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优化城乡结构与布局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6508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垫江县优化城乡结构与布局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垫江县优化城乡结构与布局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垫江县优化城乡结构与布局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垫江县优化城乡结构与布局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垫江县优化城乡结构与布局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垫江县优化城乡结构与布局研究.docx

《垫江县优化城乡结构与布局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垫江县优化城乡结构与布局研究.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垫江县优化城乡结构与布局研究.docx

垫江县优化城乡结构与布局研究

第一章前言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意义1

1.3主要任务2

1.4对专题的认识2

第二章垫江县上轮规划实施以来的城乡用地分析4

2.1垫江县概况4

2.1.1自然状况4

2.1.2经济状况4

2.2垫江县城乡用地现状分析5

2.3垫江县城乡用地结构变化趋势分析6

2.3.1建设用地变化趋势分析6

2.3.2垫江县城乡用地结构变化趋势7

2.3.3垫江县人均用地变化9

2.3.4垫江县新增城乡用地结构分析12

2.4垫江县城乡用地布局分析14

2.4.1垫江县城镇结构体系现状分析14

2.4.2农村居民点布局现状评价14

2.5垫江县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5

2.5.1问题15

2.5.2原因17

第三章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基本思路20

3.1主要任务20

3.2遵循原则20

3.3城乡用地预测21

3.3.1规划修编前期工作调查用地净增情况21

3.3.2城乡用地扩张因素21

3.3.3城乡用地预测24

3.4全县城乡用地总体结构调整方案34

3.5全县期间城乡用地布局调整方案35

3.6规划期间城乡用地得结构和布局汇总36

3.7优化后城乡用地结构分析37

第四章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对策措施40

4.1促进城乡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的对策建议40

4.1.1制定相关指标与控制标准40

4.1.2建立促进农村宅基地与其他建设用地流转机制41

4.1.3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手段43

4.2改革土地管理体制,统一城乡土地市场43

4.2.1.进一步完善现有土地制度43

4.2.2.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推进城乡一体化44

4.3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措施44

4.3.1实施挂钩项目区和行政区的双重管埋44

4.3.2加强对项目区挂钩周转指标的考核和管理45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背景

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决定了城镇建设中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不能采用西方郊区化的土地扩张模式,而应采取相对集中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这有利于组织新兴城市功能,起到疏散原有中心城区的产业和人口,有利于实现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

中国面临着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城镇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这些都给垫江县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带来了契机。

科学发展观提出坚持五个“统筹”,对垫江县城乡用地具有超前指导意义,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安排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及布局,可以适当避免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环境及社会问题。

1.2研究意义

(1)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在城乡发展问题上指导思想的偏差

通过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研究,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城乡发展过程的始终。

积极围绕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把开展“三项整治”、盘活存量土地作为工作切入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转变在城乡发展问题上指导思想的偏差。

(2)探讨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土地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研究,将促进垫江县城乡统筹,城乡间平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高垫江县综合竞争力。

在实现垫江县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遏制因城镇化带来的城乡用地无序扩张,使城镇布局日趋合理,环境条件日益改善。

积极探讨在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相应减少等思路,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3)研究确定合理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完善城乡建设用地规划标准

根据目前国家的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结合专题研究,本着集约与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制定出符合垫江县实际的、合理的城乡用地规模控制指标,为今后垫江县城乡用地规划控制提供依据。

(4)提出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目标、政策和措施

通过专题研究,合理确定城乡用地规模,提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的方案,并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资源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调整和推进建设用地整理的措施,提出友好型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模式,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3主要任务

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城乡用地的原则,围绕严格控制城乡用地规模和优化结构、布局的目标,研究提出垫江县规划修编时调控城乡用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政策和建议。

本专题研究的重点是:

一是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方向和进程,分析人口状况和国内生产总值状况,预测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和结构的控制目标。

既要合理预测城乡用地总规模,又要优化城乡用地的内部结构,即分类预测出城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三者的用地规模。

二是确定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的目标,提出城乡用地发展战略。

通过构筑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保障经济活动的有效组织,集约合理利用各种土地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城乡各种用地相互协调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措施。

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保证城乡协调建设,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1.4对专题的认识

城乡用地是指人们生活、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特点是相对聚集、面状分布,在形态上区别于交通、水利、军事等线状或比较独立分布的建设用地。

在现行土地利用调查分类数据中,城乡用地包括城市、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四类用地。

鉴于本专题是对县一级城乡土地利用研究,因此城乡用地的概念进一步缩小,所以在此专题只对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进行研究。

