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品德与社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5789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六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六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六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六册品德与社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册品德与社会.docx

《第六册品德与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册品德与社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册品德与社会.docx

第六册品德与社会

四.说说我们的社区

1.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社区的概念。

  2.知道社区是由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组成的。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8~11页。

〖教学准备〗

  请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家庭是什么时候来到目前居住的社区的、原来住在哪里等,还可以向自己的邻居了解与之相关的情况。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可以从单元导读图开始,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阅读和观察单元导读图。

既可以独自阅读,也可以与同桌进行交流。

然后教师布置下面的活动: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但对于自己生活的社区,你又了解多少呢?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注意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我想,同学们都准备好了,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下面我们分小组进行交流,并结合导读图上的内容,看看自己生活的社区与导读图上的社区一样吗?

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教师可以在此简单介绍社区的概念:

许多人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

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要深入到每一个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并注意引导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时,不能喧宾夺主,讨论的主角是学生;但又不能随声附和,教师要担任好“学习指导者”的角色。

在这里提示两点:

(1)紧扣课文内容提出有质量的设问;(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新事物。

  3.个人发表。

请学生欣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的画面和文字,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同学们从小就生活在现在的社区吗?

有没有像小文一样,是从其他地方搬来的呢?

”请几个曾经搬过家的同学发言,并介绍自己家过去住过的地方(自己或者父辈皆可)。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原来生活在什么地方?

原来都和谁生活在一起?

什么时候搬到现在生活的地方?

现在和谁生活在一起?

  4.教师总结:

“我们生活的社区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社区中的居民也在不断变化着,有些人搬走了,有些人从其他地方搬来了。

社区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把我们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联系在一起。

每一个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都应爱护和维护它,社区的发展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有些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社区”这一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给学生讲解抽象的概念,只要帮助学生丰富对社区的感性认识即可。

  2.因为后面还要讨论社区的设施等,本课题可以突出社区中的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可以共同组成社区。

〖家庭作业〗

  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风格各异的社区图片或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

〖评价建议〗

  在注重鼓励性评价的同时,对有独到见解、独特发现视角的学生要特别提出表扬,因为教师的评价可以成为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

 

1.2各种各样的社区

〖教学目标〗

  1.了解目前我国存在的风格各异的社区。

  2.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对自己生活社区的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4~15页。

〖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风格各异的社区图片或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师也需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与小组数目相同的较大的白纸若干张、胶水、彩色水笔。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对社区有了更多的了解。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风格各异的社区图片或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自己所搜集资料的情况,自愿结合成小组,并向组内同学介绍你所搜集到的资料。

介绍完毕,请小组同学选取较有代表性的资料,贴在或写在白纸上,制作一张‘社区小报’。

”教师可将自己准备的资料提供给学生,供他们选用。

  2.小组制作。

每位学生先介绍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待组内同学介绍完毕,各小组选取有代表性的资料,分工协作,共同制作完成“社区小报”,并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逐一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制作的“社区小报”,小组内同学可以补充。

每个小组的同学介绍完毕后,教师都应将“社区小报”张贴在黑板上,并简要地进行评价。

  4.教师小结。

鼓励学生将各小组完成的“社区小报”制作成壁报,供学生欣赏、评议。

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学准备的第一项内容,教师应在开学初就布置给学生。

  2.教师也要搜集资料,以便和学生一起共同交流,并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不同的社区。

  3.教师应事先对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有所了解,最好将搜集的资料所反映的是一类社区,如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少数民族社区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组内。

因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分组。

  4.可与班主任商议,将学生制作的“社区小报”在班级内的板报栏中展出。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

  2.布置学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

〖评价建议〗

  1.注意观察小组内同学是否都能够做到积极参与,能否做到有分工、有合作。

  2.小组介绍的内容是否正确,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语。

 

 

1.3到处都有社区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所具有的特色鲜明的社区,进一步加深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8~21页。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照片、图片或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师也需要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一张较大的世界地图以及与小组数目相同的世界地图若干张,学生人手一份水彩笔。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教科书第6~7页为我们展示了一组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社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看一看,教科书都为我们呈现了哪些国家的社区,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2.小组交流。

“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反映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特色的社区照片、图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所搜集到的照片、图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然后小组同学一起在地图上找一找它所在的大致位置。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掌握各小组交流的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类,如是哪个洲的、哪个国家的等,以便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3.全班交流。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然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地图上找一找它所在的大致位置,并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

