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第二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3797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3第二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003第二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003第二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003第二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003第二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3第二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docx

《003第二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3第二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3第二章 变质岩的基本特征.docx

003第二章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变质岩的基本特征

变质岩是地壳的主要组成,是地壳已存在的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产物,其岩性特征除了受原岩的控制、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外,还受变质岩的形成作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上与原有岩石不同或不尽相同。

在原有岩石和变质岩岩石之间,常存在着一定的渐变关系。

下面简要介绍变质岩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变质岩的化学成分

由于变质岩是地壳已存的岩石经复杂变质作用的产物,因此,其他学成分,一方面与原有岩石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和变质作用的特点有关。

一般来说,在变质岩的形成作用过程中,如不伴随交代作用,则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基本取决于原岩的化学成分,而在伴随有交代作用的情况下,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则既决定于原岩的化学特征,同时还决定于交代作用的类型和强度。

变质岩的化学成分,总的来讲,主要仍是下列元素的氧化物:

SiO2、AL2O3、Fe2O3、FeO、MnO、CaO、MgO、K2O、Na2O、H2O、CO2以及TiO2、P2O5等,但由于其成因特征,其中的某些元素如AL2O3、SiO2、K2O、Na2O、CaO、MgO等,可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原岩的化学组成,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是否发生改变,主要取决于变质作用方式和化学反应,如交代作用、脱水及吸水作用、碳酸盐化及去碳酸盐化作用,这些变质作用可使原有岩石组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其它化学组份,在不同的温度、压力以及外界组份的影响下,也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活动性,岩石的化学成分,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它们和变质条件(温度、压力、溶液性质和溶液中的组份浓度等等有关,也和组份本身的性质有关。

根据研究,一些元素特别在区域变质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可初步归纳如下:

1.亲石元素:

大部分元素保持稳定。

一些易挥发组份(O、S、F、Cl)可进入溶液,Th、U则易被带出,Mn一般比较活动,可能形成一些富集矿床。

Fe在亲石、亲铜、亲铁元素中都可以出现,但存在状态不同,它们的氧化物或碳酸盐(磁铁矿、菱铁矿……)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活动性,并可以形成某些热液矿床。

钙镁碳酸盐在温度升高时,也可受热液影响,形成镁质集中的菱镁矿或滑石矿床。

2.亲铜元素:

大部分元素如Cu、Pb、Zn、Cd、Fe、Ni、Co、Ag、As、Sb、Hg、Se、Te,在不同的热力学条件下,都可以变为活动组份,被变质热液带出带入,其中如As、Sb、Hg、Se、Te和一部分Ag,在低温时即可以开始活动;Cu、Pb、Zn、(Cd),则根据各自的某些特性,在不同的中低温条件下,开始活动;而黄铁矿(Fe)的活动范围,可能比较广泛;Ni的情况还不太明确。

3.亲铁元素:

大部分表现稳定,一些难溶的如铂族元素等,在麻粒岩相变质条件下,仍可保持其稳定性。

在交代反应体系中,岩石组份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溶液组份浓度条件下,也常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性,其造岩组份活动性相对序列为:

H20—C02—K20—Na20—CaO—Mg0—FeO—Fe2O3—Si02—A12O3

可以看出,自然界所发生的变质作用不是严格地在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原岩组份总是要和外界进行一定的交换,在一般变质作用过程中,一般来说,H20和C02是活动组份,其它组份则根据当时的地质条件,可以保持不变或稍有变化。

由于主要造岩元素(K,Na、Fe,Mg,Ca、A1,Si)在一般变质作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以认为这些组份形成一个封闭体系。

而在温度升高和由外来物质成分参与下,出现了伴随热液(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混合溶浆及其晚期热液等)而出现的热液交代作用或混合岩化作用后,原岩化学组成可以发生显著的变化,这时,就不能认为变质反应是封闭体系下的等化学反应。

为了阐明变质作用的某些规律,可以把没有混合岩化作用和强烈交代作用参与的一般变质作用看成是封闭体系,从平衡理论出发来探讨其成因,这虽是一种假设,但大体上说还是可行的。

