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岳在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974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建岳在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胡建岳在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胡建岳在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胡建岳在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胡建岳在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胡建岳在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docx

《胡建岳在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建岳在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胡建岳在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docx

胡建岳在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

胡建岳在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

时间:

2010-07-15点击:

1411

把握时代特点顺应转型大势

充分展示服务型工会创新发展活力

——在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

(20XX年7月14日)

胡建岳

同志们:

这次全市工会领导干部读书会,是根据年初总体部署和当前新的形势发展安排召开的。

主要任务是:

认真学习贯彻全总《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全市领导干部读书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领导关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探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会事业创新发展。

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正处在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型的历史新阶段,这既对工会事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挑战新机遇,也给服务型工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二是富士康和佛山本田汽车零部件厂等事件警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经济层面,也同样包括社会层面、人文层面,作为工会组织应当怎样在促进经济转型与实现职工体面劳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探讨;三是服务型工会建设自市总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开展以来,至今已有近半年的时间,如何能够深入推进,并取得扎实成效,需要我们坐下来反思,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方式及措施。

最终目的在于:

进一步形成思想共识,把握时代发展新特点,顺应转型升级新要求,增强工会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和时代性,加快工会自身的转型和科学发展,提升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职工水平,更好地发挥工会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市总党组十分重视这次读书会,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确定了会议主题、重点研讨的范围以及重点研讨发言的单位和领导。

刚才,余姚市、慈溪市、象山县、镇海区、高新区总工会、市直属基层工会的负责同志和市总工会劳建兰副主席,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发表了许多有思想、有深度、有新意、有价值的想法观点,提出了许多创意新、有见地、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思路和对策。

参加会议的其他同志在学习讨论中,也畅所欲言,谈得都很好,很受启发教育。

这次读书会尽管时间不长,但安排紧凑有序,富有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

希望大家回去后,要进一步学习领会学习会精神,消化吸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下面,我根据会议主题,给合近期来自己的学习思考,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法想,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一、深刻理解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转型是硬道理”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建设的共识,也是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转型的内涵由经济转型扩展到社会转型,构成经济社会转型,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经济社会转型”,既包括了经济方面的转型,又包括了社会方面的转型,既体现在制度方面,也体现在结构方面。

经济社会转型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而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都必须经历的。

我们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三,包括职工在内的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但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经济持续增长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滞后的突出矛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突出矛盾。

经济社会转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从我市实际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发展方式逐步从粗放向科学转变。

这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粗放投入和出口拉动实现的,发展模式基本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能”。

近年来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市委、市政府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摆到经济工作的主线位置,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日渐加大,转型升级正在迈出坚定的步伐。

(二)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加剧。

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对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我市是高度外向型经济,经济运行容易受到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际市场波动可能引发异常,受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影响,贸易摩擦将不断增多。

另一方面高消耗、高排放、低效能的发展方式,导致局部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以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为例,20XX年县市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仅为5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也仅位居全省第9位,群众因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引发的信访事件大幅上升。

(三)职工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

主要体现在需求的升级上。

对住房、汽车、电脑、高档电器等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增加,大额消费支出持续攀升;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提高生活生命品质的需求日益强烈;职工群众对政治民主参与的需求、精神文化的追求、幸福感尊严感以及自身合法权益维护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工会组织协调劳动关系矛盾、依法维权的要求越来越高。

(四)社会管理的高度集中统一领导趋向于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共同治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取得了积极成果,党的执政方式、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社会治理模式发生相应的转变,计划经济时代党委、政府集中统一领导的强控体制逐步打破,企业等市场组织、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公民社会日益生成,作用越来越突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一核多元”管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近年来工会组织参与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就是很好的说明。

(五)信息传播的高度社会化及互动开放性。

在当今信息社会,随着移动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脑等新兴媒体大量涌现和普及,信息化让城乡生活更精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公众借助网络平台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现象日趋频繁,网络炒作特别是“病态舆论”的现象日益增多,个别事件经过网络发酵后会演变为公共事件,并且网络犯罪现象也逐渐增加,外部势力借机“网上渗透”,严重威胁国家政治、文化、信息安全。

二、充分认识经济社会转型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三大转变”,直接影响着我市的劳动关系。

当前我市劳动关系总体平稳,但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产生了一些新问题,表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

具体说,存在着“四大变化”、“四大问题”、“三大特点”和“四种趋向性的发展态势”。

四大变化:

一是相对弱势职工群体不断扩大。

这个群体以再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大龄职工(企业工作10年以上)、本地农村失地和富余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和应届毕业大学生为主体。

