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210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x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1、病毒

一、课前准备:

1、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2、搜集有关病毒的问自己图片资料。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会查阅、整理资料;能用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愿意参与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3、认识病毒这一特殊的生物类型,让他们了解有关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的热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可以谈话导入:

比如问学生熟悉的一些病症:

小时候你们谁吃过“糖丸”?

为什么吃“糖丸”?

(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

2、激发提问:

吃“糖丸”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你还想知道有关病毒的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与细菌有关的问题,如:

(1)病毒感染的疾病还有哪些?

(2)应该怎样预防?

(3)小时候见过同学得了腮腺炎很难受,我想知道怎样预防?

(4)“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什么病?

--------

3、教师谈话:

学习了本课,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病毒)

(二)探究新知:

1、可以先进行小组交流,整理完善自己的研究记录。

提示:

课前同学们都对各种病毒性疾病进行了调查了解。

你了解了有关这些疾病的什么知识?

下面时间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表格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整理。

过一会儿,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在这个环节中要给予充足的时间,以掌握学生的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弥补调查中的不足。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症状

主要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狂犬病

麻疹

水痘

------

2、学生分组交流、整理病毒性疾病的有关内容。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适时指导。

如:

有的小组可能说不出某种疾病的症状或传播途径,有的小组可能会出现意见簿统一的现象------

3、汇报评价:

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本组整理的记录进行汇报,各族间进行交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4、补充:

可借助图片向学生展示患各种疾病的人或动物、植物,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5、谈话: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这么多,到底病毒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6、交流:

各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病毒的知识,教师了解学生搜集的资料。

7、扩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结合课本第4页资料卡讲解病毒的形状、大小、类型。

教师在结合参考资料补充学生未搜集到或搜集不全面的知识。

教师参考资料

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病毒个体微小,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纳米(nm),即1/1000微米。

大型病毒(如牛痘苗病毒)约200~300nm;中型病毒(如流感病毒)约100nm;小型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仅20~30nm。

研究病毒大小可用电子显微镜,放大几万到几十万倍直接测量;一个成熟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病毒体”(Viron)。

电镜观察有五种形态(如图);

各种主要病毒的形态与大小比较(模式图)

1.球形(Sphericity)大多数人类和动物病毒为球形,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疱疹病毒及腺病毒等。

  2.丝形(Filament)多见于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等。

人类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有时也可形成丝形。

  3弹形(Bullet-shape)形似子弹头,如狂犬病病毒等,其他多为植物病毒。

  4.砖形(Brick-shape)如痘病毒(无花病毒、牛痘苗病毒等)。

其实大多数呈卵圆形或“菠萝形”。

5.蝌蚪形(Tadpole-shape)由一卵圆形的头及一条细长的尾组成,如噬菌体。

2、病毒疾病及预防

1796年英国医生琴纳发明了“接种牛痘”以预防天花,从而使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在全球消灭,为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开创了主动免疫的先河。

在对传染病控制的历史上,免疫接种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是抗菌素的发明和应用都无法媲美。

比如,对传染病头号杀手的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控制和消灭,疫苗接种都居功至伟。

疫苗制备的原理,通俗地说就是“以毒攻毒”,将病毒的毒性去掉注入人体,刺激产生抗体,以保证不再受病毒性疾病的侵害。

3、由病毒引起的几种常见病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Virus,PV)引起的传染病。

脊髓灰质炎在任意年龄都可以发病,但主要的得病群体是3岁以下的儿童,所占比例超过50%。

脊髓灰质炎通常总是导致终生瘫痪,严重时病人可因窒息致死。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通过患者的粪便或口腔分泌物传染。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微小RNA肠道病毒,直径24-30nm,耐冷,0.5h可灭活,病毒分Ⅰ型、Ⅱ型、Ⅲ型,无交叉免疫,预防接种时,三型疫苗均需应用。

脊髓灰质炎典型的临床经过依次为潜伏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残留麻痹六个阶段。

潜伏期一般为5-14天;前驱期有1-3天的低热及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瘫痪前期病毒已侵犯神经系统,由于病损广泛而轻微,患者表现不安、嗜睡、多汗、脑膜刺激症、肌肉疼痛、皮肤感觉过敏,维持时间较短;瘫痪期多发生在病程2-7天,发热及肌肉疼痛达到高峰时突发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热退后瘫痪停止进展;恢复期1-2年,仍不恢复视为残留麻痹。

