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175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B.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为RNA,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为DNA

C.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DNA分子

D.原核细胞进行无丝分裂,真核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原核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NA裸露存在,不和蛋白质结合,没有染色体,质粒为环状的DNA分子,C正确;只有真核细胞才可以进行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D错误。

2.下列有关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相同、含量有差异

B.细胞质中含有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类核酸

C.细胞质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丰富

D.细胞核中的DNA数目是92个时,核膜、核仁消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功能不同,其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相同,A错误;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中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B正确;人口腔上皮细胞分泌活动能力较弱,故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少,C错误;人口腔上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也不会出现DNA加倍、核膜、核仁消失,D错误。

点睛:

细胞分裂时,在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分裂期会出现核膜、核仁周期性的变化,但具体题目中要考虑该细胞能不能分裂,才是关键,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分裂。

3.蔗糖是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化合物之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的水解产物是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

B.蔗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人与动物的细胞内不含蔗糖,也不能利用蔗糖

C.若保存的蔗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则可能是蔗糖受到了微生物污染

D.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自动复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蔗糖是二糖,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当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后,可以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

①具有生物活性的成熟的植物细胞;②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③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详解】

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是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但是果糖不是,A错误;蔗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人和动物的细胞内不含蔗糖,但是可以通过消化吸收后再利用,B错误;若保存的蔗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分解成单糖,则可能是蔗糖受到了微生物污染,微生物产生相关的酶将其分解,C正确;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

将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是幼嫩的细胞,没有大液泡。

4.细胞膜是细胞与细胞外环境之间的一种选择性通透屏障,其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跨膜运输。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分子物质不可能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B.一种物质只能通过一种跨膜运输方式进出细胞

C.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营养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某些物质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一些离子及某些物质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

A.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细胞膜,A错误;

B.一种物质进入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而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错误;

C.有载体蛋白参与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C错误;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营养物质,D正确。

5.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许多植物会储存大量的脂肪。

这些脂肪积累在一种由内质网衍生而来的油质体中(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油质体内的脂肪是植物的储能物质

B.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为橘黄色

C.内质网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D.油质体中的脂肪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

【答案】C

【解析】

油质体内的油(脂肪)是植物的储能物质,A正确;油脂可被苏丹III染液染为橙黄色(橘黄色),B正确;内质网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C错误;由图可知,油质体中的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D正确。

6.6.蚕豆细胞能利用质子泵所产生的H+浓度梯度推动蔗糖的吸收,这种特殊的主动运输方式利用H+势能,其方式如图。

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泵以ATP为能源主动吸收H+

B.H+蔗糖共转运的蛋白质在转运物质的过程中形变需要消耗ATP

C.若提高外界溶液的pH,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

D.若提高外界溶液的蔗糖浓度,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质子泵以ATP为能源主动将H+运输出细胞,A错误;

B、据图分析,H+﹣蔗糖共转运的蛋白质在转运过程中形变没有消耗能量,B错误;

C、若提高外界溶液的pH值,则H+的含量降低,H+势能降低,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C正确;

D、若提高外界溶液的蔗糖浓度,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增加,D错误.

故选:

C.

7.甲图为HIV的结构图,乙图为HIV侵入人体细胞产生子代HIV过程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三种酶是在HIV体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B.由乙图可知,HIV繁殖只用了宿主细胞中的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原料

C.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几乎瘫痪,故乙图中的宿主细胞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

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等中含有HIV,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液传播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RNA→DNA的逆转录过程以及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经逆转录形成的病毒DNA要整合到人体细胞染色体DNA上,然后利用寄主细胞的原料和场所,合成子代DNA和蛋白质;HIV主要侵染人体的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机体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根据乙图,HIV侵入人体细胞产生子代HIV过程中,首先脱壳,DNA进入宿主细胞细胞核中,利用宿主细胞成分为原料,合成病毒DNA和蛋白质,最后组装成完整病毒。

【详解】

A.HIV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核糖体,A错误;

B.由乙图可知,HIV利用宿主细胞合成了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因此繁殖过程中需要宿主细胞中的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错误;

C.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C错误;

D.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等中含有HIV,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液传播等,D正确。

8.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双缩脲试剂与稀蛋清溶液作用呈紫色的过程需要水浴加热

B.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是自变量

C.为了更好地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分别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

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需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将显微镜视野调暗

