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05冯银朋小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691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B05冯银朋小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HB05冯银朋小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HB05冯银朋小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HB05冯银朋小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HB05冯银朋小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HB05冯银朋小车.docx

《HB05冯银朋小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B05冯银朋小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HB05冯银朋小车.docx

HB05冯银朋小车

目录

一、方案论证2

1.平衡方案2

2.车体和驱动电机选择2

二、系统设计:

3

1.理论分析与计算:

3

2.系统总体设计4

3.硬件设计4

4.系统软件设计6

三、发挥部分的设计7

四、测试结果7

五、结论7

 

电动车跷跷板(F题)

摘要

本系统由单片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检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和车体等组成。

系统采用模糊决策的方法,使小车在跷跷板上逐次逼近平衡。

小车采用履带车,用步进电机驱动,控制精度较高,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当在跷跷板上加入配重后,小车仍能够平衡。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1.平衡方案

方案一:

在平衡点附近靠小车移动实现平衡。

小车的往复运动调整了小车和跷跷板的重心。

通过逐次逼近的方法,最终使整个系统达到平衡。

方案二:

如图1,2,当小车靠近中心点C时,小车上的步进电机带动重锤、丝杠滑块或曲柄滑块等机构调节小车的重心,实现小车的平衡。

方案一结构简单,但是由于车的惯性很大,对控制要求较高。

方案二结构复杂,需要一定的机械结构,对安装也有一定的要求,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考虑到各成员的知识结构,本设计最后选择方案一。

图1.通过重锤实现平衡图2.通过调节车的重心实现平衡

2.车体和驱动电机选择

1)履带车:

履带车动力大,对坡度有较强的适应性,爬坡能力强;转弯灵活,但是行进速度较慢。

2)轮式车:

轮式车速度快,运动灵活。

但是轮子与板面之间的摩擦小。

3)步进电机:

步进电机转矩大,位置控制简单,精度较高,成本低。

但速度较慢。

4)直流电机:

直流电机速度快,动态相应好。

但是位置控制复杂。

若实现精确控制,必须采用直流伺服电机,成本较高。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本设计选择了履带车加步进电机驱动的方案。

3.传感器选择

普通的电位器式角度传感器:

此传感器需要自制重锤,通过检测电阻的变化检测角度。

由于重锤的惯性该传感器的响应速度慢,不适合用于该系统。

  专用的倾角传感器:

该传感器响应速度快,测量精确,抗干扰能力强,应用方便。

但成本较高。

考虑到时间紧迫和实际需求,本系统采用专用的倾角传感器。

二、系统设计:

1.理论分析与计算:

假设跷跷板自身平衡,并且质量分布均匀。

忽略车在平衡位置附近时车的转动惯量和轴的阻力。

于是有:

(1)

(2)

(3)

式中

为系统对转轴的和力矩,

为跷跷板与水平位置的夹角。

为跷跷板的对转轴的角加速度。

为小车重心偏离跷跷板轴心的距离。

于是有:

(4)

当小车接近平衡时,有

0,

于是(4)变为

(5)

可见,角度滞后位置180,系统将震荡。

当考虑轴的阻尼时,角度滞后将加大。

可见系统具有很大的惯性。

由于小车在板上的位置不断移动,小车、跷跷板和转轴联合体的重心和转动惯量随之变化。

由于小车的位置难以用简单的方法精确测得,再加上设计要求对不同的配重块和不同的位置有较强的适应性。

所以采用精确数学模型进行控制的方法可行性不大。

与之相对,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则可以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利用人的经验,结合小车的模糊位置信息,制定相应的决策表,靠小车的自我调整,使小车逐次逼近平衡点。

具体方法为:

预先找到小车在跷跷板上的平衡位置,在此位置附近贴上黑色胶带。

当小车到达此位置时,表明小车已靠近平衡位置。

然后通过小车的缓慢前后试探性移动,逐渐减小小车的移动距离,使小车的逼近平衡。

图3.传感器输出特性

由图3可以看出,当传感器的线性在输入角度为40°~110°时很好。

实际系统中考虑到单片机片内基准最大值为3.3V,选用3.3V电源给传感器供电。

实测数据:

=60°,

=2.242V

=90°,

=1.639V

=120°,

=1.039V

于是,每度角度对应的电压值为:

20mV,采用单片机片内的12位AD,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2.系统总体设计

               图4.系统方框图

3.硬件设计

(1)控制单元:

本系统的核心控制芯片是TI公司的MSP430F149单片机。

单片机本身集成有12位AD转换器,以及两个功能强大的定时器,可以实现多路PWM输出,能够方便得实现电机的控制。

同时该单片机有丰富的IO资源,无需附加更多的外围电路,简化了电路设计。

单片机最小系统见附录。

(2)步进电机驱动单元:

系统采用常用的步进电机驱动芯片L297配合L298实现了对步进电机的精确快速控制。

L297在本系统中相当于步进电机的脉冲分配器。

单片机只需给其简单的指令和脉冲,从而减轻了单片机的负担。

L298是高电压、大电流全桥电机驱动芯片,可以驱动一个步进电机。

具体电路如图5。

图5.L297/L298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3)位置检测单元:

如图6,红外对管发出的信号经比较器比较后实现了数字输出。

当小车经过黑线时,发射的红外光被黑线吸收,接收管没有接收到反射信号,接收管输出高电平。

为了得到足够多的位置信息,在小车的前后分别安装了7个和3个红外对管。

调节电位器Rb可以改变红外对管的作用距离。

图6.反射式红外对管原理图

(4)隔离电路

步进电机属于大功率元件,对单片机和角度传感器构成很大影响。

为了防止步进电机的干扰,系统采用光耦TLP250隔离步进电机和其他电路。

如图7和图8,通过光信号实现了电机电路和单片机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

图7.TLP250接线图图8. TLP250原理图

(5)人机接口单元

显示模块采用MAX7219驱动8位数码管。

MAX7219内部自带位选扫描信号,操作简单。

输入模块采用简单的8个独立式键盘。

此键盘主要用于调试,属于小车的从属部件。

(6)角度检测单元:

系统采用角度传感器WQH36—45检测角度。

WQH36—45采用高性能磁敏感元件,利用重力摆结构,可无电触点的测量倾斜角度,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寿命长、抗振动等特点。

为了使传感器的供电电压足够的稳定,系统采用大输出电流的基准电压芯片REF196作为角度传感器的供电电源。

具体电路如图9。

图9.REF196接线图

(7)电源模块:

系统采用两个电池组供电,一个为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供电,另一个为单片机模块和检测模块供电。

两个电池组之间不共地。

单片机通过光耦向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传递信号。

4.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基本遵循题目要求的流程,主要有A-C,C-B,B-A之间的快速行进模块、逐次逼近平衡模块、小车从扇区上跷跷板等模块。

另外,为了操作和调试方便还加入了数码显示和键盘模块。

图10.控制算法流程图

控制算法采用逐次逼近的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0。

跷跷板的震荡周期较长,约为2秒。

为了防止小车的误动作,在软件中加入了“消抖”,即采用双重判断,中间加延时的方法。

如果两次判断结果相同,则认为是满足条件。

由于小车在行进过程中存在振动,所以倾角传感器的输出存在波动。

软件中加入了防脉冲干扰的均值滤波方法:

去除连续采样的n个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将剩余的数据求平均值。

三、发挥部分的设计

跷跷板加入配重后,整个系统的平衡点向前移动。

系统的惯量加大,平衡难度增大。

基本部分设计中,在平衡位置附近贴上黑线,主要作用是减少平衡时间。

实际上,线的位置调整后,调节时间加长。

加入配重后,由于配重的位置随机,所以不采用贴黑线的方法。

而是预估一个平衡位置,然后当小车靠近该位置时,调用自我调节平衡程序,使小车最次逼近平衡点,最终使系统趋于稳定。

四、测试结果

表1.基本要求测试数据(室内无明显气流,自备跷跷板)

项目

1/s

2/s

3/s

小车从A到C点附近

7

7

7

小车平衡

16

69

21

小车从平衡位置到B

8

8

8

小车从B返回到A

16

16

16

小车在C点附近平衡5秒

完成

实时显示各阶段所需时间

完成

小车始终在跷跷板上

完成

表2.平衡时前后的高度

A点高度/mm

B点高度/mm

85

95

80

92

87

98

表3.加配重后测试数据(配重质量250g)

第一块配重位置/mm

第一块配重位置/mm

第一次平衡时间/s

重新平衡时间/s

400

400

23

45

400

600

16

24

380

380

40

35

注:

第一次平衡时间的时间起点为小车到达跷跷板上的第三条黑线。

重新平衡时间的时间起点为加入第二块配重。

五、结论

由于跷跷板自身的震荡周期较长,约为2秒。

所以角度传感器的采样不宜过快。

较长的采样周期配合较慢的小车往复周期是系统稳定的关键。

实验证明履带车和步进电机组合是完成设计任务的一种较好的选择,采用决策表的模糊控制算法作用效果明显,基本上能完成大部分设计任务。

 

附录:

系统原理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