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 免费提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8883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 免费提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选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 免费提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选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 免费提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选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 免费提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选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 免费提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 免费提供.docx

《精选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 免费提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 免费提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 免费提供.docx

精选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免费提供

精选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免费提供.txt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

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

高考作文议论文素材

(1)为了什么而工作

非洲的某个土著部落迎来了从美国来的旅游观光团,部落里的人们虽然还没有什么市场观念,可面对这样好的赚钱商机,自然也是不能放过。

部落中有一位老人,他正悠闲地坐在一棵大树下面,一边乘凉,一边编织着草帽,编完的草帽他会放在身前一字排开,供游客们挑选购买。

他编织的草帽造型非常别致,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了,游客们纷纷驻足购买。

这时候一位精明的商人看到了老人编织的草帽,他脑袋里立刻盘算开了,他想:

这样精美的草帽如果运到美国去,我敢保证一定卖个好价钱,至少能够获得10倍的利润吧。

想到这里,他激动地对老人说:

“朋友,这种草帽多少钱一顶呀?

”“10元钱一顶。

”老人冲他微笑了一下,继续编织着草帽,他那种闲适的神态,真的让人感觉他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一种美妙的心情。

“天啊,如果我买10万顶草帽回到国内去销售的话,我一定会发大财的。

”商人欣喜若狂,不由得为自己的经商天才而沾沾自喜。

于是商人对老人说:

“假如我在你这里订做1万顶草帽的话,你每顶草帽给我优惠多少钱呀?

他本来以为老人一定会高兴万分,可没想到老人却皱着眉头说:

“这样的话啊,那就要20元一顶了。

“什么?

”商人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买一顶草帽只要10元钱,可买1万顶草帽却要每顶20元,这是他从商以来闻所未闻的事情呀。

“为什么?

”商人冲着老人大叫。

老人讲出了他的道理:

“在这棵大树下没有负担地编织草帽,对我来说是种享受,可如果要我编1万顶一模一样的草帽,我就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工作,不仅疲惫劳累,还成了精神负担。

难道你不该多付我些钱吗?

(2)换一种思维

法国著名科学家法伯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虫子,这种虫子都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它们外出觅食或者玩耍,都会跟随在另一只同类的后面,而从来不敢换一种思维方式,另寻出路。

法伯做了一个实验,他捉了许多这种虫子,然后把它们一只只首尾相连放在了一个花盆周围,在离花盆不远处放置了一些这种虫子很爱吃的食物。

一个小时之后,法伯前去观察,发现虫子一只紧接一只不知疲倦地在围绕着花盆转圈。

一天之后,法伯再去观察,发现虫子们仍然在一只只地围绕着花盆疲于奔命。

七天之后,法伯去看时,发现所有的虫子已经一只只首尾相连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围。

法伯在他的实验笔记中写道:

这些虫子死不足惜,但如果它们中的一只能够越出雷池半步,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命运也会迥然不同,最起码不会饿死在离食物不远的地方。

其实,该换一种思维方式生存的不仅仅是虫子,还有比它们高级得多的人类。

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司要招聘一名业务经理,丰厚的薪水和各项福利待遇吸引了数百名求职者前来应聘,经过一番初试和复试,剩下了10名求职者。

主考官说:

“你们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一个星期之后,本公司的总裁将亲自面试你们。

一个星期之后,10名做了准备的求职者如约而至。

结果,一个其貌不扬的求职者被留用下来。

总裁对这名求职者说:

“其实,你不是这10名求职者中最优秀的。

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时髦的服装、娴熟的面试技巧,但都不像你所做的准备这样务实。

你用了一种超常规的方式,对本公司产品的市场情况及别家公司同类产品的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提交了一份市场调查报告。

你没被本公司聘用之前,就做了这么多工作,不用你又用谁呢?

