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docx
《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
郑州市城市公园空间布局分析
城市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是衡量城市建设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
随着绿地景观安全格局的提出,对公园绿地的研究也从单纯的规划设计层面上升到空间布局层面,解决如何在有限的国土面积上,以最经济和最高效的景观格局,维护生态过程的健康与安全,实现人居环境的町持续发展
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对城市公园定义:
“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结合郑州市公园绿她的现状,本文所研究的城市公园主要是指在郑州市建成区范围内,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与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开放性与公共性的空间。
包括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如城市公园、大型公共绿地、街头绿地等,也包括城市周围具有游憩功能的开放性林带、郊野公园、野生动物园、风景名胜区等。
1:
影响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因素
1.1政府因素
政府是公园建设的决策者,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因素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行为方面,包括制定与公园绿地建设的相关政策、制度以及应用规划、地价、税收等手段,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用以引导某些行业的位置分布。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加快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H-。
公园绿地的建设一般要与整个城市规划和建设相一致,是市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上海市作为国内特大城市典范,根据其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对上海市城乡一体化、各种绿地衔接合理、生态功能完善稳定的市域绿地系统进行统一规统b1。
上海市对公园绿地建设做出一个远景计划,按照公园服务半径和等级配置要求,规划到2010年,基本消除外环线内500m公共绿地服务盲区。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面积的不断扩大,全国大多城市都面临着绿地面积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矛盾,政府的调控要初步达到使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所形成的服务范围能覆盖城市建成区全部的居住用地。
政府对公园绿地布局的调控还考虑公平性,要让市民平等地享受到各种开放性公共绿地,充分结合周边用地性质,明确公园绿地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公园绿地的建设促进区域环境质量的提升,提高市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1.2地段因素
地价因地段等级的不同产生差异,这种现象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也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住宅时考虑其周边是否存在绿地或即将建设绿地,这种旺盛的需求带动了绿地周边房地产项目的大量开发,也使得其周边地价急剧提升,而且不可否认公园绿地的建设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逐步提高,使公园绿地的分布也要考虑地价因素。
一般情况下,大面积的、功能较完善的公园绿地分布在高等级地段,主要体现了公园的生态效益;小面积的、绿地功能较单一的公园绿地分布在低等级地段,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公园绿地,更多的是柔和了城市硬质界面,柔化城市空间形态。
总体来讲,地段等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城市公园的分布:
首先,影响公园绿地的档次分布,高级别的、功能完善的公园绿地分布在高等级地段;其次,影响公园绿地的规模,占地面积较大的主题公园绿地一般都分布在建成区以外,而分布
在建成区以内的、城市中心区的都是占地面积较小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等等。
1.3人口因素
人口也是影响一定区域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公园绿地的分布要考虑公平性,考虑人均占有量的均衡性,所以公园绿地的分布密度以及规模都受到人口数量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社区附近是人口聚集的区域,是公园游憩绿地高密度布置的场所,这样,一方面保证社区居民方便地享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这些绿地充分发挥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近几年,对于城中村的改造不仅是对建筑的重新规划,绿地也是重点,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区域,也影响了一些小规模、功能单一的小型城市公园的分布。
1.4经济因素
公园绿地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投入使用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做保证,在经济发达地区,有充足的实力投资城市绿地建设,而经济实力不够的地区,这方面发展则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发展相对较慢,而且质量较低。
