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5112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常见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常见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常见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常见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docx

《常见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docx

常见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

常见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

常见毒品与易制毒化学品基本知识和识别方法

一、常见毒品基本知识

  

(一)毒品的概念。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

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目前我国规定管制的这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共

237种,另外针对近几年来麻醉药品“氯胺酮”在我国的泛滥,也已被列入管制药品的范畴。

  

(二)毒品的特性。

毒品之所以与其它药品、毒物有所不同是在于毒品。

四个属性(特性)即毒品具

有毒害性、依赖性(成瘾性)、滥用性和被管制性,这四个属性缺一不可,缺一而不能成为毒品,而毒品

的依赖性是基础,它决定了毒品的其它三个属性。

  (三)毒品的分类。

毒品有很多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

根据药物的性

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麻醉药品:

包括阿片类(6种)、吗啡类(3种)、盐酸乙基吗啡类(3种)、可待因类(5种)、

可卡因类(2种)及合成麻醉药类(6种)等129种。

呈针尖状。

当到了接近下一

次注射或吸食时,停止吸食的症状会令其相当难受,轻微的是眼中充满眼泪,流鼻涕、疼痛、发痒、大呵

欠、生鸡皮疙瘩、忽冷忽热、瞳孔放大,变的烦躁不安和神经质;重者还无法入睡、出汗、四肢疼痛、恶

心和腹泻等。

我国目前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另一类毒品是安非他命类毒品,包括“冰”毒和“摇头丸

”在内的安非他命类毒品有几十中之多,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

服用后表现为

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幻觉和暴力倾向。

另外,苯

丙胺类兴奋剂还会产生很强的精神依赖性,使用数次后即可成瘾,过量使用会产生急性中毒。

毒品对人体

的危害总的来说包括对人的生理和组织器官的危害:

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骨骼、

肌肉等造成直接的危害,对胎儿和幼儿等会造成危害。

  3、毒品的社会的危害

  

(1)形成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吸毒与犯罪是孪生兄弟,吸毒必然引起各类犯罪的大幅增加,这是毒品泛滥的必然结果。

由于吸毒人员难

以承受长期高额的毒品消费,大部分都以贩养吸、以娼养吸或是参与“两抢”、盗窃和绑架勒索等犯罪活

动。

广东省2003年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有18.9万名,消耗的毒资近62.1亿元人民币。

按照国际统计规则,

一名吸毒人员周围至少有3名隐性吸毒人员,一年至少需消耗毒资186亿元人民币。

这些毒资直接影响到吸

毒人员的家庭和其相关家庭经济,有时导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为谋取毒品,不少“隐君子”铤而走险

,进行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而且这些“隐君子”极易形成反人生、反社会的绝望心态,成为造成

社会不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

  

(2)“隐君子”是传播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1999年至2002年,我省公安监管场所共发现感染艾滋病的人员1037人,其中吸毒人员874人,占84%。

另据

卫生部统计,全国7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是因吸毒共享针头而交叉感染的。

女性吸毒人员为了筹集毒资沦

为暗娼,更是加大了艾滋病的传播范围,加快了艾滋病传播的速度。

因注射毒品而感染上艾滋病的吸毒人

员大量流散在社会上,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003年,我省登记在册的18.9万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吸毒者就占了80%。

吸毒者不顾一切寻求

和吸食毒品,丝毫不尽父母的责任,子女从小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接受不了正常的培养和教育;有的子

女流落街头,误入歧途;有的甚至被贩卖而惨遭非人待遇。

青少年是毒贩子瞄准的首要目标。

在歌舞娱乐

场所内大肆贩卖摇头丸、氯胺酮等毒品已成为我省各大中小城市公开的秘密,毒品正逐渐侵蚀着我省相当

部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在严重削弱我省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

“摇头丸”已经在中小学出现,并成

为中小学生相互攀比的一种时尚物质。

由于中小学生对毒品认识的模糊,而“摇头丸”在社会上易于买到

,中小学生很容易得到这种药丸。

滥用摇头丸群体从12岁至61岁,绝大多数在18—30岁之间。

(4)对吸毒者本人及群体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例1:

2002年某日,某男性从某娱乐场所购得自称“摇头丸”的药丸10粒,邀女友回住处同居,为了增强

性欲,当晚两人各食1粒,尔后,又将剩余8粒倒入红酒中。

性关系后,女友喝下大半红酒,将剩余的酒给

男方全部喝完。

1小时后,感到口渴,接着长时间极度兴奋,大声喊叫。

大约在凌晨8时,两人逐渐安静,

但感觉寒冷和浑身颤抖。

清晨9时,女友呼吸困难死于室内。

男吸毒者被送进医院,经10余天抢救脱险。

对女死者血液进行检验,血液中含有MDMA和氯胺酮成分;例2:

2000年某日凌晨,某女在某Disco舞厅喝啤

酒时,将1粒可以药物放入酒中饮完,后回宿舍睡觉,于当天早上出现抽搐等症状,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对其血液进行检验,血液中MDMA含量为0.17ug/ml。

对娱乐场所中,可疑人员尿液进行快速定性分析,

大多数情况下,抽取对象中2/3呈阳性。

  (五)常见毒品包括鸦片类(鸦片、吗啡和海洛因)、安非他命类(“冰毒”、摇头丸等)以及大麻

、可卡因、LSD等毒品。

  1、鸦片类毒品

  

(1)鸦片(Opium)鸦片,即阿片,俗称大烟;另有乌烟、大土、雅片等名称。

它为一种1年或2年生

罂粟科植物草木。

鸦片含两类主要生物碱:

苄基异喹啉类和菲类。

前者主要为罂粟碱;后者包括吗啡,可

待因和蒂巴因,共计约占不纯鸦片含量的10%。

鸦片的药理作用大部分是由其主要成分吗啡所致。

鸦片属

初级毒品,因产地不同,或呈黑海,或呈褐色。

其气味强烈,有氨味或陈旧尿味,令人作呕。

味芳,一般

经烧煮和发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鸦片,并被制成了条块状或饼状,此时它呈棕色或金黄色,吸时会

有香甜气味。

  

(2)吗啡(Morphine)从非法市场缴获的粗制吗啡,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在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别。

啡纯品为短菱形柱体,其水合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通常以盐的形式存在,一般从鸦片中提取而得,提取

方法在后面我们将会讲到。

一般不会在非法市场上进行吗啡交易。

  (3)海洛因(heroine)海洛因可以抽吸、鼻吸、皮下或静脉注射。

两种海洛因品的物理状态没有

完全相似的。

由于不连续加工、交易、转运以及掺入物等情况,导致非法海洛因出现各种不同形态。

海洛

因主要类型:

西南亚海洛因、中东海洛因和东南亚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主要有两种类型:

“吸食海洛因

”即“中国3号”和“注射海洛因”即“中国4号”。

  (4)其它合成鸦片类毒品和吗啡代用品①美沙酮(methadone)②度冷丁(meperidine)③丁丙诺

啡(buprenorphine)④埃托啡⑤芬太尼

  2、安非他命类毒品及其衍生物

安非他命类毒品种类很多,包括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即“冰”毒、二甲基安非他命等,其衍生物种类

更多,主要有:

亚甲双氧安非他命(MDA)、亚甲双氧甲基安非他命(MDMA)即“摇头丸”(有时将MDA和

MDMA统称为“摇头丸”)等。

此类化合物1932年作为治疗支气管痉挛和鼻部充血的药物首次登场,1937年

作为用于治疗嗜睡的胶囊问世,后来也作为减肥药广泛使用。

  

(1)甲基安非他命(Methylamphetamine)甲基安非他命(甲基苯丙胺),又称“冰”毒、艾斯,去

氧麻黄碱,为中枢兴奋剂,可以抽吸或注射。

是世界上滥用最多的毒品之一,其成瘾性比海洛因强,有一

次成瘾的可能。

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通常以白色结晶性晶体或块状的盐酸盐形式存在,盐酸盐纯品外观

似“冰”,故有“冰”毒之称,在我国,主要用麻黄碱脱氧而得,故又称去氧麻黄碱。

甲基安非他命盐酸

盐的水溶液俗称“金水”,在不同国家多以粉末状、块状、胶囊、药片等形式非法使用和出售。

?

冰毒

可作用于末梢神经、中枢神经,出现血压上升、心跳加快、情感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以及幻觉和

暴力倾向。

使用数次可成瘾,过量服用产生中毒现象。

?

