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143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docx

《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docx

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

第一章绪论

1.交通工程学定义:

我国《交通工程手册》给出的定义: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是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学科的内涵:

(1)交通特性

(2)交通调查(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4)交通流理论(5)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6)交通组织管理与监控、诱导的理论、技术与方法(7)交通事故的预测、预防、交通安全的评价、对策与交通违法处理(8)停车需求与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管理(9)交通环境保护、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10)自行车交通的特性,通行能力,使用条件及线路的规划设计(11)道路交通立法、条例等(12)新交通体系及各种交通设施等

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

(1)系统性

(2)综合性(3)交叉性或复合性(4)社会性(5)前瞻性(6)动态性

2、运输工程学包括哪五类?

(P6标题前一段)

运输工程学包括:

道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

5.交通系统的构成要素(一个安全、畅通、效率、便捷、环保、协同的先进交通系统):

1、人/物2、交通工具3.交通设施4、交通环境5、交通规划6、信息。

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

1.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

人、车、路、环境

2.驾驶人的生理、心理特性:

(1)视觉特性:

①视力②视野③色感

(2)反应特性:

反应是由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

它包括驾驶人从视觉产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四肢发出命令。

反应时间:

2.5s

3.道路交通特性:

(1)道路网体系

(2)道路网布局(3)路网密度(4)道路线形(5)道路结构

3.道路网体系:

道路网体系一般分为公路网和城市道路网两大体系,并且这两大体系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公路网主要服务于区域城际及乡村的交通联系,城市道路网主要服务于城市内部及其与外部的交通联系。

4.

4.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是指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平均交通量=1/n(求和)Qi(Qi为各规定时间段内的日交通量(辆/d),n为各规定时间段的时间(d)

5.影响交通量特性的因素主要有:

(1)公路、城市道路的类型和等级

(2)道路功能(3)地区特征(4)时间特征

6.交通量特征的分析,一般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交通量的时间按分布特性

(2)交通量的空间分布特性(3)交通量的构成特性

7.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

(1)月变化:

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称为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K月=AADT/MADT,K月最大时,该月是一年交通量最少的一个月

(2)周变化:

指一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也称日变化(3)时变化:

①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②高峰小时系数PHF,PHFt=高峰小时交通量/[(t时段内最高交通量)*60/t]

8.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1)城乡分布

(2)在路段上的分布(3)交通量的方向分布,方向分布系数KD=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双向交通量*100%(4)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

9.设计小时交通量:

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绝大多数小时车流能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阻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适当的小时交通量座位设计小时交通量,第30位最高小时是最合适的.所谓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以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10.行车速度特性:

设行驶距离l,所需时间为t,则车速可用l/t形式表示,

(1)地点车速:

车辆通过某一地点时的瞬时速度,用作道路设计,交通管制规划资料

(2)行驶车速:

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用于评价该路段的线形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3)运行车速:

用于评价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运行状况(4)行程车速:

又称区间车速,用以评价道理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

要提高运输效率就是要提高车辆的行程车速(5)临界车速:

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对于选择道路等级具有重要作用(6)设计车速:

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

11.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

(1)中位车速

(2)85%位车速,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车速(3)15%位车速,规定低速限制,减少阻塞排队现象

12.交通密度:

指某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数目,k=N/L(辆/km)

12、交通流三参数:

交通量Q、行车速度V、车流密度K。

Q=KV

交通流:

行人流、自行车流、机动车流。

交通流具有约束(控制与管理)与自由(交通参与者选择行为)的双重性,车辆道路及其他交通影响的局限性,时空变化性。

14、平均车头时距ht及平均车头间距hd分别为流量及密度的倒数

4、车辆的交通特性(P24-25)

a、设计车辆尺寸b、动力性能c、制动性能(公式2-1)d、快速公交车辆特性

5、路网布局的形式及特点(P28-29)

典型的公路网布局有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等。

特点见P28表2-9

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有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行等。

特点见P29表2-10

8、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定义及应用(P37-38)

定义:

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车道宽度和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

应用:

对于多车道公路,运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可确定其车道数和路幅宽度,通过准确计算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双车道公路,主要用语计算各不同时期的高峰小时和交通量,并据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使用品质等。

