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687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试说明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汉代儒学

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

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

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

时空坐标

第1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

考点一 了解儒、道、法、墨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儒家

孔子

(1)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

礼)——思想核心是“仁”

(2)政治思想:

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

(3)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开创私学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

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唯物主义)

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

(1)道是世界的根本;

(2)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法家

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反对任人唯亲(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考点二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考点三 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国力强盛;但社会潜伏着危机)。

(2)提出: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的统一)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3)形成

①政治上:

重用儒学之士参政。

②思想上:

采纳董仲舒新儒学思想。

③教育上:

兴办太学和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4)影响: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太学的设立

(1)设立:

汉武帝时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2)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3)影响: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拓展提升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思想被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统治。

(2)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学说、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强调神化皇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这是先秦儒学不曾有的成分。

(3)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使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

江苏学测5年考题统计

年度

题型

考向

2015年

选择题

西汉儒学

2013年

选择题

诸子百家

1.(2015·江苏学测)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  )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答案 A

解析 由题目中表格信息儒家“支派”占有103,“篇数”是3123,说明汉代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故本题应选A项。

                   

2.(2013·江苏学测)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

答案 B

解析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由此得出本题答案为B。

一、选择题

1.“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

”以上材料评价的是(  )

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

C.孔子“礼”的思想D.墨子“兼爱”思想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干可知,这位思想家的思想有两个特征:

一是以慈悲为怀,二是这种慈悲出自人的天性。

C项孔子的“礼”主要强调等级名分和贵贱有“序”,与材料主旨不符;A、B、D三项都体现了慈悲和善良,但孔子和墨子都没有强调这种慈悲出自人的内心,只有孟子的“性善说”认为人性本善,故选B项。

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答案 D

解析 孔子主要思想主张是“仁”和“礼”,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仁政”,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韩非子的核心思想是“法”,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直”与“曲”、“巧”与“拙”、“静”与“躁”、“寒”与“热”等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符合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故D项正确。

3.“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属轻重于权衡。

”这一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于(  )

A.《老子》B.《庄子》

C.《韩非子》D.《墨子》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寄治乱于法术”强调“法治”,属于法家思想,故选C项。

4.(2017·南通学测模拟)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地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作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  )

A.克己复礼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

答案 C

解析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故C项正确;A是儒家思想主张;B是法家;D是道家。

5.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

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

答案 C

解析 孔子的“仁”“为政以德”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C项正确。

教育思想只有孔子能够体现,故排除A;农本思想、重农抑商都无法体现,故排除B与D。

6.《列子·黄帝》记载:

“(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

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

……黄帝既寤,悟然自得。

”材料中黄帝所悟出的治国之道是(  )

A.无为而治B.以德治民

C.非攻尚贤D.以法治国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

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专注关键词“自然”,所以应该是道家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故A项正确。

7.(2017·扬州中学学测模拟)董仲舒《春秋繁露》载: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据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是(  )

A.天人感应B.无为而治

C.知行合一D.君权神授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论述上天给予天子权力,应该善待百姓,不然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属于奉劝天子不要实行暴政的“天人感应”思想,故A项正确;B是道家思想,材料中无从体现;C项是王阳明思想;D不符合材料中主要意思。

8.《资治通鉴》指出:

“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

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

”这体现了(  )

A.无为而治的思想B.外儒内法的观念

C.尚贤非命的主张D.天人感应的学说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并未体现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法家思想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尚贤的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中“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体现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D项正确。

9.《走西口》中田耀祖将田家大院赌输给夏三之后,淑贞将家中祖传的乾隆御赐的“仁义礼智信”牌匾摘下来带走。

历史上最早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的是(  )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荀子

答案 C

解析 董仲舒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

10.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从中得到的信息不包括(  )

汉代熹平石经  “五经”书影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

                  授经讲学图

A.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B.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C.汉代统治者通过教育促进儒学的传播

D.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使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答案 A

解析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但不是“唯一”思想,故A项错误,其余三项均正确。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1.(2017·宿迁学测模拟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  )

答案 A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故本题正确。

12.(2017·宿迁模拟二)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  )

答案 A

解析 汉武帝神化儒学,适应统治阶级需要,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故本题正确。

三、材料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说:

“今子大夫(指董仲舒)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

材料二 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办太学,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汉武帝的什么观点?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有人认为,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你认为正确吗?

为什么?

答案 

(1)肯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说明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2)不正确。

因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的。

儒学获得正统地位,根本原因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直接推动了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是儒学获得正统地位的重要原因。

1.(2017·南京学测模拟)“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

曰:

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则上尊而下不侵。

”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

A.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以法治国,厉行赏罚

C.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D.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答案 B

解析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故B项正确;A项是儒家思想;C项是道家思想;D项中是墨家思想。

2.《春秋繁露卷一·楚庄王第一》曰:

“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

”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出天行有常探究客观规律

B.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

C.宣扬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

D.主张知行合一重建儒家信仰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改变历法和服色,是顺应天命而实行的,不是为了探究客观规律,故A项错误;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表述符合史实,但与“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帝王改变历法服色都是顺应了上天和人心的变化,帝王的行为与上天是一致,相对应的,反映出宣扬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思想,故C项正确;知行合一是明代王阳明的思想,是宋明理学的主张,《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的著作,故D项错误。

3.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

各则材料所提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最大?

