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730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设计.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设计.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设计

课时教学计划

学校:

东方红小学主备人:

李国义审核人:

课题

捐书活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材

分析

《捐书活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

《捐书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情

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

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教学

策略

教法:

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

同学们,我们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

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的儿童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请看图片(贫困山区的图片),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困,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读书,你们说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

你们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引出课题),老师吧他们捐书的情况做了个统计,一起来看看吧!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

师说:

我给大家十秒的时间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算出每个年级的本书再比较就更准确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呢?

 

3.解决问题。

师:

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

(引出课题)

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

118+104+95.

估算。

师:

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

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图意:

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2)算一算

师:

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师:

有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

3)四人小组交流。

师:

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

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

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

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

(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

(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

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

(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教师板书:

师:

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

思考一下。

师:

以各位为例,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到底该怎么计算?

(个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满十进一……)

师:

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设计意图:

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

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

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设计意图:

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师:

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

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

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师:

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

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生2:

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

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生1:

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

生2:

估算一下每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

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

118+104+95。

四年级:

103+109+98。

 

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生:

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三位数连加

118+104+95=317(本)

103+109+98=310(本)

答:

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四年级一共捐书310本。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计划

学校:

东方红小学主备人:

李国义审核人:

课题

运白菜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材

分析

《运白菜》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二课。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

《捐书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减法的性质并能在计算时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方法计算。

学情

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三位数连减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

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

目标

1、结合“运白菜”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减法的性质并能在计算时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方法计算。

教学

策略

教法:

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们走进小农场,看看这片白菜地,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颗白菜?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第一种思路:

850-256-280

第二种思路:

850-(256+280)

2、比较小结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算一算,再进行验算

1000-372-210

2、课本20页练一练

①上衣78元、鞋52元、帽子35元、裤子75元,李阿姨买了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②:

森林医生

⑤张老师不小心把下面的表格弄脏了,你能将表格填写完整吗?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观察图片,查找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学生独立计算

 

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生:

学会了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三位数连减

850-256-280850-(256+280)

=594-280=850-536

=314(棵)=314(棵)

答:

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计划

学校:

东方红小学主备人:

李国义审核人:

课题

结余多少钱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材

分析

《结余多少钱》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三课。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

《结余多少钱》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学情

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

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

目标

1.结合“节余多少钱“的生活情境,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会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教学

策略

教法:

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

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

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

(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

”)

1、亮亮和奶奶八月花了745元,八月节余了多少元?

800+185-745=985-745=240(元)

800-745+185=55+185=240(元)

答:

八月节余了240元。

2、九月节余260元,十月节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

九月节余260元十月少30元九月节余-30+九月节余=一共节余十月节余260-30+260=230+260=490(元)260+(260-30)=260+230=490(元)答:

两个月一共节余了490元。

3、平均每个月节余225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元,估一估,几个月衣机?

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225+225=450(元)580-225=355(元)450+225=675(元)355-225=130(元)675675元>580元130元<225元答:

三个月就够了。

答:

三个月节余的钱能买到洗衣机答:

需要三个月。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完成教材“试一试”指定学生说说包含的数学信息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观察图片查找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

 

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小组内交流方法,然后小组汇报结果。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800+185-745800-745+185

=985-745=55+185

=240(元)=240(元)

答:

八月结余了240元。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计划

学校:

东方红小学主备人:

李国义审核人:

课题

里程表

(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材

分析

《里程表

(一)》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四课。

本节课侧重的是学习火车里程表中相关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有三个重点:

一是会读图,能理解各个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二是能用实物图或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三是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

分析

这类问题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就是加减法,但学生首次接触,理解是有困难的,看懂里程表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教科书在三个问题中都要求“画一画”来理解题意。

教学

目标

1.巩固三位数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认识里程表,掌握观察里程表的方法,学会从里程表里抽象出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从里程表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观察里程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里程表,掌握观察里程表的方法,学会从里程表里抽象出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

策略

教法:

探究、合作、引导

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1、看图(课件出示)学生找信息。

指名回答

2、下面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到站

保定

石家庄

郑州

洛阳

西安

里程/千米

146

277

689

813

1200

1)北京到郑州有()千米,北京到西安有()千米。

2)保定到洛阳有多少千米?

