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982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7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

《高考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docx

高考历史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

2017年题组

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考点】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从材料看,教会在扩建教堂时特别强调市民的意志,说明市民得到了重视,这反映了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力量壮大,A项正确。

佛罗伦萨的变化不能反映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项错误。

教会重视市民的意志,说明教会力量的削弱,C项错误。

材料与新教理论关系不大,D项错误。

【答案】A

2.(2017·天津文综·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由材料“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等信息可知,宗教改革得到社会广泛支持,说明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项正确。

各阶层由于利益不同,其目标也就不同,排除A项;B项并非材料中心意思,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并非强调其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排除C项。

【答案】D

3.(2017·海南单科·15)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芬奇(  )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考点】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

【解析】根据对材料的分析,达·芬奇对人体的解剖和研究表现出达·芬奇对人体的理性思考,C项正确。

达·芬奇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是为了自己的绘画,不是为了科学研究,排除A项;材料体现出的是达·芬奇求真求实的精神,不是刻意的情感表达,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达·芬奇对天主教神学理论的否定,排除D项。

【答案】C

2016年题组

1.(2016·上海单科·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

右侧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

A.古典时代B.中世纪前期C.文艺复兴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考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解析】材料中的画作凸显现实中人体的美,展示人的性格和个性,是人文主义的代表画作。

古典时代的绘画仍然是宗教题材,故A项错误;中世纪前期的绘画也是宗教题材,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宣扬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的价值,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的绘画突出的是理性,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

【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由“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可知,他反对教皇单独解释《圣经》,故A项错误;四五世纪时,圣像崇拜完成了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一般民众的宗教教育,这对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功不可没,到7世纪时,圣像已经普遍进入普通教堂和一般信徒家中,十字架、福音书、圣物和圣像等组成了一个象征体系,把以神有关的东西神圣化,与自由阅读的作法不符,故B项错误;题中只是谈到能自由阅读圣经,是对信仰的强化,故C项错误;由“自由阅读《圣经》”,主张自己亲自与上帝沟通,与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6·北京文综·21)图11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考点】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凯末尔

【解析】①是德国,16世纪①在这里进行的宗教改革虽然削弱了罗马教会的权力,但是并没有实现国家统一,故A项错误;②对应的是埃及,19世纪初埃及的阿里改革,虽然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但是埃及名义上仍然是奥斯曼素丹的属国,阿里承认其对埃及的宗主权,故B项错误;③对应的是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废除了阻碍俄国发展的农奴制,使得俄国获得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故C项正确;④对应的是土耳其,20世纪前期凯末尔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5年题组

1.(2015·天津文综·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考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解析】由材料内容“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能力培养”可知,该教育家有着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教育摆脱宗教束缚,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文艺复兴的影响已经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5·北京文综·20)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考点】宗教改革

【解析】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材料中1521年的对帧木板画形成强烈对比,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尊重门徒,而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说明教皇高高在上欺压门徒,可见这幅画目的是抨击罗马教廷,故A项正确;材料与“赎罪券”无关,故B项错误;这幅画意在提倡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对帧木板画以强烈的对比宣传宗教改革,而不是倡导宗教宽容,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5·安徽文综·20)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

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考点】宗教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

【解析】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虽然后来扩展至西欧等地,但是中心区主要在意大利,这种结构与图片不同颜色构成的区域分布明显不符,故A项错误;图片中出现“教皇国”,可以看作是一个关键信息,据此出发,罗马城所在的淡黄色分布区域、以日内瓦为中心的绿色地区、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偏北的深黄色地区分别对应传统天主教、加尔文教和其他新教的势力范围,符合史实,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高潮是在法国,这与图片所示侧重点不符,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接着扩展至法国、美国等地,与图片不同颜色标示的示意结构不吻合,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4年题组

1.(2014·江苏单科·13)“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

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考点】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解析】根据“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可见并没有鄙视贫穷的含义,故A项错误;结合“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和“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说明财富不等同于道德,但可以作为显示品德的方法,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嘲弄上帝的内容,故C项错误;佛罗伦萨地区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反映在人们思想中必然要革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旧观念,因此他们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4·上海单科·14)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

这里的“抗议”是指(  )

A.抗议《圣经》的权威B.抗议国王的权威

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抗议贵族的权威

【考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解析】新教并不反对《圣经》,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与世俗的王权没有联系,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主要斗争对象是天主教会,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矛头主要针对的是教会,而不是贵族,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4·海南单科·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考点】宗教改革——马丁路德思想主张

【解析】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教皇以此来加强思想控制,路德宗教改革显然是打击教皇的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路德宗教改革只是改革信仰的方式,不可能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故B项错误;“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严厉打击,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基督教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3年题组

1.(2013·广东文综·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考点】文艺复兴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画的风格是表现人性美的,19世纪现实主义画的风格是揭示社会现实的,法国印象主义画的风格是表现光与色的。

20世纪现代主义画的风格是反理性的、夸张的,是表现人的苦闷、彷徨的。

故选A。

【答案】A

2.(2013·上海单科·12)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D.整体世界的形成

【考点】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15至16世纪西欧出现了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世俗的君主权利不断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精神独裁和封建专制制度,解放人们的思想,西欧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故选B。

【答案】B

3.(2013·上海单科·32)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

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

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考点】意大利文艺复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材料表明:

15世纪到1520年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说明此时的西方学者重视并推崇古典书籍,同时宗教的地位有所下降,故B、C项正确。

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此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泛流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个性解放,故A项最佳。

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14世纪,故D项错误。

【答案】A项3分,B、C项1分,D项0分

二、非选择题

1.(2015·广东文综·38)(节选)(6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6分)

【考点】

(1)文艺复兴

【解析】

(1)第一小问思潮,依据材料一中“中世纪后期”、“西欧”、“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等信息可知是人文主义思潮。

第二小问背景,紧扣时间“中世纪后期”,结合所学中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阐述,政治上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经济上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上文艺复运动兴起、科技上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等。

【答案】

(1)思潮:

人文主义。

(2分)

背景:

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运动兴起。

(4分)

2.(2013·浙江文综·39)(节选)(9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

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9分)

【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第⑴题与材料无关,重点考查所学知识。

通过此题考查1750-1850年间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背景。

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分别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光荣革命。

【答案】

(1)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的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