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教案.docx
《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教案
教案
授课内容地形要素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授课对象中专、大专、士官班
授课时间2课时
授课地点教室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掌握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制约方式与影响规律
教学内容:
1、地貌与土质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2、居民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3、道路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4、水系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5、植被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用具:
教案,Powerpoint课件。
教学要求:
一、按教员授课思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二、图上作业练习,要提高作业精度;
三、课外复习,做好各章、节作业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地貌与土质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地表物质的起伏形态和性质,称为地貌与土质。
它们以其“形”和“质”,影响军队的作战行动和其它地形要素的存在与分布,是最重要的地形要素。
地貌形态按起伏程度的不同,分为平原地貌、丘陵地貌和山地地貌。
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高差、坡度和脊线脉络,如表10·1。
表10·1地貌分类
因素分类
平原地貌
丘陵地貌
山地地貌
高差
<50m
50~200m
200m以上
坡度(α)
α<3°
30°>α>3°
α>30°
脊线脉络
无
不能连贯
十分明显
(一)地貌元素的军事意义
一个完整的地貌单元,通常由山顶、鞍部、山背、山谷、山脊和斜面等地貌元素所组成。
它们对作战行动有着不同的军事意义。
1.山顶:
形态高突,展望良好,是选择观察所的理想位置;由于对四周具有瞰制作用,若位居要冲,常被选为地形要点;形状、颜色特殊的山顶,是指示目标的良好方位物,高大透空的山顶,是夜间行进可利用的目标。
2.鞍部:
道路翻越山岭,一般由鞍部通过。
当有重要道路通过且其两侧地形险峻时,则称隘口,是敌对双方争夺的咽喉要地。
3.山背:
向外突出,便于观察、射击,常在山背的突起部位设置观察所和挖掘堑壕、构筑射击工事,以火力控制正面和两侧谷地。
若山背坡度较缓,常被作为攻方的接近路。
4.山谷:
地势低凹,利于部队隐蔽、伪装和防护,但若施放毒剂,则滞留时间长。
声音顺谷方向传播的快而远,但翻山的横向传播则很差。
战时可实施隐蔽机动、选做炮兵阵地。
5.山脊:
山脊的走向,反映地貌的分布特征。
横向山脊,利于防御,可以较少的兵力控制较宽的正面;纵向山脊,不利于防守。
山脊的分布形态,常常是指挥员确定阵地编成、火器配置和战斗队形的重要依据之一。
6.斜面:
斜面形状,影响堑壕的挖掘位置和火器配置。
等齐斜面,在防界线附近挖掘一条堑壕,即可以火力控制整个斜面;凸形和凹形斜面,通常需有两条堑壕;波形斜面,至少有两条以上的堑壕方能控制整个斜面,且死角多。
斜面的坡度和长度,影响攻方的冲击速度、机动能力和体力消耗。
上述元素,在山地、丘陵地貌中,表现充分;而在平原地貌上,只是总体形态有所表现。
(二)地貌影响作战行动的因素与规律
地貌影响作战行动的主要因素是:
坡度、高差与高程、切割度和起伏频率。
1.坡度:
影响部队的运动。
据实验,坡度对越野机动的影响如表10·2~表10·4。
表10·2战斗车辆在不同坡度上的运动速度
兵种、武器和装备
不同坡度下的运动速度(km/h)
极限坡度
3~6°
6~10°
10~15°
15~20°
高性能越野汽车
20~15
15~12
12~8
5~3
20~30°
履带牵引车(带拖车)
12~10
10~7
7~5
5~3
17~25°
坦克和自行火炮
15~12
12~10
10~6
6~4
30~35°
注:
1.坦克可以通过40°的短坡(5~10m);
