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胡杨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329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风胡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西风胡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西风胡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西风胡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西风胡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风胡杨教案.docx

《西风胡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风胡杨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风胡杨教案.docx

西风胡杨教案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掌握12个词语;

2、学习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反复研读和做批注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4、仿照课文的2、3、4自然段,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式写一段话。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和赞美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2、学习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反复研读和做批注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的2、3、4自然段,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式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安排学生搜集胡杨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讲授】一、认识胡杨评论

1.直接切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树——胡杨。

(板书课题)

2.初谈印象。

看,这就是胡杨。

(出示胡杨图片)第一次见它,这是怎样的一种树?

(生自由说)

3.补充课题。

可是,在中国环保局局长潘岳先生的笔下,它却被称呼为西风胡杨。

(补写课题)这是为什么呢?

4.齐读课题。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走近——西风胡杨(齐读),一起去感受——西风胡杨(齐读),一起去赞颂——西风胡杨(齐读)!

活动2【讲授】二、走近胡杨评论

1.自由朗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课文后,思考:

你对胡杨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反馈。

读了课文后,你对胡杨有了哪些了解?

(秋天最美的树;最古老的树;孕育了西域文明;最无私、最坚韧、最悲壮的树......)

3.梳理脉络。

作者从哪几方面赞颂了胡杨?

(板书:

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文中除了介绍胡杨之“最”,还写了什么内容?

(胡杨之“悲”)课文正是从这两方面来介绍胡杨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胡杨之“最”,一起感受西风胡杨带给我们的震撼吧!

4.聚焦“之最”。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新疆塔里木盆地,去了解胡杨之“最”,一起感受西风胡杨带给我们的震撼吧!

活动3【讲授】三、赞颂胡杨评论

1.默读勾画。

请默读课文第2、3、4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胡杨的坚韧、无私、伟大?

作者又是如何具体写出它的这些特点呢?

划出最触动你心灵的句子,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特点,在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分享。

(一)引导读第2自然段:

抓关键词体会胡杨的最坚韧

①抛出问题。

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胡杨最坚韧的?

(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嗳,坚韧是什么意思?

胡杨是最坚韧的植物吗?

②品悟特点。

预设一:

耐热耐寒

温度有什么特点?

(指导写“炙”字)有多炙热,有多严寒?

(“零上四十度”“零下四十度”)这两个数字让你体会到——(说明炙热、严寒到了极点,常人根本不能忍受。

)是的,我们湖南夏天气温最高39度左右,走在路上——就像被蒸熟了一样难受,必须——呆在家里开空调。

“零下四十度”呢?

(生)我们这里冬天最低是零下1-2度,零度已经结冰了,要是我们生活在那里——(生);要是桃树柳树生活在那里——(早死了)。

而夏季沙漠的地表温度最高可达零上六十多度啊。

有些植物能耐高温,可是在严寒地带活不下去;有些植物能抗严寒,可是怕炙热。

可是胡杨呢,无论炙热还是严寒,它依然耸立着,挺拔着,多么坚韧!

预设二:

耐盐碱、耐风沙

“虚浮漂移的流沙”让你体会到什么?

“盐碱”是什么?

真的能“侵入骨髓?

吗?

(顾名思义,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太多)(图片:

盐碱地)这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盐碱地,植物几乎无法生存。

可是胡杨——不怕!

它还不怕——铺天盖地的黄沙。

(图片)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生)环境多么恶劣,可它什么都不怕。

环境还有多恶劣?

(出示资料:

19世纪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探险队横穿沙漠时,差一点全军覆没,被称为“死亡之海”......)人尚且不能征服沙漠,何况一种植物呢?

可是胡杨——不屈不挠,与风沙对抗!

预设三:

根系发达

胡杨为什么不怕或如此坚韧?

(“胡杨的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具体说说你的理解。

(这一句中的“很长、二十米、穿透、寻找、深深植根于大地”,从这些词里感受到胡杨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扎很深的根,才能找到泥土和水,它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试着抓住数字去体会。

(我们可以这样比较。

根茎深达二十米,若一层楼房按高3米算,这么长的根茎大约相当于几层楼房呢?

请大家算一算。

(约7层)可见胡杨根茎之长,可见它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不易)你不但会比较,还会想象。

为了寻找泥土和水源,胡杨不但长出深达二十米的垂直根,还长出了像网一样蔓延三十米的水平根。

如此强大的根系,让胡杨坚强而生生不息。

难怪作者说——“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③指导朗读。

怎样读出它的坚韧?

请你试试。

(一生读,互评)我们听出来了,胡杨不怕炙热,不怕严寒,不怕盐碱,不怕茫茫黄沙。

(沙漠风声)一亿三千万年,它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仍然耸立着,挺拔着。

让我们也像它们那样,齐读!

④领悟写法。

果然,每一棵都是高大挺拔,每一棵都是铁骨铮铮!

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我们分明没有去新疆塔里木盆地,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胡杨的最坚韧。

作者是怎么写出它的这一特点?

我们再来看看第2自然段。

你发现了怎样的构段方式?

(第一句是总起句或中心句;先总写,后分写)是的,先直接概括写胡杨的一个特点,再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述这一特点,我们把这种写法称为“先概括后具体”。

⑤迁移学法。

其实,第3和第4自然段和这一段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在学习时,可以先抓住中心句了解特点,再看后面的内容是如何围绕这个特点具体写到。

(二)自主读第3自然段:

抓特殊句式体会胡杨的无私

①自学探究。

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胡杨的无私和悲壮的?

