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逻辑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7314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逻辑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逻辑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逻辑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逻辑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逻辑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逻辑知识点总结.docx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逻辑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逻辑知识点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逻辑知识点总结.docx

离散数学第一章命题逻辑知识点总结

数理逻辑部分

第1章命题逻辑

1.1命题符号化及联结词

命题:

判断结果惟一的陈述句

命题的真值:

判断的结果

真值的取值:

真与假

真命题:

真值为真的命题

假命题:

真值为假的命题

注意:

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都不是命题,陈述句中的悖论以及判断结果不惟一确定的也不是命题。

简单命题(原子命题):

简单陈述句构成的命题

复合命题:

由简单命题与联结词按一定规则复合而成的命题

简单命题符号化

用小写英文字母p,q,r,…,pi,qi,ri(i≥1)表示

简单命题

用“1”表示真,用“0”表示假

例如,令p:

是有理数,则p的真值为0

q:

2+5=7,则q的真值为1

联结词与复合命题

1.否定式与否定联结词“”

定义设p为命题,复合命题“非p”(或“p的否定”)称

为p的否定式,记作p.符号称作否定联结词,并规定p为真当且仅当p为假.

2.合取式与合取联结词“∧”

定义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p并且q”(或“p与q”)称为p与q的合取式,记作p∧q.∧称作合取联结词,并规定p∧q为真当且仅当p与q同时为真

注意:

描述合取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分清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例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王晓既用功又聪明.

(2)王晓不仅聪明,而且用功.

(3)王晓虽然聪明,但不用功.

(4)张辉与王丽都是三好生.

(5)张辉与王丽是同学.

解令p:

王晓用功,q:

王晓聪明,则

(1)p∧q

(2)p∧q

(3)p∧q.

令r:

张辉是三好学生,s:

王丽是三好学生

(4)r∧s.

(5)令t:

张辉与王丽是同学,t是简单命题.

说明:

(1)~(4)说明描述合取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5)中“与”联结的是两个名词,整个句子是一个简单命题.

3.析取式与析取联结词“∨”

定义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p或q”称作p与q的析取式,记作p∨q.∨称作析取联结词,并规定p∨q为假当且仅当p与q同时为假.

例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2或4是素数.

(2)2或3是素数.

(3)4或6是素数.

(4)小元元只能拿一个苹果或一个梨.

(5)王晓红生于1975年或1976年.

解令p:

2是素数,q:

3是素数,r:

4是素数,s:

6是素数,

(1),

(2),(3)均为相容或.

分别符号化为:

p∨r,p∨q,r∨s,

它们的真值分别为1,1,0.

而(4),(5)为排斥或.

令t:

小元元拿一个苹果,u:

小元元拿一个梨,

则(4)符号化为(t∧u)∨(t∧u).

令v:

王晓红生于1975年,w:

王晓红生于1976年,则(5)既可符号化为(v∧w)∨(v∧w),又可符号化为v∨w,为什么?

4.蕴涵式与蕴涵联结词“”

定义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如果p,则q”称作p与q的蕴涵式,记作pq,并称p是蕴涵式的前件,q为蕴涵式的后件.称作蕴涵联结词,并规定,pq为假当且仅当p为真q为假.

pq的逻辑关系:

q为p的必要条件

“如果p,则q”的不同表述法很多:

若p,就q

只要p,就q

p仅当q

只有q才p

除非q,才p或除非q,否则非p.

当p为假时,pq为真

常出现的错误:

不分充分与必要条件

5.等价式与等价联结词“”

定义设p,q为二命题,复合命题“p当且仅当q”称作p与q的等价式,记作pq.称作等价联结词.并规定pq为真当且仅当p与q同时为真或同时为假.

说明:

(1)pq的逻辑关系:

p与q互为充分必要条件

(2)pq为真当且仅当p与q同真或同假

联结词优先级:

(),,,,,

同级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以上给出了5个联结词:

,,,,组成

一个联结词集合{,,,,},

联结词的优先顺序为:

,,,;如果出

现的联结词同级,又无括号时,则按从左到右

的顺序运算;若遇有括号时,应该先进行括号

中的运算.

注意:

本书中使用的括号全为园括号.