【答案】D

【解析】双缩脲试剂与稀蛋清溶液作用呈紫色的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A项错误;探究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是因变量,pH是自变量,B项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应混合使用,现用现配,C项错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时,因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不含色素,呈现无色状态,所以需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将显微镜视野调暗才能观察到,D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

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

9.如图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图二表示组织液中O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与图一中①有关,与③无关

B.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动物细胞可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C.溶液中甲、丙、丁分子数的多少影响溶液浓度但不影响乙进入细胞的速率

D.图二只能说明K+的吸收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不能说明该过程需要图一中①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一中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这与图一中①蛋白质和和③磷脂双分子层均有关,A错误;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图一中甲、丙、丁都需要蛋白质载体协助,其运输速率受载体多少影响,而与运输物质的浓度无关,C正确;图二说明K+的吸收速率受02浓度的影响,推测其为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图一中①载体蛋白的参与,D错误。

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1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没有核仁的细胞无法形成核糖体

B.核糖体与艾滋病病原体的化学成分相似

C.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D.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答案】B

【解析】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没有核仁的原核细胞也能形成核糖体,A项错误;核糖体与艾滋病病原体(HIV)的化学成分相似,都由RNA和蛋白质组成,B项正确;在光反应阶段,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一部分用于将水在光下分解产生[H]和氧,一部分传递给ADP,使其与Pi结合生成ATP,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H]与氧结合生成H2O、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ATP的过程,C项错误;对于真核生物而言,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但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之外的细胞结构中,D项错误。

11.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吞噬消化作用。

有两种吞噬作用:

一种是自体吞噬;另一种是异体吞噬,如图所示。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消除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实现的

B.蝌蚪尾巴的消失与溶酶体无关

C.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D.由图可知伴随吞噬的进行,溶酶体(吞噬溶酶体)体积会增大,但不会一直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线粒体衰老后被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后形成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后被消化处理;细菌等病原体通过内吞作用形成吞噬体后与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

【详解】

A.据图分析,消除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实现的,A正确;

B.蝌蚪尾巴的消失与溶酶体有关,B错误;

C.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即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由图可知,伴随吞噬的进行,溶酶体和吞噬体融合以后,吞噬溶酶体增大,但不会一直增大,D正确。

12.研究人员对日光温室内的黄瓜补充不同波长的光,测得黄瓜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为进一步探究补充不同波长的光对黄瓜光合速率影响的原因,研究人员测定了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和基粒数,结果如图2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据图1可知,10:

00前适当补充红光,对黄瓜的生长最有效

B.14:

00~16:

00,三组光合速率均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补蓝光时,由于基粒数减少不利于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进行

D.补红光时,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减少由光合作用减弱导致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通过曲线图、柱形图的分析,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A.据图1曲线变化规律可知,与对照组相比,若采取在10:

00前适当补充红光措施可提高黄瓜的光合速率,补充蓝光光合速率反而下降或与对照组相同,可见适当补充红光,对黄瓜的生长最为有效,A正确;

B.14〜16时,三组光合速率均比8~14时降低,影响的主要因素应是光照强度下降所致,B正确;

C.据图2数据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补充蓝光时细胞内叶绿体数相同但由于基粒数量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光反应下降从而引起光合速率下降,C正确;

D.依据图1、2结果分析,补充红光时叶绿体中淀粉粒数减少,是造成光合速率比对照组大的原因,说明促进光合产物运出叶绿体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对题图的解读:

分析图1:

在10:

00前适当补充红光对黄瓜的生长最有效,分析图2补充红光有利于增加叶肉细胞叶绿体的数量,但是每个叶绿体的基粒数量减少,每个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减少,补充蓝光叶肉细胞叶绿体的数量基本不变,但是每个叶绿体的基粒数量减少,每个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增加,据此分析解答各选项。

13.关于氧气对生命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无法进行主动运输

B.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可以抑制厌氧菌的繁殖

C.氧气浓度越高,乳酸菌的呼吸速率就会越大

D.长期生活在低氧环境中,血红蛋白含量会降低

【答案】B

【解析】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A错误;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B正确;乳酸菌是厌氧菌,氧气会抑制其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长期生活在低氧环境中,血红蛋白含量会升高,D错误。

14.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甲是测定无氧呼吸的装置B.装置乙应在E处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

C.装置乙应让D先反应一会再连接D.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实验装置图:

甲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A中加入的是NaOH,作用是吸收空气中CO2,B瓶中是酵母菌培养液,C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呼吸产生的CO2;乙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D瓶中是酵母菌培养液,E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也是检测呼吸产生的CO2。

【详解】

A.甲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A错误;

