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083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届高三历史阶段测试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11月阶段测试试题

考试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1971年,尼克松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苏、西欧、中国、日本)的观点,并且认为“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该观点出现的原因是

A.美国正视世界多极化趋势B.美中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

C.美国实力被苏联全面超越D.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破裂

2.1906年颁布的《国家根本大法》规定:

“整个俄罗斯国家的行政权全部归属沙皇”,“任何新的法律,未经国务会议和国家杜马的批准不得产生,未经沙皇批准不得生效”,同时删去“全俄罗斯皇帝是无限专制的君主”条文中的“无限”一词。

这说明俄罗斯

A.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衡B.逐步走上宪政道路

C.封建统治秩序进一步强化D.实行绝对君主专制

3.辛亥革命之后,一些知识女性认为“欲弭社会革命之惨剧,必先求社会之平等;欲求社会之平等,必先求男女之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与女子以参政权不可。

”她们以妇女参政团体为依托,掀起了勇争参政的女权运动。

这些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

A.女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B.民主与科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

C.民权观念逐步深入人心D.女性参政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

4.隋朝《开皇律》“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

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

这些律条的制定

A.存在着重罪轻罚倾向B.体现了专制制度的完善

C.受儒学思想影响较深D.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

5.从17世纪末期的“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的议会改革,掌权的政治人物在宪政民主规则下,逐步习惯了反对党的存在与反对党政治。

如今反对党被认为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标志之一。

据此可知反对党(  )

A.标志英国政党政治形成B.其特色是政治协商与妥协

C.是议会政治妥协的结果D.是民主政治长期演进的结果

6.如表为古代罗马部分法律。

这反映了(  )

时间

法律

内容或影响

公元前450年

《十二铜表法》

对贵族无法无天的基虑行为有所限制

公元前449年

《卡努雷阿法案》

允许平民和贵族缔结合法的婚姻

公元前367年

《李锡尼﹣赛克斯法案》

允许彼务人把已支付的利息算成本金还债

公元前287年

《霍腾西阿法案》

平民大会的决议和公民大会决议一样有效

A.平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B.贵族的统治地位逐步动摇

C.共和国统治基础不断扩大D.自由民逐步获得平等权利

7.1913年2月13日,某县议会议长在私人日记中写道: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八日:

阖邑之人仍推予充本县议会之议长……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共和体制逐步被民众所认同B.基层政权组织思想成分复杂

C.清朝帝王年号仍被允许使用D.底层民众不满民主共和体制

8.195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市场形势的回顾和展望”的社论,提到“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

这说明

A.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B.大跃进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

C.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成绩斐然D.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粮食短缺

9.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到1932年时,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

这表明苏联

A.持续实行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B.对待西方采取了和平共处原则

C.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发展工业D.经济建设依赖于西方国家援助

10.对于英国福利制度的奠基性文献——《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社会主义右派认为它“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主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

上述评价说明福利制度

A.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B.有利于工人阶级参与政权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冲突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11.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珐,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

这说明(  )

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B.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12.1834年英国《济贫法》改革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公共捐助的基本原则。

根据该原则:

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否则,工人们就会寻求救济而非努力工作。

对该原则影响最直接的是

A.自由主义的盛行B.重商主义的影响

C.议会改革的推动D.社会矛盾尖锐化

13.经济学家佛利民认为,胡佛所实行的联邦储备政策窒息货币供应,以及其它政府干涉的政策,造成一种市场依赖着政府行动的环境,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

这一观点(   )

A、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使危机进一步深化

B、强调胡佛的经济干预程度有待深化

C、主张胡佛政府应该承担起经济干预的责任

D、认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危机

14.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

“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

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B.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D.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15.2016年6月英国公投脱欧成功,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反对TT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同年11月,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也宣布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多个国家共同组成一个大大的朋友圈。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局部受阻,但全局发展

B.经济全球化想要长远发展需要平衡各国的利益

C.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D.民族主义的崛起是全球化受阻的主要原因

16.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

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

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

这说明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17.2016年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宣布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权重为10.92%。

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第五种“入篮”货币,并且是新货币篮子中唯一的新兴经济体货币。

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一举措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完善了国际货币体系B.提升新兴市场经济体地位

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D.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

18.清初、思想家唐甄说:

“人之情,孰无所欲!