由此,变质岩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复杂的,但化学组份作为变质岩的一个主要特征,在变质岩岩石学研究,变质作用及成矿的研究和变质地质研究等方面,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变质岩的形成作用在不伴随有交代作用的情况下,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大致决定于原岩的化学成分,但由于伴随温度压力变化而出现的变质作用,经常伴有与变质热液,深成热液和混合溶浆以及岩浆热液等有关的交代现象。

虽然在一般变质作用中,主要造岩元素基本可以保持稳定,但某些微量元素,常由于变质热液的影响而呈现活动,发生迁移搬运。

即使是在以变质结晶重结晶作用为主的变质作用中,某些组份在变质热液的影响下,也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活动而导致某些有用元素的聚集而成矿。

至于伴随温度压力变化,出现深成热液和混合溶浆影响下的变化,变质岩石的化学组份与原岩相比,可以出现非常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导致出现与原岩化学特点完全不同的岩石,而且,也就是在这种过程中,将导致原岩中某些有用元素的高度富集而成矿。

显然,原岩建造的地球化学特点(某些元素的高克拉克值)是物质基础,一定的变质建造或含矿建造可以作为一定地区内的一定矿种或矿床类型的找矿标志外,研究某些元素的分布规律和元素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变质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方面。

岩石的物质成分是岩石分类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变质岩的分类研究方面,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也具有一定意义。

除具有明显交代作用的变质岩以外,对一般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变质岩的分类研究,多数学者都很重视等化学系列和等物理系列原则的应用。

等化学系列是指具有同一原始化学成分的所有岩石,其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不同,是由变质作用类型和强度所决定的。

P.尼格里变质岩化学成分分类表中,列出了5个等化学系列:

富铝系列、长英质系列、碳酸盐系列、铁镁质系列(基性系列)、超铁镁质系列(超性系列)。

H.n.谢勉年科将变质岩划分为七个等化学系列。

等物理系列是指同一变质条件下形成的所有岩石,矿物共生组合的不同,是由原有岩石的化学组成决定的。

等物理系列通常按温度分为低级(低温)、中级(中温)和高级(高温)三个等级。

低级的下限如以钠长石代替沸石等稳定出现为标志,一般认为温度在300—400℃左右;低级和中级的界限,一般以红柱石或蓝晶石出现为标志,一般认为是510-530℃左右;中级和高级变质的界限,若以麻粒岩中斜方辉石代替普通角闪石等出现为标志,则可能在700℃左右。

第二节变质岩的矿物成分

一.一般特征

由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取决于原岩及变质作用,因此,矿物组成也与变质岩的原岩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构等有密切的继承和依存关系,同时,又和变质作用有关,受变质作用类型和强度控制。

变质岩矿物的形成作用是发生于成岩-后生作用带以下的,原岩基本是在固体状态下经重结晶、变质结晶以及交代作用等而形成的。

温度是主导因素,压力与温度因素相互配合,控制着变质反应的进程,应力有时也有一定的影响,而溶液的参与对矿物形成作用也有重要意义。

所以,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各具特点,但又有某些自然联系,从而导致变质岩中矿物比火成岩、沉积岩复杂多。

出现何种矿物主要受原岩的化学成分和变质条件控制。

根据矿物在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分布情况,可以归纳如表2-1,根据表2-1可以对矿物(主要是造岩矿物)在三大岩类中的分布特点和变质岩中矿物的特点,做出一般概括如下:

1.火成岩中的主要矿物(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等)在变质岩中也是主要矿物。

但在变质岩中矿物组成、含量和共生规律,岩石的结构构造和产状特征等都与火成岩有明显的差别;例如,在含长石、石英的火成岩中,暗色矿物的总量一般不超过20—30%,但在相应的变质岩中,它们的含量可高达50%以上;又如在火成岩中,石英含量很少超过45—50%,而在变质岩中,它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有时可高达95%以上,还有,如火成岩中富含暗色矿物时,一般都以辉石、角闪石为主,黑云母很少大量出现,但变质岩中则不一定如此。

