪。

⑿家庭。

(八)自我意识发展指导P164-168

1.自尊心与自信心的概念:

自尊心是由概括化了的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是个体悦纳自己、尊重自己并渴望受到他人尊重的一种积极健康的自我情感体验。

自信心是对自我认同、肯定、接受、支持的一种态度,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自我菲薄与自我陶醉的概念:

自我菲薄是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体格、容貌等深感不足,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一种问题类型。

自我陶醉是指过高的评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2、自我意识发展指导的内容:

①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

②使学生学会恰当地自我展示。

③使学生学会自尊和自信。

④使学生学会追求自我完善。

⑤使学生学会摆脱自我意识的困扰。

九、职业指导十、休闲指导P168-176

第六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方法:

(一)专业课程

第一节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设计的理论必要性

我国教育的整个课程体系不完善,存在许多弊端,具体表现:

1.旧的课程体系没有一个起统帅作用的总纲。

2.学科课程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核心。

3.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贯彻到课外活动中去。

4.没有专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设计的实践必要性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

1.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2.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习负担。

3.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4.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有利于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奇缺的矛盾。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知识技能素质教育、生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四个方面。

第二节专门课程的设计制约课程最基本的三个方面:

学生、社会、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三个取向:

1.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2.以“社会”为中心…..3.以“学科”为中心……

从事课程设计时须从三方面考虑:

一是知识的本质。

二是个别儿童的本性。

三是社会情境。

课程设计的两个基本问题: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一、明确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问题主要目标是促进心理认知的发展

1.弄清目标概念心理健康专门课程以增进人的心理成长为宗旨,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为依托,组织师生互动的心理情境,通过交流、对话、论辩、述理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对心理现象、心理品质、心理调控和心理构建等方面的认知。

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文化化的课程。

2.明确确立原则1.超前性原则2.发展性3.可操作性

二、确定课程内容包括四方面:

1.关于人的心理结构要素的一般知识。

2.关于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

3.关于心理卫生或心理健康以及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

4.关于优化心里素质、开发心理潜能知识,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心理教育的知识。

编排结构:

圆周式(螺旋式)

三、进行单元设计:

1.明确单元名称2.确立课程时间3.确定单元目标

四、明确教学方法1.心理测量2.学生自陈3.联想活动4.演讲法5.绘画6.唱歌7.游戏P187

五、做好课前准备六、确定活动程序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的教学组织P189-195

一、课前准备:

除课程单元设计中所规定的物质准备,还应包括:

1.掌握知识技能2.了解学生背景3.先行接触学生4.设置师生助手5.组织适当团体

二、组织教学1.教学过程开始组织方法:

热身方法、澄清方法、介绍方法

2.教学过程进行方法:

引导方法、反馈、面质、明朗、连接3.教学过程结束方法:

回顾与反省、计划与展望、祝福与道别

4.教师注意事项除具备一般的上课技能外,应注意:

情境、时间、主题、欣赏、观察、公正、平等、幽默、参与、适当

三、课程评价应注意问题:

1.评价的目的问题最终目标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心里素质水平的提高。

2.评价的原则问题: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指导性、计划性

3.评价的分类问题诊断性评价、形成性、总结性

第四节模式特点分析优点:

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

第七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二):

学科渗透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学科渗透必要

原因:

1.从教育时空层面来说,各科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占据时空最多的场所。

2.从教育资源层面来说,各科教学本身就包蕴了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无论是工具课、人文课,还是自然课、技能课,都有许多显性的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资利用。

3.从教师队伍层面来说,在我国,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此专业的师资培训起步较晚,相当于各级学校需求而言,能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则明显匮乏,从而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广大学校的开展。

4.从心理学学科本身层面来说,学科渗透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

5.从教师层面来说,学科渗透可以促使更多的教师学习心理学理论,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

6.从课程层面来说,“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命题的提出,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标志,也是现代学校课程发展的必然逻辑。

7.从素质教育层面来说,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实施素质教育,其落脚点在学科教学这一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上,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突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学科渗透的实施

一、教学过程的全面渗透:

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评价的实施

1.教学目标的渗透对教学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维教学目标阶段---三维….

2.教学内容的渗透P202-211

3.教学活动的渗透情知教学论P211

1)引发兴趣2.鼓励成功3.寓教于乐4.师生合作P212-216

4.教学评价的渗透

二、教师“渗透意识”的树立:

增强教师“心理保健医生”的角色意识

渗透成败关键在于两方面:

一是学科任教教师必须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意识”,具有实施此种教育的修养和技能。

二是学科任教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

教师心理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五方面:

P227-221

1.莫名的课堂情绪宣泄。

2.畸形的贬低与抬高3.无所谓心态的无端扩散4.急于事功的情绪冲动5.膨胀的课堂自我表现欲

第三节学科渗透模式特点分析一、渗透模式优点与不足P221--222

第八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三):

寓于活动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活动的必要性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活动的理论必要性

维果茨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两类:

低级心理机能,包括感觉、知觉、形象记忆、不随意注意、直观动作思维与情绪、冲动性意志等;

高级心理机能,包括观察、随意记忆、意志等。

活动对人的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