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

”陈确说:

“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

”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

”费密说:

“欲不可纵,亦不可禁。

”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

A.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B.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C.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D.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

19.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属于

A.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B.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

C.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D.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

20.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故其社会地位并不高。

入宋以后,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

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这反映出

A.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B.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

C.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D.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

21.黄宗羲种提出“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顾炎武也说过“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下列对他们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推崇先秦时期封建制度B.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

C.反对古代中央集权钊度D.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

2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

”这表明()

A.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B.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

C.“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经济发展D.经济理论是启蒙运动的较重要议题

23.“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该思想主张灵魂的得救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也无需教士作为中介,只能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该思想的提出()

A.加强了教会的宗教权威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实现了教徒的思想自由

24.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

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

“他们”(  )

A.相信人是万物的尺度B.宣传禁欲苦行学说

C.坚持王权高于教权D.设计出理性王国的蓝图

评卷人

得分

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5分,共28分)

25.历史学家马克认为,中西文明的双向交流使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但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运动者认为惟有向非基督教世界的东方求助借鉴,吸取合乎理性法则的思想材料。

儒家学说以“道”这一理性为基本原则,成为法国哲学家倡导理性主义的基本来源。

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更是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扩张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伏尔泰认为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肇始,而且长期遥遥领先。

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革命与改良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

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人汲取思想和战斗激情的共同来源。

自维新运动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怀忧国忧时之思,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而后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产生了中华民国。

如果说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但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为什么会推崇古代中华文明?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革命与改良两派”所汲取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学说。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的观点。

(9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

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

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

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

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

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17世纪,曼切斯特是一个小镇。

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

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

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

18世纪20年代,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

1848年,沿曼切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切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简析曼切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8分)

2017.11试卷答案

1.答案:

A

2.答案:

B

点睛:

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一般没有知识依托,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内容和技巧来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3.答案:

C

4.答案:

C

分析:

从《开皇律》规定的十恶之条可以看出,主要内容是维护忠孝节义的儒家思想,反映了隋朝法律条文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

从材料来看,就是重罪重罚,不存在重罪轻罚的倾向,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从材料中的律条看不出是为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作出的规定,排除D项。

点睛: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出法律思想儒学化或以儒入法的特点。

关于这一知识点,高考有过考查。

本题主要是从法律条文所表现出的维护儒家伦理纲常的特点,得出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正确选项。

5.考点:

62:

资产阶级代议制.

分析:

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需要掌握英国的政党政治.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反对党的存在与反对党政治是民主政治长期演进的结果,故D项正确.A项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BC两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D.

6.考点:

4D:

罗马法.

分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减轻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紧张程度,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解答:

“对贵族无法无天的基虑行为有所限制”“允许平民和贵族缔结合法的婚姻”“允许彼务人把已支付的利息算成本金还债”“平民大会的决议和公民大会决议一样有效”表明共和国统治基础不断扩大,故C正确;

罗马法保护奴隶主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故ABD错误.

故选C.

7.B

结合材料可知,县议会之议长由全邑之人推举,这说明民主共和制度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行,底层民众并没有对此不满。

但就该议长在日记中提到的清朝纪年以及该议长复杂的心情可知,共和制在思想上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同,尤其是在基层政权组织中未取得认同,这是材料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故B项正确,AD项错误。

中华民国建立后,清朝年号已经被禁止使用,但民间仍有部分人使用,这并不是政府允许,而是长期的社会心态不容易改变的表现,故C项错误。

故答案选B。

8.答案:

B

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粮食零售量大幅度增加,是因为经济方面的大跃进,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需要到市场上购买大量的粮食,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人民生活水平因为“左”倾错误而停滞不前,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没有“市场经济建设”,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D。

