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题库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4947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治题库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传染病防治题库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传染病防治题库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传染病防治题库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传染病防治题库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题库讲解.docx

《传染病防治题库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题库讲解.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防治题库讲解.docx

传染病防治题库讲解

全省卫生监督技能竞赛试题----传染病防治监督部分

一、单选题

1、依法实施传染病防治工作必须适用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C.《国内交通检疫条例》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2、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实施(D)。

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8月28日

C.2004年10月1日

D.2004年12月1日

3、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C)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

A.县级人民政府决定

B.必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决定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D.报国务院决定

4、对本行政区内的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须经(C)决定。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

D.国务院

5、封锁大、中城市的传染病疫区,须经(D)决定。

A.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

D.国务院

6、疫区封锁的解除由(D)决定并宣布。

A.国务院

B.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后

D.原决定机关

7、《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几类,共多少种?

(D)。

A.三类,35种

B.四类,35种

C.二类,35种

D.三类,37种

8、传染病实施分类管理,其分类是:

(B)。

A.一类、二类、三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一类、二类

D.甲类、乙类

9、《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传染病是指(D)。

A.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鼠疫、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鼠疫、炭疽中的肺炭疽

D.鼠疫、霍乱

10、(B)属于乙类传染病。

A.麻风、包虫病

B.麻疹、狂犬病

C.登革热、黑热病

D.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11、对乙类传染病中的(B)应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的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的措施。

A.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

B.艾滋病、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和脊髓灰质炎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12、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B)应当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

A.医疗保健机构和科研单位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从事微生物实验的大专院校以及科研单位

D.所有从事微生物实验的单位

13、(D)有权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

A.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地方人民政府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1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依据职责及时采取法定的措施的,卫生行政部门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C)。

A.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B.处1千元以下的罚款

C.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D.停止1年执业活动

15、单位或个人违法传染病防治法,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C)。

A赔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法律责任

16、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传染病防治规划应建立健全(D)体系。

A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科学防治

B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

C疾病预防控制和监督管理

D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

17、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对疑似病人采取的措施(B)。

A.予以隔离治疗

B.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C.予以强制隔离治疗

D.予以医学观察

18、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须经(A)批准。

A.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A)。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C.依靠科学、反应及时的方针

D.预防为主、依靠群众的方针

20、医疗卫生机构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依据(D)进行处罚。

 A 《传染病防治法》

 B 《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C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D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21、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是指(A)。

A.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工作

B.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定禁止从事的工作

C.国务院各有关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工作

D.企事业单位规定禁止从事的工作

2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卫生行政部门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C)。

A.处5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B.处5千元以下的罚款

C.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D.停止1年执业活动

2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依据职责及时采取法定的措施的,卫生行政部门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C)。

A.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B.处1千元以下的罚款

C.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D.停止1年执业活动

24、医疗机构发现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于(B)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小时内

B.2小时内

C.6小时内

D.12小时内

25、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疗机构未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情节严重的,卫生行政部门(B)。

A.处5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B.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

C.暂停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活动1年

D.处5千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26、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情节严重的,卫生行政部门(C)。

A.对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B.对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免职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C.对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

D.对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免职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

27、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个体医疗机构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D)罚款。

A.50元以下

B.100元以下

C.500元以上

D.100元以上500元以下

28、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个体医疗机构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业整改,并可以处(C)罚款。

A.200元以下

B.2000元以上

C.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D.20000元以上

29、《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一共有(C)种。

A.35

B.36

C.37

D.38

30、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需报经(A)。

A.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B.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C.省级人民政府决定

D.国务院决定

31、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全部范围内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需报经(B)。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B.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C.省级卫生主管部门可自行决定

D.国务院决定

32、以下情形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是(B)。

A.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B.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C.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D.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3、可以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建议信息的是(A)。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34、第二类疫苗的建议信息不应当包含(D)。

A.所针对传染病监测信息

B.所针对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C.相关的接种方案

D.涉及具体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信息

35、个人违反本条例规定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由(D)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A.省级药品监督部门

B.省级药品监督部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3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发现假劣或者质量可疑的疫苗,所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

A.停止接种

B.停止分发

C.立即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不负责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3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规定的证明文件,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A)备查。