  如果回答正确,则请教师将照片或图片贴在较大的世界地图上。

  4.个人制作。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都是社区中的一员,通过学习,我们对社区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和理解,教科书第8页为我们展示的是乐乐以自己的方式绘制的一幅社区图,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自己生活的社区。

”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将此部分内容布置为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对学生而言,可能会对搜集工作感到比较困难,成果可能不会太多,对此,教师不应将所搜集资料的多少作为评判标准,而是注意鼓励与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搜集的方法,了解搜集的途径。

  2.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所搜集的资料最好比较丰富,以便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依据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做适当补充。

  3.在学生完成作业前,教师应结合学校所在社区的实际对教科书第8页上的图画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社区印象。

此外,教科书第8页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绘制社区图,其表现的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很小的方面,不必强求学生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进行简单模仿。

〖家庭作业〗

  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都有哪些设施,特别要注意观察都增添了哪些新设施,并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这些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评价建议〗

  1.教师应注意鼓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2.对学生完成的作业给予鼓励性评价。

 

 

1.4我眼中的社区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所具有的特色鲜明的社区,进一步加深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8~21页。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照片、图片或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师也需要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一张较大的世界地图以及与小组数目相同的世界地图若干张,学生人手一份水彩笔。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教科书第6~7页为我们展示了一组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社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看一看,教科书都为我们呈现了哪些国家的社区,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2.小组交流。

“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反映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特色的社区照片、图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所搜集到的照片、图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然后小组同学一起在地图上找一找它所在的大致位置。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掌握各小组交流的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类,如是哪个洲的、哪个国家的等,以便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3.全班交流。

请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然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地图上找一找它所在的大致位置,并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

  如果回答正确,则请教师将照片或图片贴在较大的世界地图上。

  4.个人制作。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区中,都是社区中的一员,通过学习,我们对社区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和理解,教科书第8页为我们展示的是乐乐以自己的方式绘制的一幅社区图,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自己生活的社区。

”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将此部分内容布置为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对学生而言,可能会对搜集工作感到比较困难,成果可能不会太多,对此,教师不应将所搜集资料的多少作为评判标准,而是注意鼓励与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搜集的方法,了解搜集的途径。

  2.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所搜集的资料最好比较丰富,以便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依据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做适当补充。

  3.在学生完成作业前,教师应结合学校所在社区的实际对教科书第8页上的图画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社区印象。

此外,教科书第8页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绘制社区图,其表现的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很小的方面,不必强求学生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进行简单模仿。

〖家庭作业〗

  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都有哪些设施,特别要注意观察都增添了哪些新设施,并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这些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评价建议〗

  1.教师应注意鼓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2.对学生完成的作业给予鼓励性评价。

 

2.1我们共同享有的社区

〖教学目标〗

  1.认识社区的各种公共设施,认识自己作为社区的一员与这些设施的关系。

  2.了解公共设施对于社区居民生活的意义,从而形成爱护社区设施的意识和行

为。

  3.激发和增进学生对于自己所生活社区的亲近之情。

  4.通过新旧社区的对比和社区内设施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社区的发展乃至社会的进步。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24~27页。

〖教学准备〗

  1.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都有哪些设施,最近又增添了哪些新设施。

  2.如果有条件,教师可搜集(或拍摄)社区公共设施的图片,以备课堂交流中使用。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13页,并结合自己的观察,想一想,这些照片说明了什么,和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相似吗?

请几个学生发言。

  2.全班讨论。

教师提问:

“教科书第10~13页展示了一些社区生活中常见的设施,谁来说一说,教科书中都展示了哪些设施?

还可以说一说,你们生活的社区中有哪些教科书中没有出现的设施?

”让学生多说一些,教师随手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写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分成两列,将最新添置的设施写在黑板的右侧,待总结时由此进一步引发学生讨论:

(1)为什么要增添这样的新设施?

(2)新设施对于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明设施的具体用途。

必要时,可以结合教师在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照片或图片进行。

  教师可以在讨论中适当地进行穿插,如果是城市的学生,请曾经到过农村的学生讲一讲在那里的所见所闻;如果是农村的学生,则请到过城市的学生讲一讲在那里的所见所闻。

教师应注意:

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农村学生,都有了解不同社区人们生活的必要,教材以小文和虎子生活的社区环境为切入点,提供了一定的观察视角,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材料,以充实学习活动。

  3.教师小结,肯定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了比以前更丰富的了解和认识。

〖给教师的建议〗

  1.对于社区公共设施的讨论,要用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其与自己、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体会不到,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实例,必要时要为学生做补充,或者援引实例启发他们。

  2.根据所在社区是城市或农村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有所侧重。

在比较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时,应引导学生关注两类社区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而不是进行优劣对比。

