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小区建设体系标准评分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533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小区建设体系标准评分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智慧小区建设体系标准评分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智慧小区建设体系标准评分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智慧小区建设体系标准评分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智慧小区建设体系标准评分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小区建设体系标准评分标准.docx

《智慧小区建设体系标准评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小区建设体系标准评分标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小区建设体系标准评分标准.docx

智慧小区建设体系标准评分标准

DB

工程建设标准

DBJ50-xxx-2016

智慧小区评价标准

(试行稿)

2016-xx-xx发布2016-xx-xx实施

 

前言

智慧小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城市管理、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手段;是预防和监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是建设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集约化、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推动我市智慧城市建设,XX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根据XX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下达的计划项目合同要求,组建了标准编制组,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

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智慧小区服务体系评价;5.智慧小区基础设施评价;智慧小区智慧应用设施评价;智慧小区运行管理体系评价;智慧小区建设体系评价。

本标准由XX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XX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具体内容解释。

在本标准的实施、应用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交XX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标准科,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

主编单位: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

审查专家:

 

目次

1总则

1.0.1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建设领域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消费者权益,统一智慧小区评价方法,制定本标准。

1.0.2智慧小区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着重解决小区管理、环境污染、预防和监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小区服务等问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0.3本标准适用于XX市新建、扩建、改建的智慧小区评审和认定。

1.0.4智慧小区评价除应符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智慧小区smartresidentialdistrict

以小区网络为基础结合智慧终端,集成小区内公共信息应用和业主家庭应用等,实现对小区范围物理世界数据信息的感知、采集、汇聚、整合和处理,为小区住户提供智慧化的宜居环境。

2.0.2智慧社区smartcommunity

以住宅小区为平台,将网络通信、智能家电、家庭安防、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增值服务等整合在一个高效的平台之中,为小区住户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环保、智慧化和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2.0.3智慧城市smartcity

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将城市各个领域信息集成起来,实现对城市运行的全面感知、智能决策,通过城市各个信息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作,整合与优化各种城市资源,提高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应用服务。

2.0.4智慧小区公共服务平台publicserviceplatform

实现智慧小区范围内各系统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支撑各系统正常运行、各服务资源的接入,为小区住户提供服务,为实现高效业务管理提供便利。

3基本规定

3.0.1智慧小区应由智慧小区通信基础设施、智慧小区公共应用和智慧小区家庭应用等构成。

智慧小区应为开放系统,可通过开放接口扩展各项多功能系统。

3.0.2智慧小区是智慧城市概念和技术在小区层面的基础应用和体现。

智慧城市包括多个智慧社区,智慧社区包括多个智慧小区。

智慧小区与智慧城市间关系如图3.0.2-1所示:

图3.0.2-1智慧小区与智慧城市关系示意图

3.0.3智慧小区从结构上分为:

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功能示意图如图3.0.3-1所示。

1)图3.0.3-1智慧小区功能示意图

3.0.4智慧小区各分层的功能具体包括:

1.感知层:

由智慧小区各类感知节点和感知网络构成。

主要功能是对智慧小区领域的物理世界信息进行采集、自动识别和智能控制等。

实现智慧小区各类感知信息的采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度、空气质量、语音信息、肢体行为信息等,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递给上层网络,实现自动感知、快捷组网和智能化处理;

2.网络层:

实现智慧小区各种信息数据的传输,网络层面网络形态包括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等,提供智慧小区感知层与平台层间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服务;

3.平台层:

实现智慧小区各种信息数据的汇聚和整合,分类存储智慧小区的数据资源,为应用层智慧小区的具体应用提供支持,具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功能;

4.应用层:

根据智慧小区的各类服务需求,提供面向用户的应用服务。

其中,通信基础设施包括光纤到户、有线电视系统、电话接入系统、小区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通信基础设施满足用户选择不同运营商接入的需求;公共应用系统包括安全防范系统、公共设备监控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等;家庭应用系统包括智慧家居系统等。

4智慧小区服务体系评价

4.1一般规定

4.1.1智慧小区(家居)服务体系的顶层包括十八大类服务(故简称“十八大”服务体系),服务体系的顶层框架以及左、右部分的分层框架分别如图1、2、3所示。

图1智慧小区服务体系顶层框架

图2智慧小区服务体系左半侧(L)分层框架

图3智慧小区服务体系右半侧(R)分层框架

4.2智慧小区服务体系评价

4.2智慧安全

4.2.1智慧安全应包括社区安防(社区门禁,周界入侵检测,社区监控,电子巡更),家庭安防(家庭监控,电子猫眼,智能门锁,门磁红外报警,燃气报警),消防、紧急呼叫、应急疏散。