城乡用地结构包括数量结构、空间结构及相互关系。

数量结构是指城镇、农村居民点用的规模的比例关系,是从定量角度研究城乡用的问题得主要工具。

空间结构是指城乡用地在空间上的分布格局,是从定位角度研究城乡用地的主要工具。

城乡用地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用的数量要落在空间上,另一方面空间布局决定了不同区域的用地数量结构,同时空间发展时序是用地数量投放时序的依据。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本质上就是城乡用地进行优化配置。

 

第二章垫江县上轮规划实施以来的城乡用地分析

2.1垫江县概况

2.1.1自然状况

垫江县地处重庆直辖市西北部,西靠四川省的大竹、邻水,东临丰都忠县,南接长寿,北连梁平。

其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7°13′-107°38′,北纬29°38′-30°31′之间,全县幅员面积150811.58hm2,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年平均气温17℃,多年平均降水量1183mm,年均日照1230.9小时,总辐射78.32千卡/平方厘米,有效辐射40.71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300天以上。

但春季气温变化幅度大,冷暖多变;夏季常有干旱发生,秋季多连绵阴雨;冬季虽无严寒,但光照不足。

县境内土壤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其次是黄壤和冲积土,土壤的宜种性广,耕垦条件较好,是重庆市的传统农业大县。

2.1.2经济状况

垫江县自然条件优越,天然气,盐卤等资源得天独厚,陆路交通十分便利,是重庆市主城“一小时经济圈”内的渝东经济重县,区位优势突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垫江县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92亿元,同比增长13%,比重庆市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三产业比例由1996年的42.94:

35.25:

21.81调整为2005的18.7:

45.4:

35.9。

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90.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05万人,农村人口57.94万人,城镇化水平36.3%。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997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989元,“十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7.9%和10.4%,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总的来说,在“十五”期间垫江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内生产总值步入一个较快发展阶段。

但是,垫江县的发展也面临挑战,首先,垫江县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发展水平在重庆四十个区(市)县中居中等水平;其次,垫江县产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产业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再者,垫江县经济增长方式基本还处在“高耗低效”阶段,水、土地、能源等资源压力较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艰巨;最后,县城作为增长极的辐射能力不够,据“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2垫江县城乡用地现状分析

2005末垫江县城乡用地总面积14469.51hm2,占建设用地总规模的90.08%,占土地总面积的11.22%。

其中建制镇面积883.56hm2,占城乡建设用地的6.11%,农村居民点面积13047.83hm2,占城乡用地的90.17%,工矿用地面积538.12hm2,占城乡用地的3.71%。

2005年垫江县城乡用地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2005年垫江县城乡用地结构图

据表2-1所示,垫江县城乡用地中农村居民点面积所占比重很大,远远大于城镇用地和独立工矿,而且较均匀分布在各个乡镇,而城镇居民点用地则分布桂溪、高安等发达地区,独立工矿用地主要集中桂溪、澄溪等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区。

2005年垫江县分地域城乡用地的现状结构具体如表2-1所示:

表2-1垫江县各乡镇2005年城乡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

公顷)

镇别

建制镇

农村居民点

独立工矿

桂溪镇

462.86

670.60

169.93

新民镇

41.03

444.26

23.14

沙坪镇

37.14

594.87

17.96

表2-1(续表)垫江县各乡镇2005年城乡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

公顷)

镇别

建制镇

农村居民点

独立工矿

曹回乡

0

630.76

21.79

周嘉镇

42.89

790.31

13.26

普顺镇

27.06

597.14

5.46

永安镇

22.08

803.12

7.02

长龙乡

0

488.97

8.96

沙河乡

0

216.62

3.11

高安镇

46.05

965.22

17.82

杠家乡

0

675.84

16.02

大石乡

0

359.9

2.19

黄沙乡

0

359.87

20.38

高峰镇

22.39

521.25

20.37

砚台镇

17.13

616.51

15.18

五洞镇

14.45

349.34

19.95

鹤游镇

26.4

323.62

9.6

太平镇

30.83

478.72

36.45

澄溪镇

51.92

484.05

76.53

白家乡

0

498.77

8.92

坪山镇

41.34

740.75

4.34

包家乡

0

422.12

4.28

永平乡

0

329.3

2.56

三溪乡

0

325.05

6.8

裴兴乡

0

354.78

5.39

国营林场

0

6.1

0.71

2.3垫江县城乡用地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2.3.1建设用地变化趋势分析

1997-2005年间,垫江县建设用地总量实际增长760.7hm2,年均增长84.5hm2;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总量达到16061.89hm2,1996-2002年建设用地基本没有增长,主要是因为政府十分重视落实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随着农村中心村的建设,居民向农村中心村集中和土地复垦、开发与整理的力度加大,部分建设用地转为农用地,增减相抵,因此建设用地总规模没有大幅度增加。

