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3古老的中华文明教案word.docx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3古老的中华文明教案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3古老的中华文明教案word.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3古老的中华文明教案word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第三课、古老的中华文明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一、教材分析: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本课以古老的中华民族的诞生和发展为主线,将学生通过时空隧道,引领到遥远的古代,去感受我们智慧的祖先所生活的那个神奇的社会。
教材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在内容方面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
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二、教学目标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态度:
在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古老的中华民族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久远,认识古老文明的灿烂,并为之自豪,为有如此勤劳、智慧的祖先而骄傲。
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历史、探究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初步学会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评价历史世界、历史人物的能力。
知识:
认识我国悠久的历史,了解我国历史上的主要朝代。
知道我国境内早期的古代人类,知道炎黄子孙的传说。
了解大运河,知道四大发明以及他们的作用,知道一些主要传统节日的内容和意义。
习惯养成训练点:
培养学生课前主动查阅资料,课上积极发言交流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对古老文明的认识,对祖国历史朝代先后顺序的了解。
四、教学难点:
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以及公元纪年的套用。
五、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中国历史的有关资料,传说故事。
第一课时我的祖国多悠久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认识我国悠久的历史。
(板书课题)
二、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多媒体出示能代表中国古老文明的物品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国宝。
激发学生研究历史的欲望和兴趣。
三、我的祖国多悠久
1、让学生看P23的图片,回答古老的中华文明从哪两个流域开始?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教师总结:
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开始是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开始的,所以我们说长江黄河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找学生分角色扮演中国的树爷爷、美国的小朋友和日本的叔叔,说说这三个国家的历史。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提示,与美国、日本做比较,突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四、认识我国经历的朝代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公元纪年与中国历史的朝代夏、商、西周、西汉、宋的起始年联系,分清各个朝代距今年限。
2.组织学生背诵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将各个朝代套用在公元纪年里。
3.选取不同朝代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朝代断定出距今年限。
4.组织学生四人一组,互相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历史名人、历史故事、历史文物,并断定距今年限。
五、小结
板书设计
古老的中华文明
夏西周西汉宋清
4000年的历史足迹
第二课时“拜访”远古先人、炎黄子孙
一、课前交流
中外神话传说中有关人类起源的故事。
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发表见解交流。
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今天我们就来拜访一下远古先人,了解祖国的历史。
三、“拜访”远古先人
1.组织学生结合图文,了解祖国境内远古人类生活的情况。
学生结合图文,阅读教材,完成时间坐标。
2.观察课本插图,以北京人为例,让学生名想象一下远古先人是怎样生活的?
教师总结:
采集是北京人的重要的食物来源。
北京人还要进行狩猎的活动。
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
离开了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都无法生存。
3.远古人使用的工具
在考古过程中,发现北京人烧过灰烬,说明他们会用火。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说他们怎么样获得火种呢?
教师总结:
他们以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叶子和枝梗为燃料,把自然火种长期保存下来,用于烘烤食物、取暖、照明、防寒和抵御野兽侵袭。
考古人员发现北京人用的石器与其他古人类的石器不同(结合书上的图片),表面光滑,说明了北京人能够怎样使用石器。
教师总结:
北京人会制造打制石器,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几类,主要用于采集和狩猎。
四、引导学生了解“炎黄子孙”说法的来历。
1.学生自读教材第28页文字内容,归纳发言。
教师强调开始“传说”一词。
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补充“炎帝”、“黄帝”的小故事。
炎帝:
神农尝百草,解除百姓疾苦。
黄帝的功绩:
发明创造
造福人类
车
以车代步、运东西
宫室
有房住
养蚕缫丝
有衣穿
象形文字
纪录实践经验和知识
音律
愉悦身心
耕种土地、培育庄稼、制造农具
增加食物
草药
有病能治
2.组织学生讨论“炎帝”、“黄帝”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理想和愿望?
怎样理解传说中的故事?