4.2.2安防应包含以下项目:

社区安防:

1出入口身份鉴别:

小区、楼栋(单元)、家居出入口处的身份识别;

2周界入侵监测报警:

小区围墙入侵监测、报警;

3社区视频安防监控:

小区公共区域(小区和楼栋出入口、主干道、电梯等)

4电子巡更:

楼栋内外的保安在线(离线)巡查;

家庭安防:

1家居室内的视频监控:

移动侦测,远程监控;

2电子猫眼:

含电子门铃,访客拍照,入户门监视;

3智能门锁:

语音提示,防挟持报警,信息提示;开锁联动;

4家居门窗入侵监测报警:

门磁联动报警,室内红外设防报警;

5燃气泄漏报警:

监测燃气泄漏,本地和远程报警(物管),自动关闭燃气管阀门。

4.2.3消防应包含以下项目:

1公共消防:

楼道、设备间(井)、地下车库等公共区域的火灾监测、报警(本地和远程报警)及联动;

2家庭消防:

室内火灾监测、报警(本地和远程)及联动。

4.2.4小区和家居内设置固定式紧急呼叫按钮,住户配便携式呼叫按钮,物管、联系医院或家人能远程收到紧急呼叫信号。

4.2.5应急疏散应包含以下项目:

1应急广播:

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建筑物公共区域设置的应急广播及时通知人员疏散;

2应急照明:

当发生紧急事件时,应自动启动应急照明;

3疏散导向:

设置建筑物内的应急疏散导向指示灯。

4.3智慧健康应包含以下项目:

1智慧饮食:

不同年龄、季节、职业、身体状况的健康食谱指导,一周菜谱,主辅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供应信息、便捷购买及送货服务,食品安全信息;

2智慧卫生:

清洁卫生信息化管理,卫生服务信息;

3直饮水供应。

4.4智慧交通应包含以下项目:

1小区内交通:

小区内道路的监管,停车库的停车引导及反向寻车;

2小区外交通:

周边交通出行指引。

4.5智慧商服应包含以下项目:

1家政中介;

2周边餐饮、超市、娱乐、酒店、学校、银行、菜市、美发美容、药店、缴费门店等商业服务信息。

4.6智慧信服应包含以下内容:

1通过电子显示屏、对讲室内机、小区网站、触摸屏、手机等,事件驱动方式发布信息。

4.7智慧教育应包含以下内容:

1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信息发布;

2远程教育:

国内外大中小学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社会培训信息,远程视频辅导;

3教育政策:

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大中小学和学前教育相关政策信息。

4家校通等便捷沟通互动平台、学生签到系统等的应用

4.8智慧医疗应包含以下内容:

1社区医院健康档案管理,居民保健指导;

2社会医院专家门诊信息和预约挂号;

3危重病人紧急呼叫;

4协同医疗:

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的病历、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共享;

5远程医疗:

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指导。

4.9智慧娱乐应包含以下内容:

1电视娱乐(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智能电视);

2网上娱乐;

3文体活动信息;

4公共区域背景音乐。

4.10智慧托儿应包含以下内容:

1托儿所/幼儿园:

家长视频远程视察。

2走失定位服务:

儿童身上配置GPS定位装置(例如手环),便于走失后的寻找;

4.11智慧养老应包含以下内容:

1托老所服务;

2钟点工服务;

3养老和养老机构信息;

4走失定位服务:

老人身上配置GPS定位装置(例如手环),便于走失后的寻找;

5老年大学。

6社工、志愿者服务

4.12智慧物流应包含以下内容:

1小区储物柜租用;

2物流信息查询与通知;

3物流收发件预约、自助收发件服务等

4小区跳蚤市场;

5废旧物质回收。

4.13智慧物管应包含以下内容:

1小区水、电、气、电话、电视、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园区网、接入网、WLAN、WSN)、机房等基础设施的日常运行、维修和管理;

2小区各种建筑设备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日常运行、维修和管理;

3房产、住户信息管理:

房产基本信息和业主、租赁户信息的管理;

4小区房屋租售信息管理和服务

5小区大修基金、公共收益等收支情况公示及查询

6物业评分、投诉建议、问题咨询等

7安全保障:

小区安全防范管理和保安人员管理;

8环境卫生维护:

小区清洁卫生管理和清洁人员管理;

9绿地、花木养护与管理:

小区绿地、花木养护管理与人员管理;

10计量:

水、电、气、暖用量的远程计量。

4.14智慧环保应包含以下内容:

1小区空气质量(PM10、PM2.5等)监测;

2垃圾分类收集与外运;

3生活污水排放与中水处理。

4.15智慧节能应包含以下内容:

1公共照明的时间、照度、声音和人体移动等节能控制,各建筑设备系统的运行节能,绿化自动控制喷水,电梯节能,智能电、水、气表等。

4.16智慧民政应包含以下内容:

1民政服务即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提供的政府相关服务,包括:

婚姻、就业、低保、社保、计划生育、赈灾救济、优抚安置、街道经济、流动人员管理、民事调解、法律咨询、政府提供的其他服务等。

4.17智慧社团应包含以下内容:

1业主委员会、居委会、民间社团的网站,网络社区等。

4.18智慧缴费应包含以下内容:

1水电气暖网络电话电视等缴费信息查询及通知;

2便捷缴费:

电话、网络、手机及周边便民店、银行、服务亭缴费;

3纸质报刊预订缴费,电子报刊订阅。

4.19智慧家居应包含以下内容:

1家居安防:

门、窗入侵监测与报警,访客识别,远程视频监视;

2家居控制:

家电设备、照明、窗帘、遮阳设施等的智能控制、遥控和远程控制;

3智慧家电:

智慧电视,智慧冰箱,智慧空调,智慧电饭煲,智慧微波炉等;

4互联互通:

与智慧小区、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和互动。

 

5智慧小区基础设施评价

5.1一般规定

智慧小区基础设施评价包括小区网络基础设施、小区公共服务平台与数据库以及小区信息服务设施等3个方面的评定项目,满分为××分。

5.2 网络基础设施

5.2.1 网络基础设施包括信息接入系统、网络系统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3个分项,满分为××分。

5.2.2 信息接入系统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1信息接入系统应满足多家运营商信息接入的需要。

5.2.3 网络系统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1小区应实现移动通信信号全覆盖;

2无线对讲网络全覆盖;

3小区应实现无线Wi-Fi网络全覆盖;

4小区应实现光纤入户。

5小区智能化专用光纤综合布线网覆盖;

6家庭智能化(智能家居)综合布线预敷;

7家庭标准化多媒体信息箱预埋;

5.2.4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1小区应实现高清数字电视网络接入能力全覆盖;

2高清交互式数字电视入户率逐年提高。

5.3 小区综合业务服务平台基础设施

5.3.1 小区综合业务平台及数据库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基础内容

1小区公共服务服务平台,能为小区居民量身打造各种专题公共服务信息,提供物管、交通、市政、通信及广电、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小区公共服务服务平台具有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接口;

3小区公共服务服务平台,能为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提供本小区的基础数据,如基础空间数据、人口基础数据、建筑物基础数据、能耗数据等公共基础数据。

5.3.2 小区综合业务服务与客户端评价应包括以下基础内容

1具备与社区商业交互,结算,发布等管理功能;

2具备商业信息发布的管理功能;

3具备与专业物业管理软件对接的接口;

4具备与小区公共区域数字监控系统对接的接口;

5具备与智能家居控制平台的对接接口;

6具备与智能化一卡通系统对接的接口;

7具备与第三方智慧政务平台,智慧医疗平台等专属平台系统对接的接口;

5.4 小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5.4.1小区信息服务设施的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1小区主出入口及各楼栋门厅,设置电子信息显示屏,发布小区信息;

2物业管理人员配置有社区办公电脑;

3在小区配置有公用的电脑,为小区居民提供信息化知识及上网技能培训,并使居民能就近享受上网服务。

4小区物业管理中心设置具备智慧社区平台便民功能的小区公告,信息查询,快捷缴费落地式触摸一体机。

5.5 小区安防服务基础设施

1小区安防门禁具备远距离读卡识别或自动识别(车牌识别,蓝牙手环识别,人脸识别等)功能设备。

2家庭安防具备本地报警,物管中心报警及远程报警(智能门磁,智能红外探测,智能门锁等)功能设备。

 