世上的事情有时就这么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

如果你墨守成规,等待你的只有失败;相反,如果你稍微动一下脑筋,对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一番创新,就能获得成功。

(3)独具慧眼

古埃及国王有一次举行盛大的国宴,厨工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

一名小厨工不慎将一盆羊油打翻,吓得他急忙用手把混有羊油的炭灰捧起来往外扔。

扔完后去洗手,他发现双手滑溜溜的,特别干净。

小厨工发现这个秘密后,悄悄地把扔掉的炭灰捡回来,供大家使用。

后来,国王发现厨工们的手和脸不同于以往的满脸油垢,个个显得洁白干净,好奇地询问原因。

小厨工如实说出原委,国王也如法炮制使用,果然成效非常好。

很快的,这个发现便在全国推广开来,并且传到希腊、罗马。

以后,有人根据这个发现研制出流行全世界的肥皂。

一名德国工人在生产书写纸时,不小心弄错了配方,结果生产出一大批不能书写的废纸。

他不但被扣工资,还被罚钱,最后遭到解雇。

他并没有灰心丧气,在朋友的提醒下,他想到,这批纸虽然不能作为书写纸来使用,但吸水性极佳,可用来吸干器具上的水。

于是,他将这批纸切成小块,取名“吸水纸”,上市后相当抢手。

后来,他申请了专利,因此成为大富翁。

失误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一种宝贵的经验。

换个念头去面对它,可能是另一个更圆满的成果。

(4)迎火而跑

采访一位因扑救森林大火而牺牲的勇士家属,他的亲人带着我来到深山坞,爬了许久才到了勇士牺牲的地方。

勇士的亲人试图给我还原当时的场景,他们说大火是从山冈上扑下来的,他看到火势不妙,就从山冈上逃下山来,跑了足足100多米,被浓烟呛晕了。

如果再坚持三五分钟,他就有可能生存了。

我有些不解。

他的亲人指着离乱石30米左右一片开阔的已经废弃的煤矿说,只要他逃到煤矿里,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然后他的亲人又指着10米开外的另一条矮沟说,如果他再往前10米,身子趴在矮沟里,也可以逃出劫难。

回来后,我用了很多笔墨描写勇士逃生的经过。

后来,我对一位在林业局工作的朋友说起,朋友听了说:

“瞎扯。

朋友认为,人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过火的。

在五级风的情况下,火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5米,而人的最大奔跑速度只有每秒2米。

加之丛林中有各种羁绊以及大火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空气中氧气稀薄,存生的机会十分渺茫。

我问朋友:

“勇士有没有逃生的可能?

”朋友说:

“有,只有惟一的一种,就是面对大火,屏住呼吸,冲进大火中。

”我愕然。

朋友说:

“因为,只有大火的背面才是安全的。

我说这样的知识只有专业救火员才可能具备。

朋友说:

“人有弱点,有时候专业救火员也会在危急之中忘却这样的基本知识。

生命是脆弱的,大概就是因为人性中有太多的缺陷,生与死常常都在这样的一念之间。

(5)一道考题

去一位朋友家做客,朋友出了一道考题:

“有四条小虫子排成一条直线往前走,排在最前面的虫子说它的后面有三条虫,排第二位的小虫说它的后面有两条虫,第三条虫子说它的后面有一条虫,而最末尾的一条虫子却说它的后面有三条虫,这是怎么回事?

我想了半天,把以前回答脑筋急转弯的智慧都用上了,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只好认输。

朋友笑着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最后一条虫子在撒谎。

是啊,这么简单明了的事实,自己偏把它想复杂了。

朋友说,这是给6岁孩子出的考题,可是几乎没有难住孩子们,却差不多难住了所有的大人。

不错,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会很快找到答案,可是,长大后,在积累了更多的阅历、技巧、知识和经验以后,却变得茫然而无所适从了。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孩子总是那么快乐,而大人们却常常喊累,往往不是生活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成年人自己把生活复杂化了。

我们这些以“大人”自居的成年人,在某些东西上输给了孩子们。

(6)沙鼠的焦虑

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种土灰色的沙鼠。

每当旱季到来之时,这种沙鼠都要囤积大量的草根,以准备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但奇怪的是,当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们度过旱季时,沙鼠仍要拼命地寻找草根,运回洞穴,似乎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心安理得,才会踏实。

否则便焦躁不安,嗷嗷叫个不停。

研究证明,这一现象是由沙鼠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是沙鼠出于一种本能的担心。

担心使沙鼠干了大于实际需求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事。

沙鼠的劳动常常是多余的,毫无意义的。

曾有不少医学界的人士想用沙鼠来代替小白鼠做实验。

因为沙鼠的个头很大,更能准确地反应出药物的特性。

但所有的医生在实践中都觉得沙鼠并不好用。

问题在于沙鼠一到笼子里就非常不适。

尽管在笼子里的沙鼠的生活可以用“丰衣足食”来形容,但它们还是一个个地很快就死去了。

医生发现,这些沙鼠是因为没有囤积到足够草根的缘故。

确切地说,它们是因为极度焦虑而死亡的,这是来自一种自我心理的威胁。

这就很像是我们现代人了。

在现实生活里,常让人们深感不安的往往并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那些所谓的“明天”和“后天”,那些还没有到来,或永远也不会到来的事物。

