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4课极端的民主主义与战争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717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5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4课极端的民主主义与战争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4课极端的民主主义与战争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4课极端的民主主义与战争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4课极端的民主主义与战争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4课极端的民主主义与战争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4课极端的民主主义与战争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docx

《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4课极端的民主主义与战争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4课极端的民主主义与战争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4课极端的民主主义与战争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docx

高中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4课极端的民主主义与战争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

2019-2020年高中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历史第4课极端的民主主义与战争岳麓版习题精选第八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妇女进入了生产部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战后,一些欧洲国家的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

这表明()

A、战争改变了社会的结构

B、战争在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C、战争必然促进社会进步

D、妇女的重要作用在战争中被逐渐发现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学者指出:

人们在描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时,常常使用“欧洲的衰落”这样的提法……欧洲的衰落是相对19世纪它高居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优势地位的“黄金时代”而言。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欧洲在现代国际关系体系中无足轻重

B、对新科技的忽略加剧了欧洲的衰落

C、世界大战是造成欧洲衰落的重要原因

D、欧洲衰落促使欧洲分裂为两大阵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19年6月28日,德国外长在签订条约后意味深长地说:

“如果要我承认我们是这场战争的唯一祸首,我知道那是扯谎!

”而远在柏林的德国总理公然指责条约是“杀人的魔锤”。

当天,德国许多报纸上纷纷出现了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

这种现象说明()

A、凡尔赛和约建立在战胜的大国分赃和瓜分的基础上,必然会遭到相关国家的愤慨

B、德国不是这场战争的发动者,而是这场战争直接受害者,因此制裁本身纯属非法

C、战争是列强瓜分的产物,德国军国主义阴魂犹存,制裁激起了德国复仇主义情绪

D、凡尔赛和约必然遭到德国的强烈不满,也为后来法西斯纳粹党的上台埋下了伏笔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

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

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材料主要说明了()

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

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

“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19年,中国对欧洲国家商品进口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868年的33.4%下降到11%。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当时资本输出成为主流

B、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

C、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D、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凸显,各方缔结了众多的双边协定,最终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

下列双边协定,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法俄军事协定

②德奥“同盟条约”

③英俄协约

④英法协约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美国作家被称为“迷惘的一代”,是盛行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流派,属于这个流派的大都是青年作家,他们对战争厌恶、恐惧,但又找不到思想出路。

他们不相信资产阶级虚妄的道德标准,常常按自己的本能和观感行事。

海明威真正闻名并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是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运动在英国广泛兴起。

20世纪30年代,面对现实的困惑……英国人对国联的信任度一再降低。

和平主义者针对时局做出了极端的反应,即拒绝一切战争,不惜任何代价保住和平,即使损失自己的利益。

为此,英国人成立多个“和平组织”,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革命史观和社会史观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英国和平主义运动的起因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案】:

【解析】:

第9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战前(甲)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所属近东部分地区、(乙)德国所属非洲殖民地、(丙)德国所属西南非和太平洋诸岛,均由国际联盟委任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进行统治。

被统治的殖民地称为委任统治地,受委任进行统治的国家称为受委任国。

受委任国的任务,对甲类委任统治地,是给予行政"指导及援助";对乙类委任统治地,是根据所规定的条件将其作为单独的领土担负地方行政责任;对丙类委任统治地,是按照各种保证将其作为自己领土的组成部分加以治理。

在形式上受委任国与委任统治地是一种"保护"关系,受委任国对国际联盟负责,须就委任统治地之情况向行政院提出年度报告。

——摘编自于敬华《维护殖民统治的新形式——委任统治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委任统治制度出现的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委任统治制度。

【答案】:

【解析】:

第10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6年9月,美国人卖给盟国价值2.3亿美元的子弹,6.7亿美元的火药,10.16亿美元的其他爆炸物,1.19亿美元的枪炮,5.25亿美元的炮弹和榴霰弹……美国资本家不忙于结束战争,毫不奇怪。

材料二:

1916年11月中旬:

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病势日益加剧,发展日益加速。

欧洲正像一个狂暴的疯子,头向下,一直栽落到深渊。

在德国,已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

……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虫”。

其他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

这样,一切大小国家将成为大杀戮的参加者,任何人即使自己未犯过一次罪,也不能逃脱罪行。

——罗曼·罗兰日记《世界通史资料选集》近代部分

请回答:

为什么美国资本家“不忙于结束战争”?

