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教案docx2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709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印教案docx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打印教案docx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打印教案docx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打印教案docx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打印教案docx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印教案docx22.docx

《打印教案docx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印教案docx2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印教案docx22.docx

打印教案docx22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一课时

主备:

审核:

授课人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天气的概念及天气多变的特点。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达的各种天气现象,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3.了解空气质量划分的等级、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

天气为什么是“多变”的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

1.自学导读(读课本P42——P47,完成下列填空)

⑴天气反映一个地方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的。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

⑵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和的情况。

⑶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

⑷在卫星云图上,云的颜色

越白,表示云层越。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⑸风向是指风的。

风力是风的,共分1

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三、学用方法指导

1.如何根据风的符号判定风向和风级?

这个符号叫做“风旗”,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

这个符号中的小短线,叫做“风尾”,每

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

1个风级用半个短线表示,如:

北风五级

北风三级

⑵垂直于风旗或风尾,作一个箭头,可判断风向。

如:

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风从上即

北方吹来,可判定为北风8级。

则是东风8级。

则是东北风6级。

(二)填空题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

它有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它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可能差别很大。

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和降水的情况。

3.气温是的程度,降水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4.风向是风的,有“、、、”四个基本

方向。

风力是风的,共分级。

级数越大,风力越。

5.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

6.在天气预报画面上,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

7.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

(三)读城市天气预报图3.1—2,回答:

1.晴转多云的城市是。

2.晴转阵雨的城市是。

3.多云转晴的城市是。

4.有雷雨的城市是。

5.香港的天气是。

6.台北的天气是。

7.A海区风力为级,风向为。

B海区风力为,风向为。

教后反思: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课时

主备:

审核:

授课人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天气的概念及天气多变的特点。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达的各种天气现象,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3.了解空气质量划分的等级、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气及其影响、天气预报,这节课我们学习空气的质量及其判断标准。

二、自助导读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

2.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就越,对人体健康越。

3.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的影响。

有的时候,的影响尤为重要。

4.下列哪个空气质量级别表示空气质量状况为

“优”()。

A.一级B.二级C.四级D.五级

三|合作探究:

1、空气质量级别对人类的影响

一级:

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一些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适合户外运动。

二级:

符合城镇居民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适合户外运动和出行。

三级:

属特定工业区所需求的空气质量;健康人群会出现刺激症状,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户外运动。

四级:

空气质量较差;普通人群应减少体力劳动,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

停留在室内。

五级:

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运动,老年人和病人应留在室内,避免减少体力消耗。

2、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

⑴控制生产和生活中污染物的排放,并进行无害处理;

⑵对于空气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危害程度;

⑶可以植树造林,修建公园等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四、达标检测:

单项选择:

1.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汽车排放的尾气

B.工厂烧煤排放的废气C.空气中的水汽D.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2.下列人类活动会使空气污染指数上升的是()

①秋后农民在田里烧秸秆②城市私人汽车数量增加

③许多家庭用煤炉点火做饭④人们在房前养花种树

3.下列描述不是天气现象的是()。

A.晴转多云B.今天有大雾C.风和日丽D.冬冷夏热

4.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这么大的雨,明天肯定还有雨B.刚才还晴得好好的,突然狂风暴雨,真是“天有不测风云”C.今年夏季天气多云到暴雨

D.我们这里天气这么晴朗,北京也一定是晴天

5.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A.稳定B.多变C.表现为冷热D.表现为风雨过程

6.对风的预报主要内容是风向和风级,下面对风向和风级的理解正确的是()

A.风向是指风的去向,如“西北风”说明风来自东南方吹向西北方

B.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西北风”说明风来自西北方吹向东南方

C.风力指风的强弱,风力最大时风级是10级

D.风力指风的强弱,风的级数越大,表示风力越弱

教后反思: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主备:

审核:

授课人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学会关注生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炎热的夏天过了,我们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学们的衣着也由单薄的夏装换上了较厚的秋衣,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

气温就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

(二)新课:

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提问:

⑴气温的观测用什么工具?

(温度计,放置离地1.5米)

⑵通常一天进行观测的次数、时间?