防疫措施主要有:

1、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

现在我国使用I、II、III型混合糖丸疫苗(是由减毒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制成的),出生2个月后开始服用,连服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28天,1岁以内服完,4岁时再服用1次。

(迄今为止,我国儿童服用的都是“糖丸”疫苗,而国际通用剂型是液体疫苗);2、对于已发病的病人,从发病日起隔离不少于40天。

同时,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及被污染用具要及时消毒。

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

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目前认为病毒性肝炎病原体至少有五种,包括甲型肺炎病毒(HAV)、乙型肺炎病毒(HBV)、丙型肺炎病毒(HCV)、丁型肺炎病毒(HDV)、戌型肝炎病毒(HEV),它们的特性、传播途径、临床经过均不完全相同(表90-1),但它们均能引起肝炎病变。

五型病毒性肝炎比较

项目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戌型肝炎

病毒

HAV

HBV

HCV

HDV

HEV

病毒大小

27nm

42nm

30~60nm

40nm

27~34nm

传播途径

肠道传播

肠道外及性传播

多数肠道外传播

多数和肠道外传播

肠道传播

潜伏期(范围)

25天(15~45天)

75天(40~120天)

50天(15~90天)

50天(25~75天)

40天(20~30天)

水痘

水痘是由一种特殊的水痘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小儿急性传染病。

水痘病毒存在于早期水痘病人呼吸道内。

一般人出疹前1天至出疹后5天或皮疹全部结痂、干燥前均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患者以1~5岁小儿为多,6个月以内婴儿因获得来自母体抗体而具有暂时免疫力。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集体儿童机构、托儿所和幼儿园等容易引起局部流行。

水痘病儿应及早隔离,无特殊治疗,主要加强对病儿护理,对症治疗,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饮食和充足水分。

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

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

预防和控制水痘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就是接种疫苗。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哈蟆瘟”,俗称“大嘴巴”,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腮腺或颌下腺肿胀。

常在幼儿园、小学里流行。

麻疹

麻疹(measles,rubeola,morbilli)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炎等。

而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

预防和控制麻疹最有效措施就是接种疫苗。

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恐水症。

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所有温血动物(人、犬、猫等)的一种直接接触性传染病,多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狼、猫、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已感染狂犬病毒未发病的动物同样能使人发生狂犬病。

人的狂犬病绝大多数是由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发病。

潜伏期短到10天,长至2年或更长,一般为31天至60天,15%发生在3个月以后,视被咬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和咬伤程度,或感染病毒的剂量而异。

狂犬病往往有一个短的前驱期,约1天至4天,表现为中度发热、不适、食欲消失、头痛、恶心等;然后进入神经系统的症状期,约2天至20天,出现应激性增高,胸部压迫感、胸痛及气流恐怖症,即用风吹面部时会引起咽喉部肌肉痉挛,这是一种典型的症状,有助于诊断。

伤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种异样的感觉,有的病人伴有对光、噪音和感觉剌激的应激性增高,通常表现有肌张力增高和面部肌肉痉挛。

交感神经系统病损后出现多汗、流涎、狂躁行为、焦虑、痉挛性痛性肌肉收缩,在吞咽时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痉挛而怕饮水,故又称恐水症。

在症状出现后的14天内,病人往往在痉挛后出现继发性呼吸和心衰竭,昏迷而死亡。

狂犬病有疫苗可供预防,但无特异的有效治疗,发病后90%以上病人都会死亡,因此做好预防至关重要。

用灭活或改良的活毒狂犬疫苗免疫可预防狂犬病。

 狂犬病对人的危害很大,人一但被狂犬病病犬咬伤,如不在24小时之内注射疫苗,一但出现狂犬病症状,死亡率是10O%)所以动物主人一定要按免疫程序定期给其他动物注射狂犬病疫苗,防止被犬咬伤。