6智慧小区智慧应用设施评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权重

指标及功能说明

基础设施评价

5.1网络基础设施

5.1.1信息接入系统

5%

应满足多家运营商信息接入。

5.1.2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系统

5%

小区应实现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

5.1.3无线对讲通信系统

5%

小区应实现无线对讲网络全覆盖。

5.1.4信息网络系统

10%

小区应实现光纤入户(FTTH)。

5.1.5无线Wi-Fi网络系统

10%

小区应实现无线Wi-Fi网络全覆盖。

5.1.6物联网网络系统

10%

应建立小区物联网,每隔50-300米设置一个读写器或读写定位器。

实现小区所有智能化系统的通信以及定位功能。

5.1.7其他网络系统

5%

设置其他承载智能化系统的网络系统,如三网合一。

5.2综合业务服务平台基础设施

5.2.1业务平台及数据库

15%

建立互联网站和数据中心,应整合智慧小区各类服务应用系统及服务信息资源,包含智慧小区门户网站、公共安全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应用。

建立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应能与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并确保数据安全性管理。

5.2.2业务服务及客户端

15%

应具备社区智慧商业管理,智慧物业管理,智慧安全管理,社区医疗信息,社区养老信息的基本功能,同时宜具备与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第三方专业平台的深度融合的接口。

5.3信息服务基础设施

5.3.1

10%

应具备小区公告信息发布,商业信息推广功能,宜使用便民服务信息查询的室外电子公告屏和室内触摸查询一体机。

5.4安防服务基础设施

5.4.1

10%

小区安防应具备远距离读卡或自动识别功能,应满足居民家庭本地及远程报警的需要。

运用设施体系评价

6.1安全防范系统

6.1.1视频监控系统

4%

周界、主要出入口、公共区域、重要部位实现实时监控。

6.1.2出入口控制系统

4%

通过物联网及RFID实现业主身份自动识别,实现进入小区大门、楼栋单元门自动读取身份卡信息。

6.1.3入侵报警系统

4%

实现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的行为以及无身份人员进行报警。

6.1.4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4%

通过物联网及RFID实现获取保安人员实时信息,并对无身份的人员自动报警及巡查。

6.1.5车库(场)管理系统

4%

通过物联网及RFID实现业主身份自动识别,进行车库管理及收费。

6.2智慧家居系统

6.2.1可视对讲系统

2%

实现访客与住户之间双向可视通话,杜绝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实现进入小区大门、楼栋单元门自动读取身份卡信息。

6.2.2室内报警系统

2%

通过智能终端实现对家庭入侵、煤气泄漏及火灾进行报警。

6.2.3家居控制系统

6%

应通过智能网关实现对家庭电源、灯光、窗帘、电器自动控制和管理。

系统应集成总线控制协议和无线控制协议,及整合路由器功能,同时宜具备安防设备联动控制报警功能和远程操作时二级密码授权防护功能。

6.2.4家庭监护系统

2%

应具备婴儿监护,老人紧急救护,防盗联动监控报警

6.2.5家庭智能门锁系统

3%

应集成指纹密码刷卡一体化开锁功能,具备防挟持防尾随专用密码报警功能,防撬防拆远程报警功能,低电警报提示功能,宜具备开关门状态远程提示功能,开锁灯光开启联动功能。

6.2.6家庭电子猫眼系统

2%

应具备电子门铃,移动侦测,拍照记录,记忆型红外夜视功能

6.2.7家庭智能环境检测系统

1%

应具备人体感应反馈功能,宜具备温湿度监测和空气质量监测及反馈功能,可具备节能计量检测功能

6.2.8弱势群体保障系统

2%

通过物联网及RFID实现对老人的健康参数进行监视,为业主家中的老年人、儿童及残疾人提供远程医疗和安全定位服务。

6.3信息设施系统

6.3.1公共广播系统

2%

应为小区提供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

6.3.2有线电视系统

2%

应为小区提供有线电视或IPTV系统。

6.3.3信息导引(标识)及发布系统

4%

在住宅区主要出入口或通道设置公共服务信息显示或查询。

6.3.4其他相关的信

息通信系统

2%

6.4信息化运用系统

6.4.1物业运营管理系统

4%

建立互联网站和数据中心,提供各种物业运营管理系统。

6.4.2公共服务系统

4%

建立互联网站和数据中心,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系统。

6.4.3公众信息系统

4%

建立互联网站和数据中心,提供各种公众信息,并通过发布系统进行发布。

6.4.4智能卡应用系统

6%

为业主及物管提供一卡通系统,一卡通系统支持手机刷卡。

6.4.5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4%

实现小区网络与公众数据网络、互联网相连接,保证用户的接入身份认证和使用网络的信息安全。

6.5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6.5.1机电设备综合管理系统

4%

建立机电设备综合管理的集成平台,具有各类机电设备系统运行监控信息互为关联和共享应用,以实施对建筑物设备系统整体化综合管理策略的功能。

6.5.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4%

应具有对建筑机电设备、自动灌溉系统的测量、监视、控制等功能,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及满足对物业管理的需求。