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就业难成为了社会的普遍问题,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进入了低技能低收入的就业市场,成为一线职工,而且为了获得一个普通的劳动岗位,通常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些合法权益,在劳资双方中明显处于弱势。

二是劳务派遣用工比重明显上升。

部分企业为规避《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避免与职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仅通过劳务派遣的形式用工,而且还将原本企业自主招工录用的部分职工改签劳务派遣合同,还有一些实际用工单位将职工改为劳务派遣工后被降薪。

由于缺少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致使灵活多样就业形式下的劳动关系呈现不稳定特点。

三是劳动关系存续时间短期化趋势明显。

一方面包括高素质劳动者在内的职工,在同行业其他企业的高薪或其他优厚待遇(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的吸引下频繁“跳槽”转换单位,同时,为便于随时离开原单位,尽量与企业签订短期劳动合同。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为了控制或降低低素质低技能职工的人工成本,同时,考虑到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大多与劳动者签订一年期劳动合同。

四是企业内部调整岗位、变更劳动合同比较频繁。

产业结构的升级或调整,促进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对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资源越来越重视,尤其对劳动者个人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以致岗位调整明显增多。

不少原在岗劳动者需要与企业重新协商以明确双方新的权利义务。

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裁减员工目的,人为调整职工岗位,促使职工自动离开企业。

四大问题:

一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怀有强烈的“城市梦想”,有知识、有技术,渴望在扎根城市;由于长期受市场经济环境的熏陶,现代民主意识和工权意识比较强,不仅注重现实待遇,更渴望发展空间,追求个性独立,但是,他们中吃苦耐劳普遍缺乏,“反移民化”倾向比较明显,文化生活贫乏比较普遍。

在择业时不仅看工资水平,更看重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在维权时,他们会力争到底。

一旦遇到不如意,就会停工甚至罢工(富士康、佛山汽车厂,今年来我市两家职工要求加工资事件),或者“跑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企业和城市。

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着政府、企业和工会组织要重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也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二是弱势职工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弱势职工群体往往处于企业一线,从事着低技术、强劳动的工作。

由于劳动法律的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在一些企业中,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收入差距过大。

还有一些企业设法钻法律的空子,以各种方式维持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赚取最大的利润;有的还甚至鉴于违法成本低而设法压低、克扣职工工资,少付或不付加班工资,不缴纳社会保险,不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导致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制度与职工诉求脱节,企业低成本高效率与职工体面劳动、尊严生活的矛盾日趋明显。

三是企业用工不规范问题。

突出表现在不少企业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即便签订了劳动合同,条款也不够规范,或没有真正达到“协商一致”,双方难以履行。

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减少劳动用工费用,以实习名义大量招募高校在校学生当正式工使用,不仅支付的工资不足最低工资标准,而且还没有社会保险,一旦发生工伤,实习生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

从调查发现,我市企业招募实习生现象有发展趋势,这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因素,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四是劳动关系历史遗留问题。

突出地表现为原国有企业“两项制度”改革后,现因土地、厂房等资产处置大幅升值,原有职工要求参与再分配的问题;个别行业原先部分职工当时没有发生职业病或没有检查出病情,现在病情显现要求赔偿的问题等。

这些问题使当前劳动关系的调处十分复杂。

三大特点:

一是劳动关系市场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选择也逐渐市场化,劳动者具有真正意义的择业自主权。

目前劳资双方劳动关系的建立大都通过劳动力市场这一途径建立。

二是劳动关系契约化。

劳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差异型关系,劳资双方利益诉求存在着差别和矛盾。

在劳资双方建立劳动关系过程中,用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契约化的形式来协商确定和履行双方权责。

这是我市当前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近年来积极推行的一项工作。

三是劳动关系主体多元化。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所有制结构已由过去的全民、集中所有制一统天下格局变为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外资、合资等多元局面,并且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各种各样的新兴产业大量涌现,使得劳动力构成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四大发展趋势。

一是更加多样化。

伴随产业升级和结构的调整,企业精细化程度将不断提升,原来形式单一、内容相同的劳动关系已经不能涵盖不断出现的新的用工制度和就业形式,需要建立更加细化、形式更灵活多样、内容更加具体并更具针对性的劳动关系体系。

二是更加动态化。

一方面技术的不断创新,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同时,必然导致劳动岗位创造和消失的周期加快;另一方面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动关系主体双方选择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劳动者个体择业自主权将会有新增强。

同时权责对等明确、规范但期限较短的劳动关系的主体形式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由此,将造成并推动劳动关系的动态化。

三是更加复杂化。

由于适应企业所有制性质和组织形式多样化而产生的劳动关系的多样化;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劳动关系在规范化程度上的多层次,加上劳动关系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中,多种因素互相交错影响,都将使今后一个时期的劳动关系呈现复杂化。

