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环境体系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472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环境体系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质量管理环境体系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质量管理环境体系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质量管理环境体系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质量管理环境体系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环境体系培训资料.docx

《质量管理环境体系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环境体系培训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管理环境体系培训资料.docx

质量管理环境体系培训资料

质量管理环境体系培训资料

1、公司质量方针:

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户满意。

2、不合格品的评审结论一般有报废、返工或返修、降级使用、让步接收四种情况。

3、返工:

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4、返修:

指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5、产品标识在生产过程中,应保持清晰、完整,任何人不得随意涂改;产品标识不清,丢失或未加标识应视为不合格品。

6、操作工搬运工若发现产品有磕、碰、划伤或变形等不合格现象,应报告检验员按不合格品及时处理。

7、文件破损,影响使用时,应交回发放部门,补发新文件,新文件仍沿用原注册号。

8、未经评审处置的不合格品,任何人和单位不得将其转入下工序或组装使用。

9、不合格品的标识含义:

1)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前打“Δ”;

2)经评审判为报废打“Δ×”;

3)评审后返修并检验合格打“Δ√”;

4)评审后作为让步接收打“

10、根据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标识:

标牌、标签、铸字、钢印、油漆书写、跟单、存放区域、合格证,由授权人按规定施加,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自行更改和更换标识。

11、产品跟单上填写的产品名称、图号、编号、炉号等应与实物相符。

12、标识内容:

包括产品名称、图号、产品编号、数量、规格型号。

需要时还可包括生产日期或批次号、操作者或生产班次、供应厂家、质量等级、关键质量特性及实效期、货位号等。

13、产品的标识范围:

公司各项产品从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成品、外购、外协零件到最终产品均应标识。

14、标识施加:

所有场合的标识均应悬挂、粘贴或施加在被标识货物的显著位置;标识应牢固,字体正确清晰,便于识别;产品具体的标识方法执行工艺文件或相关文件的规定。

15、无标识或标识不清的产品应查阅有关记录或进行检验、试验,重新予以标识。

否则下工序应予以拒收。

16、当批次编号不能满足产品质量追溯要求时,可采用单件编号或分批次编号。

17、工序外协的产品应保留原产品编号和标识,不得更改,整体外协产品或毛坯外协的产品应延用外协厂家的自有标识和编号。

18、未经检验或验证不合格的采购产品必须隔离存放,并标识清楚。

19、外购件进厂后,由于生产急需,需要例外放行。

应由主管质量的公司领导批准。

20、对已做“退货或报废”处理的产品,责任单位应指定专人在10天内进行处置,不能长期在生产现场搁置。

对于采购物资/外协产品,由采购配套部联系供方处置。

超过期限,发现单位有权处置(属于供方责任的除外)。

处置不合格品应形成记录。

21、外购件由储运公司报检,外协件由外协件委托单位报检。

不能由供方单位报检。

22、因设计变更,采购回来的物资用不成,需要重新采购。

考虑生产现场急需,生产管理部门应该抓紧下生产通知,并要求采购部门尽快采购。

23、外购件入厂检验中,由于检验手段不完备,需要在公司整机试验过程中对性能进行检验确认时,检验员先检查外观、包装、接口尺寸等,符合要求后,在报检单上注明入厂检验合格,并传递检验结果,通知使用单位进行组装试验,试验合格后再做出性能试验结论。

24、产品零部件编号确定后,在生产中只能移植沿用,不能更改。

如果生产需要转换时,则须主管领导在相应的质量记录上签字后进行转换,并在产品跟单和合格证上同时注明转换前后的产品编号。

25、零件的批次编号,在上工序编写后,后工序可以沿用和转换,但在产品跟单上要保留原编号。

如分批加工,可由批次编号转为分批次编号或单件编号。

26、产品跟单上填写的产品名称、图号、编号应与实物相符。

27、在产品吊运过程中合格使用吊索具,不得使产品跌落或因振动出现变形和损伤。

28、对于一次不能送完的部件单元,生产单位每次列出交接清单(注明第几批)经检验员签章后,以此办理交接手续,待该部件单元全部完工检验合格后,列出最后一批该部件单元交接清单(注明最后一批),经检验员核实签章后,通知检验员开出该部件单元工序合格证,与井场办理交接手续。

