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爱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439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爱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爱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爱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爱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爱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爱精.docx

《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爱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爱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爱精.docx

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爱精

现代教育的主旋律—爱

爱是一种复合情感,一般包含喜欢、尊重、关心、给予,且希望对方处于良好的境况和状态。

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但在心理上并没有完全与之同步发展且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情感教育是学生青年时期的一种心理需要。

爱施者,仁之端也。

——《说苑·说丛》托尔斯泰说过: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

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师爱使孩子们展示出他们最优秀的自我,师爱使孩子们身上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师爱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滋润,师爱让每一个孩子如沐春风。

教师的职业需要用爱心去筑就。

有一句名言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爱是教育的前提,在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的同时,也同样选择了责任。

绝大多数教师都对他们的学生怀着一腔赤诚的爱。

但这种爱往往会被误解,因为这种爱有时是以批评去表达的,有时是以讽刺去表达的。

当这种爱常常被误会时,我们也会变得心灰意冷,甚至将自己的爱心之门关闭起来。

爱本身没有错,而且我们做教师工作的人不可以没有爱。

只是爱需要合适的表达。

让我们的爱能够变得更无私,因为自私的爱不是真正的爱。

李老师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因此,李老师认为,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懂事吗?

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

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是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

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

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回想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学生,倾注了更多的爱。

课余时间,我很关心的询问他们的课余生活,并和他们打成一片,希望能慢慢的成为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对我更加信任,可是时间久了,我发现有些学生就把这些当成了资本,上课的时候也肆无忌惮,这样就让我产生了疑问,我这样做是错误的吗?

于是,我就慢慢的疏远他们,渐渐地在他们面前树立老师的威严,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了之前那样的嬉戏。

因此说,“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李镇西老师的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

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

教育中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总之,冷漠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从今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

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教育是双方的,但是从中可以衍生出四种爱:

教师自己爱自己,学生爱自己,教师爱学生,学生爱教师。

其中前三种爱是我们习惯的,也是被我们实践了很久的。

但是第四种爱呢,往往就被我们忽视掉了。

教师爱自己,因为只有爱自己的人才有足够的信心,才有足够的热情去参加自己的工作;学生爱自己才知道爱的定义,才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教师爱学生,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只有教师怀着一颗爱学生的心,教师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这种爱被我们强调了很多很久,也很多人会理直气壮的说教师爱学生是所有的前提。

1、20美金的价值

一位父亲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发现他的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爸爸,你1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假如你一定想知道的话,我1小时赚20美金。

”“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

”父亲非常生气。

约1小时后,他平静了下来,开始想着自己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于是,父亲走进儿子的房间,给了孩子10美金。

“爸爸,谢谢你。

”小孩欢笑着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了钱还要?

”“因为这之前还不够,但我现在够了。

”孩子回答,“爸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1个小时的时间吗?

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时间可以换取金钱,也可以换取家庭的亲情和快乐。

给家庭挤出些时间吧,因为有些东西是拿金钱买不到的。

2、分苹果的故事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

有两封回信谈的是同一件事:

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犯人这样写到:

妈妈问我和弟弟:

你们想要哪个?

弟弟抢先说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

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

“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我灵机一动,改口说:

“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

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那位著名人士这样写到:

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

妈妈说:

“我把门前的饿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

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3、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

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

他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你真聪明。

”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

“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

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喜欢你的。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4、错误也有价值

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还有后来人”误读成”了“还有后人来”。

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教室里的严肃气氛顿时化为乌有。

怎么办呢?

但见这位教师神态自若,她从容不迫地问:

“同学们,你们在笑什么?

这位同学念的意思并没有错呀!

”经她这么一说,教师里静了下来。

她接着说:

“还有后来人的意思是还有接班人;还有后人来的意思还有人接班。

”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教师又亲切地说:

“当然,意思不变,并不等于说这位同学读对了。

他所以念错,是由于没有看清楚的缘故。

如果仔细看,认真读,就不会出这种不应该的错误了。

我们请他在为大家朗读一遍,好吗?

”学生们听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时,那位站着的学生情绪更加激昂的读了起来。

5、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

“象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

“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

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

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的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馒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象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他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

你不就象这块石头一样?

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6、人生第一课

这是美国一家普通的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

”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

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

“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

“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幼稚的声音在厅中回荡。

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地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张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

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

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

“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

孩子们,写书并不难。

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受到了某种灌输。

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评价:

这样的灌输使孩子们从小就“站着”,不会光“趴着”去看待那些大人物。

这种自信心与健全的人格会为人的一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7、记住,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大卫有两个小孩,一个5岁,一个7岁。

有一天,他正在教他7岁的孩子凯利怎样使用瓦斯驱动的割草机割草。

他正教孩子如何在尽头把割草机掉头时,妻子叫他去问事情。

当大卫转身回答问题时,凯利把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

大卫回头发现发生的事之后,他开始失控了。

大卫花了很多时间、费了很大力才侍弄出那些令邻居们羡慕的花圃大约有2尺宽已被夷为平地!

