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6106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论文.docx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论文.docx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论文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题目: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专业:

动物科学

摘要1

关键词1

1抓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1

1.1后备母猪的选择1

1.2每圈后备母猪数2

1.3接触公猪2

1.4公母分开饲养2

1.5舍饲与否2

2160日配种期间后备母猪的培育2

2.1光照2

2.2温度与环境2

2.3与公猪接触2

2.4公猪日龄和性行为3

2.5接触公猪的方式3

2.6迁移现象3

2.7空气质量3

2.8营养3

2.9限饲3

2.10饱饲4

2.11体况及发情次数4

2.12外源激素4

3妊娠母猪日粮添加物4

3.1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纤维4

3.2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铬5

4泌乳阶段饲料及采食量5

4.1泌乳阶段饲采食量5

4.2泌乳阶段饲料添加赖氨酸5

4.3泌乳阶段饲料添加缬氨酸5

4.4泌乳期饲料颗粒度5

5产后期母猪饲养管理6

5.1早期断奶6

5.2子宫复位6

6小结7

参考文献8

致9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杜江龙

(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730070)

摘要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群的扩大,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是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主要从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后备母猪的培育﹑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产后期母猪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本文特别着重介绍了如何抓好后备母猪阶段的饲养管理。

关键词母猪繁殖性能提高措施 

生产者最终所获得的利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因素及繁育方法的影响。

适当的环境控制和繁育方法可以提高养猪生者的经济效益。

生产实践和电脑摸拟都表明:

每次配种获得的活产仔数越多,经济回报也越高。

研究认为无论母猪窝产8头还是12头仔猪,母猪配种和妊娠所需的劳动力、饲料和其它成本都是相似的。

因而有理由相信今后一段时间,提高母猪繁殖力在世界围仍是养猪生产者优先考虑的容。

1抓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在出生时,给仔猪打上窝号及个体号的耳号,并记录出生日期、窝产仔数、品种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便可以满足家庭饲养母猪的选育计划了。

倘若出现疝气、及其它异常,则整窝仔猪都没有入选后备母猪的资格。

假如要通过寄养方式来调整每窝仔猪数,那么尽量将公猪转移到仔猪数较少的窝去寄养。

因三周龄以前仔猪几乎完全依靠母乳作为唯一营养来源,所以在哺乳期头三周要测量母猪的泌乳量和窝重,以估测母猪的哺育能力,这点也可作为后备母猪选择的参考。

1.1后备母猪的选择

后备母猪要选自仔猪数较多的窝,并且入选者应身体健壮,并有足够数量且均称的乳头。

对它们的母亲要求如下:

性情温和,具有分泌足够乳汁、使仔猪达到较大断奶重的能力;属于繁殖力高的品种,即具有高繁殖力基因。

从出生到160日龄后备母猪的培育后备母猪所在窝的仔猪数研究表明,哺育环境对后备母猪的繁殖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从哺育仔数5或6头的窝中选出的后备母猪比从仔猪10头或更多的窝中选出的后备母猪有更强的生育能力。

要注意选择的母猪不要过度收缩,奶头排列整齐均匀,一般在7对以上,奶头饱满不能有瞎头、副乳头等。

外阴部大小适中、下垂不上翘,四肢健壮、直立不卧系。

另外就是不要选择后躯过于丰满的母猪,因为后躯过于丰满的母猪其繁殖性能一般都比较差。

因此生产者可将同胞公猪寄养给哺育商品仔猪的母猪,使含有候选后备母猪的窝仔猪数减少到6头左右。

经研究发现,这项措施是比较好的。

1.2每圈后备母猪数

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

有报道认为每圈饲养10~30头,后备母猪会在5至9月龄间达到初情期。

而每圈饲养50~60头时,初情期则会延迟。

另外,将初情期前的后备母猪单栏饲养、栓养或每圈2~3头饲养,同样会延迟母猪的初情期。

1.3接触公猪

若70~160日龄的后备母猪与同龄公猪在一起饲养,此时将后备母猪与成年公猪同栏接触或隔栏接触都不会影响后备母猪的初情期。

但是,在交配前让后备母猪与成年公猪接触至少3周是有好处的。

1.4公母分开饲养

据报道,按性别分开饲养可使后备青年母猪达到最佳繁殖性能和最大使用年限。

1.5舍饲与否

舍饲养会增加配种问题,主要是缺乏发情表现。

至今尚不明白是舍的何种因素阻碍了初次发情。

但有一点是清楚的:

将70~120日龄后备母猪移到舍外促进初次发情的效果优于从舍的一个圈移至另一个圈的效果。

[1]