人们总是为了将来的所需和将来会如何而发愁,这种担心令人深深地感到不安。

这也正像医学证明的那样,焦虑是使人寿命减短的最大因素之一。

因为焦虑与抑郁,紧张和惊恐是互相联系的,它们对人类的伤害超过了许多疾病,许多疾病也都是来自焦虑和紧张。

“活在当下”是先哲们一再告诉我们的名言。

因为人世无常,谁也说不准明天的事情,只有“活在当下”才是最愉快、最幸福、最安稳、最科学的一种活法。

(7)你幸福地工作着吗?

“工作着是幸福的”,曾经是很多人的口头禅。

然而,从近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对5350位职场人士开展的“工作幸福指数调查”结果来看,只有9.79%的被调查者感觉自己正幸福地工作着,也就是说基本上每10个在职人士中只有1个人的工作幸福感较强。

看来,职场还需要更多幸福的阳光。

数据显示,有52.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工资待遇与对单位的贡献不成正比,这也是导致在职人员“不幸福”的直接原因之一。

有47.5%的被调查者对自己在单位的发展前途缺乏信心。

只有36.5%的被调查者喜欢自己的工作;而34.2%的被调查者不喜欢自己的工作。

有62.2%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与流程不合理。

有52%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直接上级的管理方法和风格感到不满意。

有40.4%的被调查者对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满意。

还是有26.3%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之间经常发生冲突。

工作不愉快,与同事的交往有很大关系,有16.4%的被调查者与同事的关系不融洽。

一泓心理工作室的主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硕士李莉在接受采访时说,幸福感源于心理的体验,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的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或者一直处于毫无新鲜感的重复工作中,就会导致心理疲劳,甚至造成抑郁,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职人员对于成功的追求各不相同,有的人看重业绩,有的人看重薪水,有的人则看重地位,这说明大家对幸福的体验不同。

要提高工作的幸福感,就要留心、留意、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对生活有所感恩。

对每一件事认真地去做,去体验,你所经历的各种感情元素,甚至包括愤怒、悲伤、委屈等等,应体会到这一切可以丰富你的人生,这就是幸福。

(8)四位大师的挽联

1925年,清华国学院聘有四位导师:

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

这四位大师,学术造诣博大精深,而且还工于对联。

他们撰写的四副挽联,更是耐人寻味。

1927年,康有为在青岛驾鹤西行,梁启超率众在北京举行公祭,并写挽联道:

祝宗祈死,老眼久枯,反幸生也有涯,卒免睹全国陆沉鱼烂之残;

西狩获麟,微言遽绝,正恐天之将丧,不仅动吾党山颓本坏之悲。

上联写时局之坏,国将不国,谓其死倒是幸事,不会看到神州的悲剧;下联颂康之功绩,称其逝世是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

1922年,与王国维交情甚厚的清末著名诗人和大学者沈曾植去世,王国维所写挽联声情并茂,悲哀之意溢于言表:

是大诗人,是大学人,更是大哲人,四昭炯心光,岂谓微言绝今日;

为家孝子,为国纯臣,为世界先觉,一哀感知己,要为天下哭先生。

此联既表现了王国维对好友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王国维对时局的担忧和兔死狐悲之情。

果然,不出数年,51岁的王国维在颐和园昆明湖投水自尽。

王国维的死,引起了陈寅恪的无限悲伤,他写下了这样的挽联:

十七年家国久魂消,犹余剩水残山,留于累臣供一死;

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

此联一出,时人纷纷赞之,被誉为挽联中之最佳作。

在撰写对联方面,赵元任也常有惊人之笔。

他为好友刘半农撰写的挽联:

十载唱双黄,无词今后难成曲;

数人若一个,叫我如何不想他。

上联中的“双黄”是指刘半农在新文学运动初期,为引起争论,在《新青年》上与钱玄同一起上演的“双黄”:

钱把旧文人攻击新文学的意见集中起来发表,然后由刘半农逐一进行批驳,从而引起了反响。

而下联中“叫我如何不想他”,则是巧妙地把刘半农最为人们熟悉的诗句嵌入其中,将怀念老友之情与对老友才气的称赞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9)会长苹果的罐子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了一个铁皮罐子。

秋天来临的时候,罐子里就装满了苹果,一打开,便是满屋子的清香。

有一次,苹果罐子里吃得只剩下了一个苹果,于是我告诉妈妈,妈妈笑着拍着我的脑袋说:

“没关系,把这一个苹果留着,没几天它又会长出满满一罐子的苹果。

”我信以为真,把那个苹果小心翼翼地放到罐底,每天都偷偷去观察是否长出了新苹果。

果然,到了第三天,我放学回家,当我满怀期待地打开罐子的时候,只见里面真的长了满满一罐子的苹果!

自那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水果快吃完的时候,我都要认真地留下最后一个。

年复一年,多少个秋天擦肩而过,我由一个小丫头变成了一个大姑娘。

我渐渐地明白,罐子里是不会长出苹果的,但是,我依然会留下最后一个——为了童年美好的梦想。

那,是一种愿望,承载着妈妈的祝福,让我无论处于什么恶劣的环境中,我都会坦然地面对自己,“别担心,我还有一个苹果,我并不是一无所有!

那也是一种希望,延续着妈妈的疼爱,让我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积极地面对生活,“哪怕只剩一个苹果,那也是一种财富,总有一天,它会带来更多的苹果!

那更是一种盼望,寄托着妈妈的相思,让我不管走多远,仍然惦着自己的故乡,常回家看看,“最后的苹果,象征着平安。

只要全家平安,哪怕只剩这一个,已经是满满的幸福!

我相信,今年秋天,罐子里又会长满苹果。

(10)空弹壳

许多年前,连长在射击场告诉我们这些新兵:

打靶的意义在于,哪怕你打偏了99颗子弹,只要有1颗子弹中靶心,你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对于新兵来说,想要枪枪命中靶心是困难的,然而,当我们的靶位旁的空子弹壳越来越多时,我们已成了富有射击经验的老兵。

许多年后,为了生存而奔波忙碌,没有安稳感,我一度对生活产生了疑问,不知道这一切究竟要到何年何月才是尽头。

但这一切仅仅持续了不到七年。

这七年里,我所经历的挫折、失意,曾经那么锋利地一次次伤害过我,令我消沉、自卑,如今我才明白:

它们只不过是那一大堆空子弹壳。

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我是否在经受挫折和磨练,也不在于我要经受多少挫折和磨练,而是在于坚持不懈。

当然,这个坚持不是单纯的等待,而是“射击”。

经受挫折和磨练是射击,瞄准成功的机会也是射击,只有经历了99颗子弹的铺垫,才有一枪击中靶心的结果。

(11)事事有准备的将军

想成就事业的年轻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普法战争前,普鲁士著名将领毛奇已经作了多年的准备。

普鲁士全国的每一个司令都有一个密封着的信封,信封里放着关于战争的秘密训令,比如怎样调遣军队,怎样进攻退守等等作战方略。

此外,作战的地点也预先有规划,设置在地理最恰当、交通最有利的地方,以便作战时的调度。

对于订下的作战计划,毛奇将军还常常加以变更和修正。

据说在1870年应用的最后战略,1868年就已经确定。

普鲁士军事当局事事都有准备,而法国当局竟然事事没有准备。

战争开始后,法国的将领常从前线打加急电报给总司令部,不是说缺乏给养,便是说缺少扎营材料,还常报告军队不能迅速集中。

毛奇的军队则攻守有序,进退自如,好似钟表里的发条机制一般准确,很快就击败了拿破仑三世。

“读史使人明智”。

这段历史可以给每个青年人以很大的启示。

有多少人因为对事情的没有准备,而最终败得一塌糊涂呢?

一个年轻人如果希望后来能有丰盛的收获,必须要准备充足的肥料,撒上美好的种子。

 

精选议论文写作素材

(12)金子与小石子

一位自以为有才华的青年因得不到重用,非常苦恼,他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

上帝从路边随便捡起一块小石子,又随便扔了出去,问青年:

“你能找到我刚才扔出去的那块石子吗?