对于家养的大型犬一定要圈养、拴养,防止散养咬伤他人,人一但被不明的犬咬伤后应立即到防疫部门进行紧急免疫。

对于无主犬及野犬发现后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指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引起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鸡、鸭,特别是感染了H5N1病毒的鸡,此外,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引起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

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

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预防可注意以下几点:

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用于预防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苗。

注射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其次,要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的家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喝生水,鸡蛋、鸡肉煮熟再吃,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70度以上的水中几分钟即可灭活;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陈剑平:

新病毒发现者

在世界上已确认的370余种植物病毒中,将增加由浙江省农科院青年科学家陈剑平发现的一种新病毒。

这是迄今为止由我国科学家发现、并被国际权威人士确认的第一种植物病毒。

  这种新病毒是1996年3月陈剑平在全国麦区调查病害时发现的。

经过两年多的深入研究,这种病毒的基本性质和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基本完成。

陈剑平将这种新病毒定名为“中国小麦花叶病毒”。

  这项研究还表明,这种病毒和其它病毒复合感染小麦,在我国局部地区造成了严重危害,导致小麦减产50%,甚至绝收。

目前,这种病害正在蔓延。

陈剑平和同事已开始研究这种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8、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

9、解答疑问: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授课开始提出的疑问。

(四)整理资料

1、谈话:

同学们课前搜集到这么多有关病毒的知识,想个办法把它保存起来,好不好?

有什么办法呢?

2、制作,根据学生的“献计”情况制成剪贴报或其他方式保存搜集的知识(形式只要合理就可以)。

(五)课后拓展

可以组织一次对病毒性疾病的有关知识进行宣传的活动,如:

利用广播进行口头宣传或利用黑板报、宣传栏进行书面宣传等。

 

2、细菌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细菌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2、显微镜、三种形态细菌的永久性图片、教学软件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整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3、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可以与学生对话导入新课。

如“你们听说过有关细菌的知识吗?

哪里有细菌?

你能描述细菌的样子吗?

”也可以由教师展示醋、酸奶等事务和患肺炎的病人的图片导入。

同时口述:

“你想知道醋和酸奶是怎样来的吗?

图片中的人为什么会的肺炎?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资料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完善对细菌三种形态的认识,从而得出结论(课本第5页最后一段)。

还可以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图片,从而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探究细菌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师参考资料

细菌结构、类型

细菌(英文:

germs;bacteria)隶属生物学一类,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夹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

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用显微镜就能看得见。

可根据形状分为三类,即:

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包括弧形菌)。

还有一种利用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即可分为两大类:

腐生生活与寄生生活。

2、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可以提出疑问:

细菌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适时的展示相应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探究细菌与人类的关系,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只有少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上,单凭课本上资料卡的介绍,学生可能不一理解,因此教师可以提出疑问:

“广阔的自然界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记忆年过去了,死亡的动植物为什么不会堆积如山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借助“细菌促进物质的循环”图或动画软件把腐生细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丰富学生的认识。

教师参考资料

(1)常见的几种细菌

醋酸杆菌是一类能使糖类和酒精氧化成醋酸等产物的短杆菌。

醋酸杆菌没有芽孢,不能运动,好氧,在液体培养基的表面容易形成菌膜,常存在于醋和醋的食品中。

工业上可以利用醋酸杆菌酿醋、制做醋酸和葡萄糖酸等。

乳酸细菌是指一类能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如乳链球菌和乳杆菌等。

乳酸细菌呈单个、成双或短链排列。

乳酸细菌产生的乳酸具有调味和防腐的作用,所以乳酸细菌广泛地应用在腌菜、泡菜、酸牛奶、青贮饲料等方面,以及工业上的乳酸发酵和制药方面。

生存在口腔内的乳酸细菌,能使糖类转化成酸类,从而腐蚀牙齿的釉质,形成龋齿。

棒状杆菌是一类细长的杆菌,因菌体的一端或两端粗大(呈棒状)而得名。

白喉杆菌是引起人类患白喉的一种棒状杆菌。

有些棒状杆菌,如北京棒状杆菌,能利用正烷烃作碳源,发酵生产味精。

味精,又名味素,是一种具有鲜肉味的调味品,它的有效成分是谷氨酸单钠盐(麸酸钠)。

味精于本世纪初问世,我国于1923年开始生产。

最早的味精是用面筋或豆饼作原料,经酸水解,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谷氨酸,再用碱中和,最后结晶而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味精已经改用淀粉作原料,即先把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然后通过细菌发酵,将葡萄糖转变成谷氨酸,再用碱中和,最后结晶制成的。