A.2年

B.3年

C.4年

D.长期保存

38、对我国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以下(D)描述是错误的。

A.疫苗分为两类

B.接种第一类疫苗由政府承担费用

C.第二类疫苗是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D.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由政府有偿提供

39、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直接向接种单位分发第一类疫苗的情形是指(A)。

A.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

B.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计划直接订购的

C.接种单位按计划直接订购的

D.乡级医疗卫生机构按计划直接订购的

4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要求在(B)完成。

A.18-24月龄内

B.12月龄

C.4岁

D.6岁

41、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B)不属于国家规定。

A.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

B.经县级以上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C.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D.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与其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

42、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时,(A)说法不正确。

A.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

B.运输目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用途和接收单位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C.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当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的要求

D.容器或者包装材料上应当印有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

43、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A)符合要求。

A.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的相关实验活动

B.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C.三级、四级实验室可在明显位置标示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

D.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可制定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

44、卫生主管部门接到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的报告,(C)不符合要求。

A.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B.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C.首先对现场进行消毒

D.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45、疫情报告实行(A)管理原则。

A.属地

B.分级

C.统一

D.区域

46、采供血机构应对献血(浆)人员进行登记,发现HIV抗体检测(B)次初筛阳性结果的,应按照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的内容,在规定的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一

B.两

C.三

D.四

47、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履行的传染病信息报告职责有(A)。

A.承担本辖区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报告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

B.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工作

C.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

D.承担责任范围内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任务

48、对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B)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

A.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B.六个月以上1年以下

C.三个月以上1年以下

D.1年以上

49、现有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是由各级(D)和基于Internet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组成的。

A.医疗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部门

D.医疗卫生机构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部门

50、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比修订前增加了( B)种。

A.1

B.2

C.3

D.4

51、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A)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A.2

B.6

C.12

D.24

52、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D)小时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报告。

A.2

A.2

C.12

D.24

5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B)小时通过网络直报。

A.1

B.2

C.6

D.12

54、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对各种有关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资料保存(A)年。

A.3

B.4

C.5

D.6

55、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或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后,应于(A)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

A.2

B.6

C.12

D.24

56、下列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B)。

A.中毒人数10人的食物中毒事件

B.中毒人数30人的饮用水中毒事件

C.中毒人数20人的食物中毒事件

D.短期发生2人的职业中毒事件

57、医务人员使用的针头、备皮刀等医用锐器,使用后应当如何处理?

(A)

A.直接放入利器盒

B.扔入垃圾袋

C.放入消毒液中浸泡

D.收集后卖掉

58、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在使用前应如何处理?

(B)

A.福尔马林熏蒸

B.灭菌处理

C.清洁

D.低水平消毒

59、医疗机构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按(B)的要求进行报告。

A.《传染病防治法》

B.《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C.《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60、手术室在完成了隔离病人的手术后应如何进行处理?

(B)

A.预防性消毒

B.终末消毒

C.一般性消毒

D.随时消毒

61、医疗废物是(C)。

A.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废物

B.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危害性废物

C.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D.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62、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疗废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B)。

A.法人

B.法定代表人

C.分管医疗废物处理的负责人

D.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

63、(D)不是医疗废物管理的原则。

A.全程管理的原则

B.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

C.分工负责的原则

D.再利用的原则

64、《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几类?

(C)

A.3类

B.4类

C.5类

D.6类

65、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废物?

(B)

A.病理性废物

B.感染性废物

C.损伤性废物

D.化学性废物

66、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

(D)

A.病理性废物

B.严重污染性废物

C.生活垃圾

D.感染性废物

67、对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处理正确的是(A)。

A.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B.直接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C.置于专用包装容器内,密封送医疗废物处置单位

D.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后倒入垃圾中

68、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应该采取(C)。

A.使用双层包装袋,密封

B.置于专用容器内,及时盖

C.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D.装于黄色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69、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B)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A.2/4

B.3/4

C.2/3

D.3/5

70、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B)米高的墙裙应进行防渗处理。

A.0.5

B.1.0

C.1.2

D.1.5

71、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处置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时,应当(B)。

A.毁形

B.消毒并毁形

C.焚烧

D.深埋

72、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在(C)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73、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选择(A)。