2.地面湿软时,运动速度降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以上。
表10·3各种战斗车辆最大爬坡能力(度)
车辆型号
最大爬坡
车辆型号
最大爬坡
车辆型号
最大爬坡
59中型坦克
30
M1A1坦克
31
ZTZ88型坦克
31
69中型坦克
32
挑战者1坦克
30
T-80坦克
31
62轻型坦克
35
豹2坦克
31
122自行火炮
32
63水陆坦克
38
日90坦克
31
130自行火箭
32
T-72坦克
31
阿琼坦克
31
解放汽车
28
表10·4步兵在不同坡度上的行进速度
坡度
平均行军
速度
(步/分)
平均行军速度
(km/h)
每天按8小时的平均标准
(km)
上坡
下坡
平坦(0~3°)
120
5
5
35
3~5°
100
4
4.5
32以内
5~10°
90
3.5
4.5
28以内
10~15°
80
3
4
25以内
15~20°
60~70
2.5
3.5
20以内
20~25°
50~60
2
3
18以内
25~30°
40~50
1.5
2.5
12以内
注:
指海拔高2000m以下时。
2.高差与高程:
大的高差,既影响爬山速度,又会增长被杀伤时间。
据统计,
在海拔2000m以下的平坦地上徒步行进,每小时可达4km;上坡,由于行进既包含水平移动,又包含爬高,体力消耗大,据统计,每爬高300m,需要1小时;下坡,每下降500m需1小时。
因此,山地行进既要考虑水平距离,还要顾及上下坡高差所相应的行进时间,它们两者之和,才是山地行进所需的总时间。
以图10·1为例,欲由A至B,由图上量得DAB=20km,hAa=+350m,hbc=-250m,hde=+450m,hfB=-350m,故所需行进时间为:
(350+450)/300+(250+350)/500+20/4=8.9(h)
当海拔大于2000m时,由于空气稀薄、高山反应大,使徒步爬高速度更加减慢,其与海拔高度的对应关系如表10·5。
表10·5步兵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爬高速度
海拔(m)
每小时爬高(m)
海拔(m)
每小时爬高(m)
2000~3000
250
4500~5000
100
3000~4000
200
5000~5600
75
4000~5000
150
对轮式和履带式车辆,若以海拔为零时的速度为100,则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机动速度变化如表10·6。
表10·6车辆机动速度变化
海拔(m)
轮式车辆(km/h)
履带式车辆(km/h)
0
100
100
1000
88.6
96.7
2000
78.1
92.6
3000
68.5
81.7
4000
59.8
71.0
5000
51.7
---
注:
摘自《炮兵武器装备论证参考》
3.起伏频率与切割度:
作战方向上,单位距离(以公里计)内地貌起伏的次数,叫做起伏频率。
起伏频率大,影响机动速度,增大体力消耗,观察死角多,射击效果差,但隐蔽条件好,利于对核、化武器袭击的防护,利守不利攻。
地表受外力作用或其它影响,使地面形态发生的垂直变化(如沟壑、坑穴、陡崖、滑坡等微地貌形态),叫切割形态,单位距离(以公里计)内,出现阻碍部队行动的次数,叫切割度。
目前,坦克和其它战斗车辆越沟和过竖壁的能力,如表10·7,凡大于表列值的都对机动构成障碍。
表10·7战斗车辆克障能力
技术装备种类
可通过竖壁高度(m)
可越过沟渠宽度(m)
坦克和自行火炮
0.85以下
2.4以下
履带牵引车
0.4~0.6
1.6~2.0
高性能越野汽车
---
0.5~0.8
(三)土质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土质,是支撑地面建筑物的基础,是军事行动的载体,也是工程构筑的基本材料。
土质承载压强的大小,影响建筑物的稳固程度。
不同的硬度,影响开挖方法和构工速度,如表10·8。
土质不同的粒径和性质,具有不同的孔隙率、可塑性、渗透性和毛细作用,影响筑路、筑城和机场等工程的修建。
土质影响部队越野机动。
沙质土质,如沙漠,步兵徒步行进最大时速15~2km,且持续行军难度大。
轮式车辆基本不能通行,在较硬的平沙地上虽能勉强行驶,但
表10·8人工土质作业效率(立方米/人·时)
硬度种类
作业名
松软土
中等土
硬土
夹石土
挖深2m
1.0
0.75
0.5
0.25
挖深5m
0.3
0.3
0.1
0.1
速度近于徒步,且随时有陷车的可能,需准备自救器材,耗油量为硬土质的2~3倍。
坦克虽可机动,但附着力低,时速只有9~12km,爬坡能力约15~18°,耗油量(中型坦克)增大近一倍。
沙尘大,车辆故障多。
砂砾土质,如戈壁,轮式车辆在硬戈壁越野行驶,时速可达10~15km,在软戈壁只有5~7km,油料消耗增大近30%。
