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跨直线段计算书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3878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跨直线段计算书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边跨直线段计算书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边跨直线段计算书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边跨直线段计算书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边跨直线段计算书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边跨直线段计算书 2.docx

《边跨直线段计算书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跨直线段计算书 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边跨直线段计算书 2.docx

边跨直线段计算书2

连续梁边跨直线段设计计算书

一、概述:

1.1桥梁概述

中铁十八局向莆铁路FJ-1A标四公司管段共有四座连续梁桥,分别为黄坊溪1#大桥、黄坊溪2#大桥、黄坊溪3#大桥、楚溪大桥,其跨度布置有40m+56m+40m和32m+48m+32m两种,其中黄坊溪2#大桥为32m+48m+32m连续梁,边跨直线段长度7.55m,线间距5m,楚溪大桥为40m+56m+40m连续梁,边跨直线段长度5.6m(变更后),线间距4.6米,其余两座大桥为40m+56m+40m连续梁,边跨直线段长度11.6m,线间距5m。

1.2总体方案

边跨直线段采用墩顶原位支架现浇施工。

底模依次为12mm竹胶板、100*100纵向分配方木(腹板处间距200mm,其余300mm)、150*120横向分配方木(600mm间距布置)。

底模支撑在工25b纵向分配梁上,其一端支撑在墩帽上,另一端支撑墩旁托架或钢管临时墩上,并在墩帽和墩旁托架或钢管临时墩上的横梁设置落架楔块。

工25b纵向分配梁根据箱梁横截面不同部位而设置不同间距,腹板下按270mm布置,底板下按540mm布置,悬臂板部位按1080mm布置。

外模采用在150*120横向分配方木上按600mm*600mm搭设碗扣式脚手架,其上安装纵、横向方木以及12mm竹胶板。

内模也搭设碗扣式脚手架,其上安装纵、横向方木以及12mm竹胶板。

内、外模采用对拉杆对拉。

工25b纵向分配梁支撑墩旁托架或钢管临时墩上,根据各桥特点布置也不相同。

1、楚溪大桥边跨直线段较短(5.6m),直接采用墩身预埋牛腿,安装托架施工,托架采用四片(相互之间通过横联联结成整体),托架前端安装2工25b横梁来作为工25b纵向分配梁前支点;

2、黄坊溪2#大桥边跨直线段长度7.55m,采用2*4钢管柱临时墩,其中纵桥向两排钢管(靠近桥墩为1#,其次为2#),间距4.9m,纵桥向四排钢管,间距2.7m,钢管采用Φ500*8mm,钢管之间通过联结系联结整体(平撑为Φ200*5mm,斜撑为[16),钢管下端通过锚栓或预埋螺杆锚固在混凝土内。

桥边跨直线段位于1#、4#桥墩,1#钢管柱直接支撑在墩身承台上,而2#因覆盖层较厚并且边坡较陡,采用Φ1.25m挖孔桩作为基础。

3、黄坊溪1#大桥边跨直线段长度11.6m,采用3*4钢管柱临时墩,其中纵桥向三排钢管(靠近桥墩为1#,其次为2#、3#),间距3.625m,纵桥向四排钢管,间距2.7m,钢管采用Φ500*8mm,钢管之间通过联结系联结整体(平撑为Φ200*5mm,斜撑为[16),钢管下端通过锚栓或预埋螺杆锚固在混凝土内。

桥边跨直线段位于2#桥墩、莆田台,1#钢管柱直接支撑在墩身承台上。

2#桥墩因覆盖层较薄,下卧基础为泥质粉砂岩,σ0=300kpa,采用混凝土扩大基础,其中2#钢管柱因承台开挖后回填土并且边坡较陡采用两级台阶,而3#钢管柱与公路斜交,基础有2/3座落在公路,另外1/3座落在变坡上,因此将一半基础座落在公路路面,另一半将公路凿除一部分后两级台阶基础。

莆田台因覆盖层较薄,下卧基础为泥质粉砂岩,σ0=300kpa,采用混凝土扩大基础,但因岩面走向倾斜,3#钢管柱比2#钢管柱低1m。

4、黄坊溪3#大桥边跨直线段长度11.6m,采用3*4钢管柱临时墩,其中纵桥向三排钢管(靠近桥墩为1#,其次为2#、3#),间距3.625m,纵桥向四排钢管,间距2.7m,钢管采用Φ500*8mm,钢管之间通过联结系联结整体(平撑为Φ200*5mm,斜撑为[16),钢管下端通过锚栓或预埋螺杆锚固在混凝土内。