固氮菌固氮菌擅长在空气中取氧,它们能把空气中植物无法吸收的氮气转化承担费,源源不断的供植物享用。

在形形色色的固氮菌中,名声最大的要数根瘤菌了。

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

这种共生体系具有很强的固氮能力。

已知全世界豆科植物近两万种。

根瘤菌是通过豆科植物根毛、侧根杈口(如花生)或其他部位侵入,形成侵入线,进到根的皮层,刺激宿主皮层细胞分裂,形成根瘤,根瘤菌从侵入线进到根瘤细胞,继续繁殖,根瘤中含有根瘤菌的细胞群构成含菌组织。

 

腐败菌

大家知道,食物的败坏,主要是由于微生物中的腐败菌、病菌捣乱的结果。

愈是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它们就越爱钻营繁衍。

许多味美可口的菜肴和食物,一经腐败菌和病菌光顾,不消几天甚至几小时,就会变酸变质,毒素孳生,人吃了就会中毒生病,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

腐败菌长期以来,人们为了保存食物、防止腐败找出了许多办法。

例如,新鲜水果用糖或蜜加工成果脯蜜饯;新鲜鱼、肉、蛋用盐腌制成咸鱼、咸肉、咸蛋;蔬菜、笋、鱼等晒成笋干、鱼干、干菜、干蘑菇等,这些都是常用的防腐办法。

还有用低温冷藏,化学药品防腐等等。

然而,尽管人们想方设法来消灭和防御病菌,狡猾的病菌总要钻空子,找我们的麻烦。

直到人们发现抗生素有防止腐败、抗击病菌的优越性能,病菌才开始变得驯服起来。

抗生素之所以能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主要在于它能干扰或阻碍病菌正常的新陈代谢,使病菌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不能生长和繁殖。

抗生素溶解在水里后,接触到食物体表面或渗透到组织里去,如同形成一层保护膜,腐败菌或病菌一旦沾上,就会立即被抗生素的精良武器所击败。

而且,使用抗生素保存蔬菜、水果等食品,对于食物的色、香、味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保持,都比采用腌制法和加热消毒法优越得多,所以抗生素是一种理想的保护剂。

噬菌体在日常生活中,对付腐败菌和病菌侵害、预防食物中毒的办法,就是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馊、变质食物和不洁瓜果。

防止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鱼、肉、海产品等要充分煮熟,隔餐食物要加热煮沸。

发酵食品必须蒸煮、炒透30分钟以上再吃。

罐头出现膨胀或色、香、味有改变时都不能再吃。

流脑

流脑是属于传染病,而且是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之一,尤其是儿童容易被传染得病。

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双球菌是引起流脑的唯一致病菌。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它呈卵圆形,往往成双成对,所以叫双球菌,两个球菌的相接面较平坦,样子像蚕豆或猪腰子。

量一量细菌的直径,大约还不到1微米(1厘米等于1万微米),就是说,把1万脑膜炎双球菌排成长队,还不到1厘米,因此肉眼是看不到它的。

这个小小的病菌通常是来自患流脑的患者或带细菌而没有发病的人,主要传染源还是后者。

在本病的流行期间人群鼻咽部带菌率显著增高,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抵抗力低下的易感者与传染源密切接触时,就可能被传染;

改造细菌来制药——转殖基因细菌

最早成功而且获准上市的基因工程产品,为1982年首开先例的人类胰岛素.这项工程的成功,甚至引爆了新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分争,也让众多科学家及药厂纷纷进入研究开发的行列。