所以选B

9.答案:

C

分析:

题干所述意思是美国援助苏联建立了不少工厂,这既是资本也是技术的援助,而这时恰恰是美国面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实现的,故选C;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农业集体化开始后就取消了,故A不符合史实;B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0.答案:

C

分析:

根据材料“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说明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公平公正;根据材料“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说明对缓和社会矛盾有一定影响。

故答案为C项。

福利制度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形式”,排除A项;福利制度与工人阶级能否参与政权无关,排除B项;福利制度并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排除D项。

点睛:

本题要综合考虑两种观点,不能只从一种观点出发来作出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种观点“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并不是指开展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代表的暴力革命,而是指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追求社会公平公正。

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为了这一目的才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11.考点:

5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的分析理解.

解答:

根据材料信息“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可以看出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题干所揭示的现象,不是针对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应排除.

材料主旨揭示的不是英国政府职能完善,而且政府职能完善的目的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

材料信息没有提及英国的法律体系,故D项错误.

故选B.

12.A

根据材料“低于舒适原则”“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低于舒适原则”是指为失业者提供的保险待遇应低于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以抑制其依赖性和鼓励自足。

因为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应能激励失业者的再就业欲望,而如果失业保险待遇的给付标准与失业前的工资相同,则会削弱失业者的求职意愿,导致依赖福利。

而1834年,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A项符合。

重商主义与1834年英国史实不符,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议会改革的推动,排除C;D项错误,排除。

所以选A

13.A

考点:

罗斯福新政

解析:

材料“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可知,佛利民认为胡佛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点评】材料“使得原本只是一次过眼云烟的衰退,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重大灾难”是关键信息。

14.答案:

C

分析:

材料大意是:

德国和意大利等国提议修改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而法国却通过缺席坚决抵制,最后迫使欧共体同意法国支持的决策原则。

这反映的是欧共体和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从本质上来说,即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存在着严重分歧,故C项正确。

材料中的行为只是在欧共体民主决议原则上的分歧,并没有体现“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欧共体内部问题,并非与美国的抗争,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并非是领导权的争夺,故D项错误。

15.B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脱欧;德国和法国,美国等国家反对TTIP;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可知当今世界既存在反对全球化、也存在推动全球化的现象。

A项经济全球化局部受阻符合材料脱欧和反对TTIP现象,但全局发展符合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

材料中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想要长远发展需要平衡各国的利益,B项不符合材料,但符合设问要求。

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可知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C项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

D.项民族主义的崛起是全球化受阻的主要原因符合材料脱欧和反对TTIP现象,D项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

16.D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并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抢占了优势资源、市场份额,它们利用手中雄厚的资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巧取豪夺,使其损失惨重,因此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D项符台题意。

A项从材料中难以得出,B项说法太绝对;材料只能看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同家带来的挑战,而不是机遇,排除c项。

17.A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二战后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能起到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第五种‘入篮’货币,并且是新货篮子中唯一的新兴经济体货币”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提升新兴市场经济体地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稳定国际汇率,协调国际货币问题为宗旨,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但其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至今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没有建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后第五种‘入篮’货币”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能够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

18.考点:

36:

宋明理学.

分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解答:

“人之情,孰无所欲!

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欲不可纵,亦不可禁.”表明他们的共同主张是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19.答案:

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关键词“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无能则下”的意思,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墨家尚贤的主张。

20.答案:

A

分析:

试题分析:

理学为民间信仰注入了新的内容,而非理学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整合,故A项错误;小说的繁荣在明清时期,与材料宋金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当时宋金对抗的时代要求,借助民间信仰,融合了理学对人格的塑造,使关羽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故C项正确;“宋朝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是官方行为,故D项错误。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21.考点:

37: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分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解答: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22.B

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C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D不能够反映材料的实质;“在经济领城

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说明经济上主张经济自由化,“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说明要求政治民主,材料体现

出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紧密联系,故选B。

23.

24.考点:

启蒙运动.

分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从人文主义者手里进一步从理论上证明专制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