(4次。

8时﹑14时﹑20时﹑2时)

2、气温的变化

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有规律吗?

日常说今天的气温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还是日均值?

学生答:

日均温。

日均温怎样计算呢?

4次气温数相加除以4。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依次类推。

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每天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是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教师)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3、、气温年变化

大屏幕出示图3.13“气温年变化图”,看图提问:

⑴图上横坐标代表什么?

纵坐标代表什么?

学生答:

分别是月份﹑气温度数。

⑵读出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及度数。

学生答:

月平均最高温约24℃(7月),最低气温约-6℃(1月)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

从1月到7月,月平均气温逐渐升高;从7月到来年1月,月平均气温逐渐下降。

冬冷夏热,四季变化明显。

北半球气温曲线为波峰状。

南半球因季节相反,气温曲线呈波谷状(草图示例)。

4、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在黑板上简要画图作示例说明。

强调“平均”、“相等的温度差”、“用点标注”、“平滑的线”、“写图名”。

在绘图过程中,适当指导学生绘图中的一些问题:

⑴图幅大小要适当。

⑵纵坐标选取的刻度大小应便于标出气温的最低值和最高值。

⑶就相应的月份和气温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线点处标上点。

⑷曲线应光滑,不能是折线。

(三)、达标检测:

1、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它是位于半球(南、北)的上(海洋或陆地)。

时刻

8点

14点

20点

2点

气温

7℃

18℃

15℃

4℃

2、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右表,

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A、10℃B、11℃C、12℃D、13℃

3、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A、日出前后、日落前后B、日出前后、正午前后

C、中午12点、清晨1点D、午后2点、日出前后

4、读右图完成下列内容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数值约为℃;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数值约为℃;

(3)气温年较差为℃;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夏,季节变化,年较差(大或小)

教后反思: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

主备:

审核授课人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通过教师引导,学会阅读和使用气温分布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构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努力探寻自然奥秘的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和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和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新课教学

1、气温的分布:

看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⑴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⑵运用等高线是表示地面的高低。

⑶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

⑷等高线数值大,海拔高;数值小,海拔低。

⑸等高线稠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⑹等高线是封闭形状。

如果中心海拔低,表示的是洼地。

如果中心海拔高,表示的是山顶。

设问:

地球表面高低不同,我们能用等高线图表示出来。

那么,世界各地的冷热也不同,能不能用类似的方法来表示出气温的水平分布呢?

出示图3、15,思考:

⑴这张图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图比较相似?

(等高线地形图)

⑵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同?

(相同)

⑶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多少?

(4℃)

⑷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低温中心;

如果中心气温高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高温中心。

⑸等温线的疏密与气温变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2、出示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提问:

⑴这是一张什么图?

⑵这张图与以往我们见过的图有什么不同?

请学生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描绘0℃、10℃、20℃等温线,在图中发现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会有很多发现。

如:

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⑵一般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⑶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

⑷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由此可以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板书:

1、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同一地点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3、大屏幕出示图3、16气温的垂直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53页。

(三)课堂小结

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两个方面,对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概括。

课堂练习

1、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试分析两句诗中所蕴含的地理原理。

 

教后反思: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主备:

审核:

授课人____________

【重点和难点】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1.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教师搜集:

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

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

  讲授新课:

  二、降水与生活

  1.降水的概念

 提问:

水汽升入到高空大气中,气温降低也会凝结产生降水: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资料,找出降水的概念及其降水的各种形式。

  学生回答: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教师归纳:

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如:

雨)和固态水(如:

雪、冰雹等),除了有雨、雪、冰雹外,还有霰等,一般把近地气层中水汽直接凝于物体上的霜(如:

秋末冬初时草叶上有一层白色的物质)、露(如:

夏季的清晨植物叶子上的小水滴)也作为降水物统计于降水量中。

2、合作探究:

提问:

云和雾是降水吗?