冰毒的轻度中毒表现为:

话多、头痛、恶心、

心悸、失眠等症状。

重度中毒表现:

呕吐、腹泻腹痛、精神混乱、偏执性幻觉和惊恐症状,有的会产生自

杀或杀人行为。

慢性中毒会出现肠胃功能障碍,如口干、厌食、乏力等;还会出现精神异常,患安非他明

精神病,经常处于幻觉、妄想状态。

  

(2)3,4亚甲双氧甲基安非他命---(3,4-Methylenedioxymetamphetamine)(MDMA)MDMA俗称“摇

头丸”、“忘我”、“快克”、“亚当”,可以口服、抽吸、鼻吸或注射。

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通常以

盐酸盐形式存在,以粉末、药品或胶囊等形式非法出售,多为片剂,直径0.7—0.8厘米,重量在0.3克左

右,颜色有白色、粉红色、橘黄色、蓝绿色等等。

市场上交易的未经加工的样品纯度一般在75-99%之间,

走私样品通常用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蔗糖、甘露糖醇等)、硫酸镁、咖啡因、麻黄碱等进行稀释

,纯度在40%以下。

摇头丸属中枢神经及交感神经兴奋剂,早期用于治疗嗜睡症,可减轻焦虑心情,但服

后易对陌生人采取较友善态度,警惕能力降低,较易与陌生人发生性行为,从而感染性病或艾滋病等。

用MDMA除具有快感外,主要表现为精神亢奋,情绪冲动,口惹悬河,滔滔不绝,服用后作用时间一般为8小时

吸毒者一般开始小剂量口服,服后出现兴奋失态,听到音乐即会如醉如痴,摇头不止,丑态百出;且可

会出现幻觉和冲动,造成行为失控。

随着机体产生耐受性,服药剂量愈用愈大,进而为求得初用时的效力

与快感,竟服用初始剂量的100倍,每天达数百毫克,这样的剂量对于一个未曾用过的人来说,将是致死量

目前,非法市场上泛滥的“摇头丸”片剂很多,片剂的颜色和形状各异,一般在药片的两面均刻有各

种图案,而且图案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为“88”、“CIC”、“P”等字样或钻石、心型、动物

标本等形状的图案

  (3)苯丙胺及其衍生物安非他命类毒品除甲基安非他命(冰毒)、MDMA(“摇头丸”)外,还有很

多,如安非他命、二甲基安非他命及其衍生物非他命(Amphetamine)及同系物,安非他命,别名苯齐巨

林,为中枢兴奋剂,可以抽吸或注射。

纯品为无色、流动、缓慢挥发性液体,通常以粉末状或块状的硫酸

或磷酸盐形式存在,在不同国家多以片状、胶囊、药片、糖浆和配剂等形式非法使用和出售。

3、大麻(cannabis)

俗称“火麻”,为精神兴奋剂,主要成份为大麻酚类和大麻酚酸类,其起精神作用的药物部分为“四氢大

麻酚”(THC),主要分布在大麻果实和花粉中。

大麻树脂是从大麻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大麻产品,主要集

中在世界上两个地区:

围绕东部和南部地中海地区和南亚地区(印度次大陆)。

由这两个地区生产出的大

麻树脂产品分别称为第一类大麻树脂产品和第二类大麻树脂产品。

4、可卡因类

  

(1)可卡因(Cocaine)别名:

古柯碱,为白色薄片状的结晶体粉末,味略苦而麻,在水或酒精中极

易溶解。

以前使用的可卡因是可卡因的盐酸盐,黑市名称还称之为“可口”(coke)、“雪”(Snow)或

“金粉”(golddust)等。

  吸食可卡因最常用的方式是鼻吸也有少数人将盐酸可卡因溶解于水中,然后进行静脉注射。

可卡因一

般从古柯科植物可卡叶或古柯叶中提取,属于天然毒品,是最强的天然产中枢兴奋剂,也是一种强效局麻

药。

  

(2)合成的可卡因类麻醉剂

  ①普鲁卡因(procaine)普鲁卡因又名奴夫卡因(novocaine),是一种白色细微状结晶或结晶性粉

末,无臭、味微苦而麻。

为局部麻醉药品,用于浸润局麻。

普鲁卡因常用于毒品掺杂剂,在海洛因、“摇

头丸”等常见市售毒品中常常能检出这种药物。

  ②利多卡因(lidocaine)利多卡因又名塞罗卡因(xylocaine),盐酸盐是一种无色结晶性粉末,

无臭、味微苦而麻,极易溶于水和乙醇,可溶于氯仿,不溶于乙醚。

游离的利多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有特臭。

该品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维持时间也比其长,主要用于强阻滞麻醉及硬膜外麻醉。

利多卡因

常用于毒品掺杂剂,在海洛因、“摇头丸”等常见市售毒品中常常能检出这种药物。

  5、常见制幻剂

  