A.灭菌方法

B.高水平消毒法

C.中水平消毒法

D.低水平消毒法

74、内镜等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选择(B)。

A.灭菌方法

B.高水平消毒法

C.中水平消毒法

D.低水平消毒法

75、2%戊二醛浸泡内窥镜,使内窥镜达到灭菌时需浸泡时间为(D)。

A.20分钟

B.30分钟

C.4小时

D.10小时

76、在使用中的紫外线消毒灯辐照强度降低到(C)以下时,应更换紫外线灯。

A.90µW/cm2

B.100µW/cm2

C.70µW/cm2

D.110µW/cm2

77、对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B-D试验是检测压力蒸汽灭菌器(C)。

A.灭菌效果

B.灭菌压力

C.排除冷空气性能

D.灭菌器填装量

78、使用中消毒剂的细菌含量必须(B),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A.<50cfu/ml

B.<100cfu/ml

C.<200cfu/ml

D.<500cfu/ml

79、在医疗过程中,应定期对消毒后内镜进行生物监测,其监测时间为(B)。

A.每月一次

B.每季一次

C.每月2次

D.每天一次

80、医院按环境类别划分,(B)属于Ⅱ类环境。

A.注射室、治疗室,产房

B.ICU病房、产房、烧伤病房

C.换药室、治疗室、ICU病房

D.手术室、产房、化验室

81、感染性疾病科的(A)属于清洁区。

A.医护人员休息室

B.检验室

C.治疗室

D.医护人员办公室

82、感染性疾病科的(D)属于污染区。

A.医护人员休息室

B.检验室

C.治疗室

D.隔离病房

83、呼吸道发热门(急)诊诊室的空气消毒不宜采用(C)。

A.紫外线灯

B.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器

C.以高效过滤作用为主的空气净化除菌器

D.化学消毒

8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两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B传染源、呼吸道、婴幼儿;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病原体、消化道、痢疾病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85、《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时(D)。

A.一般应建立进货验收制度

B.必须经过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质量检验

C.应通过现场考察

D.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86、托儿所、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必须每(B)年在当地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A.半

B.1

C.2

D.3

87、《消毒管理办法》规定消毒服务机构应当符合(B)要求。

A.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B.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的消毒与灭菌设备

C.其消毒与灭菌工艺流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D.从事环氧乙烷和电离辐射进行消毒服务的人员必须经过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专业技术培训

88、消毒服务机构消毒后的物品未达到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应给予(D)处罚。

A.责令其限期整改

B.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20000元以下的罚款

C.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D.责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89、目前已经不再纳入《消毒管理办法》的卫生许可管理的产品为(D)。

A.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

B.消毒剂

C.消毒器械

D.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90、(B)不属于卫生部《消毒产品分类目录》的卫生用品。

A.卫生巾

B.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黏膜等特定部位的具有消毒或抗(抑)菌功能的产品

C.一次性医疗用品

D.湿巾

91、(C)应有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A.紫外线杀菌灯

B.食具消毒柜

C.生物指示剂

D.压力蒸汽灭菌器

92、取得卫生许可批件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在生产过程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或去甲肾上腺素及其盐类等激素类的禁用物质,卫生部经重新审查并确认生产企业擅自更改产品配方的,可依据《消毒管理办法》规定(C)

A.处10000元以下罚款

B.吊销其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C.注销其产品卫生许可批准文号

D.警告

93、消毒产品检验机构应当经(B)卫生行政部门按照《卫生部健康相关产品检验机构认定与管理办法》认定,未经认定的,不得从事消毒产品的检验工作。

A.国家

B.省级以上

C.当地

D.以上都可以

94、消毒剂生产企业应当对(D)生产的产品理化指标进行检测。

A.每个

B.每批

C.每个投料批次

D.每批原料和每个班组

95、抗菌(抑菌)液体产品的真菌菌落总数应≤(B)cfu/g或cfu/ml。

A.20

B.100

C.200

D.500

96、消毒级妇女卫生巾的细菌菌落总数应≤(A)cfu/g或cfu/ml。

A.20

B.100

C.200

D.500

97、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D)元以下的罚款。

A.1万

B.2万

C.3万

D.5万

98、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包装标识若存在扩大宣传、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标注的厂址、卫生许可证不符合法定形式等违法行为,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据《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对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C)

A.责令限期改正,警告

B.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

C.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

D.暂扣卫生许可证

99、消毒产品仓储的卫生要求(B)。

A.原材料和成品可分开存放

B.待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