3、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4、教师归纳。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拜访远古先人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蓝田人————距今80万年
北京人————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
炎黄子孙的来历
第三课时四大发明、京杭大运河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国人的骄傲,你知道四大发明是什么吗?
古人又是怎样发明创造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个究竟。
(板书)重点了解与研究造纸术和印刷术。
二.探究活动
(一)造纸术
1、交流课前调查情况,比较得出纸的优点。
师: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作了调查,在纸发明以前,古代人把字写在什么材料上面?
(甲骨、简和绢帛)分析这些写字材料的优缺点?
请把调查表拿出来吧,我们交流一下。
(1)学生交流,归类分析比较。
(2)计算。
(竹简当作写字的时间比较长,应用得也比较广。
所以当学生讲到竹简时,可以让学生算一算)
师:
我们来算一算,如果一根竹简写10个字,那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本有10万字,需要多少根竹简(10000根)?
全班呢?
如果你书包里所有的书都用竹简书写,大约需要多少根呢?
如果我们带着这些用竹简做的书来上课,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
生(计算)
师:
如果是这样,我们今天带着用竹简做的书在这里上课,你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
(计算,估计)
(3)比较得出纸的优点
师:
是啊,在纸发明以前,被当作写字材料的可真不少呢。
但是它们最终还是被纸所取代了。
为什么?
生交流,总结出这些材料的好处和不利的方面有哪些。
最终得出纸的优点。
2.了解造纸术方面的知识
师:
那同学们知道关于造纸术方面的知识吗?
生交流
(1)介绍汉代造纸流程及其蔡伦。
师:
1800多年前,也就是在东汉时期,中国人蔡伦首先发明了造纸术。
(2)出示表格,通过计算,感悟我国的造纸术领先于世界,激发自豪感。
师:
就拿传到欧洲的时间来说,请你们算一下,这和造纸术发明的时间相距多少年?
中国
欧洲
相差时间
造纸术
公元2世纪
公元12世纪
生(计算填写答案):
10个世纪。
师:
10个世纪就是1000年。
也就是说,当欧洲第一张纸问世的时候,已经是我们中国造纸术发明后的1000多年了。
(二)印刷术
过渡:
现在就让我们用我们中国人发明的纸来写字,抄一分钟,看看能抄多少?
学生抄一段话。
教师计时。
学生大致数一数汇报。
1、雕版印刷
(1)手工抄写,感悟雕版印刷比手工抄写的进步。
(2)计算比较,比较得出手工抄写的许多缺点。
如果按平均一分钟抄25个字,这本书10万字抄完,要多少时间?
生:
100000./25=400分钟,约67小时
如果全班同学的〈品德与社会〉全用手工抄写,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我们用的书都用手工抄写呢?
你抄的书与我们用的书相比,怎么样?
生交流。
2、活字印刷
(1)了解毕昇的活字印刷。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后,使印刷效率大大提高,出版的书籍价格越来越便宜。
而在那个时候,欧洲人用羊皮写字,书籍的价格非常昂贵。
当时在欧洲一本用羊皮写的《圣经》据说要卖500个德国金币,能够买半条街的房子。
而在当时的中国,老百姓却能够买到很便宜的书籍。
这不仅是因为纸张的出现,更是因为中国的印刷术已经十分发达了。
(2)观察印刷术外传示意图,直观感受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师:
科学是不分国界的,他属于全世界。
像造纸术一样,活字印刷也先后传入了其他国家。
师小结:
是啊,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简要介绍火药及指南针:
四、京杭大运河
1.简介: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让学生感受运河之长。
3.读书上P33第二段,找到京杭大运河的修建时间。
4.怎样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
(通过读汴河怀古这首诗及其大意回答)
学生汇报
教师总结:
功——南北水调工程仍将利用运河航道,并且现在人们还要靠大运河远航。
过——劳民伤财,导致隋朝灭亡。
5.说说京杭大运河的影响。
6、查资料,找到世界上的几条大运河开凿的时间、长度、重要影响等。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伊利运河)
名称
开凿时间
长度
重要影响
中国京杭大运河
隋朝
1747千米
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
美国伊利运河
1817
581千米
把北美五大湖与纽约连接起来
埃及苏伊士运河
1859
173千米
连接红海与地中海
巴拿马运河
1881
81.3千米
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
通过学生自读、交流资料、教师讲解等形式达成目标。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京杭大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第四课时多彩的节日
一、导入,揭题,走进节日大观园
同学们,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节日越来越丰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大观园,再次感受节日里浓浓的气氛。
(板书课题)
二、走进春节
1、创设情境,引出春节(播放春节序曲、看有关春节的图片)
师:
老师也非常喜欢过节,还拍下了许多节日的照片,今天带给大家欣赏一下,你们看看这是哪个节日?