另外,中心城区较边缘郊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高,也是公园绿地聚集地区,各大综合型的公园及中小型的能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的公园绿地大多都分布于中心城区,比较而言,中心城区的社区游憩设施也更完善些。
资金充裕,合理利用,才能建立科学的公园绿地体系,公园绿地的分布也就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给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
2:
以郑州市公园绿地为例具体分析
凭借着“绿城”的良好基础,郑州市政府与郑州市民正携手把郑州建设成为生态型的绿城,在城市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称号。
郑州市的绿地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逐步加大了对绿地建设的投资。
各区的公园绿地面积如图1
所示,将各区公园绿地面积按降序排列,依次为郑东新区、金水区、中原区、管城区、二七区、高新区、经开区。
其中郑东新区作为郑州市新规划的区域,有多条水系和大型公共绿地,要立足成为中原城市群与河南省的区级商业服务中心、城市级旅游休闲中心;同时依托龙子湖大学城,建设创新产业基地。
为配合东区的全面发展,政府在公园绿地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目前主要是以大型、大中型和中型公园为主,例如郑州之林、红白花公园等等,改善了城市环境,而且更有利于郑汴一体化以及中原城市群的形成。
排在第二位的是金水区,金水区处于城市的中心区域,政府对其定位是,重点发展商贸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教育科研业等,作为新城区与老城区的结合部,土地资源有限,该区大型公园的建设没有较大的变化,例如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等,目前金水区的公园绿地建设除了保证绿地率之外,更注重生态绿地的建设,但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逐步增长,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和投资环境,金水区以增加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等方“见缝插绿”,以增加绿地面积。
接下来排在第三位的是中原区,是郑州市早期的工业区,现结合工业用地和城中村的搬迁改造,建设新型居住区,充分利用西流湖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相应的绿地建设,绿地面积增长也较快;再次是惠济区、管城区、二七区,属于老城区范围,近20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老城区的开发强度日益加大,但城市绿地的建设却未能同步发展,再加上土地资源有限,新增公园很少,新建的广场、街旁绿地也是由原有的封闭绿地、苗圃改造而成,而且分布不均匀,所以公园绿地面积相对前面3个区较少;最后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家级技术产业开发区,对郑州市向着综合型大都市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工业建设虽然如火如荼,绿地建设却相对缓慢,绿地面积较少。
关于公园绿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两者表现出基本相同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其分析,相关系数为0.724,相关达到显著水平。
其中,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郑东新区、经开区和高新区这6个区内,公园绿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走势完全相同,星明显的正相关,公园绿地面积随着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两者的变化是相互的,为配合相应的区域建设而增加公园绿地面积.以满足城市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管城区、惠济区两个区,公园绿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走势与总体走势对比稍有不同,土地总面积相对于其他区较大,公园绿地面积相对于其他区却较小,但总体是呈正相关的。
分析其原因,管城区位于郑州市东南向的城乡结合部,大多属于城市郊区,多耕地,并且建设用地发展快,能开发的土地几乎开发殆尽,忽视了对公园绿地的建设,所以公园绿地面积少;惠济区位于郑州市北部,建设有三全、思念等优势食品企业,还有大型现代化商贸市场,在初期的规划建设中,注重了轻工业的发展,把对绿地的建设放在了次要位置,但因为有黄河风景名胜区、石佛公园等大型的城市公园,该区的公园绿地还是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图3显示了郑州市各区公园绿地总面积以及各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与此区人口的相关关系。
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公园绿地总面积与人口总数的相关系数是0.558。
呈正相关,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人均绿地面积与人口总数的相关系数是-0.004,两者呈负相关。
其中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和惠济区这5个区,表示公园绿地面积与人口总数的两条曲线走势较一致,说明金水区与二七区、中原区虽然位于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但相应的公园绿地建设也基本满足人1:
3的需求。
表现差异大的是郑东新区、经开区和高新区,郑东新区公园绿地面积较大,绿化水平相对更高,但因为是新区,入住的人口数少,所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就大;经开区的公园绿地面积小,人口少,两者数值接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处于一个中间值;高新区相对于郑东新区,出现另一个极端现象,公园绿地总面积低于人口总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低于l,从人居环境的角度以及该区域未来的发展来看,对高新区的公园绿地建设投入需加大。