2160日配种期间后备母猪的培育

2.1光照

对于舍饲养的后备母猪,存在着光照对初情日龄影响的问题。

关于光照周期是否影响初情日龄和影响达到初情的母猪比例的问题仍有争议,但一般认为光照类型(荧光或白炽光)与光照强度(lx)对后备母猪的初情日龄无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与每天9~11h自然光照相比,完全黑暗会延迟初情日龄。

2.2温度与环境

研究认为高温(>29.4℃)会干扰母猪的发情行为的表现,降低采食量和排卵数。

此时要给猪提供充足的遮荫棚,并采取降温措施。

舍外饲养与舍外饲养相比,舍饲养会造成初情日龄延迟,发情周期无规律的情况增加,行为乏情(排卵但不伴随静立反应)发生增多。

舍培育的后备母猪应在配种前进行同一舍调换圈栏或移出舍外,并让它们与公猪接触约三周时间。

2.3与公猪接触

第一次接触公猪时母猪的日龄。

第一次接触公猪时母猪的日龄会影响从接触到发情之间的间隔时间。

研究发现,145日龄至175日龄的后备母猪与公猪接触后时间间隔相似,而185~200日龄的母猪与公猪接触后该间隔时间为最短。

为了达到母猪同期发情的目的,第一次接触公猪时母猪的日龄应为165天或更大些。

[2]

2.4公猪日龄和性行为

性外激素及身体接触是公猪刺激后备母猪初情期提前的主要机制。

目前认为用来刺激母猪初次发情的公猪至少应该达到10~11月龄,但是即使这个月龄的公猪也还不如月龄较大的公猪刺激有效。

研究表明用性欲强的公猪来刺激后备母猪比用性欲弱的公猪来刺激可使母猪的初情日龄提前14~30天。

2.5接触公猪的方式

后备母猪与公猪的接触方式很重要。

一般认为身体直接接触的效果比隔栏接触好。

与公猪接触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让后备母猪与公猪隔日接触会延迟初情期的到来。

研究表明,让母猪每日与成年公猪接触2次或3次,且每次的持续时间为5~10min,那么就足以达到刺激初次发情的效果了。

[3]

2.6迁移现象

“迁移应激”可诱发接近初情期的后备母猪同期初次发情。

许多养猪生产者观察到将舍育成的后备母猪移至舍外时有这种反应。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对“迁移现象”有反应的后备母猪在迁移后4~6天发情。

迁移应定于165日龄以后,并与公猪刺激相结合,以获得最大效果。

迁移和公猪刺激应在配种前约3周时进行。

2.7空气质量

舍饲养的后备母猪由于处于不良空气环境中,初情期将延迟。

研究表明,空气中氨浓度为5~10ppm时,后备母猪203日龄前达到初情期的比例为33%;而当空气中氨浓度为20~50ppm时,此比例下降到12%。

但是在这两种不同情况下,240日龄前达到初情期的母猪比例则相似,且平均初情日龄无差异。

2.8营养

后备母猪从88kg体重直到配种前的日饲喂量及所采用的日粮配方随猪的基因组成、从初次发情到配种的间隔天数、配种时猪经历的发情次数和配种时的合适日龄、体重及背膘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

2.9限饲

在88kg前允许自由采食,使它们的生长速度及背膘的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但在88kg后,则需采用限制饲喂,采食量为自由采食的85%~90%(约2.7kg/天),直到配种前10~14天。

限饲时只限制能量,而氨基酸与矿物元素则不限制。

在配种前10~14天,每天给每头猪提供3.36kg饲料,从而使母猪处于营养状况改善、体重上升的状态。

连续饲喂高能日粮直到配种,使母猪排卵数达到最大。

研究发现,催情补饲可使后备母猪比配种前仍然限饲的母猪多排 卵2.6个左右。

配种后,必须停喂高能日粮,以防止胚胎死亡率上升。

倘若不能立即停止饲喂高能日粮,则每日每头母猪只提供2.27到2.72kg饲料,这样也可达到避免胚胎死亡率上升的目的。

舍饲养的母猪比舍外饲养的母猪饲料需要量少10%左右。

在冬季特别冷的情况下,舍外饲养的母猪饲料需要量要提高25%。

[4]