(课件出示春节)
师述:
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很喜欢过年,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节日大观园中的春节,让我们再一次地回味一下过春节时的美好时光,品味一下春节的文化。
2、学习春节知识
(课件出示)春节俗称“过年”,起源于中国商朝时期年头岁尾的拜神祭祖活动。
春节一直是全世界华人的传统节日,后来影响到其他国家,现在东南亚许多国家也都有过春节的习俗。
你知道年的故事吗?
(请学生讲述“年”的故事)
3、交流春节风俗
师:
民以食为天,在吃的方面,春节里又有什么讲究呢?
师:
同学们,到了春节我们家家户户都喜欢把自己的家装扮得喜气洋洋的,你们家都用什么来装扮呢?
(请学生讲述,如果有实物展示更好。
)
师:
同学们,吃完了热气腾腾的饺子,让我们一起到节日的大街上去逛一逛,去看看那儿还有什么好看的,好玩的。
(课件出示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等图片)看后交流。
4、在过年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的那就是拜年,谁来跟我演一演?
假如我是你的爷爷奶奶,你如何向我拜年?
假如我是你远在北京或上海的姑姑,你又如何向我拜年?
假如我是你远在国外的表哥表姐,你又可以用什么方式向我拜年呢?
5、教师总结:
同学们,当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着团圆饭,看着天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焰火,目之所及都是热闹欢腾的场面,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吉祥、团圆、欢乐……)
三、其他节日
1、关于元宵节
你知道元宵节有哪些习俗吗?
(吃元宵,看花灯)
说到吃元宵,看花灯,我们一起去南京的夫子庙瞧瞧。
(点击课件,自动播放)
2、关于清明节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呢?
(点击课件)其实清明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点击课件:
扫墓、踏青、插杨柳、吃凉团、蹴鞠、放风筝)
小结:
清明,是感伤的节日,我们扫墓插柳,尽情道出心中那绵绵的思念。
清明,是欢乐的节日。
小草青青,杨柳依依。
踏青、放风筝、蹴鞠,人们尽情享受春的魅力。
3、关于端午节
告别清明,我们来轻松一下,听一首歌吧!
(课件出示:
赛龙舟)歌中唱的是哪个节日呢?
(点击课件:
端午节快乐)歌中唱得是什么习俗呢?
(赛龙舟)
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点击课件:
吃粽子、赛龙舟、编鸭蛋网、戴香囊、喝雄黄酒等)
小结:
五月又称恶月,所以端午节的习俗大多与“去毒”有关,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呢?
4、关于中秋节
圆圆明月挂天上,中秋节到了,你们家都是怎样过的呢?
(吃月饼,吃团圆饭、赏月)
天上明月,人间情怀。
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团圆节。
有许多诗人在这一天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句,有谁会背呢?
是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至今仍是中秋节人们引用最多的祝愿。
5、关于重阳节
有一首著名的诗,你们会背吗?
在这首诗里蕴含着过节的习俗,你找到了吗?
(登高、插茱萸)
四、花卉的意义
根据所查资料说说各种花卉代表的含义。
根据给定的情景,说说你准备拿什么鲜花表达自己的祝福,为什么?
(教师节、母亲节、好朋友过生日、同学生病住院等)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多彩的节日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
农历正月初一农历五月初五农历八月十五农历正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