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74716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隋唐和辽宋夏金元

1、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  )

A.汉武帝B.唐太宗C.明太祖D.康熙帝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  )

A.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4、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这体现出唐代()

A.皇帝安于享乐B.奢靡之风盛行C.文化兼容并包D.尚武风气流行

5、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河姆渡人的骨耜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汉代牛耕图唐代曲辕犁

A.耕作方式的进步B.冶铁技术的提高C.铁犁牛耕的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

6、唐朝诗人元禛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

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C.鉴真东渡D.澶渊之盟

8、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

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②鉴真东渡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特点的是( )

A.双向交流兼容并蓄B.政策开明和同一家

C.恩威并重怀柔为主D.昂扬进取泽被东西

10、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

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B.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D.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11、宋朝的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均高于武将,武将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当时有谚语曰: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反映了当时宋朝()

A.藩镇割据B.重文轻武C.重农抑商D.尚武轻文

12、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

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

这一策略(  )

A.导致了武将专权B.分割了宰相权力

C.提高了文官地位D.加强了中央集权

1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

A.发展了商业经济B.调和了民族关系C.造就了文治局面D.活跃了市民生活

14、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

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15、如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

A.北方财富增长B.经济重心南移C.中央集权加强D.宋代社会气象万千

1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演变。

下列演变开始于北宋的是(  )

A.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B.由杂乱形状向统一货币演变

C.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D.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演变

17、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实现南移B.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C.中国古代丝织生产达到高峰D.宋代的制瓷水平领先世界

18、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

为更好地管理西藏,元朝设立了(  )

A.西域都护B.宣政院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

19、“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

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

”材料评论的是()

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科举制

20、《资治通鉴》是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下列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该著作中的是(  )

A.秦始皇B.张骞C.毕昇D.唐太宗

21、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

“(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

张择端通过画笔也生动描绘了开封繁华和市场繁荣的景象,这幅画作是()

A.《兰亭集序》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盛世滋生图》

22、北宋编撰《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该书所记述的历史起止时间位于下图中()

23、他的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他极大地提高了词的品位,确定了豪放派在宋代词坛的重要地位。

他是()

A.李白B.苏轼C.李清照D.关汉卿

24、诗词大会是大家喜欢的一档节目,宋朝有一位女词人的词常在节目中出现。

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同时也抒写了深沉的忧患情怀,这位女词人是( )

A.李清照B.苏轼C.辛弃疾D.白居易

25、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下列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6、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I五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下列发明中与导航相关的是()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

27、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革新很难推广和服务于社会,如北宋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

而15世纪末,印刷术传入欧洲后,大量印刷人文思想著作和大众文学,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正如鲁迅所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

出现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落后保守的思想B.行业之间的隔绝

C.分散的小农经济D.封闭的技艺传承

28、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

A.隋文帝灭掉陈朝B.隋朝创立科举制

C.隋朝统一度量衡D.隋朝开通大运河

29、如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0、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

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A.对边疆统治加强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

C.经济文化的繁荣D.开元盛世成就辉煌

31、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下图)。

这一伟大工程()

A.中心是①——长安B.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

C.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D.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32、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开凿运河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靖康之变

33、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

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34、“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

”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②③

35、右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A.宋夏议和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D.辽金议和

3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其中,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

争论数起。

”这表明,交子()

A.产生于商业纠纷中B.是印刷技术进步的产物

C.是民间交易的凭证D.只在少数育人之间流通

37、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

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分裂割据B.实现国家统一

C.强化思想控制D.开发边疆地区

3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

人物

主要事迹

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

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

A.孝文帝、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B.孝文帝、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

C.阿骨打、孝文帝、忽必烈、铁木真D.阿骨打、孝文帝、铁木真、忽必烈

39、“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40、有人经过研究发现:

两宋时,四川远离中原战火,局势一向较为安定且富庶,成都、眉山成为四川刻书中心。

到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兵攻占四川地区,大肆抢掠,成都、眉山的版刻业自此一蹶不振。

由此可见(  )

A.战争是破坏经济文化发展的罪魁祸首B.社会安定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C.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雕版印书业的发展D.两宋时四川地区活字印刷术比较发达

41、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阿骨打建立金B.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C.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

4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

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

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

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

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

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

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三:

我国古代疆域变化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秦汉时期的政治角度分析“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一时期是材料二中讲述的第一种民族关系发展模式?

盛唐时期唐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属于第几种模式?

唐朝时怎样处理和边疆各族的关系?

举两例说明。

说说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所示疆域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汉、元朝、清朝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统治分别有何创新?