应当说,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四是逐步分层化。

高端劳动力供不应求,高素质人才敢于与企业谈条件,企业也愿意用较高的薪酬聘用,因而劳动关系一般比较和谐稳定;中层劳动力市场由于供求大体平衡,劳动者维权意识较强,因而劳动关系整体稳定,但劳动争议隐患可能较多;低端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这部分劳动者将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如何维护劳动关系中的合法权益仍然会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此,无论是职工的收入待遇、还是面临的经济权益维护等问题都将出现明显的层次化。

三、正确把握经济社会转型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

经济社会转型不仅涉及经济结构、体制机制、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还涉及到劳动关系的变化、利益关系的调整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等方方面面,这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对工会服务发展大局提出了新要求。

工会在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要有作为,首先必须强调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对此我们要全面、准确地领会中央、省市委关于转型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定地抓好贯彻落实。

工会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我们当前必须深入思考并积极探索实践的问题。

经济社会转型,实质上就是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中的高科技含量,关键是人的转型发展,所以我们要始终把培养高技能、高素质职工队伍摆上工会工作的重要位置,并要积极作为。

(二)对工会推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新要求。

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身份更加明确,迫切需要各级工会组织在推动建立和谐、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方面发挥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临当前我市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如何通过深化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建立完善职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职工利益诉求、表达和经济权益的维护机制,促进职工体面劳动、有尊严生活,是当前需要我们全力去做的。

如何转变工会自身的组织优势为资源优势,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增强劳动关系协调合力,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协调,提高调处成效等方面等等,也要作进一步的积极探索。

(三)对工会切实履行维护职责提出了新要求。

面对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企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的深刻变化,使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

当前我们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产业结构升级往往伴随着企业兼并、破产和重组,同时,会有一批高新企业落户,新兴行(产)业应运而生,这会使就业和失业的矛盾更加突出,对此我们要积极应对。

二是着眼职工群众现代民主意识和工权意识普遍增强的新情况,要进一步推进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切实保障职工民主权益。

三是着眼构建和谐稳定的转型发展环境,如何大力加强维权帮扶机制建设,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等方面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四)对工会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特别是新形势下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要求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工会工作理念、方式和机制的创新发展。

工会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工会干部既是领导者、组织者,也是参与者,执行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和成效,因此,加强工会干部能力素质建设的要求更加突出。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组织形态的变动性大大增强,对工会的组织体制、组建模式、活动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做好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工作显得比任何时候更为紧迫,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劳动关系调处中事实存在的工会弱势现象,也需要作深入的反思,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如何积极应对等等。

四、认真研究工会工作顺应经济社会转型要求的创新着力点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敢于直面,应势而变,破旧立新,加快实现工会自身的转型发展,以完善机制促建设,以科学发展提效能。

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工会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确立工会地位,发挥更大作为。

当前,重点要把握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解放思想,坚持以转变观念促创新。

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勇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敢于面对矛盾,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在解放思想中大胆实践,在改革实践中创新观念。

要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着力消除当前有些同志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畏难情绪、被动等靠等误区,增强积极进取意识,发扬敢闯敢干作风,树立大工会眼光,努力让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相一致、工作节奏与任务要求相适应,使自己真正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要通过解放思想、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意识,解决影响和制约工会创新发展的理念、措施等深层次问题,使工会在服务大局中体现价值、发挥作用;要通过解放思想,进一步树立全局观念,把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与做好工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把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智慧和力量转化成为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具体思路和举措;要通过解放思想,不断研究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的新经验、新模式,不断提升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要通过解放思想,把立足自我和借势借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变工会自身的组织优势为资源优势,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实现实力强会。

(二)与时俱进,坚持以品牌效应促创新。

这几年,全市工会组织以创新的理念,超常的措施,抓重点、树品牌,打造了不少具有宁波特色的亮点工作,有的在全省、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工会全局工作的稳步发展。

但品牌工作要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要进一步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创建工作在企业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转型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不断创新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载体内容,使传统的劳动竞赛顺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实现从体力型向智力型或智力加体力型转变,从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复合型转变,从操作型向革新型、研发型转变,使竞赛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创新、转型升级融为一体,增强竞赛工作的时代性。

要大力推进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设。

实践证明,这项工作不仅具有良好的实际成效,而且受到了中央、省市委主要领导和上级工会的充分肯定,我们要继续全力推进,努力把它打造成为宁波乃至浙江的响亮品牌。

(三)强化维权,坚持以和谐稳定促创新。

要牢固确立处理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就是解放生产力的理念。

善于通过和谐企业创建这个平台,推动发展劳动关系和谐。

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努力实现事后维权向事前维权的转变,实现职能维权向法律维权的转变,实现广义维权向重点维权的转变。

