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803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安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安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安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安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届安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届安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4届安铺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2013.8.23

说明:

1、本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请用黑色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否则,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震灾/赈灾   咯血/炮烙   蹊跷/独辟蹊径

B.游弋/颐养   侪辈/跻身   轴承/垂直轴线

C.纰漏/癖好   缧绁/泄密   薄荷/薄利多销

D.颈联/径自   会晤/梧桐   散失/散兵游勇

2.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民歌的魅力之所以长久不衰,因为他原就是经多少代人锤炼淘汰的结果。

民歌之所以流传得广泛,因为它唱的是平常人的平常心,它没有吓人之心,也没有取宠之意,它不想在众人之上,它想在大家中间,因而它一开始就放弃拿腔弄调和自命不凡,它不想博得一时癫狂的喝彩,更不希望在其脚下跪倒一群乞讨恩施的“信徒”,它的意蕴要在天长地久中去把玩。

A.长久不衰B.锤炼C.自命不凡D.把玩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在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则。

B.预计将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粤港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

C.《2013年全军军事训练指示》强调,要进一步推动部队训练向实战靠拢,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强化打仗思想,增强危机意识。

D.“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

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

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还指出“没有先前生物的模型或胚种”

②他似乎认为世界上的栖息者在陆续的时期内几近灭绝

③马修先生的观点和我的观点之间的差异是无关紧要的

④其后又重新充满了这个世界

⑤也可能产生新类型

⑥这些观点表明他似乎认为生活条件的直接作用具有重大的影响,已清楚地看到了自然选择原理的十足力量

A.③⑥②④①⑤B.③①⑤②④⑥

C.③②④①⑤⑥D.②④①⑤③⑥

二、课本文言文(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5、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渔樵”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道芷阳间行赢粮而景从

B.舞幽壑之潜蛟项伯杀人,臣活之既来之,则安之

C.卒不忍独善其身火尚足以明也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D.籍吏民,封府库族秦者秦也朝歌夜弦

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六王毕,四海一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③骊山北构而西折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⑧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A.①④⑧/②③/⑤⑥/⑦B.①②③⑦/④⑧/⑤/⑥

C.①/②③⑦/④⑧/⑤/⑥D.①③⑦/②④⑧/⑤/⑥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

A.①戍卒叫,函谷举:

攻占②乃令张良留谢:

谢罪③寡人无复与焉:

参与

B.①而望幸焉:

宠幸②以如司农治事堂:

送往③货赂不至:

财物

C.①顾视无可置者:

环顾②若望仆不相师:

怨恨③追亡逐北:

逃跑的人

D①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虽然②沛公则置车骑:

设置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借鉴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有误的一项是(  )

A.①令将军与臣有郤:

隔阂②并曾内敛:

增加③举酒属客 :

劝酒

B.①多行不义必自毙:

倒下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主持③愿乞骸骨:

告老还乡

C.①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靠近②简能而任之:

简要③正襟危坐:

危险

D.①略陈固陋:

陈述②不患贫而患不安:

担心③劝学:

勉励

9.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墙往往而是③摄乎大国之间

④凄凄不似向前声⑤自以为不如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⑧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则芥为之舟②古人以俭为美德③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B、①斧斤以时入山林②申之以孝悌③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C、①或五六日而反焉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先妣抚之甚厚。

11、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②是谁之过与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B、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何功之有哉?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之二虫又何知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②不如早为之所。

③某所,而母立于兹

B、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不者,若属皆为所虏③苟非吾之所有

C、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圣人之所以为圣③所以遣将守关者,

D、①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②纵一苇之所如③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13、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②不赂者以赂者丧③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①吾以子为可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无以,则王乎③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D、①作《师说》以贻之②谨拜表以闻③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14、下列句子中都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

A、①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③而又何慕乎?