坦克机动时速可达25km,机件易于磨损。
石块地,多位于海拔较高的地区,岩石受冰冻与风化作用发生崩裂而形成。
步兵运动困难,速度慢,爬坡时既下滑,又易发生事故。
牲畜行走足蹄易被扭割。
轮式车辆机动时速约为15km,轮胎易被割裂。
坦克的履带和机件易被磨损,油料消耗稍大,爬坡能力降低。
盐碱地,底部潮湿、泥泞,通行困难。
但干旱地区的盐碱地,地表为白色,土质松软而不滑,一般尚可通行,但时速慢,且应警惕个别地方陷车。
龟裂地,多见于戈壁滩和有粘性土的地区。
因人烟稀少、气候干燥而得以长期保存。
表面平坦、土质坚硬,利于机动。
土质影响射击效果。
炮弹在松软土中爆炸,有50%的碎片在8~12m半径内很快减速;炮弹在沙土地、沼泽地爆炸,其杀伤面积较硬土地分别减少1/2和1/3。
火炮在松软土上实施射击,影响射击精度。
土质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具有不同的波谱特性和感生核辐射的能力(一般来说,粘土、亚粘土、盐渍土感生辐射大;沙土、黑壤土感生辐射小)。
需依不同土质采取不同伪装和防护措施,以对付空中侦察和地面放射性污染。
二、居民地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一)居民地诸元素的军事意义
居民地,主要由房屋、街区、街道和独立建筑物所组成。
它们在军事上有着不同的意义。
1.房屋:
如位于十字街口、居民地外缘或是重要部门的高大坚固建筑,常成为城市战斗的支撑点。
突出房屋和位于居民地外围、旷野的独立房屋,具有方位意义,可用以确定站立点和指示目标。
2.街区:
是居民地作战划分战斗任务的客观依据。
密集街区,只适于步兵凿壁穿墙隐蔽运动和使用轻武器进行小规模战斗;稀疏街区,将以逐幢房屋的争夺为主要战斗形式。
3.街道:
宽4m以上的街道,能保障坦克和其它战斗车辆沿街道机动;宽度在12m以上,能保证炮管横向转动向两侧建筑物内的目标射击。
正交网格状构网的街道,便于判定方位,穿插分进,适于横线式进攻与防御;辐射状街道,便于实施向心攻击和圆周式防御;沿河流、峡谷自然延伸的街道,一般直伸度差,纵向起伏多,战时易于受阻。
贯穿居民地内部并连接外部公路的直伸、捷径街道,以及通往政府机关、军事部门、电台、电视台、通信枢纽、水厂、电厂和重要军事工厂的街道,通常是各级部队的主要作战方向;沿线的十字街口、立交桥、桥梁是通阻的关节点;而近旁的可迂回街道,具有重要意义。
街道还常作为进攻的调整线和分界线。
形成街道的两侧建筑物,随其质量与高度以及街道的宽度,战时可能形成街障。
大、中城市的地铁、人防工程和较大的排水系统,战时将是最好的地下隐蔽通道,但要掌握供电、送风和给水系统才有较好的使用权。
4.独立地物:
某些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独立建筑物,如烟囱、水塔、油库、发电厂、变电所等,以自身的性质和建筑风格,起到保障与方位作用;广播电视通信部门和水厂、电厂的关键设备建筑物,将在作战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5.其它:
城墙,主要起障阻作用;窑洞,具有较好的隐蔽与防护性能,当位于居民地外围、村庄入口处时,具有一定方位意义。
蒙古包、帐蓬具有指示意义,一般说来,那里有水源,按地形图上注记的月份,可在相应时间内找到居民而充当向导。
(二)居民地影响作战行动的因素与规律
居民地影响作战行动的主要因素是:
建筑类型、分布形式、规模与职能。
1.建筑类型:
土木建筑物,防护能力差,容易引起火灾,不宜选做防御阵地,但墙壁容易穿凿打通,适于步兵用做隐蔽通道。
砖石建筑物,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火灾危害较小,墙壁较难打通,可作为防御阵地。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防护能力强,不易引起火灾,且多为较高或高层建筑,观察、射击条件较好,可作为支撑点使用。
但玻璃窗占据较大面积的高层建筑,防护能力差,极易为炮火摧毁而留下残垣独柱。
此类建筑物多有地下室,对核袭击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2.分布形式:
密集而排列不规则的建筑群,街道狭窄而弯曲,战斗车辆机动将受到极大限制或不可能;观察、射击条件受限,直视和直射距离一般在百米左右;作战形式多为以步兵为主的小型战斗。
密集而排列有序的建筑地段,街道较宽,战斗车辆可高速机动;房屋间有较多的空地,便于坦克和重型直瞄武器参加战斗,但建筑物倒塌和人工设障容易堵塞街道;观察、射击距离较远,一般能组织交叉和相互支援火力,重型直瞄武器可支援步兵战斗。