当前,尤其要突出围绕增强职工幸福感抓维护,推动职工收入增长,倡导依靠职工办企业,争取改善职工福利待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职工体面劳动和有尊严地管理科学。

要把维护职工合法的经济权益与关心职工生活、加强职工人文关怀相结合,增强“职工之家”的温馨感。

(四)固本强基,坚持以增强活力促创新。

增强工会服务大局和自身创新活力,工会干部是关键。

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工会干部的能力素质建设,着力提高各级工会干部的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使工会干部成为服务和创新的表率。

要继续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解决好“干”的问题,倡导执行文化,实行绩效与责任相衔接,强化工会机关抓落实效率。

要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企业工会要着力做好服务企业发展、职工教育培训和生活心理健康、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化解劳资矛盾等方面的工作;县(市)区、乡镇(街道)工会要在企业工会组建、职工入会、规范化建设、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劳动关系协调等方面加强具体指导和督促,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社会公信力。

五、围绕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切实抓好下半年工作落实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改革突破、创新提升“两个年”决策部署,以创建服务型工会为主线,以“六大机制”、“五大品牌工程”为重点,以“创新突破建新业、转型发展立新功”为载体,坚持大项目带动、大活动推动、大平台拉动,扎实推进市总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建设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突出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树立新形象。

根据市委改革突破、创新提升“两个年”活动决策部署,广泛开展百万职工“创新突破建新业、转型发展立新功”大行动,深入推进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动员和引领广大职工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展示工人阶级新风采。

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积极实施职工蓝领人才工程,组织开展“诚信与敬业”主题教育活动,深化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对110家已挂牌运作的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加强规范化管理,促进了职工队伍思想道德和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批市级职工岗位先进操作法、合理化建议金点子和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

市总工会提出的关于设立“优秀高技能人才奖”的建议得到市政府重视和肯定。

以“迎世博、树新风、讲文明”为主题,大力实施职工文明素质提升行动,深入开展窗口服务行业创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广泛掀起公交、出租汽车、建筑行业及市级和谐企业等单位“文明交通”、“文明施工”、“文明出行”争创行动,积极鼓励职工群众争当文明城市创建和平安世博建设使者,受到社会好评。

(二)强化维护,履行工会维权职责展现新作为。

发挥源头维护作用,积极参与全国政协有关调研活动和市“五五”普法执法检查,认真办理市“两会”提案和议案。

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精神,扎实开展劳动关系矛盾大排查行动,深化律师服务企业活动,加强律师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完善重点企业劳动关系矛盾监测、排查和报告制度,修订完善全市工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做好新关爱生代农民工身心健康工作。

组织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要约“百日行动”,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加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力度,深化“安康杯”竞赛工作。

发挥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在职工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矛盾调处和困难职工帮扶中的作用,上半年全市接待职工来访1万余人次,处理职工投诉案件3200多件,涉案经济权益2200多万元;帮困送温暖惠及职工近3万人次、支付资金4600近多万元;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529万元。

完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扩保减负”措施,提升参保职工惠及率。

推进工会就业服务行动,实施“缓解企业用工难”共同行动,为缓解政府就业压力做出了积极努力。

(三)创新机制,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彰显新优势。

完善和谐企业创建长效机制,出台《宁波市和谐企业创建成果运用实施办法》及和谐园区创建指标体系。

通过召开全市和谐企业创建工作论坛,配合市政协举行和谐企业创建专题政情交流会和市人大视察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创建工作的社会影响。

目前,全市已有46519家企业参与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全面推行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建设,“北仑经验”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和全总的高度肯定,省委赵洪祝书记批示要求予以推广。

截止6月底,全市10个县(市)区建立了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152个乡镇(街道)和1592个村(社区)建立了联合调解组织,具有宁波特色的党政主导、工会运作、各方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劳动争议“大调解”格局初步形成。

(四)塑造品牌,打造工会亮点工作呈现新特色。

强势树立工会“五一”品牌,抓住“五一”节有利契机,评选表彰2007-20XX年度宁波市劳动模范,隆重举行颁奖盛典,大力宣传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市级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上下联动地开展各类纪念、庆祝及系列文体活动900多场次,参与职工24万余人,营造了较大的社会声势,赢得了各界的赞誉。

加大创建“工人先锋号”力度,积极推进公交、出租汽车和窗口服务等单位亮牌创建行动,着力提升“工人先锋号”品牌的社会形象。

上半年全市120个集体被授予省、市级“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