B、①有碑仆道②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③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C、①欲呼张良与俱去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③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①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日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公幸教晞以道

三、课本翻译。

(共4小题,共10分)

15、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2分

16、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2分

17、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3分

18、君子曰:

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小题。

(22分)

邵雍字尧夫。

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

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已而叹曰:

“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

“道在是矣。

”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

“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

”雍对曰:

“幸受教。

”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①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

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

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

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

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

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

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

“吾家先生至也。

”不复称其姓字。

或留信宿②乃去。

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

“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

”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③,不设防畛④,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

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

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⑤去。

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

“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

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

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

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注】①芘:

通“庇”,荫庇。

②信宿:

连宿两夜。

③表襮:

自我炫耀。

④防畛:

喻防人之心。

畛,界限。

⑤投劾:

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造其庐造:

造访,拜访

B.士之道洛者道:

取道

C.父子昆弟每相饬曰饬:

告诫

D.雅敬雍,恒相从游雅:

文雅,有礼仪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乃事之才②皆固辞乃受命

B.①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②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

C.①躬樵爨以事父母②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

D.①有不之公府,必之雍②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

2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

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C.邵雍不求仕达,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在坚决推辞之后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

去世时,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赐谥号康节。

D.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能够尽己之力宽厚一分,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

弃官没有什么好处。

23、.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

(4分)

②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

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五、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7小题。

重说道德

韩少功

利己是动物学的一条硬道理——承认这一点无需太多智慧。

同样需要一点智慧的提醒是:

人类是一种特殊动物,一旦有了文化和文明,就有了个体和群体的双重性。

拉丁词persona(人),其字面原义是“传声”“声向”,已标注了人的互联特征。

离群索居的成长对于乌龟或甲虫或有可能,对于人却不可能。

个体——这东西有形、易见、好懂,而群体性则有点抽象,就像砖瓦什么的好懂,房屋结构原理却不大好懂。

但如果世界上没有房子,砖瓦就只会是泥土,永远不会成为砖瓦。

这里有一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整体使n型部分(比如泥土)演变为N型部分(比如砖瓦)的道理。

人们总是太依赖直观,容易看到有形物而忽略其它。

历史上一次次出现的价值迷茫,即荀子说的“利克义者为乱世”,差不多就是一种紧急解散的状态,一种砖瓦们齐刷刷要求从房屋退回泥土的冲动。

至于道德的意义,无非是要尽力阻止这种匆匆退化,形成一种精神自净装置,一种社会凝结机能,以图保护整体以及组成整体的N型部分。

有些问题很朴素:

为什么不能弱肉强食欺男霸女?

为什么需要人权、公正、自由、平等以及均等化福利?

为什么不能做假药、毒酒、细菌弹、文凭工厂?

……如果利己成为唯一兴奋点,如果“利益最大化”无所限制,那么这一切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并没有特别坚实的理由来支持否定性结论,来推论你必须这样而不能那样——这是理性主义最大的系统漏洞,逻辑帮不上忙的地方。

接下来的事情是,考虑到司法体系并非由机器人组成,心乱势必带来世乱,从而催生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直至越来越多的身份高危化——从矿工到乘客,从食客到医生,从裁判到交警,从乞丐到富翁,从税务局到幼儿园。

有时候,即便经济形势还不错,比三百年、五百年前更是强多了,但官民矛盾、劳资纠纷、民族或宗教冲突等仍然四处冒烟地高压化,一再滑向极端主义和暴力主义。

人们很难找到一种精神的最大公约数,来超越不同的利益,给这个易爆的世界降温。

文明发育动力的减弱也难以避免。

理解这一点,需要知道科学和艺术虽贵为社会公器,却也常常靠逐利行为来推动。

在实用技术领域以外,在探求真理最高端而又最基础的某些前沿,很多伟大艺术“没有用”的——想一想那么多差一点饿死的画家和诗人;很多科学也是“没有用”的——想一想那些尚未转化或无望转化为产业技术的重大发现,比如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所公布的23个难题,还有陈景润那迷宫和绝路般的(1+1)。

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文明大爆炸,至今让后人受惠和妒羡的思想界群星灿烂,包括古希腊和古中国的百家并起,恰恰是无利或微利的作为,以至苏格拉底孓然就戳,孔子形如“丧家犬”。