“不能。

”青年摇了摇头。

上帝把手指上的金戒指取下来,扔到石子堆中去,又问青年:

“你能找到我刚才扔出去的金戒指吗?

“能。

”果然,青年没多久就找到了金戒指。

“你现在明白了吗?

”青年犹豫了一阵,兴奋地回答:

“明白了。

其实,当一个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时,许多的情况恰恰是:

他还不过是一块小石子,而远远不是一块金子。

(13)外衣

某菜市场里最近出了一件让商贩们很郁闷的事。

每天大清早,就会有一个穿着财神袍子、戴着官帽的人来要钱。

此人每到一家商铺门口,就会举着一张小黄纸片朗声吼:

“财神到!

”商贩们如果不拿钱出来“接财神”,他就不走。

市场里二三百家商铺,每一家要一到两元,大一些铺面的要五元,一天下来收入可观。

做生意的人就图个每天早晨吉利,明知这个乞丐与其他乞丐一样都是以乞讨为生,但就因为他把自己打扮成财神爷的样子,谁也不愿得罪他———哪个愿意把财神往外轰啊!

一件外衣的作用竟有如此之大,难怪有些人总喜欢找各式各样的外衣披在身上。

(14)一个没有小偷的城市

济州,是韩国西南海上最大的岛屿,1955年建市,是一座有30万人口的港口城市。

人称济州“无乞丐、无小偷、无大门”。

一天晚上,我们来到了济州闹市,在一个拐弯的路边角上,发现了一个水果摊。

我本想买点水果带回宾馆,可是,售货主人却怎么也找不着。

问了韩国朋友,他告诉我们,这里每个水果都标了价,如果售货摊主人不在,你拿多少就把钱算好,放在一个固定的铁桶里。

我问,拿了水果不付钱的有没有?

他摇摇头。

这个水果摊我们先后转了两遍,的确,没有发现水果被人偷的现象。

联想起白天,我们在公路边看到树上垂下的许多鲜红的桔子,举手可摘,济州的桔子味道极其鲜美,却没有发现有人去动它。

在济州民俗村,我发现此地的农户院有门框,而无大门,门框内有三根活动的横木栏杆。

据介绍,三个栏杆都横置放着,表示主人已出远门,暂时不会回来,来客就不必等了;如果两根栏杆横着,放下一根木棍,说明主人出去办事,稍晚才能回来;如果横着一根栏杆,放下了两根,说明主人就在附近串门,一刻就会回来;如果三根栏杆都斜着放下,说明主人在家,来客可以进去了。

这种习俗延续至今。

济州人虽有贫富差异,但却以盗用为耻,以劳动守法为荣。

这可能就是“无小偷文化”的历史渊源。

(15)50元的杀伤力是多大

一名老人中暑晕倒,三名大学生急忙拨打120。

但急救中心的人员赶到后,清醒过来的老人执意不肯去医院,径自离去,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抓住这3名学生不放,硬向他们收了50元的出车费和出诊费。

发生在上海的这件事让许多人疑惑:

凭什么让善良学子掏这50元钱?

这50元很可能就扼杀了三名学子的善性。

50元钱对三学子来说不是小数目,付出了代价,他们学到什么?

三人很可能后悔不迭,为自己不谙世情后悔,为自己多管闲事后悔等。

后悔之后是反思,50元钱让他们重新认识社会,重新为自己的行为定位。

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也许会因为这区区50元钱被抑制或扼杀,这实在是一种悲哀。

更可怕的是,50元钱事件通过媒体传播后,一些人同样会产生共鸣,一些家长也许会以此教育子女:

看看吧,多管闲事有啥用?

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教育,不及这50元现象来得实在和深刻。

这家医院毫发无损地得到了50元,却让很多人失去了珍贵的美德,这是不是道德教育的悲剧?