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对抗。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

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诸侯王和豪强地主问题?

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强化皇权,朱元璋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

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什么机构?

44、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史料实证】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中说:

“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唐代的水平而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

(1)请任举一例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证明材料中的观点。

(2分)

【时空观念】

(2)某班准备赴图中标注地点开展“走访革命胜迹·感悟党的初心”研学之旅。

请任选一个地点,写出该地点发生的一个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及发生时间。

(2分)

【家国情怀】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

毛泽东先生来了!

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

》(1945年8月29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以“弥天大勇”赴重庆谈判的目的和结果。

(2分)

【唯物史观】菲律宾马克坦岛上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石座铜碑一面刻着:

“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死于此地。

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海。

”碑的另一面则刻着: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麦哲伦。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麦哲伦。

(2分)

【历史解释】英国1750-1870年农村与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

(5)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

(2分)

45、2019年7月6日,浙江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保护。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组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显示:

迄今为止,中国已有77个项目先后入选世界物质文化遺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都江堰一青城山、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京剧等。

(1)将材料中提及的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物质文化遗产:

________

非物质文化遗产:

_______

(2)请就其中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写一篇介绍短文。

(提示:

要求涉及位置、时间、出土文物、地位或影响等方面内容,80字左右,)

材料二:

《宋代:

中国的大航海时代》写到:

11至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

..朝(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

“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材料三:

(3)运用材料二、三,从一个角度论证“泉州:

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材料四:

在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有些地方在争得世界遗产的荣誉之后,无节制地进行开发,无限制地招揽游客,使文化遺产和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敦煌莫高窟,由于游人过多,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像已蒙受无法弥补的损失。

----摘编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人教版)

(4)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协调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1、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两千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

2、“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

A、勤于政事B、善于纳谏C、节俭治国D、唯才是用

3、唐朝时期,修建了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长安城。

具体负责长安城工程建设的是六部中的( )

A、吏部B、户部C、刑部D、工部

4、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  )

A、推行重农政策B、下令合并州县C、重用汉族官吏D、设立驻藏大臣

5、“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形成于元朝的新民族是( )

A、回族B、白族C、苗族D、维吾尔族

6、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特点:

豪放风格;成就:

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

A、苏轼B、李清照C、岳飞D、辛弃疾

7、右面的著作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在这两部著作中均有记载的史实是()

A、秦国统一六国B、东汉建立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隋朝开凿大运河

8、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和经济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主要地位。

中国的统治中心最终迁离此区域是在( )

A、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B、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

C、南宋定都临安后D、朱元璋在长江流域建立政权时

9、秦国的都江堰和隋朝大运河都是中国古代的大工程,在中国历史甚至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者相似之处是()

A、有利于民族间友好往来B、加强了南北间经济交流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D、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10、

如图显示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A、东汉B、北宋C、南宋D、元朝

答案

隋唐和辽宋夏金元

1、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C)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B  )

A.汉武帝B.唐太宗C.明太祖D.康熙帝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 C )

A.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4、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这体现出唐代(C)

A.皇帝安于享乐B.奢靡之风盛行C.文化兼容并包D.尚武风气流行

5、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主题应是(A)

河姆渡人的骨耜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汉代牛耕图唐代曲辕犁

A.耕作方式的进步B.冶铁技术的提高C.铁犁牛耕的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

6、唐朝诗人元禛在其诗作《法曲》中写道: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D)

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B.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文教昌盛,人才辈出D.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世界色彩的朝代”。

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C  )

A.张骞出使西域B.文成公主入藏C.鉴真东渡D.澶渊之盟

8、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

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A)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②鉴真东渡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特点的是( A )

A.双向交流兼容并蓄B.政策开明和同一家

C.恩威并重怀柔为主D.昂扬进取泽被东西

10、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

以下关于唐朝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C)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B.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D.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11、宋朝的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均高于武将,武将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当时有谚语曰: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反映了当时宋朝(B)

A.藩镇割据B.重文轻武C.重农抑商D.尚武轻文

12、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

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

这一策略( D )

A.导致了武将专权B.分割了宰相权力

C.提高了文官地位D.加强了中央集权

1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主要表现在(C)

A.发展了商业经济B.调和了民族关系C.造就了文治局面D.活跃了市民生活

14、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

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D )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15、如图呈现了西汉至南宋时期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 B )

A.北方财富增长B.经济重心南移C.中央集权加强D.宋代社会气象万千

1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演变。

下列演变开始于北宋的是( D )

A.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B.由杂乱形状向统一货币演变

C.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D.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演变

17、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一现象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