科学家称这种基因改造成功的戏剧叫做“转殖基因细菌”或是“基因工程菌”。

继胰岛素后,随后成功上市的产品,为利用细菌来生产人类的生长荷尔蒙(hGH),以便用来治疗侏儒症。

以往,此类药物必须由死亡不久的死尸之脑下垂体来抽取,来源不仅稀少,而且经常要面临不寻常毒素或病毒污染的危险,因此这类药品非常昂贵。

近20年来,已有众多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的产品问世。

例如用来治疗贫血的红血球生成素(EPO)\治疗癌症或病毒感染的干扰素(interferon)\溶解血栓以防止心血管疾病的人类组织胞浆素原活化素(tPA)\治疗血友病的细胞第八因子(FactorVIII)等,不但为相关疾病的患者带来健康的希望,也为药商带来可观的收益。

不过,因为细菌是属于低等单细胞生物,虽然承接了人类的基因,并使它表现且制造出对应的蛋白质,但是因为细菌的细胞构造与所处的环境与人有极大的差别,因此由细菌制造出来的产品,通常都需要再经过极为烦琐\耗费成本的后段加工程序,才能在人体内发挥应有的药效功能.因此科学家便考虑转往寻求较高等动植物细胞当作宿主,来生产较接近人类期望的蛋白质构型与功能的产品,于是,便有了基因转殖植物或基因转殖动物的研究出现。

细菌织布

传统的织布离不开纱和织布机。

细菌竟能织布?

不是"天方夜谭"吧?

不是的!

在科技工作者的手下,细菌真的能织出布来。

英国的科技工作者发明了利用细菌织布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用纱和梭子,用的原料也会使人想不到,竟是营养物质——葡萄糖和其他养料。

科学家将这些织布原料进行"接种",再给以合适的温度,细菌就会迅速地繁殖生长。

每个细菌的繁殖速度可快啦,每小时可以繁殖1亿个,通过细菌繁殖来织布。

这样,细菌在适宜的温度环境条件下,每天可以织出3-4cm的布来。

只要有细菌存在,布就会不断地织出来。

当老的细菌“寿终正寝”时,便有新的细菌“前仆后继”,接替这一织布工作,完成老细菌未竟的事业,这样循环不断,就能织出天衣无缝的布来。

细菌织出的布来有很多优点,布纤维长,结实牢固,比通常布密的多。

因为这种无棉纱的布是细菌织的,所以最适宜作为医疗上的绷带,它能使伤口形成一种与人的皮肤细胞组织相识的柔软的“皮肤”来,从而促使伤口愈合,疗效显著,很得医生的青睐。

还有,细菌织出的布十分细密,用它来过滤杂质效果极佳。

当然,“细菌工”所消耗的葡萄糖价格较贵,要实现大规模的细菌织布还有一定的困难。

科学家寄希望于遗传工程来实现,把合成纤维素带的基因转移到光合细菌的细胞内,利用太阳能来直接生产纤维素带。

我想:

这种不用棉纱织出来的布,不仅可以用于医疗卫生事业和工业,应该还可以用于人类的衣着服饰,前途十分诱人。

(三)自由活动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以“怎样防止有害细菌侵入人体”为话题展开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补充总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钱、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勤俭支架、勤洗澡。

还要注意营养均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

四、拓展活动

分组让学生搜集动物的内脏(鸡、鱼、猪等均可)也可以用其他一些小昆虫的尸体或肉块装入瓶中,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并汇报交流其中原因。

 

3、真菌

一、课前准备:

查阅有关食用菌的资料;搜集平时常见的食用菇;准备好放大镜、镊子、水盆等(为保证这次课前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可以预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如:

查阅资料组、调查小组、采集小组,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以保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在采集蘑菇前,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说明应该注意的事项,既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蘑菇,更不要随便食用采集到的磨菇,以免发生中毒事故,采集完后要及时洗手。

二、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食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2、通过查阅书刊等信息源了解食用菌的种类;能通过观察知道蘑菇的结构特点。

3、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便于交流,建议师生课前可以利用查阅到的图片、文字资料和采集到的蘑菇、木耳、银耳等食用菌将教室的一角布置成一个成果展示去,供学生参观交流,以此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一些蘑菇及其它们的生活方式

交流课前到菜市场或蘑菇养殖场调查的情况和到树林、田野采集蘑菇的情况,了解蘑菇的生活环境和生长习性。

在课前学生自由参观、交流的基础上,现在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一次充分的交流活动。

同时,教师完全可以不受教科书的限制,将教科书中活动二的内容放到这次交流活动中一起完成。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