房屋可使步兵得到较好的掩蔽;可组织班、排级连续而相互支援的进攻。
散列式建筑区,房屋稀疏,机动条件好,便于组织相互支援火力;在高大建筑物上建立观察所,可引导炮兵射击。
炮阵地可隐蔽在行树、围墙或房屋之后。
高层建筑区,是典型的现代化建筑,由高大公寓楼所组成,公寓楼之间有较大空地。
机动条件好,战斗车辆能沿宽阔的街道和建筑物之间的空地机动,战时造成的瓦砾一般不会将道路堵死;观察、射击条件好,在建筑物之间可组织交叉与支援火力,前进观察员能有效指示间瞄武器准确射击;对间瞄火力的杀伤有较好的防护,地下室是防核袭击的较好场所,战斗车辆在建筑物后或在地下通道内,可获得隐蔽与掩蔽。
3.规模与职能:
人类生产与生活的社会性,使居民地形成规模不等的城市、集镇与村庄,并赋予它们不同的行政职能与经济职能,按一定规律相互发生着联系和影响作战行动。
居民地按规模和行政职能分为:
首都、省会、市、县和村镇。
首都是国家中枢与象征,它的安危不仅在政治上、心理上对全国产生巨大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对诸省的领导与沟通,是全面战争必定争夺的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省会是一个省的中枢,它的安危势将波及全省和影响对诸市(地)的领导与协调,它通常是战区战役或局部战争争夺的目标,具有战役意义。
市、县级居民地也与相应级别的战役或战斗目标相联系。
一般说来,某一级居民地的安危,既影响纵向控制,又影响横向协调,在隶属体系上起到分割作用,并将削弱对战争支持的凝聚力。
任何层次的战役,必然与相应等级的居民地相联系。
城市按经济职能分为:
工业、商业、能源、交通枢纽、港口和综合性城市。
工业城市是支持战争的生产基地。
能源城市既关系到其它城市的生产与生活的正常运转,又直接影响战争的实施,一旦失去控制,将使某些工业城市的生产瘫痪。
港口和交通枢纽城市,关系到外部支援和内部交通运输与调动。
商业城市影响商品的交换与集散路线的畅通,并对周围地区人民的生活产生影响。
所以城市职能愈单一,影响愈广泛;而综合性城市,则独立性较大。
一般控制一个城市,即能波及相当范围,起到以点制面的作用。
三、道路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道路是军队的命脉。
它以不同的类别、质量、分布和构网,影响作战方向的选择、作战准备的时限与规模、作战的兵种编成与配置、以及作战计划的实施。
(一)各种道路的军事意义
道路要素中,对作战行动影响最大的是铁路和公路。
1.铁路:
运输量大,一列列车能运送物资数千吨,运转速度快,占用人员少,受天候和季节影响较小。
它是军事上进行战略部署、实施战役机动和支持战争的最经济、有效的输送道路,是交通运输的主动脉。
按其分布,凡贯通国土,沟通战区、连接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以及外连邻国与洲际的铁路干线,具有战略意义。
它能保障战役军团的调动,有利于战区间的作战协同,便于向敌方出击和防御,也有利于得到后方和友好国家的外部支援。
战区内通往边境的铁路,一般具有战役意义,它是选择战役方向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只有铁路才能保障战役作战的巨大物资消耗和兵力的前运后送。
2.公路:
地形适应性强、选线灵活、修筑方便,是铁路的重要补充。
它可贯穿战略、战役后方,连接每个战术地域,形成一定密度的公路网。
故能保障部队实时机动和遂行作战任务。
按其分布,凡贯穿国土、连接战区、沟通大城市和港口的公路为国家级公路,具有战略意义,通常多为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是战役军团实施机动、保障供给的生命线。
省级公路,一般属于战役性道路,是省内交通干线,多为二级公路,它上接国家级公路,下连市、县级公路,是公路网的中间环节,对它们的控制程度,将影响省或战区内的纵横向联系和机动。
市、县级公路,属于战术公路,多为三级,满足战术兵团以下部(分)队机动使用。
乡、镇公路,是沟通县、乡、村等居民地的支线公路,多为四级,它所波及的地域相对较小。
3.其它道路:
通常作为部队徒步行进、穿插迂回、选择急造军路和由行进间发起进攻时的逐次展开通路。
(二)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与规律
铁路,设计和施工严格,它的运输能力基本上是确定的,可向铁路部门调查索取。
公路,按不同的设计要求分为五级,其相应的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如表10·9。