3)保定到郑州与石家庄到洛阳这两段铁路,各长多少千米?

哪段铁路长?

长多少千米?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课本上的火车里程表。

1)谁来说说从里程表中指导了什么数学信息?

(表格里反映出来的内容就是数学信息,尽量让学生说表格中的内容即可,)

2、算一算

1)让学生读懂里程表

把里程表和铁路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

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从里程表中看出北京到石家庄有277千米,北京到保定有146千米。

(在铁路图中找出相应的部分),这幅铁路图起到了线段图的作用,从图中很容易看出,用277—146就是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然后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画线段图来理解。

277—146=131(千米)

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在铁路图中划一划,算一算。

同学们算算看,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问老师。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

689—146=543(千米)

从图中可以看出,求保定到郑州有道少千米,就是求北京到郑州减北京到保定的距离。

3、813—689求的是那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划一划,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分析:

813表示北京到洛阳的距离,689表示北京到郑州的距离,两者相减表示郑州到洛阳的距离。

4、试一试

出示课本练一练,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指名汇报方法。

在学生汇报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可以指一到两名同学板演)

设计意图:

有效的练习时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用只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

因此本节课我分三个层级来设计练习,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

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冰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5、小结:

师:

我们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可以根据学生说的适当进行板书。

6、质疑:

本节课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本25页第一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师:

在今天这节课中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成功体验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基础)

学生观察,查找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汇报数学信息。

 

学生认识理解里程表的含义。

 

学生画线段图加深理解。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汇报。

 

学生完成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汇报解题方法。

 

板书设计

里程表

(一)

277—146=131(千米)689—146=543(千米)

郑州——洛阳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计划

学校:

东方红小学主备人:

李国义审核人:

课题

里程表

(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材

分析

《里程表

(一)》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五课。

本节课是应用减法知识,继续解决“里程表”中所隐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读图的能力,与上节课不同的是“里程表的起点不是零”。

学情

分析

这类问题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尤其是非零起点),依然是本节课的重点。

仍然突出了用画直观图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教学

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1、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0起点)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会画线段图和读懂线段图。

教学

策略

教法:

探究、合作、引导

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课前补改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

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

师:

现在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你想看一下吗?

(想)下面要进行的是100米的比赛,下面有请喜羊羊和懒羊羊上场,你预测一下谁会赢?

为什么?

师:

比赛现在开始,最后谁获得了冠军?

你认为公平吗?

师:

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呢?

你认为起点是多少?

(0米)终点是多少?

(100米)

师:

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懒羊羊所跑的路程呢?

你认为起点是多少?

(60米)终点是多少?

(100米)

仔细观察这两条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

你能算出喜羊羊跑了多少米?

100-0=100懒羊羊跑了多少米呢?

(100-60=40)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出示例题: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

千米)

(1)师:

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

师:

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

35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

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35千米和160千米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条线段图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如何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

(160-35=125千米)

(2)你能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你如何求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

(350-160=190千米)

(3)你能用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三走了多少千米?

星期四呢?

星期五呢?

(4)教师完善线段图,合并成一条线段图。

师:

你能看懂吗?

要想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

怎么办?

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呢?

星期三呢?

……

总结:

当天走的里程数=当天的读数-前一天的读数

(5)解决问题:

哪一天行驶的路程最多?

教师请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趁机介绍第二种解法

(6)比较联系

师: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里程表

(1),与今天学习的里程表二有什么区别?

(起点不同,但是算法相同,都是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得到当天的里程数。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师: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观察,思考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观察后汇报。

 

学生看表格查找数学信息。

 

学生思考并汇报。

 

学生完成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思考解题方法。

 

学生说方法、学生练习。

 

学生思考。

 

 

板书设计

里程表

(二)

165-35=350-160=

555-350=745-555=

955-745=

教学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