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622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docx

《《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docx

《中外民俗》课程教学及考核大纲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校生实践课程考核

 

《中外民俗》(本科)

教学及考核大纲

 

山东师范大学自考本科

第一部分学习过程评价考核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中外民俗》课程是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中外民俗》,了解中外民俗发展史略和民俗研究方法,熟悉中外各类民俗事象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原因,掌握民俗事象发展变迁的一般规律,能够运用民俗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熟识和掌握各类民俗事象,以及它们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运用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认知和挖掘民俗资源;具有进行民俗研究、开发民俗旅游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本课程系统讲授了各类民俗事象的主要内容,它们的产生、发展、变异及其在当前社会的形态。

具体来说,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各类民俗事象的主要内容;各类民俗事象的产生、发展、变异;中外民俗学发展史略和民俗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应该在学习《旅游学概论》后再学习这门课。

本课程和《旅游文化》、《客源国概况》课程关系比较紧密,可以和《旅游文化》、《客源国概况》相互参照学习。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一)课程内容

1民俗与民俗学

2民俗的基本特征

3民俗的社会功能

4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5农业民俗

6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7工匠民俗

8饮食民俗

9服饰民俗

10居住建筑民俗

11社会组织民俗

12岁时节日民俗

13人生仪礼

14民俗信仰

15民间科技

16民间口头文学

17民间语言

18民间艺术

19民间游戏娱乐

20中国民俗学史略

21外国民俗学概况

22民俗学研究方法

(二)考核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民俗事象的主要内容。

2能够发现各类民俗事象的发展变化,并能找出其原因。

3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民俗观和中国民俗学史略,了解外国的民俗学流派。

4能够运用民俗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民俗事象。

三、考核方式

(一)课堂讨论

师生就某一个民俗话题在课堂上共同分析、讨论。

教师应预先告知学生讨论主题,让学生有适当的准备时间。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组织、引导作用,启发学生积极、踊跃发言。

(二)研究性小论文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民俗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从起源、发展、变异的角度,系统分析某一个民俗事象。

2000字左右。

四、评价标准

学习过程评价标准采取百分制,依据学生所得分数的高低,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优秀:

90分以上

观点正确,论述充分,论证有力,资料充实,结构合理。

良好:

80~89分

观点正确,论述比较充分,论证合乎逻辑,资料相对较多,结构合理。

中:

70~79分

观点基本正确,论述比较充分,论证符合逻辑,资料不多,结构基本合理。

及格:

60~69分

能看出其主要观点,论证尚属合理,资料不多,结构不清。

不及格:

60分以下

观点不明确,论述不清楚,论证不符合逻辑,资料匮乏,结构混乱。

第二部分综合考核部分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及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中外民俗》课程是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中外民俗》,了解中外民俗发展史略和民俗研究方法,熟悉中外各类民俗事象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原因,掌握民俗事象发展变迁的一般规律,能够运用民俗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熟识和掌握各类民俗事象,以及它们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运用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认知和挖掘民俗资源;具有进行民俗研究、开发民俗旅游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本课程系统讲授了各类民俗现事象的主要内容,它们的产生、发展、变异及其在当前社会的形态。

具体来说,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各类民俗事象的主要内容;各类民俗事象的产生、发展、变异;中外民俗学发展史略和民俗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应该在学习《旅游学概论》后再开设这门课。

本课程和《旅游文化》、《客源国概况》课程关系比较紧密,可以和《旅游文化》、《客源国概况》相互参照学习。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为:

识记:

要求考生能记住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能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

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

应用:

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民俗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历史上人们对“民俗”的狭义理解,掌握民俗的基本特征,熟悉民俗的社会功能,了解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第二节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民俗的集体性

二、民俗的传承性和扩布性

三、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四、民俗的类型性

五、民俗的规范性和服务性

第三节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教化功能

二、规范功能

三、维系功能

四、调节功能

第四节中国民俗的起源与发展

一、史前民俗

二、古代民俗

三、近现代民俗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

民俗的定义

“folklore”一词的创用时间及创用者

民俗志

领会:

对民俗的狭义理解

民俗的分类及其内容

民俗的社会功能

应用:

民俗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熟悉农业民俗的内容,了解工匠民俗的技艺传承、行业习俗和工匠民俗的三个重要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农业民俗