⏹命题常项

⏹命题变项

1.2命题公式及分类

▪命题变项与合式公式

▪命题常项:

简单命题

▪命题变项:

真值不确定的陈述句

▪定义合式公式(命题公式,公式)递归定义如下:

(1)单个命题常项或变项p,q,r,…,pi,qi,ri,…,0,1

▪是合式公式

(2)若A是合式公式,则(A)也是合式公式

▪(3)若A,B是合式公式,则(AB),(AB),(AB),(AB)也是合式公式

▪(4)只有有限次地应用

(1)~(3)形成的符号串才是合式公式

▪说明:

元语言与对象语言,外层括号可以省去

合式公式的层次

定义

(1)若公式A是单个的命题变项,则称A为0层公式.

(2)称A是n+1(n≥0)层公式是指下面情况之一:

(a)A=B,B是n层公式;

(b)A=BC,其中B,C分别为i层和j层公式,且

n=max(i,j);

(c)A=BC,其中B,C的层次及n同(b);

(d)A=BC,其中B,C的层次及n同(b);

(e)A=BC,其中B,C的层次及n同(b).

例如公式

p0层

p1层

pq2层

(pq)r3层

((pq)r)(rs)4层

▪公式的赋值

▪定义给公式A中的命题变项p1,p2,…,pn指定

▪一组真值称为对A的一个赋值或解释

▪成真赋值:

使公式为真的赋值

▪成假赋值:

使公式为假的赋值

▪说明:

▪赋值=12…n之间不加标点符号,i=0或1.

▪A中仅出现p1,p2,…,pn,给A赋值12…n是

▪指p1=1,p2=2,…,pn=n

▪A中仅出现p,q,r,…,给A赋值123…是指

▪p=1,q=2,r=3…

▪含n个变项的公式有2n个赋值.

▪真值表

真值表:

公式A在所有赋值下的取值情况列成的表

例给出公式的真值表

A=(qp)qp的真值表

例B=(pq)q的真值表

例C=(pq)r的真值表

命题的分类

重言式

矛盾式

可满足式

定义设A为一个命题公式

(1)若A无成假赋值,则称A为重言式(也称永真式)

(2)若A无成真赋值,则称A为矛盾式(也称永假式)

(3)若A不是矛盾式,则称A为可满足式

注意:

重言式是可满足式,但反之不真.

上例中A为重言式,B为矛盾式,C为可满足式

A=(qp)qp,B=(pq)q,C=(pq)r

1.3等值演算

⏹等值式

定义若等价式AB是重言式,则称A与B等值,

记作AB,并称AB是等值式

说明:

定义中,A,B,均为元语言符号,A或B中

可能有哑元出现.

例如,在(pq)((pq)(rr))中,r为左边

公式的哑元.

用真值表可验证两个公式是否等值

请验证:

p(qr)(pq)r

p(qr)(pq)r

⏹基本等值式

双重否定律:

AA

等幂律:

AAA,AAA

交换律:

ABBA,ABBA

结合律:

(AB)CA(BC)

(AB)CA(BC)

分配律:

A(BC)(AB)(AC)

A(BC)(AB)(AC)

德·摩根律:

(AB)AB

(AB)AB

吸收律:

A(AB)A,A(AB)A

零律:

A11,A00

同一律:

A0A,A1A

排中律:

AA1

矛盾律:

AA0

⏹等值演算:

由已知的等值式推演出新的等值式的过程

置换规则:

若AB,则(B)(A)

等值演算的基础:

(1)等值关系的性质:

自反、对称、传递

(2)基本的等值式

(3)置换规则

应用举例——证明两个公式等值

例1证明p(qr)(pq)r

证p(qr)

p(qr)(蕴涵等值式,置换规则)

(pq)r(结合律,置换规则)

(pq)r(德摩根律,置换规则)

(pq)r(蕴涵等值式,置换规则)

说明:

也可以从右边开始演算(请做一遍)

因为每一步都用置换规则,故可不写出

熟练后,基本等值式也可以不写出

应用举例——证明两个公式不等值

例2证明:

p(qr)(pq)r

用等值演算不能直接证明两个公式不等值,证明两

个公式不等值的基本思想是找到一个赋值使一个成

真,另一个成假.

方法一真值表法(自己证)

方法二观察赋值法.容易看出000,010等是左边的

的成真赋值,是右边的成假赋值.

方法三用等值演算先化简两个公式,再观察.

应用举例——判断公式类型

例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1)q(pq)

解q(pq)

q(pq)(蕴涵等值式)

q(pq)(德摩根律)

p(qq)(交换律,结合律)

p0(矛盾律)

0(零律)

由最后一步可知,该式为矛盾式.