而鳞石英、玄武角闪石、霓石以及副长石类(霞石、白榴石……等)为火成岩所特有。

表2-各类岩石中常见的矿物

某些典型的沉积矿物如:

粘土矿物、海绿石……等,则主要出现于沉积岩中,这些矿物仅在变质作用较浅时作为残余矿物在变质岩中出现。

岩石含有多种或大量的上表所列的主要出现在变质岩中的矿物时,一般可认为是变质岩。

但在某些火成岩中,由于同化混染作用或蚀变,有时也可出现其中的某些矿物,如有些混染花岗岩中可以出现堇青石、石榴子石以及多量的片柱状矿物。

2.在矿物的化学成分方面,变质岩的矿物和火成岩对比具有下列特点:

1)变质岩中广泛出现铝的硅酸盐(Al2Si05)类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等。

2)变质岩中可出现不含铁的镁硅酸盐(Mg2SiO4).类矿物,如镁橄榄石,并可出现复杂的钙镁铁锰铝的硅酸盐[X3Al2(SiO4)3]类矿物,如石榴子石类;而在岩浆岩中,一般主要是铁镁成类质同像的正硅酸盐[(FeMg)2SiO4]。

3)变质岩中还可以出现铁镁铝的铝硅酸盐如堇青石、十字石,而岩浆岩中,只出现钾钠钙的铝硅酸盐类矿物,如各种长石。

4)纯钙的硅酸盐(CaSiO3),如硅灰石为变质岩所特有。

5)变质岩中含(OH)的矿物,比岩浆岩为多。

6)变质岩中碳酸盐类矿物分布更广泛。

3.在矿物的内部结构和其它方面

1)变质岩中,层状、链状晶体构造的矿物(如绿泥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较多,常发育有较多的纤维状、鳞片状、柱状、针状矿物,且这些矿物的平均延展性(长和宽之比)比火成岩中的同类矿物为大,如黑云母,在火成岩中的延展性一般为1.5左右,而在变质岩中可达7—10。

2)在变质岩中,常发育有分子排列极紧密的矿物,这种矿物,具有较小的分子体积和较大的比重,如辉长岩经变质形成的榴辉岩,其中的钙长石和橄榄石,反应形成石榴子石,分子体积显著缩小。

3)变质岩中同质异像矿物发育,如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

4)斜长石类的环带结构在变质岩中较少见。

5)变质岩中,矿物的变形现象发育。

二.变质岩矿物成分的控制因素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决定于下列因素:

即原岩的特点,变质作用和交代作用的类型和强度。

原岩是变质岩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原岩的化学组成常是决定变质岩中可能出现何类矿物或矿物组合的基础。

例如原岩为硅质石灰岩,主要成分为CaC03和Si02,经变质后,可能出现的矿物是:

石英、方解石、硅灰石(CaSiO3)和其它钙硅酸盐类矿物如甲型硅灰石(Ca2Si04)、硅钙石(Ca3Si207)、灰硅钙石(Ca4Si208·CaCO3)等;如原岩为粘土岩,主要成分为Al2O3和SiO2,经变质后,可能出现的矿物是:

石英,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刚玉等,如含有少量K20、Na20,FeO、MgO……等,还可能出现堇青石[(Fe,Mg)2A13(A1Si5018)],十字石(2FeO·5Al203·4Si02·H20),尖晶石[(Fe,Mg)A1204)以及白云母、黑云母和长石类等矿物。

但在变质过程中具体出现什么矿物或矿物组合,还决定于变质条件。

如原岩为硅质石灰岩,经热接触变质后,如压力为1Pa,当温度低于470℃时,则形成的矿物组合为方解石+石英,当温度大于470℃时,则形成方解石+硅灰石或硅灰石十石英,如压力大于1Pa时,则形成方解石+硅灰石或硅灰石十石英的温度将大于470℃。

所以,变质作用条件是决定变质岩矿物组成的另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显然,如果原有岩石发生变质时,如不伴随物质成分带出带入的交代作用,则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受上述二因素的共同制约,这种变质作用通常是在等化学反应条件下进行的。