十六世纪以后的又一次全球性文明大跨越,时值欧洲大学尚未脱胎于神学经院,距后来的世俗化运动还十分遥远。

出入这里的牛顿、莱布尼兹、伽利略等西方现代科学奠基人,恪守诫命,习惯于祈祷和忏悔,从未享受过发明专利,不过是醉心于寒窗下的胡思乱想,追求一种思维美学和发现快感而已,堪称“正其宜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急其功”(董仲舒语)的西方版。

人类史上一座座宏伟的文明高峰已多次证明:

小真理是“术”,多为常人所求;大真理涉“道”,多为高士所赴。

大真理如阳光和空气,几乎惠及世界上所有的人,惠及人类至大、至深、至广、至久却是无形无迹的方面,乃至在常人眼里显得可有可无,因此并无特定受益对象,难以产生交换和权益,至少不是在俗利意义上的“有用”。

不难理解,寻求这种大真理往往更需要苦行、勇敢、诚恳、虚怀从善等人格条件,需要价值观的暖暖血温。

高处不胜寒,当事人不但少利而且多苦,只能是非淡泊者不入,非担当者不谋,非献身者不恒,差不多是一些不擅逐利的呆子。

一个呆子太少的时代,一个术盛而道衰的时代,我们对如火如荼的知识经济又能抱多大希望?

“为什么没有出现大师?

”不久前一位著名物理学家临终前的悬问,是提给中国的,但也不仅仅是提给中国的吧?

(《天涯》双月刊2010年第6期)

2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与一般的动物不同,人具有群体性的特征,没有群体的利益就不可能有个体的利益。

B.文中用“砖瓦们要求从房屋退回泥土”的类比,是为了说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

C.对弱肉强食欺男霸女等系列问题,作者认为这一切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并没有特别坚实的理由来支持否定性结论。

D.那些尚未转化或无望转化为产业技术的重大发现,在俗利意义“没有用”,但对社会文明“有用”。

E.大真理并无特定受益对象,难以产生交换和权益,追求大真理的人要淡泊,有担当,有献身的精神

25.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利己是人与动物都共有的,因此,只有克服了利己性,社会才可能避免出现一次次的价值迷茫。

B.为了避免越来越多的身份高危化,避免滑向极端主义和暴力主义,必须用理性主义来解决冲突。

C.历史上一些科学家,如牛顿、莱布尼兹、伽利略等西方现代科学奠基人,他们不谋其利,不急其功,是追求大真理之人。

D.只要我们不受世俗“有用”“无用”标准的束缚,重视对大真理的追求,中国就会有大师出现。

26.结合文意,解释“一个呆子太少的时代,一个术盛而道衰的时代”的含义?

27.纵观全文,作者认为道德的作用是什么?

六、默写(共五小题,每空一分,共10分)

(1)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4)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

(5)长桥卧波,        ?

复道行空,            ?

杜牧《阿房宫赋》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刘喻(学者):

中国的进步不是靠一帮勇敢的人,去触碰勇气的上限,而是靠普普通通的人,一起一点点抬高勇气的下限。

泰戈尔:

雪崩时,没有一朵雪花认为自己有责任。

读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请将你的感想写成一篇作文。

要求:

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届安铺中学高三第一次答题卡(语文)

说明:

作答时,请用黑色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否则,答案无效。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

2

3

4

二、每小题2分(共20分)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四、(24小题5分,对一个2分,对两个5分,其他小题各3分,共20分)

19

20

21

22

24

25

三、课本翻译。

(共10分)

15、(2分)

16(2分)

17(3)

18(3)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23、

(1)①(4分)

②(3分)

(2)(3分)

26(4分)

27(4分)

六、默写(10分)

(1)

(2)

(3)

(4)

(5)

七、作文(60分)(后面)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分)*D.【A.震、赈都读zhèn,咯kǎ/炮烙luò,蹊跷qī/独辟蹊径xī;B.弋yì/颐yí,侪chái/跻jī,轴承、垂直轴线zhóu;C.纰pī/癖pǐ,绁、泄都读xiè,薄荷bò/薄利多销bó;D.颈jǐnɡ/径jìnɡ,晤wù/梧wú,散失sàn/散兵游勇sǎn】