(2)(pq)(qp)

解(pq)(qp)

(pq)(qp)(蕴涵等值式)

(pq)(pq)(交换律)

1

由最后一步可知,该式为重言式.

问:

最后一步为什么等值于1?

(3)((pq)(pq))r)

解((pq)(pq))r)

(p(qq))r(分配律)

p1r(排中律)

pr(同一律)

这不是矛盾式,也不是重言式,而是非重言式的可

满足式.如101是它的成真赋值,000是它的成假赋值.

总结:

A为矛盾式当且仅当A0

A为重言式当且仅当A1

说明:

演算步骤不惟一,应尽量使演算短些

1.5对偶与范式

对偶式与对偶原理

定义在仅含有联结词,∧,∨的命题公式A中,将

∨换成∧,∧换成∨,若A中含有0或1,就将0换成

1,1换成0,所得命题公式称为A的对偶式,记为A*.

从定义不难看出,(A*)*还原成A

定理设A和A*互为对偶式,p1,p2,…,pn是出现在A和

A*中的全部命题变项,将A和A*写成n元函数形式,

(1)A(p1,p2,…,pn)A*(p1,p2,…,pn)

(2)A(p1,p2,…,pn)A*(p1,p2,…,pn)

定理(对偶原理)设A,B为两个命题公式,

若AB,则A*B*.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文字:

命题变项及其否定的总称

简单析取式:

有限个文字构成的析取式

如p,q,pq,pqr,…

简单合取式:

有限个文字构成的合取式

如p,q,pq,pqr,…

析取范式:

由有限个简单合取式组成的析取式

A1A2Ar,其中A1,A2,,Ar是简单合取式

合取范式:

由有限个简单析取式组成的合取式

A1A2Ar,其中A1,A2,,Ar是简单析取式

范式: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的总称 

公式A的析取范式:

与A等值的析取范式

公式A的合取范式:

与A等值的合取范式

说明:

单个文字既是简单析取式,又是简单合取式

pqr,pqr既是析取范式,又是合取范式

(为什么?

命题公式的范式

定理任何命题公式都存在着与之等值的析取范式

与合取范式.

求公式A的范式的步骤:

(1)消去A中的,(若存在)

(2)否定联结词的内移或消去

(3)使用分配律

对分配(析取范式)

对分配(合取范式)

公式的范式存在,但不惟一

求公式的范式举例

例求下列公式的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1)A=(pq)r

解(pq)r

(pq)r(消去)

pqr(结合律)

这既是A的析取范式(由3个简单合取式组成的析

取式),又是A的合取范式(由一个简单析取式

组成的合取式)

(2)B=(pq)r

解(pq)r

(pq)r(消去第一个)

(pq)r(消去第二个)

(pq)r(否定号内移——德摩根律)

这一步已为析取范式(两个简单合取式构成)

继续:

(pq)r

(pr)(qr)(对分配律)

这一步得到合取范式(由两个简单析取式构成)

极小项与极大项

定义在含有n个命题变项的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中,

若每个命题变项均以文字的形式在其中出现且仅出现一

次,而且第i(1in)个文字出现在左起第i位上,称这样

的简单合取式(简单析取式)为极小项(极大项).

说明:

n个命题变项产生2n个极小项和2n个极大项

2n个极小项(极大项)均互不等值

用mi表示第i个极小项,其中i是该极小项成真赋值的十进制表示.用Mi表示第i个极大项,其中i是该极大项成假赋值的十进制表示,mi(Mi)称为极小项(极大项)的名称.

mi与Mi的关系:

miMi,Mimi

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

主析取范式:

由极小项构成的析取范式

主合取范式:

由极大项构成的合取范式

例如,n=3,命题变项为p,q,r时,

(pqr)(pqr)m1m3是主析取范式

(pqr)(pqr)M1M5是主合取范式

A的主析取范式:

与A等值的主析取范式

A的主合取范式:

与A等值的主合取范式.

定理任何命题公式都存在着与之等值的主析取范

式和主合取范式,并且是惟一的.

用等值演算法求公式的主范式的步骤:

(1)先求析取范式(合取范式)

(2)将不是极小项(极大项)的简单合取式(简

单析取式)化成与之等值的若干个极小项的析

取(极大项的合取),需要利用同一律(零

律)、排中律(矛盾律)、分配律、幂等律等.

(3)极小项(极大项)用名称mi(Mi)表示,并

按角标从小到大顺序排序.

求公式的主范式

例求公式A=(pq)r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

取范式.