一般常见的变质岩,按等化学系列,可以划分为五个系列,与它们相当的原岩类型、化学特征和可能出现的矿物见表2--1。

表2-2原岩化学成分与矿物的关系

系列

岩石类型

化学成分特征

矿物成分

常见矿物

特征矿物

富铝系列

泥质沉积岩(粘土岩、页岩等)

富铝、贫钙、A12O3/(K2O十Na2O+CaO)比值高,K20>Na20

石英、酸性斜长石、绿泥石、绢云母、黑云母、白云母

铁铝榴石、硬绿泥石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重青石

长英质系列

各种砂岩、粉砂岩、中酸性岩浆岩(包括火山碎屑岩)

基本同前一类,但A1203较低,SiO2较高

基本同上,但石英、长石等含量较高

上列特征矿物出现较少或不出现

碳酸盐系列

各种石灰岩和白云岩

富CaO、MgO、A12O3、FeO、SiO2等含量低,且变化极大

方解石、白云石为主,按所含杂质不同,可出现各种不同的钙镁的硅酸盐或铝硅酸盐,如滑石、蛇纹石、镁橄榄石、透闪石、透辉石、硅灰石、方柱石金云母、符山石、钙铝榴石、黝帘石、斜长石等

铁镁质系

(基性系)

基性岩浆岩(包括大山碎屑岩)及铁质白云质泥灰岩

与基性岩浆岩相当,富钙、镁、铁。

含一定量的A1203,贫K20、Na20

各种斜长石、石英、绿帘石、绿泥石、蛇纹石、阳起石、普通角闪石、透辉石及紫苏辉石等,有时还出现方柱石、铁铝榴石等

超铁镁质系列(超性系列)

起基性岩浆岩及一些极富镁的沉积岩

富镁、贫钙、铝和硅

滑石、蛇纹石、透闪石、镁铁闪石、镁铝榴石、橄揽石、尖晶石、顽火辉石、菱镁矿等碳酸盐

三.矿物的类型

1.根据其稳定范围划分为:

1)特征变质矿物:

是仅稳定存在于很狭窄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的矿物,它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反应很灵敏,所以常常成为变质岩形成条件的指示矿物,如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等。

2)贯通矿物:

是能在一个很大的温度-压力范围内稳定存在的矿物,如方解石、石英。

2.按变质矿物的成因可分为:

1、稳定矿物:

又称为新生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原岩经变质结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

它可以是原岩中已有的、经变质后仍然存在的矿物,如大理岩中的方解石,也可以是原岩中不存在、经变质作用后新产生的矿物,如硅灰石大理岩中的硅灰石。

2、不稳定矿物:

又称残余矿物,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由于反应不彻底而保存下来的原岩矿物,如云英岩中的钾长石残余就是不稳定矿物。

3.变质岩中常见的矿物

1).按变质作用的级别可分为:

低级变质矿物:

绢云母、绿泥石、蛇纹石、滑石、钠长石等。

中级变质矿物:

白云母、钾微斜长石、硬绿泥石、镁铝榴石、十字石、蓝晶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等。

高级变质矿物:

夕线石,紫苏辉石及正长石等。

2).变质岩矿物成分是化学成分的直接反映。

按岩石化学可分为:

变质泥质岩类

石英(Q)、刚玉(Co)、硬绿泥石(Ctd)、红柱石(And)、夕线石(Sill)、蓝晶石(Ky)、铁铝榴石(A1m)、十字石(St)、白云母(Ms)、黑云母(Bi)、绿泥石(Chi)、堇青石(Cord)、碱性长石(Kfs)Fe-Ti氧化物、石墨。

长英质变质岩类

长石,石英为主,少量云母。

角闪石类及其它副矿物。

钙质变质岩类

方解石、白云石为主。

泥灰岩类变质岩中常含:

钙铝榴石(Gro)、绿帘石(Ep)、钙质斜长石、硅灰石(Wo)、符山石(Ves)

硅质白云岩变质岩中常含:

透辉石(Di)、钙铁辉石(hed)、透闪石(Ir)、阳起石(Ac)、镁橄榄石(Fo)、金云母(Phl)