(1)麦角酰二乙胺(LSD)麦角酰二乙胺(Lysergide),是最有效的致幻剂。

通常使用时是在不同

基质中滴加1滴LSD溶液在吸附材料上,常用基质为糖块、吸墨纸或其他吸附纸上或制成粉末形胶囊。

目前

在非法市场上发现的重要LSD剂型一般也都是纸型剂量(“邮票”)或胶囊。

LSD被认为是当代最惊奇、

最强烈的迷幻药,吸毒者通常服用的剂量为50~300微克。

60年代是LSD大爆炸的时代,当时在美国风靡一

时。

目前流行LSD迷幻剂被制成了无色无味的粉剂、片剂、胶囊、溶液。

除口服外,也有洒在烟草上以抽

吸方式吸入,或用静脉、皮下注射。

  

(2)苯环己哌啶(PCP)苯环己哌啶(phencyclidine)于1956年合成,1957年推荐到临床作为麻醉

药试用,后发觉麻醉术后有许多很严重反应,1965年停止使用。

PCP作为毒品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欧美

流行,由于其制作简单、价格低廉,成为至今仍在泛滥流行的致幻剂。

PCP具有兴奋、抑制、致幻和镇痛

等多种特性。

作为毒品,进入人体后,在人体内均匀分布,即使它使人失去反应进入完全麻醉状态时,病

人的眼睛仍然睁开,就象醒着的样子。

PCP有“天使尘”、“粉末天使”、“廉价可卡因”、“黎明曙光

”、“无声雾”、“和平丸”、“喷气机”、“火箭燃料”、“蜜蜂忙”、“超级可乐”等称呼。

长期滥

用可产生慢性中毒,会导致脑功能损伤,清醒时也会出现记忆空白、视觉障碍、讲话困难、易冲动、易发

生车祸和进行刑事犯罪活动。

  (3)麦司卡灵(mescaline)麦司卡林,化学名为三甲氧苯乙胺,俗名美色卡,又因是从美国南部与墨

西哥的威廉斯仙人球中提出,又称北美仙人球毒碱。

粗提取物为仙人球膏,又称皮约特(peyote),其中

所含生物碱中约3%是麦司卡林,其次还有苯乙胺、N-甲基-三甲氧基苯乙胺、去甲基三甲氧基苯乙胺、大

麦草碱等,共30余种。

麦司卡林是强致幻剂,没有医药用途,非法药物市场上常常以盐酸盐或硫酸盐的形

式存在,其盐为结晶体,制剂有丸剂和溶液剂。

麦司卡林会引起独特的精神效应和感知强化作用、视幻觉

等,导致心动过速、瞳孔散大、肢体反射亢进、震颤、恶心、呕吐等,长期服用可导致器官损伤。

  6、巴比妥类安眠药巴比妥类(Barbiturates)药物很多,已有50多种用于治疗,但目前在我国生产

和使用并被国家管制的却只有巴比妥、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速可眠)、环己巴比妥、戊

巴比妥、阿洛巴比妥、甲苯巴比妥和仲丁巴比妥。

巴比妥类安眠药多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

苦显弱酸性。

  7、苯二氮卓类安眠药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安眠药也称安定类或弱安定类安眠镇静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属于精神药物。

  8、其它常见毒品

  

(1)氯胺酮(Ketamine)氯胺酮(Ketamine),俗称K仔或K粉,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可选择

地阻断痛觉传导,是一种较好的镇痛药物。

纯品为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臭。

氯胺酮常常和苯丙胺类毒品,

例如氯胺酮“冰”毒、MDMA及其衍生物等制成各种药丸一起使用,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广泛意义上

的“摇头丸”。

目前,国内“摇头丸”药丸中九成以上均含有氯胺酮成分,而且氯胺酮本身具有致幻作用

,加上获取氯胺酮的途径和方式很方便,多数制毒者在药丸中大量掺入氯胺酮,导致氯胺酮泛滥。

  