影响公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
路面质量、车行道宽度、道路纵向坡度、转弯半径,以及附属建筑物状况。
表10·9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地形条件
平原丘陵
山岭重丘
平原丘陵
山岭重丘
平原丘陵
山岭重丘
平原丘陵
山岭重丘
平原丘陵
山岭重丘
行车速度
(km/h)
120
8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行车道宽度
(m)
2×7.5
2×7.5
2×7.5
9.0
7.0
7.0
6.0
3.5
3.5
3.5
路基宽度
(m)
26
23
23
19
12
8.5
8.5
7.5
6.5
6.5
最小曲线半径(m)
650
250
400
125
250
60
125
30
60
15
24h通过量
25000辆以上
5000~25000辆
2000~5000辆
2000辆以下
200辆以下
1.路面质量:
不同铺面材料的路面,其车辆运动速度如表10·10。
若为天然土质路面,则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粘土、砂质粘土及黄土路面,雨雪天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通行困难或不能通行。
表10·10不同路面上车辆的运动速度
道路种类及
铺面材料
在道路上运动的平均允许速度(km/h)
新铺面
修复
铺面
损坏铺面
损坏面积在10%以下
损坏面积在10%以上
公路干线和改良公路:
水泥、沥青混凝土用胶结构处理的碎石和砾石
50
50
40~50
40~45
20~35
20~30
10~20
10~20
普通公路:
碎石和砾石
卵石和碎石
改良土路
土路和乡村公路
40
35
30
25
30~40
25~35
20~30
15~25
20~30
15~25
12~20
8~15
10~20
10~20
5~12
5~10
2.车行道宽度:
它决定车辆行驶列数,影响行进速度。
当宽度不超过3.5m时,只能单向行车;若不小于5.5m,可以双向行驶。
车道宽度与允许的速度关系如表10·11。
表中的影响大小,是以车道宽8m的行车速度为100%,与其它车道行车速度对比而列出的。
表10·11不同路面宽度允许的行车速度
车行道宽度(m)
8.00
7.50
7.25
7.00
6.75
6.50
6.0~6.5
6.0~6.5
允许速度
(km/h)
50
45
40
35
30
25
20
10
影响大小
---
10%
10%
10%
10%
10%
10%
10%
3.公路纵向坡度:
影响行车速度。
坡度小于3%(约为17°)时,可以忽略纵向坡度的影响;当坡度大于3%时,一般按坡度每上升1%,行车速度降低3~3.5km/h概略计算。
通常公路的纵坡不超过9%。
4.公路转弯曲率半径:
影响车辆和技术装备的运动速度。
通常由下式确定
V=sqrt[127R(φ0+i)](10·1)
式中,V为允许的行车速度,R为弯道的曲率半径(m),φ0为横向摩擦系数,它由表10·12确定,i为横向倾斜坡度。
表10·12不同路面的横向摩擦系数
路面类型
路面状态
干燥
潮湿
泥泞
水滑
水泥混凝土路面
0.42
0.30
---
---
沥青混凝土路面
0.36
0.24
---
---
中、低级路面
0.30
0.18
0.12
0.12
汽车和火炮牵引车,要求最小转弯半径20m;当半径大于350m时,汽车转弯不必减速。
在转弯较多的道路上,由于通视受限,还将大大降低通行速度。
5.附属建筑物:
路堤、路堑,限制车辆的路外行驶,遭空袭时,不便及时隐蔽;路面遭破坏后,较难迂回,并常在这些路段形成堵塞。
桥梁,是沿道路顺利开进的关节点,一旦遭到破坏,全路段都受到影响。
重要桥梁具有战略或战役意义,其完好程度、载重量、通过能力都对作战行动直接产生影响。
当车载重量不超过桥梁设计荷载时,桥宽14m以上,可4道行驶;6~9m,2道相向行驶;4m以下,只能单向行驶。
速度一般限制在10~15km/h;装配式钢桥通过车队时,允许达到30km/h,通过履带式车辆或平板拖车等重车时,时速只允许5km,车的间距应在15m以上。
立交桥,在平时给沿道路机动带来很大方便;但在战时有可能变成障碍,故需修筑迂回道路。
隧道、明洞,是道路的掩蔽路段,车辆驶入能得到较好的掩蔽。
四、水系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水系,以水体的固有特性和分布特征,对作战行动产生影响。
(一)水系诸水体的军事意义
水系要素中,对陆上作战影响最大的水体是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