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第九版内科学循环系统.ppt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2779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95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第九版内科学循环系统.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第九版内科学循环系统.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第九版内科学循环系统.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第九版内科学循环系统.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第九版内科学循环系统.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第九版内科学循环系统.pptx

《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第九版内科学循环系统.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第九版内科学循环系统.ppt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第九版内科学循环系统.pptx

,作者:

刘斌,单位: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第十一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目录,第一节概念及流行病学,第二节病因、病理及病理生理,第三节临床表现,第四节心脏骤停的处理,第五节预后及预防,重点难点,掌握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及心肺复苏技术;心脏性猝死的概念及常见病因。

熟悉心室颤动的处理步骤;心搏停搏和严重心动过缓的处理步骤。

了解心脏性猝死的发病机理及预防。

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

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病人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如在46分钟黄金时段及时救治存活几率较高,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内科学(第9版),一、概念及流行病学,内科学(第9版),一、概念及流行病学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

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

减少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病因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肌病是小于35岁病人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离子通道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极度情绪变化、精神刺激,二、病因、病理及病理生理,内科学(第9版),病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病理生理,二、病因、病理及病理生理,内科学(第9版),心脏性猝死病理生理,三、临床表现,内科学(第9版),心脏性猝死临床表现,识别心跳骤停(510秒内完成)呼救(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初级心肺复苏高级心肺复苏,四、心脏骤停的处理,内科学(第9版),四、心脏骤停的处理,内科学(第9版),初级心肺复苏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一旦确立心脏骤停,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顺序,四、心脏骤停的处理,内科学(第9版),人工胸外按压,胸部按压,四、心脏骤停的处理,内科学(第9版),人工胸外按压,胸部按压,四、心脏骤停的处理,内科学(第9版),开通气道仰头抬颏法:

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示、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以通畅气道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首先进行2次人工呼吸,每次持续吹气1秒以上两次人工通气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四、心脏骤停的处理,内科学(第9版),高级心肺复苏高级心肺复苏即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lifesupport,ALS),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

高级心肺复苏,四、心脏骤停的处理,内科学(第9版),电除颤电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时间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电极的位置:

最常用的电极片位置是指胸骨电极片置于患者右锁骨下方,心尖电极片放在与左乳头齐平的左胸下外侧部。

除颤能量:

双相波电除颤首次能量选择可根据除颤仪的品牌或型号推荐,一般为120J或150J,如使用单相波电除颤,首次能量应选择360J。

一次除颤后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5个周期的CPR后(约2分钟),再评估患者自主循环是否恢复或有无明显循环恢复征象(如咳嗽、讲话、肢体明显的自主运动等),必要时再次除颤。

心室颤动心电图,四、心脏骤停的处理,内科学(第9版),药物治疗肾上腺素:

用于电击无效的室颤及无脉室速、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生理活动。

胺碘酮和利多卡因:

用于2次除颤加CPR及肾上腺素之后仍然是室颤/无脉室速。

受体拮抗剂:

难治性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快速单形性室速或室扑(频率260次/分)及难治性室颤,可试用静脉受体拮抗剂。

硫酸镁:

仅适用于尖端扭转型室速。

碳酸氢钠:

早已存在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三环类或苯巴比妥类药物过量患者可适当补充碳酸氢钠,但应注意防止产生碱中毒。

对于CA时间较长患者,在胸外心脏按压、除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血管收缩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使用碳酸氢钠。

异丙肾上腺素:

可能有效终止心动过缓和药物诱导的尖端扭转型室速。

四、心脏骤停的处理,内科学(第9版),复苏后处理,复苏后处理,内科学(第9版),室颤处理步骤,内科学(第9版),心脏停搏和严重心动过缓的处理,五、预后及预防,内科学(第9版),预后,预后较好,预后较差,五、预后及预防,内科学(第9版),预防受体拮抗剂,ACEI类药物抗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术治疗减轻心肌缺血、预防心肌梗死或缩小梗死范围等治疗措施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