B.E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

C.装置乙应让D先反应一会再连接,以消耗掉瓶中的O2,从而确保通入E处的CO2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C正确;

D.光不影响细胞的呼吸,所以两个装置都可在光下进行,便于观察现象,D错误。

15.某种野生型油菜存在一种突变体,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其叶片呈现黄化色泽。

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

指标类型

类胡萝卜

素/叶绿素

叶绿素a/b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CO2·m-2·s-1)

呼吸速率/(μmolCO2·m-2·s-1)

野生型

0.28

6.94

8.13

210.86

4.07

突变体

0.32

9.30

5.66

239.07

3.60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B.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发生的改变可能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

C.突变体成熟叶片中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比野生型低2.47(μmolCO2·m-2·s-1)

D.CO2浓度、ATP与[H]产量等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等。

根据题表中数据可知,突变型个体和野生型个体相比,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叶绿素a/b、胞间CO2浓度都升高,但呼吸作用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下降,据此分析。

【详解】

A.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色素可以溶解在层析液中,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常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A错误;

B.突变型个体和野生型个体相比,叶绿素a/b升高,因此突变体中发生的改变可能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B正确;

C.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的CO2的消耗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5.66+3.60=9.26,野生型叶片中叶绿体的CO2的消耗速率为8.13+4.07=12.20,因此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的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低12.20-9.26=2.94μmolCO2•m-2•s-1,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可知,突变体叶片中的胞间CO2浓度高于野生型,因此CO2浓度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D错误。

16.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几个时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有2个四分体B.丙图可发生基因重组

C.乙图中一定存在等位基因D.丙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含染色单体,呈现的特点是: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而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A项错误;图丙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含染色单体,呈现的特点是:

同源染色体分离,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此期可发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这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B项正确;图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呈现的特点是: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不存在等位基因,C项错误;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表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7.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C.EF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CD段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中实线甲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虚线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其中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EF表示着丝粒分裂。

【详解】

A.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以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

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B正确;

C.DE对应的时间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EF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无关,C错误;

D.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前期有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从而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重组,D正确。

18.癌症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的核质比例增大,自由水含量高,具有“不死性”

B.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但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C.原癌基因突变产生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后不能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D.环境的恶化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性都有可能提高癌变率,增加患癌风险

【答案】B

【解析】癌细胞分裂旺盛,其核质比例增大,自由水含量高,能够无限增殖,具有“不死性”,A正确;癌细胞是多基因突变的结果,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与正常细胞的遗传物质存在差异,B错误;原癌基因与细胞增殖有关,突变后形成癌基因,抑癌基因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其突变后不能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C正确;研究表明,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性都有可能提高癌变率,增加患癌风险,D正确。

19.最新研究表明,决定细胞“命运”的内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外因则取决于细胞对细胞外信号的特异性组合所进行的程序性反应,下图为部分信号决定细胞“命运”的示意图,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胞外信号,则下列有关细胞外信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胞外信号D和E,细胞就一定会进行分裂

B.对于癌细胞而言,细胞外信号A~E可能会持续起作用

C.只有细胞外信号F和G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D.由于细胞凋亡无胞外信号作用,可证明细胞凋亡与基因无关

【答案】B

【解析】该实验说明,信号A—E同时存在时,细胞才会进行分裂,不能说明只要有胞外信号D和E,细胞就一定会进行分裂,A错误;信号A—E同时存在时,细胞会进行分裂,而癌细胞能连续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对于癌细胞而言,细胞外信号A—E可能会持续起作用,B正确;该实验说明信号A、B、C、F、G同时存在时能诱导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C错误;图中只是给出了决定细胞“命运”的部分信号,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细胞凋亡又称为编程性死亡,该过程受遗传物质(基因)的控制,D错误。

20.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B.转录时,DNA的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C.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需要三种RNA参与

D.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形成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R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或RNA为模板催化核苷酸合成RNA的酶,在DNA转录和RNA复制过程中都需要RNA聚合酶催化;DNA聚合酶一般参与DNA复制或PCR过程,其结合位点位于DNA上。

【详解】

A.RNA聚合酶既能催化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RNA,也能催化DNA双链打开,结合位点也可以在DNA上,A错误;

B.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B错误;

C.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需要转录和翻译,需要mRNA、rRNA、tRNA的参与,C正确;

D.原核细胞有核糖体,D错误。

21.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能引起埃博拉出血热。

如图为埃博拉病毒结构示意图。

其中GP→VP是7种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