(2)咖啡因(Caffine)咖啡因,俗称咖啡精,为质轻、柔韧、有光泽的针状结晶或粉末,无臭、味

苦,因系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又称咖啡碱。

大约有60多种植物中含有咖啡因。

通常咖啡因有吸食

和注射两种,其兴奋刺激作用及依赖性和安非他命类毒品近似。

安钠咖为常用咖啡因制剂,安钠咖又名苯

甲酸钠咖啡因,是苯甲酸钠和咖啡因以1:

1的比例配制而成。

咖啡因为常见毒品的掺杂剂,常与安非他命

类毒品、海洛因等制成混合毒品。

  (3)安眠酮(methaqualone)安眠酮,又称海米那(hyminal)、眠可欣、甲喹酮,化学名甲苯喹唑

酮,是喹唑酮衍生物。

安眠酮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系低毒性催眠药,一般较安全,但

大量服用仍可中毒致死。

  二、常见易制毒化学品的基本知识

  

(一)易制毒化学品的概念

易制毒化学品是指用来非法生产或合成被控制的麻醉药品或精神药物的化学药品,它不是毒品,但和毒品

有着密切关系,包括用来非法制造毒品的原料、试剂、溶剂、催化剂、掺杂物、稀释剂、添加剂等。

1988

年《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即“88公约”规定了22种易制毒化学品,我国根据当

前缉(禁)毒工作的需要,增加了6种常见的易制毒化学品。

(二)易制毒化学品的识别和处理

  1、易制毒化学品的一般识别

  

(1)观察包装物。

包装化学品的容器形状各异,大小不同,所用材料也不同,有大桶、玻璃瓶、塑

料桶及编织袋等。

  

(2)查看标签。

对可疑化学品首先看有无标签,无标签或标签模糊的要认真调查其来源及尽可能证

实物品性质,;如有标签,要确认标签与内容物是否一致,是否为易制毒化学品。

  (3)可疑行为。

走私或贩卖易制毒化学品的犯罪分子经常隐藏易制毒化学品的运输方法和目的地,

并用多种方法将其伪装成合法物品,当遇到运输保存化学品时要注意以下可以几下可疑迹象时,要注意跟

踪调查:

  ①乱贴标签、新标签盖住旧标签、没有标签或标签内容不明确;

  ②非正常方法保存化学品,如用水桶等;

  ③携带化学品的人不能提供供应者或收货人的有关信息;

  ④商业文件如交货单、发票或收据中发现错误或可疑点,如数量不对、化学品名称不符或无名称、现

金购买、供应者或收货人、收货地点可疑等。

  (4)对生产设备进行勘察。

由于各地条件不同,设备和仪器也会有很大差别。

不同制毒工艺其工具

和设备也不相同,因此要因地而异、因物而异、因时而异。

  2、易制毒化学品的处理

大部分易制毒化学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的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强酸、强碱;有的易燃易爆,如高锰

酸钾、丙酮、乙醚等,有的具有刺激性,如醋酸酐、哌啶、胡椒基甲基酮等,所以要慎重处理或销毁。

  

(1)不要随意开启瓶盖,不要使容器泄漏或使其破坏,不要用鼻或口直接闻或口尝;

  

(2)运输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碰撞和震动;

  (3)远离热源、火源和防止光线直接照射;

  (4)处理化学品时严禁吸烟;

  (5)注意容器上标签的标志:

剧毒、有毒害、腐蚀、易燃、易爆等。

  三、非法合成毒品方式方法变化趋势

1991年,在广东江门发现全国第一例应用麻黄素非法合成“冰毒”的地下加工场后,由于市场问题,此后

3年未发现类似个案,但1995年在广州增城再次发现应用麻黄素生产“冰毒”,随后几年,非法合成“冰

毒”个案直线上升,到1998年,已经在广东省内全面开花,个案总量达到顶峰,但合成原料基本是麻黄素

,非法合成“冰毒”的总量也只是数十公斤至几百公斤,合成的地方也基本在一个地区,方法比较简陋。

1999年7月,广东警方破获了一起跨越宁夏、陕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浙江、某、广东、上海等