基性变质岩类

角闪石类、斜长石(Pl)辉石类、榍石(Sph)、葡萄石(Preh)、绿纤石(Pump)、

铁镁质变质岩岩类

滑石(Tc)、蛇纹石(sterp)、直闪石(An+h)、顽火辉石(En)、菱镁矿(Mag)、水镁石(bru)。

这里必须指出:

变质岩矿物成分按岩石的化学类型归并,是指其相对的常见性和标型方面而言,并非严格划分。

许多矿物,实际上可以出现在多种不同成分的岩石中,如黑云母,虽是泥质变质岩常见的矿物,但长英质、基性变质岩类乃至一部分镁质变质岩中都能够出现。

四.变质岩中矿物的共生组合

变质岩的形成作用决定于地壳发展一定阶段的地质背景,这一背景的特点决定着变质岩形成作用的方向和条件,同时,变质岩的形成作用,也可以看作是特定的组份体系在一定的物化条件下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在这一特定的条件下形成一个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即变质反应趋近或达到了平衡后形成的矿物组合称为变质矿物的共生组合。

变质矿物的共生组合是组成变质岩的单位,它是重要的岩相学标志,是划分变质带、变质相和变质相系的依据,是变质作用研究的关键,然而,在变质岩石中,可能不止有一个变质矿物共生组合,那么如何判断矿物的共生关系呢?

应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标志;二是间接标志。

(一)矿物共生的直接标志

1、根据等化学原理,原岩化学成分相同,但矿物成分和成因(如沉积的、火成的)不同,而形成了相同的变质矿物组合时,这样的矿物组合有时能为一个共生组合。

2、同一组合中,若矿物之间没有相互交代,穿插,包裹现象,可能为一个共生组合,否则不属于一个共生组合;

3、共生的矿物,颗粒之间应具有稳定的组构形态;

4、同一共生的矿物应互相接触,不应包括被屏蔽或被包裹的相;

5、一个共生组合中,同一相的不同颗粒边缘成分相近;不同相的矿物某些化学元素的分配有固定比例。

(二)矿物共生组合的间接标志1.矿物相律

变质岩的形成作用,作为一个热力学体系,影响平衡的独立因素是:

温度、压力和原岩的组份,平衡共生的矿物组合决定于这三个主要因素。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服从于吉布斯相律(W.Gibbs,l874),吉布斯相律可表示为:

P=C+2-fP-在平衡体系中相的数目,f-自由度,C-组分数。

自然界的变质作用不大可能是在温度和压力都固定不变的环境下进行,即某种矿物组合只能在一定压力一定温度下形成,这种条件在自然环境下是很难实现的,而是在一定的P-T范围内进行并达到化学平衡的。

因此,自然界温度、压力及其它因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不影响矿物组合。

即变质岩内许多矿物呈平衡状态共生,体现了自由度至少等于2。

吉布斯相律可变为:

P≤C

矿物相律说明,在变质岩的形成作用中,在一定的温度压力范围内,同时呈稳定平衡状态共存的矿物的最大数目(P),等于或少于岩石中的独立组份数(C);或者说,由C个组分组成的化学热力学体系,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可以形成不超过C个同时存在的稳定矿物。

例如:

由SiO2和A12O3构成的二元体系,在任意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如已达平衡,则同时共存的矿物数应为2。

虽然,由SiO2和A12O3可能形成的矿物很多,如红柱石、蓝晶石、矽(夕)线石、刚玉、石英……等,但在平衡条件下,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矿物稳定共存。

实际上,自然界己发现的稳定平衡组合,也确是如此,如可以有石英+红柱石或刚玉+红柱石(夕线石)的组合,f=2+2-2=2,但从未见到石英+红柱石+刚玉这种组合,因为f=2+2-3=1,即为反应关系。

2.用共生图解判别矿物的共生关系

现在用SiO2和CaCO3系统来说明之。

在这两种组分的系统中可形成石英、方解石及其中间化合物硅灰石(图9):

