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集邮学文字版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154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集邮学文字版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基础集邮学文字版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基础集邮学文字版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基础集邮学文字版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基础集邮学文字版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集邮学文字版教材.docx

《基础集邮学文字版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集邮学文字版教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集邮学文字版教材.docx

基础集邮学文字版教材

第一章邮票

一、邮票是国家的名片

邮票是弘扬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粹的重要宣传载体,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和科学文化的真实缩影。

具体体现在:

政治性、国际性。

二、邮票是知识的百科全书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行的邮票都会涉猎历史、地理、科学文化、体育、卫生、天文等多方面的知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三、邮票是艺术的宝库

邮票是通过艺术来表现主题的,完美无暇的邮票总是以其精美的图案、绚丽的色彩、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吸引着集邮者的热情。

四、邮票是历史的见证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凡政治、历史、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重大事件几乎均反映在邮票上,形成了内容丰富而又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

五、邮票是特殊商品

邮票一旦作为收藏品进入流通领域即成为商品,就可用价格来体现其价值。

收藏时间长的邮票因存世量减少而价格提高。

第一节邮票的定义和属性

1、邮票的定义

邮票是指由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预付邮资凭证。

本质含义:

第一、必须是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

第二、必须是邮资凭证。

2、邮票的属性

基本属性—邮资凭证

预付邮资属性是邮票的最基本的属性,也是邮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邮票是交寄邮件者交纳邮资的标志,是用户和邮局之间邮政服务的契约形式。

在通信领域中,邮票具有使用一次性、币制相对性、预付邮资值不可变动性。

经济属性—特殊商品

邮票只有作为收藏品进入集邮领域,成为人们购买、交换的对象,才成为一种商品,而且是一种特殊商品。

其特殊在于:

是由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统一设计、统一印制、统一发行的。

除普通邮票外的绝大多数邮票只能一次性生产。

以面值作为价格来出售,发行期内售价不变

文化属性—艺术载体

邮票可作为集邮者欣赏、研究、收藏的艺术品时,具有文化属性。

其图案是反映人类文明的精神产品,是展现历史进步的宝贵历史文物,是传播各种知识和政治主张的文化媒体。

第二节邮票的要素

1、邮票的三大要素

铭记、面值、图案

铭记邮票票面上用来表示该邮票发行国家(或地区)和发行机构的标志。

国名和铭记的形式有:

文字标注大多数国家以国名或国名加“邮政”或仅印“邮政”字样。

以本国文字表示,或本国文字加英文,或多种文字并列等。

图案标注英国发行的纪念、特种邮票不标国名,用女王侧面像剪影来代替国名,

没有标注巴西、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国家早期发行的邮票没有任何铭记;中国若干解放区邮票也无铭记。

特殊标注匈牙利以匈牙利主要民族马扎尔的名称(MAGYAR)代替国名;瑞士邮票以古希腊神话中护卫神的名字(HELVETIA),现在的瑞士人多为荷尔维第亚人的后裔。

面值邮票票面上用阿拉伯数字或文字标明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

世界各国(或地区)邮票的货币单位多为该国(或地区)的法定本币或辅币,面值数额多为常用的邮件资费。

邮票面值的标注方式有:

用阿拉伯数字标示,简单醒目,国际通用。

隐去面值,用文字标示

混合标注,除使用阿拉伯数字外,另用本民族文字中的数字标注面值。

附捐邮票的面值标示最常见的形式为:

邮资+附捐金额

邮票的售价与面值

邮票、小型张面值与邮票售价一般是相等的,而小全张、无齿票等数量印量少,成本高的邮票,在发售时往往会高于面值。

超过规定的邮局销售期,根据市场需求,售价与面值也不同。

图案

邮票票面上的图文,泛指票面上的全部印刷内容。

其中包括主图、边饰和边框,此外还有国名标记和地名标记、邮政标记、邮票面值和反映邮票发行目的的文字及志号、年份等。

邮票图案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貌,邮票画面几乎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全部壮举。

2、邮票其它要素

票幅:

单枚邮票的尺寸。

志号:

印在邮票图案下方的编号,表示票种、套号、图号、年份。

版铭:

印在全张邮票边纸上的与邮票相关的各种文字、标记及图形。

齿孔:

单枚邮票边沿上的孔洞。

凸出的部分称为齿,凹进的部分称为孔,合称齿孔。

按国际规定,在20毫米的长度内有多少个齿或多少个孔,就称多少度。

刷色:

邮票图案的颜色。

背胶:

涂刷在邮票背面的胶层。

第三节邮票的种类

普通邮票

面值种类齐全,供邮寄各类邮件贴用的通用邮票。

简称普票。

是邮票的主要类别。

特点是发行量大,发售时间长,票幅小,图案比较固定,印刷次数多,有多种版别。

世界第一枚普票是英国1840年5月发行的《黑便士邮票》。

中国第一套普票是1878年7月发行的《大龙邮票》。

新中国第一套普票是1950年2月发行的普1《天安门图案(第一版)》

纪念邮票

为纪念重大时间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

简称纪票。

特点是票幅通常较大,图案内容丰富,实际印制精美,大多数有特定的纪念文字,有特定的发行日期和规定的出售期限,一经公布发行量后,不允许重印。

世界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871年4月秘鲁发行的1851年利马和卡亚俄铁路通车20周年纪念邮票;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894年11月19日发行的《慈禧60寿辰纪念邮票》;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特种邮票

为宣传特定事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简称特票。

特种邮票涉及内容广泛,包容古今中外、历史地理、科学发明、文化艺术、著名人物、名山大川、奇花异卉以及建设成就等。

特点与纪念邮票相仿,有固定的发行日期,在邮局限期出售,不允许重印。

新中国第一套特种邮票是1951年10月1日发行的特1《国徽》。

附捐邮票

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筹款而在邮资外另加附捐金额的邮票。

又称福利邮票、慈善邮票。

邮票面值与附加金额的表示方法有:

一是印有邮资+附捐金额;二是印有邮资和售价;三是不印附捐金额;四是正票之外的附票上印有附捐金额。

附捐金额不能作为邮资使用。

世界上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897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发行的1便士邮票,售价比邮票面值高,多收入的资金用于慈善事业。

中国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920年北京一版帆船加盖“附收赈捐壹分”邮票,集资赈济黄河灾民。

新中国第一套附捐邮票是1984年2月16日发行的T92《儿童》。

面值为8分+2分。

航空邮票

供寄递航空邮件贴用的专用邮票。

多以飞机、鸽子、气球等为主要图案,并印有“航空”、“航空邮票”或“航空邮政”等字样,现已取消。

军用邮票

供现役军人或军用机关免费或减费寄递邮件贴用的专用邮票。

现已取消。

世界上最早的军事邮票于1879年由奥地利为其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亚纳的占领军发行。

中国最早的军用邮票是1938年9月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邮票。

新中国第一套军邮是1953年8月发行的军1《军人贴用》邮票。

加盖邮票

在邮票或者适合作邮票的其他票卷上加印或者加改图文(一般是文字),用以改变或补充原票的发行机关、用途、使用地区或面值等而形成的邮票。

改变原面值称为加字改值邮票。

欠资邮票

邮局向件人收取欠付邮资时贴用的专用邮票。

常以“欠资”字样和面值数字为主图,不能作为预付邮资的凭证,邮局也不出售。

现已取消。

电子邮票

根据邮资需要,由自动售票机打印不同面值并出售的邮票。

又称自动化邮票。

小全张

四周带有边式的印有全套或数枚邮票的小张邮票。

其上所印邮票的面值、图案、刷色一般与各单枚邮票相同。

一般高于面值出售,但作为邮资凭证时,只能按原印的面值使用。

小型张

四周带有边饰的单枚小张邮票。

独立成“张”。

通常与同票题全套邮票相伴发行,也有的单独发行,一般面值较高。

小本票

将一种或几种常用面值的数枚邮票连印在一起并装订成册的小本册。

又称邮票小册。

其特点:

一是配有简单或精美的封面、封底,并印有与邮票相关的图案或文字说明;二是小本里面的邮票与邮局全张的图案、面值、刷色等基本相同;三是邮票上有一边或两边无齿;四早期发行的通常按面值出售。

有关邮票表叙的几个专有名词

枚:

邮票的最小计量单位,从全张邮票上分撕下来,不可在分撕的邮票个体。

套:

全套计量单位的简称。

一次确立选题的1枚或若干枚邮票组合的计量单位。

连:

以连票形式为计量单位的简称。

连票是邮票之间没有分撕开而连在一起的状态,有异图相连和同图相连之分。

常见的有横三连、横双连、四方连、六方连、直双连。

对倒票:

连票的一种特殊形式,相连的两枚邮票的图样相互颠倒,有直双连上下对倒和横双连左右对倒。

过桥票:

连票中的另一种特殊形式,相邻的两枚邮票之间隔有较宽的纸边,像一座桥把两枚邮票连接起来,这些边纸称为过桥。

过桥有空白过桥、文字过桥、图案过桥。

印刷全张:

整个印版在印刷机上印出来的印张,可以切成若干个邮局全张。

邮局全张:

邮局出售的整张邮票,通常四周都带有边纸,上面印有厂铭、色标、裁切线、规矩线和印刷顺序号。

有的还印有邮票名称、数值铭以及有关图案、文字等等。

 

第四节邮票的选题、设计、印刷

由票的产生,要经过选题、设计、印刷三大步骤。

选题工作一般都在早一年由主管部门确定下一年度的题材内容。

选题首先应考虑该年内的重大纪念活动,如节日、会议、著名人物的生辰忌辰纪念等,属于纪念邮票范围,都可以事前列入计划,如期发行。

也有一些纪念活动需要临时设计,如前几年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得七项冠军,世界女排获世界杯冠军,必须在取得比赛胜利之后才能补列计划。

我国是一个东方古老大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文化发达,选题就更为广泛,如名山大川有黄山、庐山、峨嵋、五岳、长江、黄河、黄果树;花卉有菊、梅、荷、兰、山茶、牡丹、杜鹃;珍稀动物有丹顶鹤、金丝猴、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白暨豚,朱环、褐马鸡、野羊;其他如古典文学、出土文物、民间工艺、民族舞蹈等,加上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可说内容十富,取之不尽,这些都是特种邮票的最佳选题。

特种邮票有一特点,在安排上没有纪念邮票那样有时间性,能提前错后,回旋余地大。

邮票选题要反映国家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传统文化、自然风光、人文精神以及意识形态,都是采用正面、褒扬的形式进行宣传,但是各国和各地区、东方的西方国家在选题定位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我国澳门发行的邮票,选题就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一些在内地不可能上邮票的内容,而能符合澳门的邮票选题原则。

普通邮票,使用量人,宣传作用时间长,在题材上也值得重视,如天安门、长城象征伟大的祖国,革命圣地歌颂斗争历程,祖国风光展现神州锦绣,民居介绍古老的建筑风格,工农兵人物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都属极好的题材。

由于普票票幅小,刷色单纯,宜在一定时间内(二年左右)更换新内容。

目前普通邮票选题趋向于中性内容,如现在发行的《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中国鸟》。

选题确定之后,就要由邮票设计家进行设计。

我国邮票发行部门设有邮票设计室,拥有许多邮票设计家,专门从事邮票设汁工作。

在社会上也拥有着大量的画家、美术工作者,也可为邮票设计贡献聪明才智。

邮票的原画可以是他人的,如簪花仕女图、齐白石作品选,更多的是设计家自己动手画的,如峨嵋风光,作者五上峨嵋,拍了大量照片,画了多幅写生,然后进行筛选,择优画成草图,一般为邮票的四倍或六倍大,初稿经邮票评委会集体研究,确定选用后报请邮电部批准,即可正式制版付印。

有些国家采用征稿制,如美国1984年圣诞节邮票,其中一枚就是从50万件中选出的。

这种办法可以发现许多优秀作品。

我国也曾经尝试过,如1985年发行的《教师节》邮票就是通过社会征稿的作品。

邮票设计是一件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往往一幅名画,制成邮票后并不理想,因为邮票体积小,不同于其他绘画艺术,必须掌握放大与缩小的关系,是设计成功的秘诀之一。