第二节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第三节工匠民俗

一、工匠的技艺传承

二、工匠的行业习俗

三、工匠民俗的三个重要特点

第四节商业与交通民俗

一、各类商业及其民俗特点

二、交通运输及其民俗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

百工五法

领会:

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

工匠的技艺传承

工匠的行业习俗

工匠民俗的三个重要特点

各类商业及其民俗特点

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饮食民俗的内容构成,掌握民间服饰的类别、服饰的发展阶段以及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掌握中国民居建筑共同的民俗特点。

了解我国人文精神与居住建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饮食民俗

一、日常食俗

二、节日食俗

三、祭祀食俗

四、待客食俗

五、特殊食俗

第二节服饰民俗

一、服饰的产生和发展

二、服饰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观念变化的关系

三、服饰变化的特殊轨迹

第三节居住建筑民俗

一、原始初民的居住方式

二、我国人文精神与居住建筑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领会:

饮食民俗的类别

民间服饰的类别

服饰的发展阶段

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我国人文精神与居住建筑的关系

应用:

中国民居建筑共同的民俗特点

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宗族成员参与的民俗活动,了解宗族组织民俗的其他部分,了解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描述

第二节宗族组织民俗

一、有关宗族组织要素的民俗

二、有关宗族组织结构的民俗

三、宗族成员参与的民俗活动

第三节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一、行会

二、民间秘密宗教组织

三、民间秘密结社

四、社区组织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

宗族

行会

领会:

宗族成员集体参与的民俗事件

民间秘密宗教组织

民间秘密结社

第五章岁时节日民俗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岁时节日的概念,熟悉岁时节日的形成因素,掌握节日风俗发展演变的原因,掌握岁时节日的活动及特点,了解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动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岁时节日的由来和发展

一、岁时节日的由来

二、岁时节日的发展

第二节岁时节日的活动及特点

一、主要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

二、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

三、关于现代节日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

岁时节日的概念

领会:

岁时节日的形成因素

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动力

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

应用:

节日风俗发展演变的原因

主要传统节日的活动内容

第六章人生仪礼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人生仪礼的定义、类别,掌握成年仪礼的习俗表现、成年仪礼的规范与特征以及成年仪礼发生变化的原因。

熟悉婚姻形态及结婚仪礼程式,了解葬礼的程序及葬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生仪礼的性质

第二节诞生仪礼

一、求子仪式

二、孕期习俗

三、庆贺生子

第三节成年仪礼

一、成年仪礼的习俗表现

二、成年仪礼的规范与特征

三、成年仪礼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四节婚姻仪礼

一、婚姻形态

二、结婚仪礼程式

第五节丧葬仪礼

一、死——人生旅途的转换

二、葬——灵魂不灭的幻想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

人生仪礼的定义

结婚仪礼程式

领会:

人生仪礼的分类

诞生礼

成年仪礼的习俗表现

成年仪礼的规范与特征

成年仪礼发生变化的原因

婚姻形态

应用:

葬式

第七章民俗信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民俗信仰的信仰对象,了解民俗信仰的信仰对象,掌握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信仰对象

一、灵魂

二、自然神

三、图腾

四、祖先神

五、生育神

六、行业神

第二节信仰媒介

一、灵媒

二、巫的种类

三、巫的职能

第三节信仰表现形式

一、预知

二、祭祀

三、巫术

第四节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一、民俗信仰有突出的功利性

二、民俗信仰具有强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闭性

三、民俗信仰有较强的包容性

四、民间信仰有较大的渗透性

五、民俗信仰的俗信化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

民俗信仰的概念

图腾

巫术

领会:

信仰对象

信仰媒介

信仰表现形式

应用:

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民间科学技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间科学知识和民间医学,熟悉民间工艺技术的门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民间科学知识

第二节民间工艺技术

一、民间工艺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间工艺技术的门类

第三节民间医学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

雕塑

织绣

陶瓷

金属工艺

领会:

民间工艺技术的门类、内容及其分布

第九章民间口头文学(上)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及笑话的种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体裁和分类

一、神话的种类分析

二、传说的种类分析

三、民间故事及笑话的种类分析

第二节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流传和演变

一、口头散文叙事文学传播的方式及途径

二、口头散文叙事文学变异的成因及样式

第三节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讲述和功能

一、口头散文叙事文学讲述的特点及主体

二、口头散文叙事文学讲述的作用和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领会:

神话的种类

民间故事及笑话的种类

应用:

传说的种类及其内容

第十章民间口头文学(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民间诗歌的功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民间诗歌的起源与传播

第二节民间诗歌的类别与特征

一、民间诗歌的类别与特征

二、民间长诗的特征与类别

三、民间长诗的产生形成与传播

第三节民间诗歌的体式、表现手法与功能

一、民间诗歌的体式

二、民间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民间诗歌的功能

第四节歌节、歌俗、歌手

一、歌节、歌俗的类型和演变过程

二、歌手的形成及表演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领会:

民间诗歌的类别与特征

民间诗歌的体式

民间诗歌的功能

第十一章民间语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常用型民间熟语和特用型民间熟语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民间语言的性质

一、民间语言的概念

二、民间语言是一种民俗现象

三、民间语言是民俗的重要载体

四、民间语言与其他民俗需要交叉研究

第二节常用型民间熟语

一、俗语

二、谚语

三、歇后语

四、称谓语

五、流行语

第三节特用型民间熟语

一、行话

二、黑话与暗语

三、吉祥语

四、忌讳语

五、咒语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

民间语言的概念

领会:

特用型民间熟语

应用:

常用型民间熟语

第十二章民间艺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民间歌曲和民间歌舞,掌握民间舞蹈的分布,掌握民间小戏的类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民间音乐

一、民间歌曲

二、民间歌舞

三、民间器乐

四、民间说唱音乐

五、民间戏曲音乐

第二节民间舞蹈

一、民间舞蹈的产生背景

二、民间舞蹈的分布

三、民间舞蹈的表演特征

四、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民间戏曲

一、民间戏曲的发生与流变

二、民间小戏的类型

三、民间戏曲与岁节礼俗

第四节民间工艺美术

一、民间工艺美术源于民众的物质生活需要

二、民间工艺美术是民众精神需求的产物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

田歌的概念

领会:

民间歌曲

民间歌舞

应用:

民间舞蹈的内容与分布

民间小戏的类型与内容

民间工艺美术

第十三章民间游戏娱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民间游戏娱乐的起源,掌握民间游戏娱乐的特征,掌握民间游戏的定义与范围,掌握民间竞技的定义、范围、类别。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民间游戏娱乐的起源、特征、功能与分类

一、民间游戏娱乐的起源

二、民间游戏娱乐的特征

三、民间游戏娱乐的功能

四、民间游戏娱乐的分类

第二节民间游戏

一、民间游戏的地位与范围

二、民间游戏的类别

第三节民间竞技

一、民间竞技的定义与范围

二、民间竞技的类别

第四节民间杂艺

一、民间杂艺的定义与范围

二、民间杂艺的类别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

民间游戏的定义

民间竞技的定义

领会:

民间游戏娱乐的起源

民间游戏娱乐的特征

民间游戏的范围

民间竞技的范围

民间竞技的类别

第十四章中国民俗学史略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先秦文献中的民俗记录与见解,掌握文人竹枝词的概念。

了解现代民俗学史的发展阶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古代关于民俗的记录与观点

一、先秦文献中的民俗记录与见解

二、汉魏民俗编著的出现与评注

三、唐宋农政民俗思想的兴盛与都市民俗记录的开端

四、元明清民俗文艺的发展与补证民俗文献的工作元

第二节近代启蒙民俗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启蒙民俗思想的产生与历史意义

二、近代知识分子对民俗文艺的应用

第三节现代民俗学史

一、北大时期

二、中大时期

三、杭州时期

四、战争时期的大后方民俗学与延安的民间文艺新传统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

文人竹枝词

领会:

孔子的民俗观

荀子的民俗观

老庄的民俗观

应用:

古代关于民俗的记录与观点

现代民俗学史的发展阶段

第十五章外国民俗学概况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欧美民俗学和日本民俗学,掌握“重出立证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欧美民俗学

一、民俗研究的摇篮:

德国

二、民俗学的故乡:

英国

三、摇摆于两大传统之间:

法国

四、民族主义与民俗学:

北欧诸国

五、学科建设的典范:

美国

第二节俄国与苏联的民俗学

一、关于“民俗学”的概念

二、民俗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三、俄国民俗学

四、苏联民俗学

第三节日本民俗学

一、准备时期

二、《乡土研究》时期

三、《民族》时期

四、木曜会时期

五、民俗研究所时期

六、柳田逝世以后

第四节韩国民俗学

一、孕育期(19世纪末的朝鲜时代后期)

