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095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docx

《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docx

九年级全册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常考点清单】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依据)

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

3、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

4、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A.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C

B.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C+...

C.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AC+B

D.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CB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5、化学反应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二、实验操作与基本技能

1、试管:

注意盛液不超过1/3,加热前试管外部必须保持干燥。

2、酒精灯火焰分为:

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用外焰加热。

3、胶头滴管、滴瓶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滴

4、量筒:

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

5、可直接加热的反应容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间接加热:

烧杯、烧瓶

6、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标签向着手心②读数:

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齐平

7、仪器洗净标志:

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8、过滤①过滤是除去液体中的不溶固体,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引流

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有计算、称量、配液。

配制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10、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常考点清单】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

氧气(体积分数21%)、氮气(78%)、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气体(0.03%)

2、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①原理:

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相等

②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c。

③选择红磷的原因:

红磷可燃并且反应后不产生气体

3、空气首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4、空气质量级别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

5、氧气

(1)氧气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不易溶于水。

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2)氧气化学性质:

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3)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2H2O2=2H2O+O2↑

2KMnO4

K2MnO4+MnO2+O2↑

2KClO3

2KCl+3O2↑

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装置

固体加热型装置

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验证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收集方法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_,可用_排水_法收集;

又因为氧气_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_法收集

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集气瓶口__,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注意事项

固体加热型装置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b.先预热再固定加热;c.先将导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6、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

CO2

现象: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S+O2

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2P2O5

现象:

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⑷镁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2Mg+O2

2MgO

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

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此实验必须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砂,防止溅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⑹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点燃爆鸣气)2H2+O2

2H2O

现象: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纯的氢气点燃会爆炸

⑺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内有水珠。

向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7、二氧化碳,三态变化中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①物理性质:

能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

②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CO2+H2O=H2CO3(可用石蕊溶液检验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固液不加热装置,同上。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8、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在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

2。

9、区别硬水(含较多钙镁离子)与软水用肥皂水。

硬水通过蒸馏或煮沸可以变成软水。

【链接】*常见的溶液

(1)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常用溶剂是水)组成。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温度、增减溶剂、增减溶质相互转换。

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时,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意义。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常考点清单】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

这些微粒的特点a.所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b.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c.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空隙。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

4、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

O氧Si硅Al铝Fe铁。

②空气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多的是:

N氮(空气中最多的物质是:

N2氮气)

③人体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多的是:

O氧(人体中最多的物质是:

H2O水)

④太阳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多的是:

H氢

5、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的的构成:

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6、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

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相对原子质量=

×12(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原子团: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

SO42-、CO32-、NO3-、OH-、NH4+、碳酸氢根(HCO3-)

8、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离子里:

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①离子符号的写法:

离子的电荷数标在右上角,电荷的数值等于它对应的化合价

②阳离子:

Na+Mg2+Al3+、H+NH4+、Fe2+Fe3+Ca2+

③阴离子:

O2-、OH-、Cl-SO42-CO32-NO3--

9、元素的化合价: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①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1

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H2O

②元素的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10、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

质无机物酸非金属氧化物

纯净物碱

化合物盐

有机物

第四章燃烧燃料

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但发光发热不一定就是燃烧,如灯。

燃烧过程中,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

爆炸是指在有限空间内,若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

2、燃烧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注意着火点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不能改变)(灭火时只需打破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3、质量守恒定律(重点)化学方程式计算

(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定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则:

符合客观事实;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计算类型,a.已知反应物的量求生成物的量,或已知生成物的量求已知物的量

b.过量计算(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用量少的物质参与计算)

c.含杂质计算(一般求某物质的质量分数)

4、煤,“工业的粮食”,综合处理煤的方法:

干馏或炼焦(化学变化);

石油,“工业的血液”,综合处理方法:

分馏(物理变化)

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西气东输中“气”是指天然气。

【链接】环境问题:

酸雨(主要由空气中二氧化硫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引起);臭氧层空洞(氟氯烃的使用)。

要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需要开发洁净能源:

氢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常考点清单】

1、金属的通性

(1)物理性质:

大多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有导电性

(2)化学性质:

以铁为例

①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都可以与氧气反应。

大自然中,除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大多以金属化合物存在。

②与酸反应Fe+H2SO4=FeSO4+H2↑溶液呈浅绿色,亚铁离子的颜色,置换反应

③与盐的反应Fe+CuSO4=Cu+FeSO4湿法炼铜的原理,置换反应

[注意]

(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既有氧气也有水),铁锈主要成分为红棕色的氧化铁Fe2O3(防护:

喷涂油漆,烧涂搪瓷,镀铬,镀锌)

(2)铝的“自我保护”,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阻止铝与氧气继续反应。

(3)含铁离子Fe3+溶液,呈黄色;亚铁离子Fe2+溶液,呈浅绿色

2、铁的冶炼:

工业炼铁的原料:

铁矿石、石灰石、焦炭。

主要设备:

高炉

原理:

3CO+Fe2O3

2Fe+3CO2

反应过程:

CaCO3

CaO+CO2↑;C+CO2

2CO;3CO+Fe2O3

2Fe+3CO2

3、合金:

(1)特点:

一般熔点变低,硬度变大

(2)生铁、钢均为铁的合金,根据含碳量不同区别。

【链接】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应用于溶液中的置换反应)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注意]BaKCaNa放入盐溶液中,这些金属首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4、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三者转化”

CaCO3CaCO3

CaO+CO2↑;CaO+H2O=Ca(OH)2

CaOCa(OH)2Ca(OH)2+CO2=CaCO3↓+H2O

5、氧化钙CaO,俗称生石灰,有强烈的吸水性,极易跟水反应。

用途:

干燥剂,建筑材料

生石灰转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第六章溶解现象

【常考点清单】

1、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①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糖水是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盐水是钠离子、氯离子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

碘酒是碘分子均匀分散到酒精中的过程。

②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有热量的变化:

溶解硝酸铵,溶液温度降低;溶解食盐,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溶解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升高。

③注意透明和颜色的区别:

氯化铁溶液是黄色、透明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

④离子颜色:

Fe3+黄色;Fe2+浅绿色;Cu2+蓝色;MnO4-紫红色

2、水溶液的性质:

①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如冬季,盐水、食醋不易结冰。

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更高。

②某固体物质在水溶液中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则溶液导电。

(区别:

金属导电是由于自由移动的电子)

3、乳化作用:

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变成稳定乳浊液的作用。

洗洁精中含乳化剂。

4、溶液的分析

(1)组成:

m(溶液)=m(溶质)+m(溶剂)

m(溶液)=V(溶质)×ρ(溶液)

ω(溶质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100%

(2)①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有晶体析出,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同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一般情况下)

加溶质;降低溶液温度;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加溶剂;升高溶液温度

(3)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

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4)溶解度曲线: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①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KNO3硝酸钾、硝酸铵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例NaCl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

例熟石灰

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5)溶解度曲线的分析:

交点表示在某一温度下,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均表示在某一温度下的饱和点。

5、混合物的分离(常用的物理方法有溶解、过滤、结晶等)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而分开

结晶:

从溶液里得到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方法:

①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如NaCl)

从盐水中得NaCl固体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②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如硝酸钾)此方法还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得较纯的硝酸钾晶体。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1、酸、碱的通性

酸的通性(酸溶于水产生H+)

碱的通性(碱溶于水产生OH-)

遇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碱可溶于水)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与氧化物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CuO+2HCl=CuCl2+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碱(可溶)+酸性氧化物→盐+水

CO2+Ca(OH)2=Ca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久置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与酸(碱)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碱+酸→盐+水(“中和反应”)Ca(OH)2+H2SO4=CaSO4+2H2O

与盐

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复分解反应)

酸+碳酸盐→盐+H2O+CO2↑

Na2CO3+2HCl=2NaCl+CO2↑+H2O

CaCO3+H2SO4=CaSO4+CO2↑+H2O

碱(可溶)+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复分解反应)

Ca(OH)2+Na2CO3=2NaOH+CaCO3↓

与金属

氢前的金属+酸→盐+H2↑

Zn+2HCl=ZnCl2+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Zn+H2SO4=ZnSO4+H2↑

(实验室制取H2的原理)

Fe+2HCl=FeCl2+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溶液变成浅绿色

Fe+H2SO4=FeSO4+H2↑(现象同上)

注意:

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生成水

3.盐的通性(盐的通性中

(1)(3)(4)项的盐必须是可溶于水)(方程式示例见前面)

⑴金属+盐→金属+盐(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

⑵酸+盐→酸+盐碳酸盐+酸→盐+H2O+CO2↑

⑶盐1+碱1→盐2+碱2参加反应的盐和碱都必须是可溶于水

⑷盐1+盐2→盐3+盐4参加反应的盐都必须是可溶于水

4、盐酸和硫酸用途:

硫酸和盐酸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盐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

硫酸(H2SO4)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酸性或中性气体(CO2、O2、CO)的干燥剂

5、铵态氮肥的检验:

取少量待测物于试管中,加入消石灰或氢氧化钠,微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由红变蓝则证明待测物为铵态氮肥)

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有机物(有机化合物):

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

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2、有机高分子是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可达到几万至几十万,或更大。

甲烷是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3、葡萄糖的检验:

将新配制的氢氧化铜加入葡萄糖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片刻后生成红色Cu2O沉淀。

4、

(1)蛋白质的物理性质:

能溶于水。

饱和硫酸铵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

(2)化学性质:

加热、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均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5、区别棉花与动物毛:

灼烧,闻气味

 

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金属材料:

纯金属、合金

无机非金属材料:

陶瓷、玻璃

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复合材料: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成一体。

钢筋混凝土:

钢筋与混凝土复合;机动车的轮胎:

合金钢与橡胶的复合;快艇的艇身、餐厅的桌椅:

塑料与玻璃纤维复合

 

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

汞(水银)Hg硫(硫磺)S氧化钙(生石灰)CaO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硫酸钡(钡餐)BaSO4

碱式碳酸铜(铜绿)Cu2(OH)2CO3氯化钠(食盐)NaCl

碳酸钠(纯碱)Na2CO3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CuSO4·5H2O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甲烷(天然气)CH4葡萄糖C6H12O6乙醇(酒精)C2H5OH乙酸(醋酸)CH3COOH

水煤气:

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爆鸣气: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

化学之最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矿物;

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

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密度最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

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CH4);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钾(K)、活动性最弱的是金

物质的颜色

黑色固体:

木炭、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蓝色固体:

硫酸铜晶体(含结晶水)、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也是蓝色

黄色固体:

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也是黄色

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Cu(OH)2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红褐色沉淀:

氢氧化铁Fe(OH)3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硫磺是浅黄色固体,液氧、固态氧是淡蓝色

红色固体:

铜、氧化铁、红磷;高锰酸钾:

紫黑色固体

浅绿色:

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和它们的溶液

绿色:

碱式碳酸铜(俗名:

铜绿)

大部分固体白色,大部分气体、液体、溶液无色

常见白色沉淀:

硫酸钡BaSO4、氯化银AgCl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碳酸钡BaCO3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固体硫酸铜CuSO4,溶于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