桥边跨直线段位于4#、7#桥墩,1#钢管柱直接支撑在墩身承台上。

2#桥墩因覆盖层较薄,下卧基础为3

(1)长石砂岩,σ0=250kpa,采用混凝土扩大基础,但因岩面走向倾斜,3#钢管柱比2#钢管柱低2m。

7#桥墩因覆盖层较薄,下卧基础为3(3)长石砂岩,σ0=800kpa,采用混凝土扩大基础,但因岩面横桥向走向倾斜,3#钢管柱采用分离式基础。

向莆铁路FJ-1A标共有四座连续梁桥,分别为黄坊溪1#大桥、黄坊溪2#大桥、黄坊溪3#大桥、楚溪大桥,其跨度布置有40m+56m+40m和32m+48m+32m两种,其中黄坊溪1#大桥为32m+48m+32m连续梁,边跨直线段长度7.55m,楚溪大桥为40m+56m+40m连续梁,边跨直线段长度5.6m,其余两座大桥为40m+56m+40m连续梁,边跨直线段长度11.6m。

二、设计依据及规范

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

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8

3《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4《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7向莆铁路FJ-1A标梁部及大桥施工设计图

三、计算荷载(根据《桥梁施工工程师手册》计算)

3.1模板体系荷载

3.1.1模板体系自重

模板及托架按实际重量计入。

其中木材容重按γ=5KN/m3。

3.1.2混凝土荷载

由于梁端横隔板可直接支撑在墩顶,考虑取离梁端1.4m处断面作为计算荷载。

考虑超载系数后混凝土容重按γ=26.5KN/m3。

3.1.3施工荷载

施工荷载按q3=2.5KN/m2:

3.1.4、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施工荷载按q4=2.0KN/m2:

3.1.5其它可能产生的荷载

按q7=0KN/m2,不考虑。

3.1.6荷载合计

强度计算时:

q=q1+q2+q3+q4+q7。

刚度计算时:

q=q1+q2+q7。

为了计算简单,刚度计算时也按强度计算取值。

3.2其它荷载

3.2.1合拢段混凝土梁重

按托架或钢管柱前端横梁与悬臂梁各承受一半计入。

3.2.2合拢段模板重量

合拢段模板及挂篮按40t计,按托架或钢管柱前端横梁与悬臂梁各承受一半计入。

四、材料特性:

4.1竹胶模板:

1、竹胶面板的静曲强度:

[σ]纵向≥70Mpa,[σ]横向≥50Mpa

2、竹胶面板的弹性模量:

[E]纵向≥6×103Mpa,[E]横向≥4×103Mpa

4.2木材

材料为A-3~A-1类。

1、强度:

其容许应力按A-3类计,即:

[σw]=12Mpa,[τ]=1.7Mpa。

2、弹性模量:

其弹性模量按A-3类计,E=9000Mpa。

4.3钢材Q235b

1、强度:

其容许应力采用:

[σw]=170Mpa,[τ]=100Mpa。

2、弹性模量:

E=210Gpa。

五、计算:

计算采用容许应力法,采用手算与程序计算相结合,程序采用MIDAS2006大型结构计算程序。

5.1模板体系计算

5.1.1竹胶模板受力计算

5.1.1.1规格

面板采用2440mm×1220mm×12mm

5.1.1.2截面特性

计算时取每米带宽。

W=bh2/6=1000×122/6=24000mm3

I=bh3/12=1000×123/12=144000mm4

5.1.1.3强度验算

1、腹板处

q=(70.57+2.5+2)*1(取1m带宽)=75.07kN/m

L=200mm

Mmax=1/8qL2=0.37535kN.m

σ=M/W=15.6Mpa<[σ]横向=50Mpa,满足要求。

2、底板处

q=(32.75+2.5+2)*1(取1m带宽)=37.25kN/m

L=300mm

Mmax=1/8qL2=0.419kN.m

σ=M/W=17.5Mpa<[σ]横向=50Mpa,满足要求。

5.1.1.5刚度验算

1、腹板处

考虑竹胶面板的背带为10cm×10cm木方,面板的实际净跨径为100mm,故:

ω=5qL4/384EI=0.16mm<[ω]=1.5mm,满足要求。

2、底板处

考虑竹胶面板的背带为10cm×10cm木方,面板的实际净跨径为200mm,故:

ω=5qL4/384EI=0.89mm<[ω]=1.5mm,满足要求。

5.1.2纵向分配方木受力计算

5.1.2.1规格

采用100mm×100mm。

5.1.2.2截面特性

A=10×10=100cm2

W=10×102/6=167cm3

I=10×103/12=833.34cm4

5.1.2.3强度验算

1、腹板处

方木间距:

b=200mm

q=15.014kN/m

跨度按横向分配方木最大纵向距离计:

L=600mm

Mmax=1/8qL2=0.6756kN.m

σ=M/W=4.05Mpa<[σw]=12Mpa,满足要求。

τ=qL/A=0.9Mpa<[τ]=1.7Mpa满足受力要求(按照连续梁计算,反力取qL)。

2、底板处

方木间距:

b=300mm

q=11.175kN/m

跨度按横向分配方木最大纵向距离计:

L=600mm

Mmax=1/8qL2=0.5028kN.m

σ=M/W=3.0Mpa<[σw]=12Mpa,满足要求。

τ=qL/A=0.67Mpa<[τ]=1.7Mpa满足受力要求(按照连续梁计算,反力取qL)。

5.1.2.4刚度验算

1、腹板处

ω=5qL4/384EI=0.33mm<[f]=L/500=1.2mm,满足要求。

2、底板处

ω=5qL4/384EI=0.25mm<[f]=L/500=1.2mm,满足要求。

5.1.3横向分配方木计算

5.1.3.1规格

采用150mm×120mm。

5.1.3.2截面特性

A=15×12=180cm2

W=15×122/6=360cm3

I=15×123/12=2160cm4

5.1.3.3强度验算

1、腹板处

方木间距:

b=600mm

q=45.042kN/m

跨度按工25b纵向分配梁最大纵向距离计:

L=270mm

Mmax=1/8qL2=0.41kN.m

σ=M/W=1.13Mpa<[σw]=12Mpa,满足要求。

τ=qL/A=0.61Mpa<[τ]=1.7Mpa满足受力要求(按照连续梁计算,反力取qL)。

2、底板处

方木间距:

b=600mm

q=22.35kN/m

跨度按工25b纵向分配梁最大纵向距离计:

L=540mm

Mmax=1/8qL2=0.81kN.m

σ=M/W=2.2Mpa<[σw]=12Mpa,满足要求。

τ=qL/A=0.67Mpa<[τ]=1.7Mpa满足受力要求(按照连续梁计算,反力取qL)。

5.1.3.4刚度验算

1、腹板处

ω=5qL4/384EI=0.0016mm<[f]=L/500=0.54mm,满足要求。

2、底板处

ω=5qL4/384EI=0.127mm<[f]=L/500=1.08mm,满足要求。

5.2工25b纵向分配梁计算

5.2.1规格

采用工25b,Q235b,根据混凝土梁截面位置不同,横向间距不等。

5.2.2截面特性

A=53.5cm2

W=422.4cm3

I=5280cm4

5.2.3荷载统计

1、腹板处

横向间距:

b=270mm

q=20.27kN/m

2、底板处

横向间距:

b=540mm

q=20.115kN/m

3、悬臂板处(计算底板外侧1.2m)

横向间距:

b=540mm

q=18.43kN/m

5.2.4计算结果

根据四座桥纵向分配工字钢跨度以及荷载不同位置分别计算。

1、反力

反力可作为横梁计算荷载。

2、应力

最大应力σ=132Mpa<<[σ]=170Mpa,满足要求。

5.32工25b横梁计算

5.3.1规格

采用2工25b,Q235b。

5.3.2截面特性

A=107cm2

W=844.8cm3

I=10560cm4

5.3.3荷载统计

荷载根据上一节结果进行计算,但前横梁考虑合拢段混凝土及模板重量的一半,这样前横梁控制。

5.3.4计算结果

1、反力

反力可作为支架及基础计算荷载。

2、应力

最大应力σ=103Mpa<<[σ]=170Mpa,满足要求。

5.4托架计算

根据上一节的前横梁反力作为托架上的荷载。

1、反力

2、应力

最大应力σ=107Mpa<[σ]=170Mpa,满足要求。

3、刚度

5.5钢管柱计算

根据上一节的前横梁反力以及自重作为钢管柱上的荷载。

采用Φ500*8,Q235b。

A=123.65cm2

I=37424cm4

i=sqrt(I/A)=17.39

L=492.8

λ=L/i=28.34

Φ=0.943

N=462.7+792.22/12=528.7kN

σ=N/ΦA=44Mpa<[σ]=170Mpa,满足要求。

5.6基础计算

根据上一节的前横梁反力、钢管柱以及基础自重作为荷载。

5.6.1黄仿溪1#大桥

1、2#墩

采用两层台阶混凝土扩大基础

σ=N/A=528.7/(2.4*2.7)+25*1.2=112Mpa<[σ]=180kpa,满足要求。

公路路面上

σ=N/A=528.7/(1.3*1.55)+25*0.6=277Mpa<[σ]=350kpa,满足要求。

2、莆田台

σ=N/A=528.7/(1.3*1.55)+25*0.6=277Mpa<[σ]=300kpa,满足要求。

5.6.2黄仿溪2#大桥

采用C25混凝土桩基础

[N]=1/2*(UτL+σa)=1/2*(3.14*1.25*40*8+250*3.14/4*1.252)=781Kn>N=538.7kN,满足要求。

5.6.3黄仿溪3#大桥

1、7#墩

σ=N/A=528.7/(1.3*1.55)+25*0.6=277Mpa<[σ]=800kpa,满足要求。

2、4#

σ=N/A=528.7/(1.5*1.95)+25*0.8=200Mpa<[σ]=250kpa,满足要求。

六、结论

通过以上边跨直线段模板、主要构件及基础的受力验算,其受力状况和变形及其挠度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安全性和稳定性符合施工要求。

附件:

1、黄坊溪1#大桥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施工图(4张)

2、黄坊溪2#大桥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施工图(4张)

3、黄坊溪3#大桥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施工图(4张)

4、楚溪大桥边跨现浇段支架设计施工图(4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