2.10饱饲

饱饲仅限于配种时那些不过肥的后备母lx。

有证据表明,通过给6月龄到第一次配种及妊娠期间的青年母猪喂赖氨酸0.45%和代能/kg的饲料,可限制它们对赖氨酸的进食量,将会限制其瘦肉的生长。

这种限制将提高母猪分娩的背膘厚,从而提高其繁殖性能和使用年限(因母猪下一胎的繁殖性能主要取决于上一胎分娩时的体贮及哺乳期的体重损失)。

2.11体况及发情次数

日龄、体重、背膘和配种时经历的发情次数。

由于母猪的品种不同,这几项指标变化也较大。

一般认为初次发情日龄为140~258天,体重为90~130kg,背膘为10~30mm。

关于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使用年限是否与第一次配种时的日龄、体重、背膘厚及发情次数有关,尚有争议。

在荷兰的商业猪场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当把后备母猪从进入后备母猪群到第一次怀孕之间的畜舍和饲料费用考虑在,则最经济的第一次怀孕日龄是200~220日龄。

Camborough对8500头-母猪的繁殖资料分析表明,母猪一生中分娩的胎数不随初配日龄不同而变化。

但是,初配日龄在240~250之间的母猪一生中分娩的活仔数最多。

另外,母猪若在初次发情便配种,其窝产仔数低于第二次发情才配种的母猪;

但就一生来说,两者的总产仔数很接近。

后备母猪的最佳配种日龄是通过协调成

本与猪的一生繁殖成绩估计之间的矛盾而得到的。

2.12外源激素

据报道给初情前母猪(5.5~7.5月龄)一次性注射400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200毫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后6天52~87%的母猪发情,其中85~100%排卵,60~85%受孕。

154日龄注射PMSG可诱发92%的母猪初次发情,仅有42%表现第二次发情。

3妊娠母猪日粮添加物

3.1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纤维

30多年来,人们对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纤维对母猪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结果不一致。

最近,有项可靠的证据表明妊娠期间添加麦秸时,母猪每天会多采食0.13kg饲料,断奶仔猪数明显增加,而其余的窝产仔性能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有研究发现,要使窝产仔数增加0.3~0.7头,妊娠母猪应每日摄入350~400克中性洗涤纤维,而日粮中添加25%苜蓿、20%豆皮或40%麦秸,就能提供约350克中性洗涤剂纤维。

3.2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铬

许多报道认为,补铬可以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

Lindemann等(1944)报道,从生长期到妊娠期给初产母猪补铬可增加出生仔猪数(4.3%)和21日龄窝重,减少了流产并降低了自然死亡率。

Lindemann等(1995)也报道了添加200ppb的铬对初产母猪窝产仔数的影响。

铬对繁殖能力的影响是由于铬增高了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4泌乳阶段饲料及采食量

4.1泌乳阶段饲采食量

有报道认为妊娠期过度饲喂会引起泌乳期采食量下降、体重损失大,并因此造成激素和代的不平衡,导致生产能力下降。

Kirkwood(1987)报道,如果限制母猪泌乳阶段的采食量,则母猪的繁殖性能明显下降。

断奶-发情间隔也受到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

在10~19天哺乳期,平均每天采食不足4.18kg的母猪,其断奶-发情间隔比平均每天采食4.18~5.68kg的母猪长。

若母猪平均每天采食5.68kg以上,哺乳期在10~19天的母猪断奶-发情间隔相似。

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28天哺乳期,如果初产母猪平均每天进食3.0kg或5.0kg,则断奶-发情间隔分别为20天和9天。

[5]

4.2泌乳阶段饲料添加赖氨酸

Stanny(1991)报道在泌乳母猪日粮中提供足够的赖氨酸和蛋白质水平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但蛋白质水平不能过高,否则对生产是有害的。

对于高产母猪,随着氨基酸摄入量的增加,母猪体重损失少,每窝仔猪的增重提高。

泌乳母猪每天的赖氨酸需要量可以根据采食量和生产效率来计算。

4.3泌乳阶段饲料添加缬氨酸

Richert等(1994)指出,在泌乳母猪日粮中提高缬氨酸水平有正效应。

缬氨酸对猪可能不非常重要,但在泌乳母猪日粮中经常发现其不足,所以有必要适量添加。

当然若日粮中含有高水平合成氨基酸,则不要添加,以免造成氨基酸比例不平衡。

4.4泌乳期饲料颗粒度

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增加会降低日粮消化率和饲料转化率。

因此要考虑到泌乳母猪日粮转化率的问题。

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饲料颗粒度可以改进能量和氮的消化率(Wandra,1994),但减小粒度在提高养分消化率的同时,会伴随着胃溃疡的增加。

因此,泌乳母猪理想的饲料颗粒度是0.7~0.8㎜。

[6]

