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4331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5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汇总.docx

《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汇总.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汇总.docx

数学专业培养方案汇总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四年制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MathematicsandAppliedMathematics

专业代码:

0701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应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具备应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在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专业特色和基本规格

本专业具有师范类专业特色,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受到英语、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中等学校数学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具体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能用所学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辅助管理的能力,能够对教学软件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

3.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科学的一些最新发展,熟悉数学教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广泛人文和科学修养;

4.了解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数学在管理科学中的运用;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6.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7.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教学的基本能力。

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熟悉教育法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数学教学理论。

三、学制、修业年限与毕业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四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成绩合格,颁发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毕业证书。

四、授予学位

取得毕业资格,且符合《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暂行工作细则》有关规定的,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颁发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学位证书。

五、主干学科:

数学

六、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几何学、代数学、物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函数论、离散数学、数学史、数值方法与计算机技术、数学模型、数学实验等。

七、教育教学时间总安排

详见表一:

教育教学时间总安排表(标准修业年限四年)

八、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及比例:

详见表二:

课程结构及比例一览表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

详见表三:

几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9.5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公共基础培养模块需修满52.5学分;专业基础培养模块需修满61.5学分(含专业必修课53.5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应用能力培养模块需修满45.5学分(含教师教育课程13.5学分,专业方向课程16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块需修满16学分)素质拓展培养模块需修满20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素质拓展课程6学分,课外素质拓展8学分)。

九、教学计划表

详见表四: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表一:

教育教学时间总安排表(标准修业年限四年)

合计

1

2

3

4

5

6

7

8

总周数

52

52

52

52

208

机动

2

1

1

2

6

寒暑假

5

8

5

8

5

8

5

8

52

教学周数

18

19

19

19

19

19

19

18

150

 

    中

课堂教学

13

18

18

18

18

18

0

9

112

考试

2

2

2

2

2

2

0

2

14

专业实践

(1)

(1)

(1)

(1)

2

2

社会实践

(1)

(1)

(1)

毕业实习

10-12

10-12

毕业论文

6

6

生产劳动

(0.5)

(0.5)

(0.5)

(0.5)

(0.5)

(0.5)

军事教育

2

2

入学教育

1

1

毕业教育

1

1

注:

1、课程教学结束一周后两周内,进行该课程结业考试或考核。

2、括号内标明的周数,为该项教学在不停课或假期开展的时间。

 

表二:

课程结构及比例一览表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课堂教学时数

占总学时比例

学分

占总学分

比例

公共基础培养

公共必修课

959

34.4

52.5

29.2

专业基础培养

专业必修课

955

34.3

39.5

53.5

29.8

34.3

专业选修课

144

5.2

8

4.5

应用能力培养

教师教育课程

228

8.2

18.7

13.5

7.5

25.3

专业能力培养课程

293

10.5

16

8.9

实践性教学环节

16

8.9

素质拓展培养

公共选修课

98

3.5

7.4

6

3.4

11.2

素质拓展选修课

108

3.9

6

3.4

课外素质拓展

8

4.4

合计

2785

100

179.5

100

 

表三:

实践教学环节进程安排表

序号

项目

周数

学分

学期

安排

校内或

校外

教学内容

备注

1

入学教育

1

1

1

校内

校情系情、专业教学计划、学习方法等

2

军训与国防教育

2

1

1

校内

军训技能与国防知识教育

3

生产劳动

3

1

1—6

校内外

劳动观念、技能

课外或假期进行

4

社会实践

3

可记素质拓展学分

1—6

校内外

社会调查、及其它实践活动

5

学术活动

1

1—8

校内外

学术研究、科技活动、文艺体育等

6

专业实践

1

1

1—7

校内外

现场学习

7

毕业实习

10-12

6

7

校外

检验学生本科阶段学习成果

8

毕业论文

(设计)

6

6

8

校内

选题、资料检索、研究、撰写、答辩等

9

毕业教育

1

1

8

职业道德教育等

合计

17

 

表四—1: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计划学时

 

课 内

学 时

开课学期、学期周数及周学时

考试

考查

授课

实验

13

18

18

18

18

18

18

9

学期

公 共 基 础 培 养

公共必修课程

110000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48

3

36

3

1

12

1100002

中国近代史

纲要

36

2

30

2

2

6

1100003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48

3

36

3

3

12

1100004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

80

6

51

3

4

29

1100005

形势与政策

64

2

32

1

1

1

1

每学期四个专题,

课外实践32学时

1100006

大学英语

244

15

244

4

4

4

4

1-4

1100007

体育与健康

144

4+1

128

2

2

2

2

1-4

16,课外训练1学分

1100008

计算机基础

与应用

52

2

52

4

1

1100009

计算机程序

设计

64

2

48

16

2

3

1100010

心理健康

与教育

32

2

16

入学教育期间

开设,考查

16

1100011

国防教育

与军事训练

18

1

8

入学教育期间开设课外军训1周,计10学时,考查

1100012

普通话,演讲与口才

24+12

2

36

3

1

1100013

大学语文

32

1.5

32

2

2

110001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32

2

32

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至四年级第一学期份7个学期授课,共32学时。

其中,第一学年每学期2学时,第二学年每学期4学时,第三学年每学期6学时,第四学年第一学期8学时。

1100015

文献检索与利用

18

1

8

10

2

5

合计

占总学时%,总学分%

948

49.5

815

17

11

12

10

2

0

0

0

133

表四—2: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  程

名  称

计划学时

学分

课内学时

开课学期、学期周数及周学时

考试

考查

课外实践

授课

实验

13

18

18

18

18

18

18

9

学期

专业基础培养

专业必修课程

2201001

数学分析

328

18

328

7

7

5

4

(1-4)