6.5.3自动灌溉控制系统

6%

通过物联网实现小区绿化自动灌溉。

6.5.4建筑耗能采集及能效监管系统

4%

应具有对住户及公共区域的耗能信息予以自动采集、统计、分析、处理、显示、维护等进行计量与管理,并实施降耗升效的能效监管。

6.6集成系统

6.6.1子系统集成

2%

实现相互关联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

6.6.2集成综合管理系统

4%

实现各智能化系统关联信息采集、数据通信和综合处理等,采用标准化的系统互联技术协议和通信接口方式,实现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预留与智慧城市连接的接口。

注:

权重为三级指标在相应一级指标内所占比重。

7智慧小区运行管理体系评价

7.1一般规定

7.1.1智慧小区运行管理体系的评价应包括智慧物业管理、公共文化体育智慧服务管理、智慧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残疾人智慧服务管理、智慧安全管理、智慧安居管理等7个评定项目,满分为×××分。

7.1.2智慧小区运行管理体系的评定指标见本标准附录×。

7.2智慧物业运行管理

7.2.1智慧物业运行管理的评价包括结构体系和管理体系及应用体系3个分项,满分为××分。

7.2.2智慧物业运行管理结构体系(××分)的评价应包括下述内容:

1数字化、网格化的物业管理系统;

2物业管理无缝隙;

3联系群众无盲点;

4小区服务无遗漏。

评价方法:

审阅设计文件和现场检查。

7.2.3智慧物业运行管理管理体系(××分)的评价应包括下述内容:

1系统的物业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2客观公正的绩效考评系统;

3公平、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4健全的管理制度;

5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评价方法:

审阅有关文件和现场检查。

7.2.4智慧物业运行管理应用体系(××分)的评价应包括下述内容:

1物业报事报修功能;

2物业通知和信息发布功能;

3物业社区订单查询功能;

4物业社区落地屏管理功能;

5物业增值服务结算报表管理功能;

7.3智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运行管理

7.3.1智慧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运行管理的评价包括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智慧运行和智慧管理2个分项,满分为××分。

7.3.2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智慧运行(××分)的评价应包括下述内容:

1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丰富程度;

2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开通率;

3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服务面;

4小区居民获得文化内容、参与体育运动的便捷性。

评价方法:

现场检查。

7.3.3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智慧管理(××分)的评价应包括下述内容:

1文化体育设施的覆盖度;

2文化体育设施的使用率。

评价方法:

现场检查。

7.4智慧安全管理

7.4.1智慧安全管理包括小区安全监控设施管理、小区车辆智慧管理、小区智慧应急管理、小区家庭报警管理等4个分项,满分为××分。

7.4.2小区监控设施管理(××分)的评价应包括下述内容:

1小区安装有环境监控视频系统;

2小区安装有可视对讲、安保监控、门禁等安全技术防范设备;

3有完整的小区监控设施维护保养计划和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

评价方法:

审阅有关图纸、文件,现场检查。

7.4.3小区车辆智慧管理(××分)的评价应包括下述内容:

1小区建设有车辆智能化管理设施设备,包括智能车辆出入管理、车位信息动态感知、车位引导等;

2有完整的小区车辆智能化管理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评价方法:

审阅有关图纸、文件,现场检查。

7.4.4小区智慧应急管理(××分)的评价应包括下述内容:

1居民能实时获知极端天气预警、紧急突发事件等方面信息;

2小区建有应急避难场所、民防设施,小区居民能实时获知有关信息,小区有明显的引导信息。

7.4.5小区家庭紧急报警管理(××分)的评价应包括下述内容:

1居民能及时远程获取家庭报警事项;

2居民能通过应用平台通知物管中心对紧急情况进行协助和处理(如家庭内大面积积水,盗窃,人身伤害等特殊事故);

评价方法:

审阅有关图纸、文件,现场检查。

[条文说明]:

应急避难场所、民防设施是小区智慧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智慧小区应能实时通知小区居民发生突发事件,通过语音、图像、标识等手段使得居民获知应急避难所、民防设施位置。

3、有完善的小区智慧应急管理预案和操作流程。

评价方法:

审阅有关图纸、文件,现场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