图4表示的是城市地段等级对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影响,从图4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类似郑州这样的大城市中,地段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公园的分布;其次,在等级较高的地段中,公园绿地以小面积的板块分散分布或者以大面积的板块零星分布,而且是以小规模的公园居多;大中等面积的公园绿地都分布在等级较低的地段中,是由于中心城区用于绿地建设的土地面积有限所致。
3:
公园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各个方面对郑州市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后,对公园绿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首先,公园绿地分布不均,不成系统;其次,城市公园的管理存在问题,绿地遭受破坏和侵占,体现在一是现有绿地维护管理不善而被侵占,二是规划的公园绿地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控制,用地性质被肆意改变,从而影响到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构架和城市的合理发展;
再次,公园绿地的规划理念上存在偏差,影响了公园绿地使用功能的发挥,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
第一,对早年建成的绿地缺少不断的设计更新和管护完善,第二,近几年新建的公园绿地在设计上缺少为居民服务的意识,缺少对各阶层、各年龄段、
各时间段使用者的使用特点的准确把握,铺装面积过大,真正意义上的绿地面积过小,无法满足居民多层次的休闲活动需求;最后,政府导向和设计师创造能力下降衰退,政府控制市场投资,过分强调利益回报,盲目地追求市场繁荣,不能有效提高设计层次_。
。
4:
完善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的思路
4.1注重城市公园的更新以城市更新的高度看待公园的更新,在更大意义上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公园的衰退机制与城市的衰退机制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只是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互的制约性,但同时又互为发展的动力悼1。
城市公园在城市更新中发生功能的转变,在城市被全球化和商业化的情形下,城市公园正成为延续和展示城市独特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最具有可识别性的城市景观空间,这一独特的绿地空间,使人们有安全感、认同感,与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紧密联系。
’城市公园在城市的更新中也发生形式和意境的更新,要体现浓厚的文化性。
回归自然已成为了都市人的理想,那么公园形式和意境也需要反映这种理想,城市公园的形式要更多地体现实际功能,意境则应体现对文化景观的追求和对表现从破坏到恢复这一良性生态过程的追求,调动居民的参与性一1。
4.2强调布局上的公平性、效益性与可达性公园绿地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公共绿地,需要强调的就是其公平性,要让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都能方便地享用到这些绿地;绿地的效益性体现在生态、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而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则应有重点地突出社会效益,在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同时,通过环境的改善带动周边地段的发展,以采取多种开发方式寻求绿地建设和城市用地经济产出的良性循环,把握好绿地建设的直接投入和绿地功能的关系【1叫;可达性指在系统构成的层面上,均衡布局,使居民从居住地点出行500m范围内可享受到公园绿地为其提供的游憩服务。
在公园的设计上,结合周边环境,使之具有较高的吸纳力和包容性。
4.3公园绿地与附属绿地兼顾发展,布局网络化结合城市的发展,预测未来城市公园可能出现的综合型问题,从而解决公园绿地总量少、分布不均等问题,使公园绿地在城市中能更充分地发挥其生态效益。
公园的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在整体布局上以综合型公园和带状公园为核心,串联街旁绿地、社区公园等小型斑块,形成具有点、线、面的网络化绿地系统。
同时,考虑将一些单位的附属绿地作为公园绿地的补充,这类绿地绿化状况良好且数量、面积也较大,但是处于围合的或者封闭的状态,其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可以以此为契机,挖掘附属绿地的利用潜势。
4.4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合理化城市公园的选址要考虑居民出行的最短距离,不仅要追求居民游憩出行费用最小,同时还要考虑所有居民都能均等地享受绿地权利的公平。
在人群高密度区,要考虑是少数的大面积公园分布还是多数的小面积公园分布更合理,哪一种情况能
得到最优的、最合理布局方案。
在其他条件一定情况下的人群低密度区,可以考虑根据居民的平均移动距离来决定公园绿地的数量、规模与分布。
5:
结语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的主体,同时也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公园的建设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基础上还应融入城市空间建设中。
作为一种提供休闲服务的载体,在未来的建设中要控制城市公园的布局密度,合理安排城市公园在城市中的布局模式,并充分调动现有公园的承载能力,以满足更大范围的要求,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