29、需要重新启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在使用前应送检,并重新纳入周检计划。

30、搬运工依据本工序产品合格证核对合格产品规格、数量及编号,对转下工序的产品规格、数量和吊运过程的质量负责。

31、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产品标识,分类搬运,分类堆放并做到整齐有序。

32、对有防震、防潮等要求的产品,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和搬运方法。

33、产品转运时应在产品与产品之间垫上软质材料,捆扎牢固,不得使产品在车上滚动、磨擦、撞击和跌落。

大件产品不能使用工位器具的,要在车上垫上垫木或胶皮。

34、毛坯、半成品的交接,由双方的管理人员和搬运人员依据产品工序合格证进行交接,验收时应核对产品图号、名称、编号及数量,保证标识与实物相符,对无工序合格证的产品应予以拒收。

35、产品中间工序由外单位进行时,产品跟单上应能反映出产品质量可追踪的记录编号。

(如转序的工序合格证编号、探伤报告编号等。

36、产品交接有损伤、变形、锈蚀现象时,接收单位的验收人员,应对其拒收,在工序合格证上注明实收数量,不合格的产品送交单位的搬运人员运回本单位。

37、操作者和施工技术人员应按工艺文件规定对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控,尤其是对工艺文件规定的产品主要特性、关键工序和易失控过程进行重点监控,并妥善保存质量记录。

38、操作者应持有本工序所需要的齐全的技术文件和跟单,正确理解和掌握图样、文件的要求,在操作前检查所生产的产品(毛坯)是否和图样、工艺文件相符合。

39、操作人员的技能和培训应满足规定要求,应具备上岗资格;使用合适的设备、合格的工装,并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检验设备应经检定合格,并有合格标识。

40、工装管理工对工装进行标识,分类摆放,建立各类台账(工装、借还台帐)及检验记录卡,做到帐物卡相符。

41、已经判为报废的工装在没有处理时,应做好标识并隔离存放。

42、对关键工序所用工装应在使用前指定专人对影响产品精度的尺寸进行检验。

43、入库的工装必须有图纸工艺、合格证,且须是零部件齐全的工装。

44、发出的工装必须是合格的,交回的工装也须是经库管人员确认是配件齐全并合格的。

45、在用工装每年至少全面复查一次,做出检验记录。

46、工位器具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损坏要及时进行修理。

47、设备一级保养由操作工为主,维修工为辅。

保养周期为1000小时左右。

48、设备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为主,操作工为辅。

保养周期为5000小时左右。

49、设备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为: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50、精加工过的产品不得随意在地面上摆放,小件产品要放在工位器具上,中大件产品要放在垫板、胶皮上。

51、产品必须摆放整齐,各类状态的产品要分别摆放,不能随意堆放、混放。

52、跟单全部实行“二签”制,操作者一签:

以示完工交验。

检验员二签:

检查后盖章以示验收

53、量具类装备必须经计量部门检测,并签发合格证。

量具类装备应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54、使用中发现监视和测量设备失准时,应报告质检部门,由质检部门组织有关人员评定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并作记录,根据评定结果采取适当的措施。

55、特殊过程是指对其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进行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交付之后才显现的过程。

公司确定的特殊过程有:

焊接过程、热处理过程、喷漆过程。

56、进井场的组装试验件,以钻机总装图明细表所列项目为单元开出工序合格证,产品交接时要有交接清单。

57、生产单位应有专人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图纸、工艺等技术文件(包括变更通知单)提前熟悉,制定施工方案,如工艺措施、工具、工装及试验设备准备等。

如图纸、工艺及其它技术文件有问题,及时向研究院提出质询,确保正确理解和执行图纸、工艺等技术文件的要求。

58、生产单位技术人员或操作人员对发现的图纸、工艺及其它技术文件所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填写《产品图纸、工艺问题反馈单》。

59、研究院收到《产品图纸、工艺问题反馈单》后,要进行辨析和确认,若需改进时要及时修改图纸、工艺文件(包括底图和现场在用图纸、工艺),防止同一问题在技术资料中重复出现。

60、研究院标准化室要加强图纸、工艺等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核工作,尤其是要加强标准更新内容的审核,提高技术标准引用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61、研究院各专业室要根据标准的更新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评审产品图纸、工艺等技术文件更改的可能性,保证图纸、工艺与产品现行执行标准的一致性。