第三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1.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

(1)交通流要素的调查

(2)交通出行调查(3)交通事故调查(4)交通环境调查

2.交通量调查的目的:

(1)在某一地点作周期调查,了解交通的组成,分布,掌握交通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的规律,据此可预测交通量及其发展趋势

(2)为道路规划,建设及交通运营管理与控制提供交通流量,流向,车速延误,停车等数据(3)通过事前事后的交通量调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与交通管理措施的效果(4)在交通研究中通过交通量调查掌握交通实态与变化规律(5)用于推算道路通行能力,预测与计算事故率及道路运输成本和效益等(6)为制定交通政策法规与科学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3.交通量调查的种类:

(1)区域交通量调查

(2)小区边界线交通量调查(3)核查线调查(4)特项地点或专项交通量调查。

4.交通量调查的方法:

(1)人工观测法

(2)试验车移动调查法(3)车辆感应器测定法(4)

仪器自动记测法(5)摄影法

5.速度调查的主要方法:

(1)人工观测法

(2)使用测速器测定速度(3)驶入驶出测量法

6.密度调查方法:

(1)出入量法

(2)摄影法。

2、交通量调查的基本要求。

(P46对四段话进行总结也可自行总结)

基本要求:

a、调查中必须对对应于某些条件下进行的予以注明。

b、交通检查与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应视实测目的予以选择,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c、要求调查人员要有较好的素质,广泛的协作和良好的组织。

d、调查开始就要进行总体设计,使调查成果既能满足要求,但又无不必要的多余数据。

3、交通量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P47-50)

时间:

(1)常年观测

(2)抽样观测(3)当以每天部分时间的实测交通量换算全天交通量:

a、作16h观测6:

00-22:

00b、作12h观测7:

00-19:

00

(4)进行高峰小时交通量调查时应选择包括高峰小时在内的连续3个小时。

地点:

(1)不受平面交叉口交通影响的路段。

(2)交叉口各入口停车线处。

(3)交通设施的出入口处

(4)特定地点,如分界线与道路交叉口等处。

方法:

(1)人工观测法。

(2)试验车移动调查法。

(3)车辆感应器测定法。

(4)仪器自动计测法

(5)摄影法。

7.行车时间:

汽车沿一定路线,在实际交通条件下,从一处到另一处行车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和延误)

8.延误:

(1)基本延误:

(固定延误)由于交通控制装置所引起的延误,与道路交通量多少及其它车辆干扰无关的延误

(2)运行延误:

由于各种交通组成间相互干扰而产生的延误(3)行车时间延误;车辆在实际交通流条件下,由于该车本身加速,减速或停车而引起的时间延误,即与外部干扰无关的延误(4)停车延误;由于某些原因使车辆实际停止不动而引起的时间延误。

8、延误的概念(P65)

概念:

指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人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控制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

9.延误产生的原因:

(1)基本延误主要产生在车辆过交叉口时这种延误与交通流动的特性无关,是由信号,停车标志,让路标志及平交道口等原因造成

(2)运行延误是因其他车辆或行人干扰而产生的

10、交叉口延误调查的内容和方法(P65-66)

内容:

延误调查实际上是对不同条件下的行车时间调查

方法:

(1)行车时间调查:

与区间行车时间调查方法相信,通过行车时间的调查即可求得延误

(2)停车延误调查:

a、由调查人员用秒表和计数器测定车辆通过交叉口时的停车数量及累积停车时间。

b、定时段测定。

 

第四章交通流理论

1.交通流理论在20C30S最早采用概率论方法,1933年金泽论述了泊松分布应用于交通分析的可能性,到20C50S相继出现了跟驰理论,交通波理论和车辆排队理论

2.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

离散型分布和连续型分布

3.离散型分布中:

(1)泊松分布:

使用条件:

车流密度不大,其他外界干扰因素基本上不存在,即车流是随机的,分布的均值和方差都等于λt

(2)二项分布,适用条件:

车辆比较拥挤,自由行驶机会不多的车流,分布的均值M和方差D分别为M=nP,N=nP(1-P)

4.排队论的基本原理:

“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不包括正在服务的,而“排队系统”既包括了等待服务的,,又包括了正在被服务的车辆