但2002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加上农村居民点的整理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此建设用地的总量大大增加。

所以在2003年以后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具体如图2-2所示:

图2-21996-2005年垫江县建设用地变化趋势

2.3.2垫江县城乡用地结构变化趋势

根据垫江县1997-2005年(土地规划实施9年以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垫江县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垫江县城镇用地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城乡用地相应迅速增长,从1997-2005年,城乡用地规模从13919.74hm2增长到14469.51hm2,尤其98年以后增长迅速城乡用地总量一直呈增长状态,九年时间净增长了549.77h㎡,平均每年增长61.08h㎡。

其中农村居民点所占城乡用地比例最大(2005年占90.174%),但从表2-2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点正呈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13185.62hm2减少到2005年的13047.83hm2,九年时间减少了137.79hm2,平均每年减少15.31hm2,所占比重下降了4.6个百分点。

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开始重视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开发整理,进行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城镇迁移,因此农村居民点总规模慢慢呈下降趋势。

而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开始向县城迁移,因而城镇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随之增多。

同样的从表2-2中可以看出城镇和独立工矿用地总规模都呈上升趋势,两者占城乡用地总规模的比重分别上升了2.5个和1.2个百分点,城镇用地从1997年的373.65hm2增长到2005年的883.56hm2,九年时间增长了509.91hm2,平均每年增长56.65hm2,而独立工矿用地从1997年的360.47hm2增长到2005年的538.12hm2,九年时间增长了177.65hm2,平均每年增长19.73hm2。

具体如表2-2;图2-3所示所示

表2-21996年-2005年城乡用地结构表单位:

hm2,%

年份

城乡用地总量

城镇用地

城镇用地比重

独立工矿

独立工矿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

1996

13919.74

373.65

2.68

360.47

2.59

13185.62

94.73

1997

13960.75

490.72

3.51

384.95

2.76

13085.08

93.73

1998

13981.75

494.71

3.54

394.56

2.82

13092.48

93.64

1999

14032.09

465.08

3.31

400.29

2.85

13166.72

93.83

2000

14042.94

474.94

3.38

400.26

2.85

13167.74

93.77

2001

14066.24

481.52

3.42

417.96

2.97

13166.76

93.61

2002

14086.12

500.46

3.55

417.96

2.97

13167.70

93.48

2003

14091.77

503.17

3.57

421.12

2.99

13167.48

93.44

2004

14288.17

751.40

5.26

420.48

2.94

13116.29

91.80

2005

14469.51

883.56

6.11

538.12

3.72

13047.83

90.17

资料来源:

垫江县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

图2-3垫江县城乡用地结构比重变化示意图

2.3.3垫江县人均用地变化

自1997年上轮规划实施9年来,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幅度最大,而且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占整个城乡用地规模的92%左右,因而对农村居民点的人均用地水平要进行重点分析,对研究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起着不可缺少的地位。

但是对于人均城镇建设用地的研究更能够反映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用地趋势。

因此对这两者的人均水平进行着重分析。

将城镇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算做是城镇人口的用地,虽然放大了城镇人口的用地水平,但对于反映城镇化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用地趋势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整体来看,2005年的人均城乡用地为159.05m2/人,比1997年下降了3.84m2/人,图2-4显示1997-1999年人均城乡用地呈较大幅度的降低,其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城乡用地的增长幅度,城乡用地供给跟不上人口发展速度,1999年以后则是起伏波动的状态,这就体现反映出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影响因素下,城乡用地体现出来的一种态势以及对前两者做出的响应。

这三者存在着“压力——状态——响应”这样一种动态变化。

具体如图2-4所示:

图2-4垫江县人均城乡用地变化示意图

从表2-3中可以推算出,至1997年以来城镇化水平上升了17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了172801人,虽然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虽然2005年与2004年相比有所上升,但与1997年相比下降了3.64m2,降到了43.05m2/人,这充分说明了土地的城镇化水平远远跟不上人口的城镇化水平导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减小;相反1997年以来农村人口减少了117849人,但是人均用地却上升了36.07m2/人,2005年达到了225.16m2/人,这也说明了农村居民点极度粗放,大量土地还处于极度低效利用状态,但从最近四年来看农村居民点用人均用地也在增加但是居民点用地总量明显比前五年减少了许多,这也说明了农村居民点利用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具体如表2-3;图2-5所示:

表2-31996-2005年垫江县城乡土地利用结构表

年份

城乡用地总量

总人口

人均城乡用地

城镇用地

独立工矿

城镇+独立工矿

城镇人口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农村居民点

农村人口

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

1996

13919.74

854564

162.89

373.65

360.47

734.12

157240

46.69

13185.62

697324

189.09

1997

13960.75

868482

160.75

490.72

384.95

875.67

167617

52.24

13085.08

700865

186.70

1998

13981.75

872999

160.16

494.71

394.56

889.27

179837

49.45

13092.48

693162

188.88

表2-3(续表)1996-2005年垫江县城乡土地利用结构表

年份

城乡用地总量

总人口

人均城乡用地

城镇用地

独立工矿

城镇镇+独立工矿

城镇人口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农村居民点

农村人口

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

1999

14032.09

881702

159.15

465.08

400.29

865.37

203673

42.49

13166.72

678029

194.19

2000

14042.94

878433

159.86

474.94

400.26

875.2

224000

39.07

13167.74

654433

201.21

2001

14066.24

884476

159.03

481.52

417.96

899.48

245000

36.71

13166.76

683700

192.58

2002

14086.12

887009

158.8

500.46

417.96

918.42

267876

34.29

13167.7

619133

212.68

2003

14091.77

896629

157.16

503.17

421.12

924.29

288714

32.01

13167.48

607915

216.6

2004

14288.17

901117

158.56

751.4

420.48

1171.88

308182

38.03

13116.29

592935

221.21

2005

14469.51

909700

159.06

883.56

538.12

1421.68

330221

43.05

13047.83

579479

225.16

数据来源:

1.土地资料来自垫江县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

2.人口资料来自统计年鉴

图2-5垫江县城乡及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变化示意图(1996-2005)

结论: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垫江县经济的经济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人均城乡用地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人均城镇及工矿用地将明显上升,而农村居民点随着集约利用水平和技术的提高将显著下降。

2.3.4垫江县新增城乡用地结构分析

根据垫江县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的“四查清、四对照”专题报告以及垫江县国土房屋管理局用地结构变更调查综合显示,垫江县1997-2005年末,九年间新增城乡用地533.73hm2,其中城镇用地(含县城和25个乡镇、以及2003年批建朝阳工业园区)新增353.60hm2,农村居民点新增100.26hm2,独立工矿用地新增79.87hm2。

对新增城乡用地数量及布局分述如下:

城镇用地:

从1997-2005年,城镇用地新增353.60hm2,其中重点扩大是县城驻地桂溪镇(含朝阳工业园区)新增城镇用地287.84hm2,占新增城镇用地总量的89.01%,其余二十四个镇仅占新增城镇用地的10.99%(这二十四个镇当中有曹回、大石、黄沙等12个乡镇没有这类用地的新增情况,占乡镇总个数的48%。

在剩下的12个镇当中,以沙坪、永安、高安、澄溪四个镇新增城镇用地较多,合计43.98hm2,占新增建城镇用地的6.71%)。

具体如表2-4所示

农村居民点:

规划实施九年间,共计新增农村居民点100.26hm2,新增规模基本都在10hm2以内,总体上看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在全县分布比较均匀,各个乡镇增加的规模基本上没有显著变化。

具体如表2-4所示

独立工矿:

垫江县25个乡镇新增独立工矿用地超过5hm2的有桂溪、新民、砚台、澄溪、沙坪五个乡镇总共增加中57.07hm2,占总增加的87.95%,其他19个乡镇占总增加的12.05%。

具体如表2-4所示

结论:

从新增城乡用地的数量和布局来看,新增城乡用地主要集中在县的主城区。

城镇用地的表现最为明显,新增部分的80%以上集中在县城驻地桂溪镇;独立工矿用地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桂溪镇和资源条件禀赋较好的澄溪镇。

从表2-4可以看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用地新增的总体趋势是新增城乡用地中的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向经济发展较快、潜力较大、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较高的地区集中;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有利于垫江县城乡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增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比较均匀在各个乡镇,这与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自身的人口分布特点存在着直接关系,说明农村建设用地还处在一种无序增长状态。

表2-4各乡镇新增城乡用地分布表

乡镇名称

总计

建制镇用地

农村居民点

独立工矿

垫江县

533.73

353.60

100.26

79.87

桂溪镇

323.13

287.84

9.77

25.53

新民镇

27.65

2.57

3.87

21.21

沙坪镇

39.47

27.08

4.68

7.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