2.D(“把玩”:

拿着赏玩,是赏玩具体的事物,“意蕴”是精神层面的,与“把玩”不搭配。

3.(3分)*C.【A.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应该把“在”调到“中央”前面;B.成分残缺,“成为”后面加“的‘金桥’”;D.“这一点毋庸置疑”表意不明。

4.C(从整组语句中可以初步判断,文段讲解对象是马修先生的观点问题。

由“灭绝”到“重新充满”的逻辑联系,故②④是衔接在一起的;由“没有先前的”到“也可能产生”的逻辑联系,故①⑤是衔接在一起的;再由“还”、“这些观点”判断答案C。

5、D均属名词作动词,登记户口;灭族,唱歌。

A项属名词作状语,亲手,从小路,通影,像影子那样;B项属动词使动用法,使。

起舞,使。

活,使。

安定;C项属形容词作动词,完善,照明,变小,变弱

6、C ①数词作动词,②③⑦名词作状语,④⑧名词作动词,⑤意动用法,⑥使动用法。

7、 D[解析] 第:

仅,但。

置:

丢下、放弃。

鉴:

以。

为鉴

8、 C[解析] 就:

完成。

简;挑选,危,端正

9、C[解析] ①“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群参差分布,彼此回环掩抱,飞檐交错连接;②“往往”古义指处处;④.“向前”古义是以前、先前,今义是向着前方⑦“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

⑤“不如”比不上,⑥“黄泉”古今均指地下之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墓穴。

⑧呕哑,单调的乐调

10、 A 当做。

B.介词,按照/介词,用;动词,任用C.句末语气词/兼词,相当于“于之”,在哪里,句末语气词,啊;D.动词,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她。

11、C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①之:

你(《与妻书》);②“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季氏将伐颛臾》)③结构助词,的。

B、①动词,到……去。

②③宾语提前的标志D、①代词,这;②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项脊轩志》)如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③动词,到。

12、A、名词,处所,地方B、①③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②表被动,被,C、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②③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D、①……的原因(缘故)②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③组成所字结构充当定语

13、D、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来”“用来”“以致”等,A、①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②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③介词,凭借。

B、①动词,认为,②动词,率领,③介词,把。

C、①介词,用,②通“已”,停止。

③凭借。

的身份

14、C、欲呼张良与(之)俱去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A、省略句,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被动句;宾语前置。

B省略句,有碑仆(于)道,判断句;被动句D、省略句,比去,(她)以手阖门,自语日;判断句;状语后置。

15、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可以用来抗拒秦国。

(句意1分,使,假如,足以:

可以(能够)用来共1分)

16、那以后二年,我长久生病卧床无所事事,就让人又修补南阁子,它的形式和从前稍微不同。

(句意1分,乃,于是,就;制,形式,格式;共1分)

17、朱泚谋反,段太尉遇害,官吏把这事报告朱泚,朱泚取下看,那原来的封存标记都还在。

(句意1分,以,把;识,标记,共1分,省略句“以之”1分)

18、君子说:

颖考叔是位纯厚的孝子,他爱自己的母亲,并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

《诗经》上说“孝子的孝道没有穷尽,长久地赐予同类的人。

”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句意1分,颖考叔,纯孝也,判断句1分,施,推广,锡通赐,1分,“其是之谓乎”宾语前置,1分)

19【答案】D(雅:

非常)

20、【答案】B(B.而:

转折连词,但。

A.①乃:

连词,于是,便;②副词,才。

C.①连词,表目的,用来;②介词,用,拿。

D.①之:

动词,到;②助词,的。

21、【答案】C

22、【答案】C(“同时赐谥号康节”错误)

23、

(1)①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

(评分点:

①燕:

安定,闲适。

1分。

②晡时:

晚饭的时候。

1分。

③辄:

就。

1分。

全句大意1分。

②邵雍与人交谈,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

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他总尽力地解答,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