当他开始对儿子提高音量之后,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说:

“大卫,请记住——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大卫的妻子也提醒我们,为人父母必须明了熟轻熟重。

孩子以及他们的自尊比他所破坏的任何物质上的东西还要重要。

被球砸碎的窗户、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灯及掉在厨房里的碟子都已经破了,花也已经死了,再责备孩子又有何用(励志?

我必须记得不要打破一个孩子的心灵,不要让他们充满活力的感受变得麻木,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损失。

……

有一对夫妇以及7岁的女儿外出到朋友家晚餐时,女儿打翻了水杯。

他们在水渍擦干净后并没有责备女儿。

朋友抬头看看他们说:

“你们知道,我真的很感谢你们不像别的父母一样。

我大部分朋友的父母会对孩子的无意小错咆哮,并且教训他们要更小心一点。

谢谢你们没有那样做!

有一次,我和一些朋友共进晚餐,相似的事情发生了。

他们的儿子弄翻了桌子上的牛奶杯。

当他们责备他时,我也故事弄翻我的杯子。

当我开始解释说我在40多岁还会弄翻东西时,男孩开始微笑了,而她的双亲似乎也明白了我的意思,不再生气。

我们多么容易忘记我们仍然在学习啊!

……

最近我听到一个有关史蒂芬•葛雷的故事。

他是个曾经取得过重要的医学成就的科学家。

有个报社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会比一班人更有创造力,是什么因素让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来,这都与他小时候他母亲给他的经验有关。

有一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样!

他的母亲来到厨房,并没有对他大呼小叫、教训他或者惩罚他,她说:

“哇,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

我几乎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水坑。

反正损害已经造成了,在我们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它的确这么做了。

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

“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你还是得把它清理干净,让物归原处。

所以,你想这么做吗?

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

你喜欢哪一种?

”他选择了海绵,于是他们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亲又说:

“你知道,我们在如何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经做了个失败的试验。

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动它。

”小男孩学到了,如果他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

这堂课真棒!

这个知名的科学家说,那一课使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错误。

除此以外,他还学到,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

即使实验失败,我们还是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每个人的父母都跟他母亲的反应一样,那不是很好吗?

……几年前,保罗•罗威曾经在收音机上说过一个在成人关系上也使用的故事。

有个年轻女人下班后开车回家发生了碰撞,撞坏了挡泥板。

她在说明那辆车是出厂才几天的新车时便说边掉泪。

她回家怎么向丈夫解释呢?

另一辆车的驾驶员充满同情心,但他也表示他们必须记下彼此的驾驶执照和车牌号码。

当这个年轻女人从大大的棕色信封中取出文件时,有张纸条掉了出来。

上面,男人的笔记写着:

“如果出了事……记住,亲爱的,我爱的是你,不是车!

……

且让我们记住,孩子的心灵比任何物质还要重要。

当我们这么记住,自尊和爱的花朵就会开得比花圃中的任何花更美丽!

(美杰克。

坎菲尔

评:

什么样的物质损失可以同给你所爱的人造成的伤害相提并论呢?

8、利息

在一次段考中,一个男生的语文得了59分。

他找到老师说:

“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

求您了!

”老师说:

“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

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

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

”男生咬咬牙说:

“我借。

”结果,再后一次段考中,他语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净剩81分。

这位老师:

一是有一颗真切的爱生之心,他不想让学生挨打;二是他充分相信学生;三是他善于利用契机激励学生。

那个借分的学生由于获得了老师的“资助”,得到了老师的关爱,鼓起了奋斗的信心,从考试不及格到考试满分,实现了他自己的许诺。

——一般说,老师对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不会很重视,不会很信任,有的甚至会挖苦讽刺,巴不得借家长之手“好好整治”一下学生。

老师心里很想把学生教好,但对学生缺乏爱心,单是“恨铁不成钢”,“铁”就难以“炼成钢”。

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

9、爱的神奇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黑人贫民窟的真实故事。

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这里搞调查研究,其中有一个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预测。

学生们都很认真,不久报告都出来了,结论令人沮丧:

200名孩子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一无是处”、“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等。

四十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继任者从档案里发现了这份报告,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当年的黑人贫民窟。

他惊奇地发现:

当年被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个已离开故地,无从考查外,其余180个孩子大多数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

这一切,他们都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

继任者找到当年的小学教师,此时她已是迟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话任何人都听得懂:

“我爱这些孩子。

评价:

只有没有爱心的老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

10、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评价:

诚如贝多芬所言:

“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点,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美德和善行的成长环境。

把美德、善行推荐给你的孩子们,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只有它,而不是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