〖家庭作业〗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讲给家长听。

〖评价建议〗

  1.教师观察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发言的情况。

  2.对观察细致的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

 

2.2变化中的社区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生活。

  2.让学生体会到社区的进步与发展是许多人劳动和努力的结果。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30~33页。

〖教学准备〗

  1.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反映自己生活的社区或学校所在社区变化的照片或图片,教师也需要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让学生选取自己所在社区生活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查。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4~17页,教师说明:

“教科书展示了50年前、30年前的社区,还展示了现在的社区。

其实,同学们自己所生活社区的过去和现在也在发生着变化。

除了像教科书上展现的社区那样,几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外,社区每天也在发生着变化,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认识它。

这节课的主题是认识变化中的社区,那么,从哪些方面最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社区呢?

”(可以和学生互动,再转到教科书上)

  2.交流活动。

“课前,我请同学们搜集反映社区生活的照片或图片,现在就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搜集的照片或图片,它表现了什么?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请几位学生进行介绍和说明后,其他同学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做补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照片或图片。

请学生与同桌或座位附近的同学彼此欣赏自己搜集到的标语和照片等。

  3.小组交流。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选取你所在社区生活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查,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并注意加以引导。

  4.全班交流。

〖给教师的建议〗

  1.根据所在社区是城市或农村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有所侧重,比较的重点应放在各自的变化上。

  2.学生的调查内容包罗万象,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加以概括。

〖家庭作业〗

  周末,请父母带自己到附近的自由市场或其他公共场所看一看,并留心观察人们的言谈举止。

〖评价建议〗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小组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3.1早市引出的问题

〖本课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社区人们的共同需要和社区中存在的问题。

  2.养成关心公共事务、热心社区服务的态度,树立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意识。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

  1.使学生知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是每个社区人的责任。

  2.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参与社区建设的愿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本课的难点是:

指导学生掌握参与社区建设的正确方法。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播放关于早市的录像,使生活情景再现,并由早市问题联系到社区生活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2.小组讨论: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探究实践活动:

将各组讨论出的方法以表演的形式汇报,以此来探究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给居委会写一份倡议书。

〖实施过程〗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早市购物导入,通过播放录像引起学生对早市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问:

“你熟悉这个场面吗?

你去过早市吗?

谈谈你对早市的印象。

”由于学生所在社区的早市情况不大一样,有的管理得比较好,相对引出的弊端就少;而有的社区早市由于管理不当,在给社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危害社区人民生活和利益的问题。

学生结合平日积累的经验和印象,讨论早市给社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危害,并与教科书上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激起他们对早市中出现的不道德行为的愤慨。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早市是为了社区人民的共同需要而设置的,但由于管理不善或有的人为了谋私利,往往会给社区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激发了学生参与治理的愿望。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

在社区中,像早市这样由人们的共同需要引出的问题,你还知道有哪些吗?

由于学生在课前已深入社区进行了相关的调查,所以这时,他们列举了很多例子。

  有的学生说他们社区曾经发过通知,白天不允许在社区内遛狗,更不允许宠物在院内随地大小便,否则追究主人的责任,并处以罚款。

可是社区内还有一些居民白天遛狗,宠物随地便溺,不仅污染了社区环境,还容易传染疾病。

有时宠物聚在一起打斗,发出叫喊声,吓哭了小弟弟、小妹妹,还影响居民的休息,引起很多居民的反感。

可是当居委会阻止这些人的行为时,他们不但不听还理直气壮地跟管理人员吵架。

  有的学生说他们社区居民楼里有的住户有饲养鸽子的爱好,往往在自家居住的阳台上安放巨大的铁笼作为鸽巢,并且在阳台外搭出一块木板为鸽子提供起飞和降落的场地。

众多鸽子咕咕的叫声、难闻的粪臭经常会影响周围邻居的生活,而且从这些阳台下面经过时要格外小心,因为鸽粪随时有可能空降到头上。

对于邻居们的意见,养鸽户往往以“个人爱好”并出示信鸽协会会员证作为根据而置之不理,因此争吵时有发生。

  还有的学生谈到他们社区的院子很大,只有一个大门,很多居民觉得每天走大门很绕远,于是有的人就把大院的护栏给扒了个大洞。

从此,很多人便从这个洞钻进钻出,虽形象不太好,但的确省时又省力。

渐渐地,护栏外的绿地也被人们走出一条小路来。

可是,部分人的方便却导致了一件危害社区人利益的大事。

一天,社区居民中有五家被撬,其中有一家人当时发现了窃贼,急忙打电话报告大门保安,要求协助抓贼,窃贼见事不妙,急忙从二层楼道窗户跳出,又从人们扒开的护栏大洞逃走,致使保安在大门设卡无用,又不能及时赶到事发地点。

