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904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练习题.docx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练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练习题.docx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练习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下面漫画《签个名》中这个人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D.违纪行为

2.八年级学生梁某,为了试探“有困难,找警察;有案件,请拨110”是否真实,多次用不同的公用电话拨打“110”电话

,结果110次次紧急出动,次次扑空。

梁某的行为()

①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②是谎报险情制造

混乱的行为

③损害了公安机关重承诺守信用的形象

④扰乱了社会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3.如图,有1处错误,错误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4.近年来,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实施诱拐、欺诈和性侵害等案件时有发生,为避免此类侵害,我们应该()

①提高警惕,安全上网②抵制诱惑,拒绝上网

③谨慎交友,防止上当④保护隐私,避免泄漏

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①

②④

5.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是(

A.紧急避险B.通过调解、仲裁机构解决

C.诉讼D.向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6

.青少年遇

到非正义的事情,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不管怎样,都要挺身而出,与不法分子拼到底

B.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巧妙借助社会力量将歹徒抓获

C.及时拨打“110”电话,配合警方制服不法分子

D.在不利的情况下,更要讲究智斗

7下列选项中,最符合表中内容的是(  )

违法案例

违法种类

共同后果

殴打他人致轻伤

1

4

拾得遗失物品不归还

2

殴打他人致重伤或死亡

3

A.1:

行政违法行为  2:

民事违法行为 3:

刑事违法行为  4:

承担法律责任

B.1:

民事违法行为  2:

行政违法行为 3:

刑事违法行为  4:

承担道德责任

C.1:

违宪行为      2:

民事违法行为 3:

刑事违法行为  4:

承担法律责任

D.1:

行政违法行为  2:

违宪行为     3:

刑事违法行为  4:

承担道德责任

8丽丽的父亲在商场购物时因小摩擦与其他顾客大打出手被罚款,因郁闷喝酒,回家开车途中因醉驾被拘役。

丽丽父亲的行为分别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9小李在家闲着无所事事,听说拨打“110、119”紧急电话不要钱,便用公共电话打“119”电话,谎称险情。

他的行为是(  )

A.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B.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C.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D.一种过错,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10.2020年6月16日,北京所有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全面落实重点人员禁止离京的措施,坚决遏制疫情在北京市内扩散、向市外扩散,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③社会规则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④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2019年11月29日,中央扫黑除恶第二、第三轮督导“回头看”汇报会在京举行,全国扫黑办负责人表示,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再深入、再突破。

严格挂牌督办,把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查深查透;狠抓“百日追逃”,确保“一网打尽、除恶务尽”。

这表明()

①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②可以彻底消除社会的黑恶势力,构建和谐社会

③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④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2.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是我们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基本生存技能。

在面对火灾时,下列自救自护方法正确的是(  )

①顺着风向快速逃生

②直接去扑灭着火点

③迅速拨打火警电话

④用湿衣服捂住口鼻,低头避开浓烟快速逃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

这一调查数据对我们青少年的警示有(  )

①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行为 

②我们要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 

④我们要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4.下列能劝诫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谚语是(  )

A.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15.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对预防违法犯罪至关重要。

下列说法与“防微杜渐”蕴含道理一致的是(  )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6.一言不合就对同学致命殴打;被批评后对老师狠下杀手……近期,几起校园暴力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的担忧。

研究显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多经历了从轻到重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最初的逃学、打架等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升级”为犯罪。

这启示我们(  )

A.少年明辨是非能力差,违法犯罪在所难免

B.社会戾气影响大,必然诱发未成年人犯罪

C.预防青少年违法,须对不良行为追究刑责

D.自觉远离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17.中学生小刚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玩游戏。

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受到了刑罚处罚。

同学们对此在微信群里展开了议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①小乖孩儿:

还是乖点好,专心学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否则害人害己

②梅梅: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应引以为戒

③卡布奇诺: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我们应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④啄木鸟:

小刚受刑罚处罚,是因为他经常旷课、夜不归宿,我以后也不再这么做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8.“恶习→厌学→逃学→辍学→违法、犯罪”,几乎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①未成年人年龄小,犯罪是不受法律制裁的

②只要思想上重视,违法犯罪就能够免于处罚

③只要不逃学,青少年就不会违法犯罪 

④学习了法律知识就不会违法犯罪了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为筹集8元钱的上网费用,沉迷于网络游戏与色情网站的15岁男孩高某铤而走险,尾随抢劫了一名成年女性。

后来,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以抢劫罪依法判处高某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

这一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  )

①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②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③上网会导致犯罪,青少年应远离网络