二、肇始期(20世纪20-30年代)

三、沦落期(20世纪40-50年代)

四、发展期(20世纪60-70年代)

五、成熟期(20世纪80-90年代)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

重出立证法

领会:

日本民俗学

应用:

欧美民俗学

第十六章民俗学研究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主要民俗学流派及其基本观点、方法,掌握民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的方法和民俗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主要民俗学流派及其方法

一、神话学派

二、语言学派

三、人类学派

四、心理学派

五、社会学派

六、历史地理学派

七、结构学派

第二节民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田野作业方法

二、文献学方法

第三节民俗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分类法

二、分析及综合的方法

三、比较方法

四、统计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识记:

田野作业方法

文献学方法

领会:

主要民俗学流派及其基本观点、方法

主要民俗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应用:

民俗资料搜集与整理的方法

民俗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100分制,60分为及格线。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

识记占30%,领会占45%,应用占25%。

四、考试题型

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有:

单项选择题(20分)、多项选择题(10分)、填空题(10分)、名词解释题(15分)、简答题(25分)、论述题(20分)。

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

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

A.元宵节B.春节C.端午节D.中秋节

答案:

B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

物质生产民俗的主要特征表现在()

A.地域性B.规范性C.功能性D.科学性E.季节性

答案:

ACDE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

北方地区各具特色的四大秧歌是山东秧歌、东北秧歌、陕北秧歌和。

答案:

河北秧歌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民俗信仰

答案:

民俗信仰又称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

简述中国民居建筑共同的民俗特点。

答案:

(一)聚族而居。

(二)房屋式样大体相同。

(三)城镇附近有长亭而无旅社。

(四)民房低于官府。

(五)中国哲学思想和神秘文化在居住建筑文化中随处可见。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

论述工匠民俗的重要特点

答案:

各行各业的工匠,数千年来代代相传,在生产技艺方面精益求精,在技术传授方面讲究师承,且有各自不同的行话和禁忌,形成了很有特色的行业习俗。

工匠民俗主要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

(一)师承关系的系谱性。

工匠在技艺上代代相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与传统,这与他们师承关系的系谱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师徒关系的亲缘化(艺徒大多是工匠自己的子弟或亲戚),是这种系谱性的典型表现。

(二)技术传授的封锁性。

受师承关系的制约,再加上工匠之间竞争的激烈,他们在技术传授上都相当保密,对非同一师承的同行,防范尤其严格。

对这种封锁性,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

一方面,工匠们为了保住名牌产品以利竞争,不得不在选料、加工程序诸方面严格要求,使产品在技艺上始终保持高水平而不至于粗制滥造;另方面,这种封锁性必然给经验的推广,技艺的交流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造成障碍。

(三)生产活动的神秘性。

各类工匠的生产活动,大都具有神秘的性质,诸如对祖师的祈祷和祭祀、语言和行为禁忌、行话和隐语等等。

其目的,一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安全;二是为了技术的保密;三是为了求得劳作的顺利和成功。

第三部分有关考核大纲的说明及实施要求

一、学分和学时

《中外民俗》课程4学分,72个学时。

具体章节学时分配见下表。

章节名称

学时

第一章绪论

6

第二章物质生产民俗

4

第三章物质生活民俗

6

第四章社会组织民俗

2

第五章岁时节日民俗

8

第六章人生仪礼

8

第七章民俗信仰

6

第八章民间科学技术

2

第九章民间口头文学(上)

2

第十章民间口头文学(下)

4

第十一章民间语言

2

第十二章民间艺术

6

第十三章民间游戏娱乐

4

第十四章中国民俗学史略

3

第十五章外国民俗学概况

5

第十六章民俗学研究方法

4

二、使用教材

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三、对助学院校的要求

(一)助学院校应该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

(二)助学院校应指导考生全面系统地学习、理解教材,要帮助考生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切勿猜题。

(三)教学学时可根据助学院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安排。

四、关于考核方式的说明

实践课程成绩由学习过程评价成绩和综合考核成绩组成,两部分各占50分。

学习过程评价的考核方式:

可选择论文、社会调研报告、作业等形式进行考核;综合考核部分的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