邮票的知识性很强,要力求写实,抽象性的题材也得使人容易领会设计者的意图。

邮票不仅仅是画面,还得有国名、名称,面值等配合,必须配合默契,收牡丹绿叶之效,达到图文交辉。

好在我国文字是一种书法,具有艺术魅力。

色调配合亦极重要,如《白鹤》采用全金为底就不协调。

邮票是否受人喜爱,主要取决于艺术的感染力,如《黄山》票的感染力就大于《西湖》票,生肖票老大歌《猴》的吸引力就超过后来的十一位小弟弟。

——枚邮票从图画、角度、绘制、雕刻、制版、采色、印刷一系列过程都要做到有机的配合,才能达到主题明确,布局谨严、图文和谐、色调明快。

欣赏起来,就能高度展现小型艺品——邮票的水平,使邮票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通过图案而融会贯通,产生美育功能。

邮票画面虽小,却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都很重视印刷工作,其方法主要有:

凸版:

比较古老的一种印刷方法,书刊报纸多采用之,又可分木刻版、活字版、电镀版、照相凸版、塑料和橡皮凸版等,如普2、欠1。

凹版:

习称雕刻版,历史也较悠久,主要印制钞票、邮票等有价票券,如1840年英国的黑便士就采用凹版印制。

凹版可分为照相凹版、雕刻凹版、电子雕凹版。

新中国早期票中甚多采用,如敦煌壁画、古代发明、中国古代科学家、林业建设等。

自从1914年照相凹版(即影写版)问世,由于色采鲜艳,很快占据邮票印刷的中心,我国自1959年开始采用。

如(金鱼》、(蝴蝶》、《丹顶鹤》、《牡丹》等,极受人欢迎。

平版:

印版表面没有凸起和凹陷,而是利用油水不相混淆的性质,使油墨只吸附于图案部分版面上。

早期票如(广州解放纪念》为石印。

现在多用胶版,如比问玩具,兰花票等。

混合版:

采用两种印刷版印制者,如黄山风景为影写版与雕刻套印,它取两者之长,色调丰腴,线条明朗,效果特佳。

白求恩邮票我国采用影雕混合,加拿大采用胶雕混合,各具特色。

目前,采用较高技术水平的胶版和胶雕套印,更加丰富了邮票的印刷种类。

第二章邮政用品

邮政用品

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制作的、用于邮政业务的各种用品。

集邮界称谓的邮政用品特指用于各种邮政业务预印邮资(或免资)的用品。

预印邮资邮政用品可分为:

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邮资信卡、国际回信券。

第一节邮资信封

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印有邮资图案的信封;或是经邮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印有免资图文,以供用户使用时免收邮费的信封。

简称邮资封。

邮资信封是邮资已付凭证的一种形式。

分为普通邮资封、纪念邮资封、航空邮资封、挂号邮资封、管道邮资封、贺年邮资封、礼仪邮资封、美术邮资信封等。

邮政史上最早的邮资封是1840年与黑便士邮票同时发行的,由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威廉·马尔莱迪设计,故称马尔莱迪邮资封。

中国最早的邮资信封是1893年“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发行的以“工部”局徽作邮资图案的信封。

1、普通邮资信封

由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印有常用邮资和普通邮资图案的信封。

普通邮资封发行量大,多次印刷,因此在用纸、刷色、尺寸、图案的位距等各方面产生较多的细微差别,是传统集邮研究的内容之一。

新中国首枚邮资信封是普9型天安门图案普通邮资信封。

2、纪念邮资信封

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专门发行的邮资信封。

世界上最早的邮资信封是美国1876年为纪念费城建市100周年博览会发行的两种邮资封。

邮资图呈盾牌形,面值3美分,分红、绿两色,邮资图上的火车、骑马的信使使用钢模冲压,使之凸出纸面呈浮雕效果。

新中国首枚纪念邮资信封是1982年8月26日发行的JF.1《纳米比亚日》纪念邮资信封。

纪念邮资信封的特征:

除印有邮资图案外,大多数纪念邮资信封在左下部还配有与纪念主题相关而专门设计的图案。

信封背面有中英文对照的纪念主题文字说明、发行机构、编号和发行年份。

3、航空邮资信封

用于航空寄递并印有航空标志的邮资信封,邮资图面值为航空信函资费。

航空信封多在信封四边印以红、蓝相间的色块,或是印有“航空”字样。

中国有个别邮资图面值是航空信函资费的邮资信封,但封正面未印“航空”标志。

4、挂号邮资信封

专供用户寄发挂号信函使用的邮资信封,印有挂号信函文字或标志,邮资图面值符合挂号资费金额。

5、管道邮资信封

专供管道邮政业务而发行的邮资信封。

气压管道传送邮件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欧洲一些国家开办的一种邮政运输方式。

它利用锅炉、气泵、阀门等器件在地下管道中制造真空或增加空气压力,推动装有邮件的传输箱沿管道前进。

奥地利于1875年始发,后德国、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也相继发行。

6、贺年邮资信封

邮政主管部门印制发行的供用户交寄贺年片、贺年信笺的邮资信封。

贺年邮资信封的配图和邮资图案大多围绕贺年主题,呈喜庆气氛。

前苏联是发行贺年邮资封较早且数量也较多的国家。

新中国1993年11月15日首次发行“甲戊年”贺年邮资封,与贺卡配套出售,全套6枚,邮资图案是双狗图,封左下方是兰花图案。

7、礼仪邮资信封

邮政部门为配合人们表示尊敬、祝贺、喜庆、哀悼等礼节和仪式而专门发行的邮资信封。

封上印有相关的图案,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8、美术邮资信封

印有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作品的邮资信封。

1957年至1959年,中国陆续发行了1套美术邮资封,邮资图案为普9邮票的天安门图,封面左侧饰以中国画、版画、宣传画、剪纸等,设计印刷精美。

美术邮资信封图案中集邮素材丰富,是当代专题集邮的重要邮品。

第二节邮资明信片

邮资明信片是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印有邮资图案的明信片。

邮资明信片也是邮资已付凭证的另一种形式。

邮资明信片常见有以下几类:

普通邮资明信片、纪念邮资明信片、特种邮资明信片、航空邮资明信片、风光邮资明信片、贺年邮资明信片、广告邮资明信片、军用邮资明信片、专用邮资明信片、加盖邮资明信片、免资明信片等。

世界上最早的邮资明信片是1897年10月1日奥地利发行的一种印有奥皇弗郎茨·约瑟夫侧面头像图案、面值2克鲁兹的明信片。

1897年中国清代邮政首次发行面值为(银元)1分的邮资明信片。

1950年新中国邮政首次发行普东1天安门图邮资明信片,邮资为东北币2500元,另加纸费500元,仅限东北地区使用。

1、普通邮资明信片

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印有常用邮资和邮资图案明信片。

普通邮资明信片多次印刷、大量发行。

早期的普通邮资明信片的邮资图案多取自当时所用普通邮票图案。

现阶段已发展到重新设计邮资图案,且发行频率加快,目前普通邮资明信片已发行100多套。

2、纪念邮资明信片

邮政主管部门为纪念或宣传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印有纪念性邮资图案及有关纪念性图画和有关文字的邮资明信片。

纪念邮资明信片的特点是限量发行,一次印刷,发售时间短,印制精美。

世界首枚纪念邮资明信片是英国于1890年为纪念均一邮资在英国实施50周年而发行的。

中国第一套纪念邮资明信片是1927年3月5日发行的《交通银行二十周年纪念明信片》,全套4枚,邮资图案为帆船图邮票,背面印有上海、天津、汉口交通银行大楼外景。

新中国于1984年8月1日至19日首次陆续发行了《中国在第23届奥运会获金质奖章纪念》纪念邮资明信片,共16枚,编号JP1。

之后陆续形成系列,至今已发行130多套。

3、特种邮资明信片

邮政主管部门为宣传和展现某些特定的人物或景物风貌而发行的邮资明信片。

我国于1994年1月5日首次发行《哈尔滨冰雪风光》特种邮资明信片,分A、B组发行。

4、风光邮资明信片

邮政主管部门为宣传国家的风光名胜、文化古迹、风土人情而有计划分地区发行的印有自然风光图案、作旅游宣传或供旅游者使用的邮资明信片。

风光邮资片以摄影作品为原稿,邮资图与明信片背面图案相同,印制精美,发行量少。

风光邮资片每套分A、B两组,每组各10枚,A组为国内邮资,B组为国际航空邮资。

新中国风光邮资片的发行情况:

1984年8月20日,发行编号为YP.1的《桂林山水》风光邮资片。

至1994年11月4日发行YP.16《湖北风光》为止,供发行16套。

1995年5月18日发行《河北风光》开始,编号改为FP.1,重新编号发行。

2003年发行《山东风光》时,高值B组改为每套4枚,,同时发行A组本册式。

5、贺年邮资明信片

邮政主管部门专为人们用于祝贺新年而发行的印有相关图文的邮资明信片。

大多在前一年底发行,邮资图多为生肖图案,印有相关的图画和文字,图文并茂,印制精美,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1981年12月至1990年共发行10套。

6、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

邮政主管部门为人们互祝新年而专门发行的可兑奖的邮资明信片。

1991年12月1日首次发行,全套12枚,背面图案6枚为民间艺术,6枚为卡通图案,铭记由“中国人民邮政”改为“中国邮政CHINA”,至2002年11月15日止,发行12套,形成系列。

期间在规格、面值、种类上有较多的变化。

7、获奖邮资明信片

邮政主管部门为奖励获得贺年(有奖)明信片末等奖而专门设计发行的邮资明信片。

在1993-1995年发行3套,每套均为5枚;邮资图为生肖图案。

该明信片不出售,仅供在规定的兑奖时期内凭中奖明信片到邮局领取。

8、广告邮资明信片

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印有广告图文的邮资明信片。

19世纪末,欧洲许多国家发行的邮资明信片上出现了广告。

1992年起我国开始在贺年(有奖)明信片上加印工商企业的广告图文,称为“企业金卡”、“企业拜年卡”。

随后又开始在普通邮资明信片上加印广告。

9、军用邮资明信片

邮政主管部门和军事部门发行的专供军人或军事单位使用的、免费或收取较低资费的明信片。

包括战地军用明信片、军人明信片和战俘明信片等。

军用邮资片有的印有邮资图、有的印“军邮”或“军邮免费”字样。

英国和日本分别于1900年和1904年发行过军用邮资明信片;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官兵使用过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送的军邮明信片。

10、专用邮资明信片

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印有特定使用范围和相关图文内容的邮资明信片。

专用邮资明信片的特点是正面已印好收件人名址,不能另作通信使用。

面值与普通邮资明信片相同。

包含邮政咨询卡、捐资明信片、回音卡等。

11、加盖邮资明信片

因政权、邮资变更或社会需要,邮政主管部门在邮资明信片上加盖特定图文的明信片。

12、免资明信片

邮政主管部门批准发行的可免费寄递的明信片。

简称免资片。

明信片上印有或加盖表示免资的图文,使用者不必交付邮资,一般都规定有免资时间、使用地区和免资范围,多带有纪念性质。

第三节邮资邮简

邮资邮简是由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集信封、信纸和邮资凭证功能为一体的,既经济又方便的通信用品。

特点是将信纸、信封合二为一,邮简展开后,纸幅较大,可书写文字。

背面大多印有各种题材的文字、图案,是专题集邮的有效素材。

邮资邮简常见有以下几种:

普通邮资邮简、纪念邮资邮简、航空邮资邮简、专用邮简、免资邮简、邮政公事邮简、军用邮简、加盖改值邮简、美术邮资邮简等。

世界上最早的邮资邮简是1840年英国发行的马尔莱迪邮资邮简,与马尔莱迪邮资封不同的是邮简正面两边印有邮政广告文字。

1、普通邮资邮简

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专为一般通信使用,通过水陆路运递、印有常用邮资和邮资图案的邮简。

特点是发行量大,可多次印刷,使用广泛。

新中国首次发行的是“东北贴用”普通邮资邮简。

2、纪念邮资邮简

邮政主管部门为纪念某一事件、活动而发行的、印有纪念性图案和文字的邮资邮简。

1998年11月12日,我国为1999年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发行的1套2枚邮简,是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资邮简。

两枚邮简的名称和图案分别为《嫦娥奔月》和《柳毅传书》,隐喻天上、人间的信息传递。

3、美术邮资邮简

在邮简的书写收件人名址一面印有美术图案的邮资邮简。

新中国于1951年和1952年发行了“北京风光”系列和“剪纸”系列美术邮资邮简。

第四节邮资信卡

邮资信卡是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印有邮资或邮资已付图、不需要套封寄递的折叠式通信卡片。

信卡兼有明信片和邮简的特点,使用方法与邮简相似。

信卡外页正面为明信片格式,用于书写收、寄件人名址,背面一般印有主题图画;内页用于书写通信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