④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下列对违法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③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④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本质区别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1.中学生程云帆发现有人慌慌张张从邻居家搬出一些物品,于是躲在一旁“窥视”。

看到那些物品被装上了一辆小货车,他便记下车牌号,后来警方通过程云帆提供的车牌号破案,抓住窃贼。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懂得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②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懂得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        

④要做个聪明机智的孩子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2.不久前在影院热映的《少年的你》是一部残酷青春题材的电影,涉及了敏感的校园欺凌议题。

面对校园施暴“魔童”,我们应(  )

A.纠集同伙,打击报复B.遇事找法,善用法律

C.死打硬拼,以暴制暴D.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23.一天晚上,丽丽和同学玲玲一起回家,在路过一条小巷时,突然蹿出两个男子要抢她们的手机。

你认为她们当时可以(  )

①冷静下来,装作顺从的样子,想方设法拖延时间,伺机脱身 

②一边大声呼救,一边与歹徒搏斗

③把手机给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事后立即报警

④利用歹徒作案的胆怯心理,对歹徒说明抢劫是犯罪行为,寻找机会,向人多的地方跑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第十三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王燕莺忙完农活,回村休息时,在村口发现一名女子可能被两名陌生男子绑架。

了解情况后,她佯装离去,迅速用电话向警方报警,并详细告知了地理位置和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征。

警方火速赶到后,在村口将正要驾车逃离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B.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C.无论以何种手段反击侵权行为,都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D.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见义勇为,不计后果代价

25.当公民的合法权益遭到非法侵害时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下面不属于采用这种正确方法的是(  )

A.小张在市场上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打热线电话向当地消委会投诉

B.小李放学回家时被社会上的不法青年勒索,事后到公安机关报案

C.小王放学回家时被社会上不法青年勒索,第二天带上钱物如数奉上

D.某饮食店对工商管理部门的不当处罚不服,到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纠正处罚并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26.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有关条文,回答问题。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事违法行为的认识,并说说自己应当如何从事民事活动。

27.材料一市民王某因酒后驾驶被交警查获,经检测王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65毫克/100毫升,属于酒后驾驶。

交警大队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王某作出罚款2000元,扣12分,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

材料二刘某在自家阳台上玩手机时不慎将手机掉到楼下,被同楼住户李某拾走。

但李某称手机是坏的,已将其丢弃,拒绝归还。

刘某遂向人民法院起诉。

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刘某1000元。

材料三胡某醉酒后闯入一商铺,持枪将店主吴某、蔡某夫妇击伤,致使怀孕的蔡某抢救无效死亡。

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胡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材料中的三种行为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

分别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胡某的行为与王某、李某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应得出什么启示?

28.有这样一则报道:

一个5岁的女孩丹丹在亲生父亲的逼迫和操控下沿街乞讨。

“滚远一点!

”面对20多岁的阿姨的呵斥,5岁的丹丹呆呆地站在那里。

过了几秒钟,她才回过神来,继续纠缠其他路人乞讨。

丹丹每天都到郑州汽车北站和紫荆山乞讨,而其父亲则坐在附近的公园草坪上打盹。

上述案例中丹丹的父亲违反了哪部法律中的相关条款?

请从国家的角度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出谋划策

为使我们同龄人的合法权益少受侵害,请提出你的建议。

29.晓程所在的班级以“法律在我们身边”为主题开展了一节法治课,以感受法律对未成年人成长的特殊保护。

请你一起参与。

未成年人是指在我国未满______周岁的公民。

A.8B.16C.18D.20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的法律,规定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构建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

请你给以下内容进行连线。

家庭保护

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采取不公开审理

学校保护

在学校周围设立固定的治安监督岗

社会保护

鼓励自己的儿子积极参加学校活动

司法保护

我市各校认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晓程在放学路上,被几名男生堵截。

他们恶狠狠地向晓程要钱,晓程说没钱。

一名男生对另一名男生说:

“给我找块砖,看他说不说实话。

”接着,他们又威胁晓程:

“到底有没有钱?

快掏出来!

”随后便开始搜晓程的口袋,掏出所有的钱,往晓程头上拍了一巴掌说:

“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

晓程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应对不法侵害?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0.学以明理

材料一不管是东奔西走的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还是身处教室静心读书的学生,不管是在市场大潮中逐浪前行的企业家,还是守卫边疆的军人都值得尊重,每个人都向着美好生活奔跑,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助力。

请你任选材料中的两个角色谈谈他们分别履行哪些法定义务?