2201002

高等代数

162

9

162

7

5

(1-2)

2201003

解析几何

72

3.5

60

4

(2)

12

2201004

近世代数

51

3

51

3

(4)

2201005

概率论

60

3.5

60

4

(4)

2201006

常微分方程

60

3.5

60

4

(4)

2201007

复变函数

51

3

51

3

(5)

2201008

数学史

40

2

36

3

(5)

4

2201009

普通物理

96

5

72

24

4+2

(3)

2201010

数学模型

51

3

51

3

(4)

小  计

占总学时%

占总学分%

971

53.5

955

14

16

11

18

9

16

专业选修课程

2211001

离散数学

36

2

36

3

(5)

2211002

实变函数

54

3

54

4

(6)

2211003

高等几何

54

3

54

4

(5)

2211004

数理统计

48

2.5

36

12

3+1

(5)

2211005

初等数论

36

2

36

3

(3)

2211006

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

45

2.5

45

3

(6)

2211007

数值方法

54

3

54

3

(6)

小计

(共需修满8学分,可跨专业选修)占总学时%,总学分%

144

8

144

11

10

合计

占总学时%

占总学分%

1115

61.5

1099

14

16

14

18

20

10

16

表四—3: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  程

名  称

计划学时

学分

课内

学时

开课学期、学期周数及周学时

考试

考查

课外实践

授课

实验

13

18

18

18

18

18

18

9

学期

应用能力培养

教师教育课程

3300001

教育心理学

36

2

36

3

3

3300002

教育学与新课程理念

51

3

51

3

4

3300003

现代教育技术

24

1.5

16

8

2

4

3300004

学科教学法与微格教学(含说课训练与试教)

72

3

51

3

6

21

3300005

教师基本功(三字)

124

1+1

24

4

1-5

100

330000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4

1

24

2

7

3300007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18

1

18

2

5

小计

占总学时%,

占总学分%

349

13.5

228

4

1

4

6

3

3

2

121

专业能力培养课程

3401001

数据结构

69

4

51

18

3+2

(4)

3401002

数学实验

44

2

24

20

3

(4)

3401003

中学数学研究

72

4

72

5

(5)

3401004

VB程序设计

44

2.5

24

24

4

(5)

3401005

C语言课程设计

20

1

10

10

2

(5)

3401006

科技文献检索

18

1

18

2

7

3401007

几何画板

与课件制作

30

1.5

30

3

(6)

3401008

常用统计方法

与统计软件

30

2

30

2

(6)

3401009

数学方法论

30

2

30

2

(6)

3401010

LATEX科技排版

22

1

10

12

1+1

7

3401011

中高考数学试题研究

51

3

51

3

(6)

小计

前三门为必修课,占10个学分,185个学时,后面为选修课,需修6个学分,108个学时。

共16个学分,293学时,占总学时%,占总学分%

293

16

293

8

11

10

4

1

入学教育

1

1周,考查

2

生产劳动

1

1-6学期,共3周,课外或假期进行,考查

3

专业实践

1

课外或假期进行,考查

4

毕业实习

6

10周

7

5

毕业论文(设计)

6

6周

7

6

毕业教育

1

1周

8

小计

占总学分%

16

合计

占总学分%

占总学分%

642

45.5

521

4

1

4

14

14

13

121

 

表四—4: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表

课程模块

课程

编号

课程

名称

计划学时

学分

课内学时

开课学期、学期周数及周学时

考试

考查

13

17

17

17

17

17

17

9

学期

素质拓展培养

公共选修课程

(含职业技能课程)

411000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8

1

8

1

共四个专题,第四学期考试,课外实践10

4110002

公共音乐

18

1

18

2

2

4110003

公共美术

18

1

18

2

1

4110004

应用写作

18

1

18

2

3

4110006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

32

1

32

2

2

4110007

考研英语Ⅰ

30

1

30

2

5.6

4110008

考研英语Ⅱ

30

1

30

2

4110009

网络慕课(10门)

每学期开设10门网络慕课,具体课程名称开学初选定,每门慕课1学分

小计

(前4门为指定选修,后3门根据开课学期与网络慕课一并开设供学生选修,本模块共需修满8学分,约150学时)占总学时%,占总学分%

150

8

140

2

4

2

1

2

2

0

0

10

素质拓展选修课

4501001

数学分析选讲

54

3

54

4

(6)

4501002

高等代数选讲

54

3

54

4

(6)

4501003

概率统计选讲

36

2

36

3

(6)

4501004

近世代数

(二)

45

2

34

2

(7)

4501005

微分几何

51

3

51

3

(4)

4501006

泛函分析

42

2

42

(8)

4501007

拓朴学

36

2

36

(8)

4501008

图论

45

2

36

2

(5)

4501009

组合与最优化

45

2.5

40

12

3+1

(6)

4501010

运筹与决策

45

2

36

3

(6)

4501011

控制论

54

3

36

3

(6)

小计

学生任选课程,需修满6个学分,约108学时。

占总学时%,总学分%

108

6

108

3

2

21

课外素质拓展

8

课外素质拓展需修满8个学分,占总学分4.5%。

具体评

定学分由学工处根据学生课外素质拓展情况按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算暂行办法执行。

合计

占总学时%

总学分%

216

20

206

2

2

2

4

2

21

10

总计

3065

179.5

2785

38

35

34

46

39

45

280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四年制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

专业代码:

0809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要的,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或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将最新的软、硬件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色和基本规格

本专业具有师范类专业特色,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训练:

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3.了解与计算机信息技术有关的法规,了解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有关的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5.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能力。

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熟悉教育法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计算机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三、学制、修业年限与毕业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四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成绩合格,颁发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毕业证书。

四、授子学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