举出“两年以来”,“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的史实。

德国“男女公民全体动员”说明了什么?

对德国及世界大战有何重大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二年(1913年)以来,梁公士诒虽非身当外交之冲,然实隐持外交大计。

欧洲大战忽起,各国因地理与利害之关系,纷纷加入,或合纵、或连横。

当民四年,各国驻华公使力劝我国最高当局参加世界大战,并以利害相诱抉。

斯时情势混沌,孰得孰失,何去何从,极难分辨。

且事关中华民族之兴衰,未易于孤注一掷,以贻民族无涯之戚。

设中国永不参加,则战胜国所得胜利品,势不分予中国;设中国明予参加,则无船无械无饷,终至参而不战,必受各国责难。

于是梁公决定明守中立,暗事参加……

──白焦《世界大战中之华工》引梁汝成语

材料二:

“一战”期间,十四万华工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政府的安排下,背井离乡,驰援欧洲战场。

在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抵达欧洲后,华工立即被送往战况最为紧急的法、比前线,交由英法军队支配,另有约一万名法招华工被美军借用,并有少数华工被送到中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

在工作安排上,法招华工多被安排到后方军工企业或与国防有关的民营企业。

但中国参战后,华工也经常被派往前线;而英招华工则几乎被全部投放到前线。

……但凡战争所需,(华工)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

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无休止的苦工、恶劣的生活供应、疾病工伤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刻威胁和剥夺着这些中国青壮的生命。

……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华工一般都是多才多艺而且适应性强大”。

在对所有外国劳工进行正式评估之后,英国陆军部队认为“华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大多数劳工都能熟练地工作或者说能很快掌握工作技能,而且他们一直都在铁路、兵工厂和坦克车间高效率地工作”。

──摘编自张建国、张军勇《“一战”华工的足迹》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梁上诒在“参战”问题上主张中国“明守中立,暗事参加”的理由。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参战的有关史实。

战后中国并未享受到战胜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

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

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整理

材料二:

一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被卷入。

战争使四大帝国解体,并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战后,出现了旨在维护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但构建的国际关系格局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

关于一战的主要影响,大体有如下看法:

①大战造成空前灾难,却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觉醒;③大战造成的破坏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但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又带来新的危机。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结合所学,指出蕴含该基本原则的“先导”。

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说明美国如何遵循和发展这个基本原则的。

关于一战的影响,您更倾向于材料二中的哪一种看法?

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据材料一、二概括一战产生的严重后果。

""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英、美、日及俄国的影响。

""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英国】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摘编自【英国】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1914~1916年、l917~1918年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l917~1918年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选修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极端残酷性以及交战各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使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

到战争后期,反对战争、要求和平成为一些国家发生革命的重要动力。

“和平、面包、自由”是1917年的俄国革命、1918年的德国革命和奥匈帝国境内革命的普遍口号。

战后欧美各国的反战与和平运动得到了大发展。

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尝试保障和平从而保护列强利益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应运而生。

在英国,由于大战后长期的经济不景气,民众和他们的领导人都不想再有新的战争,不论这种战争是由谁挑起的以及英国是否应该为正义而战。

这种民意,对英国绥靖政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社会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

然而,仅仅过了20年,另一场大战就在1939年爆发。

美国历史学家H·斯图尔特·休斯在其颇有影响的著作《欧洲现代史》中认为:

“正是第一次大战,使得欧洲社会不可能在旧基础上重建。

这次战争‘为未来洗好了牌’;它造成一种人们无法维持国内国际稳定的局面,从而下一次大战终于不可避免。

——摘编自徐蓝《一战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观点》

根据材料,说明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认为第一次大战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