62、生产制造过程中,若发现工艺文件有不合理之处、或因产品设计的改变、工艺方法的改进、设备的更新改造、质量与产量的提高,工艺文件应及时更改。

工艺文件的更改应经工艺部门审定,工艺部门负责人批准,以工艺修改审批单的形式发放到有关单位。

63、临时脱离工艺时,由生产单位施工技术员编制临时工艺,经生产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加盖“一次性使用”章,用完后与跟单一起保存。

64、生产单位要加强图纸、工艺的管理,不得随意复制,应建立严格的技术文件收发台帐。

在图纸、工艺修改后,要对照发文记录及时替换所有的失效文件,要保证将作废的图纸、工艺全部收回。

65、提供给供应商的图纸,各生产单位要加强控制。

在图纸发生更改后,应及时通知供应商,替换失效图纸。

对于技术通知的传递,要做到专人管理,传递有记录。

66、质量检测部要对仅记录外观检验合格的外购物资进行梳理,确定入厂检验的项目,制定相应的检验规范。

67、所有采购物资入厂检验时,检验员要有明确的检验标准或检验规范,对于每一种采购物资要有明确的检验项目,入厂检验记录要与检验项目一致。

68、产品监造过程中,监造人员要加强特殊过程(探伤、焊接等)人员资质和设备能力的确认,认真核对人员资质和检查技术文件执行的有效性,并做好监造记录。

69、产品入厂检验过程中,检验员要加强资料的核对,要确认供方提供的所有质量文件是否符合技术协议或公司其它文件的要求,保证记录的齐全。

对于外协件探伤报告要检查执行标准是否符合公司产品图纸的要求,对于原材料质证书要检查是否与实物一致,炉批号是否能对应,质证书开单时间是否与进货时间有冲突,要保证质量记录的真实、有效。

70、质量检测部负责归档保存外购外协件的入厂检验记录,包括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

71、销售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应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及时进行合同评审,并保存好评审记录。

72、任何一次合同或技术协议变化的评审记录应集中保存,并应及时传递相关单位。

73、对产品要求中有关内容提出问题或修改建议时,由销售部门负责与顾客联系,征求其书面意见,确保对所有改变双方均能达成共识。

74、采购配套部签订采购合同时,合同中必须明确所采购产品的执行标准和验收标准,并要保证执行标准版本的有效性。

75、对于外协产品,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签订合同的,采购配套部可以依据审批过的委外协作单,附带产品质量控制要求或技术协议安排产品外协,后续补签合同后与委外单一起保存。

但在入厂验收前必须完成合同签订,否则不予入厂验收。

76、合同签订后,采购配套部要及时向质量检测部和储运公司传递相关的技术协议,并在采购订单中明确验收的依据,以便质量检测部做好检验准备。

对于外协产品,还要及时向质量检测部传递委外协作单,以便做好监造准备。

77、技术协议或质量要求发生变化时,研究院应将变化的信息传递给采购配套部,由采购配套部传递到公司相关单位和供应商,传递应做好记录。

78、什么是质量管理?

包括哪些活动?

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协调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79、不合格的涵义?

不合格未满足要求。

明确要求以满足顾客需要为宗旨,包括引导消费的超前需求,才是合格产品的质量要求,否则,就是不合格。

产品质量已从“满足标准规定”,发展到“让顾客满意”,到“超越顾客的期望”的新阶段。

凡是没有满足顾客要求的体系,都属于“未满足要求”的不合格之类。

 

80、公司内生产单位之间的产品转序,应如何进行?

由双方的产品交接人员依据产品工序合格证进行交接,验收时应对照产品实物核对产品图号、编号及数量,对于铸件毛坯、锻件毛坯在交接时要同时核对炉号,保证标识与实物相符,对无工序合格证的产品或合格证上的信息不全的应予以拒收。

81、因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而例外放行的过程产品,如何控制?

生产单位应作好记录,确保在适当时候通知检验人员进行补检,检验人员负责完善跟单、记录等文件。

82、采购物资例外放行需符合哪些要求?

1)标识明确;

2)仍可进行质量状态的客观评价;

3)若发现任何不合格现象,能予以追回,纠正不合格,且不会对相邻、相关零部件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