  教师归纳:

云和雾都是空气中水汽的凝结物,云悬浮在高空,不与地面接触,雾则与地面相连,悬浮在近地面的空中,没有降落到地面,所以它们不是降水。

  补充资料进一步解释:

  大气降水,如果温度在0℃以上即为雨;温度在0℃以下是雪;空气强烈抬升,则可以形成冰雹,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多余的水汽就要凝结为雾或云。

  霰:

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颗粒团体降水,直径约2—5毫米。

由过冷水滴碰在冰晶(或雪花)上冻结所致,通常在温度近于0℃时降落,常见于下雨之前或与阵性雨雪同时降落。

  雹:

透明的球形或略成圆锥形的冰状降水现象。

小冰雹直径约2—5毫米,冰雹直径大于5毫米。

它是发展的特别快的积雨云的产物,持续时间不长,降落的范围也不大,但由于从几千米的高空降落,冲击力很大。

因此往往损坏房屋、果树、庄稼,伤害人畜,是灾害性天气之一。

  3.降雨的等级

  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雨等级24小时降水量降雨状况

小雨0.1—9.9毫米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10.0—24.9毫米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25.0—49.9毫米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50.0以上毫米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积水形成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4、降水的观测

  观测的地点气象台站

观测的时间有降水时观测

观测的仪器雨量器(盛水器、漏斗、储水筒、储水瓶、筒盖、盛雪口)、量杯

降水量的单位毫米(计算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5.降水对人类的影响

  教师:

从服装、交通、农业、工业、军事、建筑等方面说出很多例子。

 6、师生共同归纳:

  新疆等北方的很多地区——平顶房:

降水少,干燥,风多而且风速大。

  南方很多地区——尖顶房:

降水多。

  福建客家——大土楼:

降水多,另外适宜客家人聚族而居。

  云南等地的热带雨林区——竹楼、高架屋:

上层住人,风大凉爽,避免潮湿。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窑洞:

降水相对少,气候干燥。

3、达标检测:

1、世界气温的规律A:

纬度因素: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

B:

海陆因素:

同纬度气温随着海陆的不同而不同。

夏季:

陆海;

冬季:

海陆。

C.地形因素:

同纬度的气温随着海拔的不同而不同。

海拔越高,气温越。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2、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降水的地区(空间)分布:

(四多四少)

  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两极地区降水;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岸多;大陆岸降水少,

③中纬度,地区降水多,地区降水少。

山地的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3、完成课本59页作业题

 

教后反思: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

主备:

审核:

授课人____________

【重点和难点】

  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课前准备】

  1.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教师搜集:

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

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1:

与同学讨论后,简单地分析:

学校所在地在一年之中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多,哪些月份降水比较少?

降水的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

能简单地说一说为什么吗?

  学生: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教师: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盛行偏南季风,湿润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教师:

怎样表示降水?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我们把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的图叫做降水量柱状图(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

二、合作探究:

降水的季节变化(年内时间变化)

  1、活动1:

阅读教材提供的“A、B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说一说不同的地方一年内的降水季节分布情况有差异。

  师生:

A地:

降水多,季节变化不大;B地:

降水少,季节变化大。

  2、活动2:

阅读教材提供的“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

  1)、降水较多的月份是哪些?

(10—3月);

  2)、降水较少的月份是哪些?

(4—9月);

  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3、活动3:

阅读教材提供的“A、B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及“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请学生讨论归纳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主要步骤。

  4、师生共同归纳: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水量的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用长方形柱状标注出来,再着上相同的颜色或斜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5、活动5:

根据下表提供的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资料,绘制这一地区年降水量柱状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单位:

毫米)

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

降水量43.261.879.3105.4123.5159.9

月份七月八月九月十十一月十二月

降水量135.6128154.568.047.538.6

  (注:

纵坐标以50毫米为单位)

  1.这一地区哪几个月降水最多?

  2.这一地区哪几个月降水较少?

  3.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3、课后作业:

课后61页作业题

4、达标检测:

(1)日变化:

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2)年变化:

一年中,世界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北半球出现在月,南半球出现在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月,南半球出现在月。

变化特点:

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3)等温线:

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连在一起组成的线。

等温线图中等温线,表示气温差别小,等温线,表示气温差别大。

(4)判读:

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

③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方向存在气温的差异。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