假如急救机制完善,假如医院不“冷血”,也许一切都不会出现。

当假如都成了现实,善良人的善行也就有了保障。

(16)骑马思维

国王为挑选继承人,给两个儿子出了道难题:

“给你们两匹马,白马给老大,黄马给老二,你们骑马去清泉边饮水,后到者胜。

老大想运用“拖”的策略,而老二则抢过老大的马飞驰而去,结果,弟弟胜了,因为骑对方的马冲到前面,自己的马自然落后。

此种“骑马思维”用于商界,就成为一种另类的营销手段。

一外商想在中国寻求代理人,而前来应试的人都不能令他满意,他听说民间有位经商奇才,就亲去拜访,结果却让他失望。

他找到那奇才时,那人正对着对面一家商店叫骂,原因是同样的商品,对方的价格更低,因而抢了自己的生意。

外商摇摇头,遗憾地走了。

可是不过三天,外商又回来了,并带来了聘书。

道理很简单,两家商店都是那“奇才”开的。

相似的例子还有,美国海茵茨公司从不做广告,却在婴儿食品市场上有着极高的占有率,其奥秘在于与儿童医院合作是该公司一项重要的业务,而消费者每寄回一张海茵茨食品标签,公司就捐助儿童医院6美分。

可见跳出平庸,打破常规就是运用“骑马思维”的实质,它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创新思维。

如果能将“骑马思维”恰当地运用到营销策略中去,其意义无疑是重大。

(17)小河里的流水

佛陀旅行经过一个森林,那一天非常热,刚好在中午,他觉得口渴,就告诉他的弟子阿难:

“我们刚走过一条小溪,你去取一些水来。

阿难往回走,但是他发现那条小溪非常小,因为有车子经过,溪水被弄得很污浊,本来沉淀的泥土都浮了上来,现在这水已经不能喝了。

他回到佛陀身边,告诉佛陀:

“小河里的水已经很脏,不能喝了,请你允许我继续走,我知道有一条河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我去那里取水。

佛陀说:

“不,你到刚才那条小溪去取水。

阿难知道那条小溪里的水取来也无法饮用。

时间不必要地被浪费,而他又感到口渴,但是佛陀说了,他就必须去,然后他再次回来。

当他第二次回来的时候,阿难问佛陀:

“你坚持叫我去,但我是不是能做些什么使那些水变纯净?

佛陀说:

“请你什么事都不要做,否则你将会使它变得更不纯净。

不要进入那条溪流,只要在外面、在岸边等待,如果你进入溪流,你将会把水弄得更浑浊……”

佛陀说:

“你再去。

当阿难第三次回到那条溪流边时,水已经很清澈了,泥沙也流走了,枯叶也消失了。

阿难笑了,他取了水快活地回来,对佛陀说:

“你教导的方法真是有效。

佛陀笑了,说: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只需要耐心。

(18)互相挑剔

有两位雕塑家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可是两人谁也不服对方。

两人时常对着记者互相批评:

“他最近的一部作品,手部的雕塑太匠气了!

”要不然就是:

“他的刀法过于粗糙,不知道是在表现什么!

”这两人不相往来,却又密切注意彼此的一举一动。

有一次,其中一位雕塑家为了赶上一个国际大展的展出时间,在工作室中夜以继日地连续雕塑了三天三夜,除了工作之外,什么都不闻不问,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在工作室里。

就在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有一位朋友来看他,这时雕塑家正在用雕刻刀修饰雕像的肩膀。

朋友似乎有话要说,但是还未开口。

雕塑家忽然大叫出声:

“我那个死对头,一定又会在这鸡蛋里挑骨头的!

”朋友不解地问:

“你既然知道他会批评这个地方,却又为什么不先修正好呢?

雕塑家微微一笑回答:

“我就是故意要让他挑剔才这么雕刻的,如果他不再批评,我的创意也就没有了。

朋友这才开口说:

“可是,他昨天忽然心脏病发作去世了。

雕塑家手里的工具“锵”的一声掉到地上。

从此,这个雕塑家再也没有独具创意的雕塑作品出现了。

(19)从一次活动看中外教育的差异

这是个让中国老师不知道是喜还是忧的场景。

今天,北京农业展览馆,第三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科学节的开幕式。

领导在主席台上热情洋溢地讲话,下面却是截然不同的情形:

中国学生头顶着骄阳,排着整齐的队伍,认真倾听;而来自APEC其他国家的学生,却三五成群,一堆一堆地聊开了,有的人甚至已经坐到了地上。

一个中国学生说:

“集会场合就应该遵守集会的纪律,这是我们从小就培养的习惯。

一名来自新西兰的学生说:

“青年科学节本来就是一次交流的活动,不能不让人说话,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感受。

既然演讲很长,就应该给我们坐的地方。

在我们国家,很少有这么长的演讲,除非是专题讲座。

观念和思维的碰撞,让一位老师显得有些尴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