5产后期母猪饲养管理

5.1早期断奶

断奶-发情间隔七项试验表明断奶-发情间隔随着哺乳期延长而缩短。

8~10天断奶的母猪与11~25天断奶的母猪相比,前者断奶-发情间隔明显长

于后者。

14~16天断奶的母猪,其断奶-发情间隔明显长于20~25天断奶的母猪。

研究表明,产后24h断奶,其断奶-发情间隔为3.2~19.7天。

但母猪在产后24h断奶,将会导致卵泡囊肿的发生。

最后表现为:

发情延期或再发情不可预测;持续不断的发情;长时期的乏情;不规则发情。

5.2子宫复位

产后子宫必须复位,以便母猪能成功地进行配种。

尽管产后前7天,子宫的减重最明显,但子宫的重量和长度一直在不断地减少直至产后21~28天。

研究表明,在产后18天,子宫膜可接受胚胎着床。

排卵率和受精率六项科学研究表明,哺乳期长短对排卵率没有明显影响。

而堪萨斯州立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5~11天断奶的母猪与23~31天断奶的母猪相比,前者的排卵率较低(15.9对25.0,P〈0.05)。

肯塔基大学的一项试验发现,当母猪分别在2、13、24和35天断奶时,受精率呈线性增高(P〈0.05),分别为81.9%、86.3%、96.5%和98.0%。

然而该校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当母猪分别在第6、12、18和24天断奶时,受精率没有明显增高,分别为90.7%、94.1%、95.1%和95.1%。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随着哺乳期从6天延长到18天,受精率明显增高。

[7]

5.3胚胎成活率

有研究表明,胚胎成活率随哺乳期的缩短而下降。

因此,哺乳期不足21天的母猪的胚胎成活率较低,可能与子宫膜的复原不完全有关。

10天断奶与25天断奶的比较英国的研究者评价了10天和25天哺乳期对母猪前5胎所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的影响。

10天断奶的母猪,其窝产活仔数从第1胎到第4胎逐渐减少,然后在第5胎时又上升到第1胎的水平。

相比之下,25天断奶的母猪,其活产仔数从第1胎到第3胎处于上升趋势,从第3胎到4胎没有变化,第4胎到第5胎开始下降。

计算第1~5胎的产活仔总数和断奶数,可发现,与哺乳25天的母猪相比,哺乳10天的母猪产活仔数少2.17(44.83对47.00)。

而断奶时,哺乳10天的母猪与哺乳25天的母猪相比,前者的仔猪数仅少0.09(42.45对42.54)。

哺乳10天和25天的母猪的断奶前死亡率分别为5.31%和9.49%,其原因很可能是哺乳期较长,使得仔猪更长时间处于死亡危险之中。

[8]

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可大幅度提高效益。

自繁自养猪场,繁殖种猪群占有核心地位,繁殖种猪群的目标是以最低成本提供最多数量的优质断奶仔猪,而每头母猪每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与母猪的年产窝次、受胎率、分娩率、窝均活仔数等有关,这些指标都代表着一个母猪的繁殖性能,母猪的繁殖性能直接影响一个猪场断奶仔猪年产量,决定着猪场的经济效益。

6小结

随着规模养猪场的不断发展,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显得愈来愈重要,它不仅可为规模养猪场提供更多的仔猪,还能提高规模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但是,目前规模化猪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繁殖的重视程度还显得不够,出现了仔猪的断奶重和出生重降低、母猪的产仔率不高、仔猪的成活率不高等现象,造成养殖效益下滑.应引起广大生产者的高度关注。

任何先进的繁殖技术也不能代替良好的饲养管理,在对母猪生长繁育的各个阶段都要给予科学的饲养管理,尽可能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生长和生活环境。

充分发挥母猪的生产性能。

还可以根据猪场的实际生产情况,加强新技术的引用和试验,如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技术等.把母猪的繁殖潜力挖掘出来,不断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最终推动整个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敏.裴爱民.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综合措施[J].猪业科学,2006,20

(1)

〔2〕白雪冰.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5):

5—6.

〔3〕书杰.提高母猪多胎高产的几项措施[J].畜牧兽医,2005,1(5):

11—12.

〔4〕吴学军.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技术[J].中国猪业,2007,10(5):

8—9.

〔5〕桂英.剑波猪病的诊断教材肥育猪科学养殖技术[J].南方养殖刊.2004,11(5):

11—12.

〔6何明福.调高母猪繁殖力的几项措施[J].动物繁殖,2008,11(3)9—10.

〔7〕何爱民.调高母猪繁殖力的措施[J].畜牧兽医杂志,2000,9(6):

5—6.

〔8〕徐舟洋.调高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1(6):

5—6.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

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意和崇高的敬意。

签名:

杜江龙

2011年7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