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393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完整word版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完整word版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完整word版高中理科政治复习提纲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经济生活》

货币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观念上)和流通手段。

(现实的)

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外汇是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5.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多变的价格

6.价格由价值决定的,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价值规律的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多彩的消费

10.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11.消费类型:

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按消费对象的不同:

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2.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意味着消费水平较低;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3.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3)攀比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14.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15.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

16.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8.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公司和企业

20.企业、公司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公司制。

21.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劳动与就业

2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就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3.

(1)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前提和基础

(2)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分配与税收

24.居民投资方式:

(1)储蓄存款:

便捷的投资方式;

(2)债券:

稳健的投资方式;

(3)股票:

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特点。

(4)商业保险:

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能够规避风险。

2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26.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7.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28.我国财政的作用:

(1)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9.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0.税收的基本特征:

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我国税收的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市场与经济

3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是计划和市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3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1)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5.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37.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8.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

39.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2)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政治生活》

国体

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2.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公民参与政治

3.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1)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就在于:

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

6.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7.我国农村、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分别是: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它们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8.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1)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2)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3)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

(4)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9.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党和政府

10.

(1)性质: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2)基本职能: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1.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具体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2.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的措施:

(1)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13.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14.人大代表的权利: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实行民主集中制。

1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必要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2)重要性: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9.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执政。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1.政党制度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22.人民政协的性质: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它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的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民族关系

2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三个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1)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3)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4.我国的民族政策是: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宗教信仰

25.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

(1)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国家保护正常的(合法的)宗教活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中国与国际社会

27.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28.联合国的宗旨:

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联合国的作用: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29.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

(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0.在国际关系中,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3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3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内容:

①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生活与哲学》

哲学的产生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且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展开的。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5.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只有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3)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的古典哲学。

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物质

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8.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9.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0.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意识

1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1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内容: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认识论:

14.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发展的动力;目的和归宿;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6.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联系的特征

(1)联系是普遍的。

这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

①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是多样的。

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区别:

(1)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部分以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会小于各部分功能的之和。

联系:

(1)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2)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

(1)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发展和变化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方法论要求:

(1)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当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的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矛盾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

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

(1)原理: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

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3)总的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的特点:

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辩证否定的方法论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的性质不同,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活动。

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的性质:

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