(1)求主析取范式

(pq)r

(pq)r,(析取范式)①

(pq)

(pq)(rr)

(pqr)(pqr)

m6m7,

r

(pp)(qq)r

(pqr)(pqr)(pqr)(pqr)

m1m3m5m7③

②,③代入①并排序,得

(pq)rm1m3m5m6m7(主析取范式)

(2)求A的主合取范式

(pq)r

(pr)(qr),(合取范式)①

pr

p(qq)r

(pqr)(pqr)

M0M2,②

qr

(pp)qr

(pqr)(pqr)

M0M4③

②,③代入①并排序,得

(pq)rM0M2M4(主合取范式)

主范式的用途——与真值表相同

(1)求公式的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

例如(pq)rm1m3m5m6m7,

其成真赋值为001,011,101,110,111,

其余的赋值000,010,100为成假赋值.

类似地,由主合取范式也可立即求出成

假赋值和成真赋值.

(2)判断公式的类型

设A含n个命题变项,则

A为重言式A的主析取范式含2n个极小项

A的主合取范式为1.

A为矛盾式A的主析取范式为0

A的主合取范式含2n个极大项

A为非重言式的可满足式

A的主析取范式中至少含一个且不含全部极小项

A的主合取范式中至少含一个且不含全部极大项

例某公司要从赵、钱、孙、李、周五名新毕

业的大学生中选派一些人出国学习.选派必须

满足以下条件:

(1)若赵去,钱也去;

(2)李、周两人中至少有一人去;

(3)钱、孙两人中有一人去且仅去一人;

(4)孙、李两人同去或同不去;

(5)若周去,则赵、钱也去.

试用主析取范式法分析该公司如何选派他们出

国?

解此类问题的步骤为:

①将简单命题符号化

②写出各复合命题

③写出由②中复合命题组成的合取式

④求③中所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

解①设p:

派赵去,q:

派钱去,r:

派孙去,

s:

派李去,u:

派周去.

(1)(pq)

(2)(su)

(3)((qr)(qr))

(4)((rs)(rs))

(5)(u(pq))

(1)~(5)构成的合取式为

A=(pq)(su)((qr)(qr))

((rs)(rs))(u(pq))

④A(pqrsu)(pqrsu)

结论:

由④可知,A的成真赋值为00110与11001,

因而派孙、李去(赵、钱、周不去)或派赵、钱、

周去(孙、李不去).

A的演算过程如下:

A(pq)((qr)(qr))(su)(u(pq))

((rs)(rs))(交换律)

B1=(pq)((qr)(qr))

((pqr)(pqr)(qr))(分配律)

B2=(su)(u(pq))

((su)(pqs)(pqu))(分配律)

B1B2(pqrsu)(pqrsu)

(qrsu)(pqrs)(pqru)

再令B3=((rs)(rs))

得AB1B2B3

(pqrsu)(pqrsu)

注意:

在以上演算中多次用矛盾律

要求:

自己演算一遍

1.6推理理论

推理的形式结构

推理的形式结构—问题的引入

推理举例:

(1)正项级数收敛当且仅当部分和有上界.

(2)若

推理:

从前提出发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上面

(1)是正确的推理,而

(2)是错误的推理.

证明:

描述推理正确的过程.

判断推理是否正确的方法

•真值表法

•等值演算法判断推理是否正确

•主析取范式法

•构造证明法证明推理正确

说明:

当命题变项比较少时,用前3个方法比较方

便,此时采用形式结构“

”.而在构

造证明时,采用“前提:

结论:

B”.

推理定律与推理规则

推理定律——重言蕴涵式

构造证明——直接证明法

例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若明天是星期一或星期三,我就有课.若有课,今天必备课.我今天下午没备课.所以,

明天不是星期一和星期三.

解 设p:

明天是星期一,q:

明天是星期三,

r:

我有课,s:

我备课

推理的形式结构为

例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2是素数或合数.若2是素数,则是无理数.

若是无理数,则4不是素数.所以,如果4是

素数,则2是合数.

用附加前提证明法构造证明

解设p:

2是素数,q:

2是合数,

r:

是无理数,s:

4是素数

推理的形式结构

前提:

p∨q,pr,rs

结论:

sq

证明

①s附加前提引入

②pr前提引入

③rs前提引入

④ps②③假言三段论

⑤p①④拒取式

⑥p∨q前提引入

⑦q⑤⑥析取三段论

请用直接证明法证明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