②讨论汇报。

预设一:

排比句、比喻句

“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胡杨像勇敢的战士一样冲锋在前,像屏障一样阻挡住了风沙,才有了身后那繁华景象。

“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是…是…是……。

”说明胡杨在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沙漠,好让后边的人能和平生活,不受沙漠的危害。

身前是——?

身后的是——?

是——是——是——连用四个“是”,这种句式叫——排比。

那怎样一气呵成地读?

(一生读)

预设二:

拟人句

多简单的三个字“不在乎”,意思是——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

“不在乎”什么?

我们也连用几个不在乎试试,放在第3自然段里,胡杨不在乎——(环境的恶劣),不在乎——(人们的理解与否),它还不在乎——(浮华虚名),它只在乎——(挡住风沙,当好屏障,完成使命)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一个排比句。

要是我们在作文中多运用,会让文章更有气势。

预设三:

对比句

这里,拿人们赞不绝口的牡丹、桃花与胡杨比,这叫什么手法?

(对比)对比有多强烈?

“浮华虚名”指什么?

(表面上的华丽、声望、名誉)在我们眼里,牡丹,桃花多么漂亮!

千百年来,人们赞美它们。

一个国色天香,一个娇艳欲滴;一个被尊为国花,一个常出现在诗人笔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

但它们只在什么时候开放?

(春季)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凋落了,用书中的话就是——(稍纵即逝)。

还有许多这样的奇花异草。

而胡杨呢?

是否被人们所熟悉?

是否有华丽的词藻形容?

它一点也不嫉妒,它们只是在——(忍受着那摧肝裂胆的风沙)。

没有它,这摧肝裂胆的风沙就会淹没这繁华的城市,淹没那兴旺的村庄,淹没那青水绿水的美景,又何来你我他芸芸众生的安宁生活呢?

楼兰古城不就是例子吗?

曾经多么繁华昌盛,现在已绝迹,被深深埋在沙漠里了。

③体悟精神。

它既不要名,也不要利,只是在——默默奉献。

理解也罢,不理解也罢,它照样在那里坚韧地生长。

人们赞美它也罢,不赞美也罢,它照样长年累月地与风沙搏斗。

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这种精神吗?

(默默无闻,勇于奉献)在作者眼里,胡杨不只是一种树,(作者把他当成了人,用了拟人)是啊!

何止是这一段,整篇文章,作者都在使用拟人的手法,对胡杨进行深情地赞美。

④赞赞胡杨。

读到这里,请你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胡杨。

胡杨,你真是无私呀!

不敢别人怎么对你,你都不在乎!

胡杨,你太让人感动了,你为人类挡住了风沙,你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让我们把心中的赞美读出来,齐读!

(齐读第3段)胡杨果然是——最无私的树。

(三)汇报第4自然段:

质疑解疑体会胡杨的悲壮

①交流已知。

你读懂了哪些?

还有哪些不懂?

②引发质疑。

问题预设:

读第4自然段,我佩服胡杨的悲壮。

我画出了关键语句“千年不倒,千年不死,千年不朽”。

“千年”出现了3次。

文中反复使用了这个词,让我的印象极深。

可胡杨为什么会这样呢?

联系上文的生长特点解答疑问。

③领悟精神。

同学们,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死,有多少树能千年不倒,又有多少树能千年不朽,可是谁能?

(播放一组图片)看,它那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在坚定地挺立着,它为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最后一滴血,一片片衰败的胡杨林似硝烟未散的战场,一个个倒下不朽的它们似烈士的骸骨栩栩如生。

一座座奇屈的身躯直指苍穹,你听到他在说什么?

所以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

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挡黄沙,所以胡杨——千年不倒;

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这片热土,所以胡杨——千年不朽。

④升华主题。

每一个千年,都令我们遐思,荒漠残城,惟有胡杨与风沙争雄!

这不仅仅是一种感动,更是一种震撼!

此时,在你心中,胡杨还仅仅只是树吗?

它们是沙漠神树!

他们是沙漠英雄!

他们是——最悲壮的树!

活动4【讲授】四、走出胡杨林评论

1.阅读小诗《胡杨礼赞》。

有谁能如此顽强

耐旱耐寒耐盐碱

抗风抗沙抗祸殃

根深十米汲取营养

雨后三年枝发叶长

即使旱死二十余载

遇水又有新芽绽放

有谁能如此豪放

活着一千年不死

死后一千年不倒

倒下一千年不朽

高擎生命的旗帜

终年与漫漫黄沙对抗

2.再读课题。

(指课题)它们就是——西风胡杨!

3.揣摩写法。

作者为了表达对它的赞美,不惜花费三个自然段的笔墨。

再回头看看这三个自然段,它们的构段方式——相同,它们的第一句都是——中心句、总起句,这样的三个自然段我们称为排比段。

要是,我们在一种事物时,也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把特点说明白,并且让人详细、真实地体会到了事物的特点。

4.鼓励背诵。

从课文第2、3、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下来。

5.课堂练笔。

请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植物,把它的特点写具体(提示:

仿照课文第2、3、4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写一段话)。

活动5【活动】五、质疑胡杨评论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胡杨,它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

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一种人生吗?

一花一草,一叶一菩提,胡杨留给我们的思考太多了,我们对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敬佩之情,因为它们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它们还代表了一种可贵的精神。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这英雄的胡杨,这坚韧、无私、悲壮的战士却哭了,他们为什么流泪呢?

作者为什么在赞颂胡杨之“最”后还写了胡杨之“悲”?

下节课我们继续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