我选择①______;

②______。

材料二为了贪图小利,自2018年5月份以来,张某通过退成人票冒用儿童票的方式,恶意逃票400余次。

请你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简要评析张某的行为。

请你结合材料,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对张某提出告诫。

材料三新版《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及《关于对轨道交通不文明乘车行为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实施意见》规定,乘客在地铁车厢内进食、一人同时占用多个座位、采取违规进出闸机或伪造变造票卡等方式逃票、推销产品或从事营销活动、大声外放视频或音乐等五类不文明乘车行为,将被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

上述规定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从义务的角度说明。

[积极维权]

材料四2019年7月16日,杭州铁路运输法院对生活用纸品牌“清风”遭恶意侵权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生产“清凤”纸巾的侵权企业及股东赔偿原告“清风”生活用纸生产企业100万元。

该上述案例,对我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何启示?

答案和解析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掌握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解答】

依据所学,违法行为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丽丽的父亲在商场购物时因小摩擦与其他顾客大打出手被罚款,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回家开车途中因醉驾被拘役,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准确把握对违法行为的理解,准确分析选项,推导正确答案。

【解答】

小李用公共电话打“119”电话,谎称险情,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A正确;他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B错误;他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不是违纪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CD错误。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社会秩序社会规则等有关知识的认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题意,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确定答案。

【解答】

为了遏制疫情在北京市内扩散、向市外扩散实施了小区封闭管理、重点人群离境的措施,确保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这说明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规则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故①②③正确;只有触犯法律的行为才是违法行为,故④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认识,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其考查了反腐倡廉、依法治国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

由所学可知,题干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把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查深查透;狠抓“百日追逃”,确保“一网打尽、除恶务尽”,表明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①③④符合题意;②中“彻底”的说法太绝对,错误。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且是短暂的。

因此我们要加强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面对火灾时,应该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赶紧逃生;住在高层的住户不能乘坐电梯转移,应该走安全通道等等,③④符合题意;①错误,应逆着风向快速逃生;②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

故选: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防范侵害,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一要有警惕性;二要用智慧,学会用一些方法技巧保护自己;三是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仔细审题,理解题干的含义,结合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要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即可解答。

13.【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解答】

题干中的调查数据启示我们青少年要杜绝不良行为,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要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

②③④符合题意;有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有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一定”说法过于绝对,①错误。

​故选D。

14.【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正确理解各语句的表达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择即可。

【解答】

“罪孽本自微末时,陷身囹圄悔方迟”告诫我们要注意细节,从小事做起,以防以后后悔,A符合题意;“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B不符合题意;“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的意思是以责备别人的心态责备自己,以宽恕自己的心态来宽恕别人,C不符合题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意思是一句同情理解的话,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阵阵的严寒,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加强防范,远离犯罪,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相结合,确定答案。

【解答】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的是做人的道理,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远离犯罪,故D符合题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的是有才能的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说的是风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说的是友情,故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把握题干主旨,准确分析和理解选项,推导正确答案。

【解答】

题干材料中的的研究结果,说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多经历了从轻到重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启示我们:

自觉远离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D正确;AB说法过于绝对,错误;只有犯罪行为会受刑罚处罚,不良行为不应追究刑责,C错误。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对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认识,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需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相结合,确定答案。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小刚从不良行为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告诉我们还是乖点好,专心学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否则害人害己,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应引以为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我们应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故①②③正确,符合题意;小刚受刑罚处罚是因为他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故④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B。

18.【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考查学生理解与分析能力。

此题是逆向选择题,关键是审请题意,对照选项仔细排查,得出答案。

【解答】

“恶习→厌学→逃学→辍学→违法、犯罪”,几乎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说明未成年人犯罪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逐步演变为严重不良行为,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的。

未成年人年龄小,犯罪也要受到法律制裁,故①错误,符合题意;仅仅思想上重视,违法犯罪是不能够免于处罚的,故②错误,符合题意;③说法绝对,符合题意;④说法绝对,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根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

【解答】

题干材料中王某为了筹集上网费用,铤而走险实施了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

这一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

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故①④正确;犯罪行为才会受到刑罚处罚,故②错误;上网不一定会导致犯罪,青少年应正确使用网络,故③错误。

故选C。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①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②说法错误,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④说法错误,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本质区别。

故选:

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违法行为及种类。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关于违法行为的相关知识,分析各个题肢,完成解答。

21.【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应对违法犯罪,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解答】

中学生程云帆发现有人慌慌张张地从邻居家搬出一些物品,于是躲在一旁“窥视”。

看到那些物品被装上一辆小货车后,便记下车牌号。

后来警方通过其提供的车牌号破案,抓住了窃贼。

这说明他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懂得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①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与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无关,③排除。

​​​​​​​故选A。

22.【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依法求助,善用法律,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根据题意排除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