原因是什么?

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答案 

(1)围绕的中心问题:

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

(2)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的主张。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

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材料一的主张。

第2讲 宋明理学、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考点一 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

图解历史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考点二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思想

朝代

人物

基本主张

明朝中后期

李贽

①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提出儒家经典也不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明末清初

黄宗羲

①政治上:

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

大害”。

主张限制君权,以“天下之法”代替皇帝的“一家之法”。

②经济上:

主张“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顾炎武

①学风:

倡导经世致用,到实践中求真知。

②梁启超把其“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思想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提出唯物思想

江苏学测5年考题统计

年度

题型

考向

2017年

选择题

程朱理学

2016年

判断题

陆王心学

2015年

选择题

程朱理学

材料题

儒家思想的演变

2014年

选择题

明清之际的儒学

1.(2017·江苏学测)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

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

此事应发生在(  )

A.西汉B.北宋C.元朝D.明朝

答案 B

解析 周敦颐和“二程”是北宋人,故B项正确。

2.(2015·江苏学测)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限制。

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  )

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

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

C.程朱理学焕发生机

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

答案 B

解析 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显示了公主地位独尊,这种思想完全是受皇权思想影响,故本题应选B项。

3.(2014·江苏学测)“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

……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

”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

A.朱熹B.程颐

C.王阳明D.黄宗羲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说明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故D项正确。

4.(2015·江苏学测)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而“礼”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孔子)以“仁”作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创。

”……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 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

……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一些人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并为此发起了批判旧文化的运动。

……但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

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

——郭瑞民《中国的礼仪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

归纳“礼”的价值追求。

(2)材料二中的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

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批判旧文化的运动”是什么?

作者认为它存在什么局限?

(4)“礼”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三,指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不被“淹没”?

答案 

(1)仁成为礼乐精神的内核。

克己复礼,完善道德;仁者爱人,和谐社会关系。

(2)将礼等同于天理,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为君主专制提供合理性,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加强思想控制。

(3)新文化运动。

“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扬,维护民族自尊。

一、选择题

1.文天祥的气节反映了当时思想的主流是(  )

A.黄老之学B.佛学

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

答案 C

解析 程朱理学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使当时社会风气随之大变,文天祥的气节正是这一社会氛围下的产物。

2.(2017·无锡学测模拟二)李约瑟认为:

“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李约瑟高度评价朱熹主要是侧重于(  )

A.理学集大成的历史地位

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促成海外朱子学派建立

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答案 B

解析 理学求理途径主要是外在的探索,体现探索的精神,符合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故B项正确;A项材料中不符合;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理学并不是科学之真。

故选B。

3.(2016·徐州学测模拟)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五十四年的石碑载:

“吾祖籍程子院。

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学处也。

……”当时“明道先生”讲学可能阐述的思想是(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知行合一”

D.“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明道先生”可知指的是程颢,二程的观点是“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故A项正确。

4.(2016·徐州学测模拟)一位大学者的诗曰: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

与此思想观点最为接近的是(  )

A.格物致知B.致良知

C.心即理也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显示的是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符合格物致知的内容,故A项正确;体会不是致良知,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说的心学中的心即理也,故C项错误;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是明朝李贽的观点,不是理学观点,故D项错误。

5.(2016·盐城学测模拟)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

“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该思想家是(  )

A.董仲舒B.朱熹

C.王守仁D.李贽

答案 C

解析 翻译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认为,自己的心得很重要,不能用孔子的是非标准来衡量它,否定它,体现的是心学的思想。

董仲舒是汉代儒学家,不是心学代表,故A项错误;朱熹是理学家,故B项错误;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故C项正确;李贽反对孔子的权威,但不强调内心所得的重要,故D项错误。

6.(2017·徐州学测模拟一)“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  )

A.朱熹B.陆九渊C.王阳明D.李贽

答案 C

解析 “心有仲尼”“良知”符合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朱熹主张外在探求,故A错误;陆九渊没有提及“致良知”主张,故B项错误;李贽是批判孔子主张,故D错误。

7.(2017·连云港学测模拟)某位思想家放弃了正统的儒家观念,重视物质也重视功利,认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

”这位思想家是(  )

A.朱熹B.王守仁

C.李贽D.黄宗羲

答案 C

解析 李贽批判传统的儒家思想,提出不必遵循圣人的三纲五常,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故本题选C项。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故A项错误;王守仁是心学代表,故B项错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8.(2017·徐州学测模拟二)台湾著名学者王汎森在评价某著作时强调:

“(它)严厉批评古往今来因为君权之私而导致制度、社会的败坏……主张统治者应该以‘公’的原则来规划合乎三代理想的制度。

”该著作是(  )

A.《春秋繁露》B.《朱子语类》

C.《焚书》D.《明夷待访录》

答案 D

解析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阐述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与材料“君权之私”不符合,故A错误;《朱子语类》阐述的是朱熹的理学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故B错误;李贽的《焚书》否定孔子的权威,并未反对君主专制,故C错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抨击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

9.(2016·徐州学测模拟)“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

”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董仲舒

C.朱熹D.黄宗羲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目可以看出,此思想家注重农业、手工业、商业,即工商皆重,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故D项正确。

10.(2016·扬州学测模拟)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被人称作“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下列不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