5.“排队系统”3个组成部分:

(1)输入过程

(2)排队规则(3)服务方式

6.排队系统最重要的数量指标:

(1)等待时间

(2)忙期(3)队长

7.跟驰理论:

是运用动力学的方法,探究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车辆队列行驶时,后车跟随前车的行驶状态,并且借数学模式表达并加以分析阐明的一种理论

8.非自由行驶状态:

在道路上行驶的一队高密度汽车,车间距离不大,车队中的任一辆车的速度都受前车速度的制约,行驶人只能按前车所提供的信息,采用相应的车速,这种状态称为~

9.非自由行驶状态的3个特征:

制约性,延迟性,传递性

10.跟驰模型是一种刺激-反应的表达式,驾驶人所接受的刺激是指其前方引导车的加速或减速以及随之而发生的这两车之间的速度差和车间距离的变化。

驾驶人对刺激的反应是指其未来紧密而安全的跟驰前车所做的加速或减速动作及其实际效果

第五章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1.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参数

2.道路通行能力我国常定义: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最大交通实体数,亦称道路通行能量

3.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

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管制条件,其他条件

4.道路通行能力的类别:

(1)较长路段畅通无阻的连续行驶车流的通行能力,一般称为路段通行能力

(2)在有横向干扰条件下,时通时断,不连续车流的通行能力(3)在合流分流或交叉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4)交织运行状态下的通行能力

5.服务水平是指道路用使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的行车速度、舒适、方便、驾驶人的视野;

6.不同的服务水平允许通过的交通量称为服务流率或服务交通量

6.道路服务水平分级:

我国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主要以密度作为主要指标,其相应的服务水平和运行状态为:

一级为自由流,二级为稳定流上线,三级为稳定流下限,四级为饱和流

7.按交通流运行特征性的变化,可将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分为基本路段、交织区和匝道及通道连接单个部分。

基本路段系指道路不受匝道立交及其附近合流。

分流。

交织。

交叉影响的路段,他是道路的主干和重要组成部分。

8.基本通行能力:

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N最大=1000v/l0(辆/h)l0车头最小间距

7、理想通行能力的定义及理想条件是什么?

(P94)

定义:

是指道路与交通处于理想情况下,每一条车道(或每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最大交通量。

理想条件:

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65m(我国公路则为3.75m),路旁的侧向余宽不小于1.75m。

纵坡平缓,并有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平面线型和路面状况。

9.实际通行能力C实:

指已知道路设施在实际的道路交通与控制条件下,该路的某车道或断面上,特定时间段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C实=C*宽度修正*重车修正*纵坡修正

8、实际通行能力的定义及修正系数包括什么?

(P95-100)

定义:

指已知道路设施在实际的道路交通与控制条件下,该路的某车道或断面上的特定时间段内(常为15min)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修正系数包括a、道路条件的修正系数

(1)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2)侧向净空受限的修正系数

(3)纵坡度修正系数(4)视距不足修正系数(5)沿途条件修整系数

b、交通条件修正系数

10.规划通行能力:

是指道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按不同服务水平条件下所具有的通行能力。

通常作为道路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C设计=C*服务交通量/通行能力

11.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差别和内在关系:

(1)同:

都是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数,表示方法相同

(2)异交通量是指道路上实际运行着的交通体的观测值,其参数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通行能力则是根据道路的几何特点、交通状况及规定运行特性所确定的最大流量,其数值具有相对稳定性及规律性(3)内在联系:

道路通行能力C反映了交通的容量,交通量Q反映了道路的负荷量,V/C表征了道路符合程度和利用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当Q

11、交织的概念(P102)

概念:

所谓交织,是指行驶方向大致相同而不完全一致的两股或多股车流,沿着一定长度的路段,不借助于交通控制与指挥设备,自主进行合流而后又实现分流的运行方式定义为交织。

12、交织运行效率的两个主要参数(P103)

交织长度与交织断面车道数是交织运行效率的两个主要参数。

13、交织区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P104)

影响因素:

评价交织区运行质量的因素有密度、流速和服务流率,但重要因素为行车密度V/C比。

14、平面交叉口的分类(P113)

分类:

一般可分为三大类,一类为不加任何交通管制的交叉口,二类为中央设圆形岛的环行交叉口,三类为设置色灯信号交叉口。

15、不设信号灯交叉口分类(P114)

分类:

不设信号管制的交叉口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暂时停车方式,一是环行方式。

而暂时停车方式的交叉口又可分为两面停车和四面停车两种。

16、环行交叉的优缺点和分类(P115-116)

优点:

车辆可以连续行驶,安全,无需管理设施,平均延误时间短,很少制动、停车,节约用油,随之噪声低、污染少。

缺点:

占地大,绕行距离长,当非机动车和行人过多及有直向行驶的电车时不宜采用。

分类:

(1)常规环行交叉口

(2)小型环行交叉口(3)微型环行交叉口

第六章交通规划

1.交通规划的定义:

广义的交通规划包括交通设施体系布局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政策规划、交通运输组织规划、交通管理规划、交通安全规划、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等,狭义的交通规划主要是指交通设施体系布局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

所谓的交通规划(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的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提出假设实施方案的一个完整过程。

2、交通规划的分类(P129-130)

a、按交通规划研究的地区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级交通运输规划、区域性交通运输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

b、按交通规划考虑的时限来分,有远景或远期战略规划、中长期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

c、按交通规划涉及的对象和内容可划分为,区域性专项交通规划和城市专项规划。

3、交通规划的基本程序(P130-131)

基本程序:

(1)组织准备

(2)制订目标(3)综合调查(4)分析预测(5)制订方案(6)评价和选择(7)连续规划

4、运输系统分析的三要素是什么?

(P131)

社会经济系统、运输设施服务系统和交通活动系统是运输系统分析的三个基本要素。

5、社会经济调查的内容和步骤(P131-132)

内容:

(1)行政区划、分区规划、隶属关系、管辖范围、影响区域等。

(2)人口(3)土地利用

(4)国民经济发展(5)产业(6)客货运量(7)资金来源(8)社会价值

步骤:

(1)准备阶段

(2)采集阶段(3)整理汇总阶段

6、交通设施调查的基础数据包括(P132-134)

包括:

(1)道路网总体状况统计数据

(2)路段状况统计(3)交叉口设施状况统计

(4)公交线网设施状况统计(5)交通管制设施状况

7、交通实况调查包括什么?

(P134)

交通实况调查通常包括:

起讫点调查、货物源流调查、公交运营调查、对外交通调查和路网交通流调查等内容。

 

8、OD调查的概念、术语以及调查方法(P134-135)

起讫点调查又称OD调查,其目的是为了弄清所研究区域内人和货的交通特性。

术语:

(1)起点

(2)终点(3)出行(4)境界线(5)期望线(6)核查线(7)OD表

调查方法:

(1)家访调查

(2)发表调查(3)路边询问调查(4)公交月票或公交智能卡调查

9、交通预测的四阶段是什么?

(P138)

交通预测的四阶段是:

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

3.交通发生预测:

交通发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分区产生的交通量与分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分区所产生的交通量。

交通发生预测通常有两种方法:

回归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

4.交通分布预测:

所谓交通分布就是区与区之间的交通流流量多少的分布。

交通分布预测的目的是根据现状OD分布量及各区因经济增长、土地开发而形成的交通量的增长,来推算各区之间将来的交通分布。

5.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交通方式划分就是把总的交通量分配给各种交通方式。

6.交通分配预测:

交通预测的最后一步就是交通分配,就是将前面预测的各区之间不同交通方式交通量分配到具体的道路网上去。

交通分配方法常用的有全有全无分配法、容量限制分配法、多路概率分配法等几种。

10、制定和选择交通规划方案的程序过程(P145)

交通规划方案的拟定过程通常包括总体任务与目标确定、现状分析诊断、交通发展背景与供求趋势分析预测、备选规划方案制订、规划方案测试评价、规划方案实施反馈与调整等,是一个综合、连续和滚动的过程。

11、交通规划方案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P146-147)

一般要求:

(1)充分性

(2)与总体规划的一致性(3)与环境的一致性(4)可接受性

(5)财政可行性

第七章停车设施规划

1.按停车场所处位置划分

(1)路边停车场地:

指在道路用地控制线内划定的供车辆停放的场地,包括公路路肩、城市道路路边、较宽隔离带圈划停车位和利用高架路、立交桥下的空间停车

(2)路外停车场地:

指道路用地控制线以外专辟的停车场,包括停车库、停车楼和各类大型公共建筑附设的停车场地

按停车车型划分

(1)机动停车场

(2)非机动停车场。

按停车设施的服务功能划分

(1)专用停车场

(2)配建停车场(3)社会公共停车场

2.车俩停放特征:

(1)累计停车数:

指典型停放点和区域内在一定时刻实际停放车数量。

延停车数:

指一定时间间隔,调查点或区域内累计停放次数。

(2)停车设施容量:

指给定停车区域或停车场有效面积上单位时间间隔可用于停放车辆的最大泊位数。

(3)停车需求:

指给定停车区域内特定时间间隔的停放吸引量。

(4)停车供应:

指一定的停车设施区域内按规范提供的有效泊位数。

(5)停车目的:

指出行活动中有目的的路边或路外停放。

(6)停放时间:

指车辆在停放设施实际停放时间。

(7)停车密度:

一是指停放吸引量大小随时间段变化的程度。

另一定义指空间分布而言,表示在不同吸引点停车吸引量的大小程度。

(8)停放车指数:

指某一时刻实际累计停放量与停车设施供应量之比。

(9)停放周转率:

表示一定时间段内每个停车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次数。

(10)步行距离:

指停车存放后至出行目的地的实际步行距离。

6、停车场停放和停发方式包括什么?

(P161-162)

停放方式:

(1)平行式停车

(2)垂直式停车(特点:

车辆垂直于通道方向停放,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较多,用地比较紧凑(3)斜式停车

停发方式:

(1)前进式停车,后退式发车

(2)后退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3)前进式停车,前进式发车

3、停车设施供应调查的内容(P150-152)

(1)容量

(2)地点与位置(3)停车设施的设备情况以及标识指引与信息诱导设施。

(4)停车时间限制或营业时间(5)管理经营,包括归属、管理情况(6)收费标准

4、停车实况调查方法(P152-154)

(1)机动车停放间隔调查

(2)机动车停放连续调查(3)询问调查

5、停车设施布置原则(P156)

(1)无论是路外公共停车场或路边停车场地布局都要尽可能与这些设施的停车需求相适应。

(2)停车步行距离要适当(3)大城市的停车场分散布置比集中布置要好

(4)路外停车设施容量应占极大比重,应满足车辆拥有和车辆使用过程大部分停车需求。

7、自行车停车场设计原则和停放方式(P165)

原则:

(1)停车场地应尽可能分散多处布置,方便停放,充分利用人流稀少的支路、街巷空地。

(2)应避免停车场出入口对着交通干线。

(3)停车场内交通组织应明确,尽可能单向行驶。

(4)固定式停车场应有车棚、车架、地面铺砌,半永久和临时停车场地也应树立标志或画线。

停车方式:

分垂直式和斜列式两种。

第八章交通管理与控制

1.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1)优先发展策略

(2)限制发展策略(3)禁止出行策略(4)经济杠杆策略

6、道路交通标志的类别。

(P179-180)

a、主标志:

(1)警告标志

(2)禁令标志(3)指示标志(4)指路标志(5)旅游标志

(6)道路施工安全标志

b、辅助标志

c、可变信息标志

3.道路交通标线的类别:

(1)标线设置方式可分为纵向标线、横向标线、其他标线

(2)按标线的功能性质划分为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线(3)按道路交通形态分为四类:

线条、字符标记、突起路标、路边轮廓标(4)按道路标线职能与作用划分为:

白色虚线、白色实线、黄色虚线、黄色实线、双白虚线、双黄实线、黄色虚实线、双白实线。

7、道路交通标线按功能性质分:

(1)指示标线

(2)禁止标线(3)警告标线(P183)

1、结合实际体会交通管理的5个转变(P167附近)自己总结

2、何谓交通管理与控制?

(P167)

所谓交通管理就是按照国家制定的法规、政策、条例等的规定和道路交通的实际状况,运用各种手段、方法、设施、工具、措施等科学合理地疏解、协调、禁限、约束、组织和指挥交通;所谓控制就是运用现代化的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