十省、直辖市的聚制、贩、运、藏等于一身的巨大毒品犯罪团伙,缴获“冰毒”近12吨,这也是我国第一

宗应用P2P为主要原料非法合成“冰毒”的实案,同时也揭开了用P2P非法合成“冰毒”的序幕,此后出现

了“5·24”、“7·4”等一系列用P2P非法合成“冰毒”的毒品犯罪案件,一次合成“冰毒”数量均在吨

以上,在大的达到17吨多。

生产场地也比较分散,几个或数十个地方分别完成不同的工序。

数量从数十、

数百公斤几吨作坊、手工小批量生产走向工业、程序化、大批量合成。

合成的场地有偏僻的山村、荒野走

向了城市闹区、出租屋或厂房1998年后,随着“摇头丸”的泛滥,由于国外进口“摇头丸”价格昂贵,

对“摇头丸”的主要药物成分MDMA的需求量大副上升,2001年1月19日,广东警方在广东佛山破获全国第

一宗非法合成MDMA的毒品地下加工场,缴获MDMA粉末近1吨,从而揭开了我省大力打击非法合成“摇头丸

”序幕。

此后我省成功破获了“5·22”、“10·17”等制、贩“摇头丸”毒品案件,分别缴获以MDMA为

主要药物成分的药丸38万多粒和7万多粒,在“5·22”案件中还缴获以安眠酮为主要药物成分的药丸27万

多粒。

2001年广东警方在广东东莞缴获咪哒唑仑500公斤;2002年,广东警方在广东肇庆破获全国第一

宗用N-乙酰氨基苯甲酸为主要原料非法合成安眠酮的地下加工场,缴获安眠酮粉末2吨多;2003年5—7月

,广东警方分别在深圳、东莞、珠海、广州等地破获用医院处方药物“盐酸氯胺酮注射液”提取氯胺酮晶

体的毒品犯罪案件,缴获氯胺酮近1吨,酮案缴获安眠镇静药物“咪哒唑仑”和“三唑仑”各数箱;2003

年11月广东警方在广东阳江破获全国第一宗用盐酸羟亚胺为主要原料生产氯胺酮的毒品犯罪案件,缴获氯

胺酮粉末420公斤非法种植和运输罂粟案件重新出现:

1997-2002年间,我省公安机关分别在梅州市大浦县

、五华县和韶关乐昌市州市先后发现3起少量非法种植罂粟案件。

2002年12月,公安机关在阳江阳西县缴

获的活体罂粟种子590多公斤,罂粟壳1600多公斤;2003年4月又分别在清远连州市和韶关乐昌市查获并铲

除非法种植的罂粟9850株和2520株,缴获已经熬制过的罂粟果以及鸦片膏1.6公斤。

2002年以后,随着“

摇头丸”主要药物成分MDMA和氯胺酮的非法合成成功,“摇头丸”中的主要药物成分主要为“冰毒”或

MDMA和氯胺酮。

  四、如何识别地下毒品加工场

  

(一)外围特征:

有明显特征和无明显特征

  1、有明显特征:

  

(1)环境特征:

由于制造安非他命类毒品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同。

应用红磷/碘还原法制造“冰毒”,由于红磷降解会产生磷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具有很大的毒性,对周围

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如植物无故枯萎甚至死亡,树叶、花草变黄,周围蔬菜、瓜果无故死亡等现象。

用这一点,我们充分发动周围的群众,发现制毒第一现场。

而制造毒品时要用到大量酸、碱和有机溶剂,

而这些液体最后必须向外排放,因此必定造成周围环境和水源的破坏,例如渔场的鱼无故死亡、排水沟有

刺激性气味,而这种气味又与物质腐败变质所散发的臭味有很大区别,利用这些,均可发现某些毒品加工

场的初始现场。

  

(2)工作性质特征:

由于制造毒品一般是在非常隐蔽的情况下进行,由此决定了生产毒品的工作时

间通常是在别人休息的时间段中进行,如晚上作业,白天休息,或利用生产正当产品做掩护,挂羊头卖狗

肉,以达到隐蔽合成毒品的目的。

或者采取封闭式生产,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封闭在厂房内,足不出户,也

不许其他人进入或靠近。

甚至排污水都在半夜排除,而且没有明显的排污管。

(3)工作要求特征:

由于大规模合成毒品时,一方面为了尽量不影响周围环境,另一方面达到封闭

各种可能的气体或液体外泻,现在很多毒贩都采用大型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这样就对其电源、水源有一

定的要求,特别是生产“摇头丸”。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使用380V的工业电源,有时在现场或周围能发

现简易变电器,而且用水量明显加大,而排污有不明显。

  2、无明显特征:

  随着打击制贩毒品力度的加大,毒贩也采取了更隐蔽的手段,毒品加工场外围并没有明显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