此事引起受害居民的强烈愤慨,认为部分人只图自己的一时方便,却引狼入室,应该受到处罚;还有的居民认为保安也有责任,谁让他们管理不力,不制止抄近道的行为,还有人认为居委会也有责任等。

  针对学生反映的这些问题,我引导学生选出几件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社区中影响较大的事,分小组讨论:

该如何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讨论中,有的组边说边写,有的组情绪激奋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也有的组积极地争论着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小组汇报

  1.早市问题。

  生:

针对早市的卫生问题,我们建议写一个告示贴在早市的大门口,上面写着惩罚制度,比如:

各摊位要搞好自己周围的卫生;如果卫生不好,罚款100元。

如果有的商贩卖伪劣商品,就送到工商局,不再让他卖东西。

  师:

那谁去负责罚款?

  生:

家长。

  师:

大家想想,我们的家长有权力罚款吗?

  ……

  2.居民随意遛狗问题。

  有的学生针对社区部分居民随意遛狗提出建议,要求居委会规定遛狗的时间和专门遛狗的地方,违规者罚款或打狗;还有的组补充说,如果谁家的狗随地大小便,就必须由它的主人去打扫。

  3.篱笆被扒开问题。

  针对社区篱笆被扒开一道豁口的事。

有的组说,社区保安应先把它修好,再向全体居民通告,扒篱笆是一件不道德的事,会危害大家的利益,要求居民们以后都要走大门。

可也有学生提出,这个办法太不严厉了,恐怕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应该设专人在那个洞守着,看谁再从那儿走,就让他赔偿那些丢东西人家的损失。

但是有的学生不同意,认为这个办法不好,那人又不是小偷!

面对学生的发言,我感到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天真与幼稚,但其中萌发的责任感是非常可贵的。

在此基础上,我首先肯定了学生为解决社区问题积极参与的态度,并启发他们去思考:

你们提出的这些办法是否合适?

能真的解决问题吗?

不妨表演出来,看看当事人会有什么反应。

  

(二)模拟体验

  接下来教学进入实践体验活动阶段,学生分小组表演以上情景和解决方法,表演中我加入到小组中专门扮演反面当事人,目的是将学生提出的不合理建议或处罚决定,给予相应的不配合行为,使矛盾激化,然后再引导学生寻找既能化解矛盾又能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进而帮助学生认识到,解决社区问题需要根据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规定,或者由社区的管理部门来解决。

作为小学生,在社区生活中既是小主人,但又是弱势群体,不具备直接解决、处理社区问题的能力,所以,不要直接参与解决。

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发现问题后及时报告家长或社区管理部门,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如何参与社区管理和如何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的正确方法,避免学生在生活中的盲目行为和不安全因素。

  (三)写给居委会的建议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引导各组学生向各自社区居委会起草一份自己对社区问题的看法、愿望或合理化建议,表达作为社区一员对社区建设的关心和参与管理的责任。

在这项活动中,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各抒己见,还时不时地争论一番,俨然一副主人讨论家务事的态度,体现出他们作为社区一员的责任意识。

有的组写到:

  居委会的叔叔、阿姨,您们好!

  我们是社区的小学生,我们很关心咱们社区的建设,可是当我们看到早市结束之后,地面上到处是菜叶、烟头、包装纸等垃圾时,心里特别气愤;看到有的阿姨带的狗到处大小便更是生气。

这些行为破坏了我们所在社区的环境,我们真希望您们能想些办法,教育他们爱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

我们以后再也不会随地乱扔东西了,而且还会向我们的家长和邻居进行宣传。

让大家都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卫生,让我们的社区变得干净又漂亮。

  学生的愿望既让我看到了社区的未来,又看到了学生的成长。

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了参与社区生活,发现社区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

〖反思〗

  通过这一课题的教学,我最大的体会是: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尊重学生应体现在相信每位学生都是可发展的人,每个学生身上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教育价值。

教师应当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着向上、向善发展的力量,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

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习或行为习惯存在着差距的学生,他们都是受教育对象,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逐步走向成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育都离不开受教育者自身的感悟体验,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与公民意识,只能由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根据自己的意愿、性格,运用自己的头脑、知识,去吸收精神的营养而实现。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家庭、学校、社区等生活环境中“摸爬滚打”,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体验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