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试题一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630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试题一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试题一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试题一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试题一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试题一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试题一套.docx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试题一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试题一套.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试题一套.docx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试题一套

最新2018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试题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原始农耕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

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

C.铁农具D.曲辕犁

2.[2017•南京]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

据此可知,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

A.种植粮食作物

B.制造陶器

C.发明舟车

D.铸造青铜器

3.[2017•赤峰]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B.生活习惯C.生产工具D.劳动技术

4.[2017•桂林]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后为尊奉的华夏族祖先是(  )

A.炎帝、尧B.炎帝、黄帝

C.黄帝、尧D.尧、舜

5.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6.[2017•南京]“(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材料体现的是(  )

A.周初分封

B.商鞅变法

C.秦设郡县

D.汉初分封

7.《史记》记载: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

8.下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诸侯国是(  )

A.齐、秦、赵、楚

B.燕、赵、秦、韩

C.赵、齐、魏、秦

D.燕、齐、秦、楚

9.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牛耕的使用

10.[2017•武威]《汉书》记载: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推行县制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井田,开阡陌

D.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11.[2017•安徽]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此举(  )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12.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新旧交替:

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

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

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

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 “(东周)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的主要对象有哪些人?

武王为什么要进行分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哪些义务?

分封制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判断,分封制后来出现了什么问题?

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大夫曰:

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

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

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篇》

(1)材料一中“秦民大悦”中的“秦民”应包括哪些阶层?

变法的哪些措施会让他们高兴?

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宗室贵戚”指哪个阶层?

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令他们“多怨望”?

(3)商鞅最终被车裂,他的变法是否也随之失败?

为什么?

(4)材料三中“大夫”和“文学”两派对商鞅变法有何不同评价?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参考答案

1.B [解析]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如半坡氏族村落的原始居民使用的石器为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相比,劳动效率要高得多,是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

2.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粟粒”可知,该处原始居民可能种植粮食作物。

B、C、D三项与题意无关。

故选A项。

3.A [解析]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住在干栏式的房子里,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

南方炎热潮湿,北方寒冷干燥,故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条件。

4.B [解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

后来,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B

6.A [解析]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武王)封功臣谋士”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周初分封。

7.B 8.D 

9.D [解析]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大发展。

10.D [解析]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题文材料中的“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即是这一法令的体现。

11.B [解析]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该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材料“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反映的正是建立县制的措施。

12.A

13.

(1)主要对象:

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

原因:

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

(2)义务:

服从(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作用:

西周通过分封之后,不但巩固了原来商朝统治的地区,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3)问题:

东周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

原因:

周王室的衰微。

14.

(1)“秦民”包括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措施: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原因:

确立了地主阶级对土地的私有制,维护了其经济利益;奖励耕战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通过战争杀敌立功参与国家管理。

(2)阶层:

奴隶主贵族。

措施:

奖励军功,旧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剥夺了其特权。

(3)没有。

原因:

改革的成败并不是由改革者的个人命运决定的;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其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大夫: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文学:

商鞅变法导致秦朝迅速败亡。

应该把改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标准;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为标准。

(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