CaCO3+SiO2==CaSiO3+CO,在一条线段上,相邻的矿物共生,中间隔一个相则不能共生。

如Cc+Wo和Q+Wo共生,自由度f=2+2-2=2,是双变质区中的共生。

Q+Cc+Wo是单变线上的组合,一般不共生,其自由度f=2+2-3=1,即为反应关系。

又例,在大理岩中常出现方解石、白云石、透闪石、滑石和石英等五种矿物组合。

相当于SiO2、CaCO3和MgCO3三种组份系统(图10)。

一般情况可能存在下列三个共生组合。

1滑石+白云石+方解石;

2透闪石+滑石+方解石;

3透闪石+石英+方解石。

若出现方解石+白云石+滑石+透闪石组合,在图解上出现两个线段的交叉现象:

说明这四种矿物不是共生关系,而是反应关系:

Cc+Tc===DO1+Tr,为单变平衡线上的组合,f=3+2-4=1,自由度为1。

综上所述,变质矿物共生组合是特定的组份体系在一定的物化条件下形成的,吉布斯相律表明,自然界温度、压力及其它因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不影响矿物组合。

因而,应用吉布斯相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某一共生组合的平衡状态,进而分析变质岩形成作用的方向和条件,以及地壳发展演化的阶段和地质背景,

第三节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一、变质岩结构和构造的基本概念

变质岩的结构是指构成岩石各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构造是指岩石中各组份在空间上的排列、分布方式。

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可以具有继承性,即可保留原岩的部分结构、构造,也可以在不同变质作用下形成新的结构、构造。

研究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可以反映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变质作用的类型、因素、方式以及变质的程度。

如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大多具碎裂结构。

结构构造的研究还可给原岩恢复提供重要的证据,如变质火山岩常具变余杏仁构造。

另外,变质岩的结构、构造有的可作为变质岩命名的依据,如具片麻构造的岩石的命名为片麻岩,具角岩结构的岩石命名为角岩。

更重要的是,变质岩的结构构造的特征,也与岩浆岩及沉积岩一样,对岩石的储矿、水文和工程性能有极大的影响,大部分变质岩都是在具有一定应力的条件下形成的,这就形成了变质岩所特有的板状、片状、片麻状构造和碎裂结构等。

这些结构和构造一方面可以增强岩石的储存性和透水性,对寻找金属矿产和地下水存在着有利的因素;但这种结构构造使岩石的强度减弱,而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及不均一性,造成不良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如在断裂带或片理发育的千枚岩、片岩地区,很易发生严重的塌方,滑落现象。

故必须认真研究,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失和不利影响。

二、变质岩的结构

变质岩的结构,根据成因可分为四大类:

1、变余结构

由于变质重结晶作用进行得不完全,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被部分地保留下来,这样形成的结构,称为变余结构。

变余结构常见于变质程度较浅的变质岩中,但在较深的变质岩中,当P、T分布不均匀时,也可出现变余结构。

变余结构是恢复原岩的重要证据。

此外,变余结构的形成还与原岩性质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地说,原岩的粒度愈粗,矿物成分愈稳定,愈易形成变余结构。

变余结构的命名可在原岩结构之前加前缀“变余”二字。

1)原岩为岩浆岩的变余结构有:

变余辉绿结构、变余花岗结构、变余凝灰结构、变余斑状结构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变余斑状结构。

变余斑状结构:

基性喷出岩经变质后,基质可能重结晶变成互相镶嵌的角闪石和斜长石,但原岩中的斜长石或辉石斑晶,虽有某些变形或碎裂,有时内部已为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绢云母。

方解石等矿物集合体所代替,但斜长石或辉石的斑晶外形仍然保留。

而在石英斑岩、流纹岩等较酸性的喷出岩变质后,其基质中的矿物成分可能已完全变为石英、绢云母、明矾石、绿泥石等,但石英斑晶仍然较好地保存。

2)原岩为沉积岩的变余结构,原岩为砂、砾岩等的变质岩中,常保留砾石或砂粒的外形,但胶结物已变为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物或有明显的重结晶,称为变余砾状结构或变余砂状结构。

在某些变质砾岩中,有时虽经高温重结晶及强烈变形,砾石内部的物质成分可能有所改变,但砾石的外形轮廓往往仍清晰可见(图)。

2、变晶结构

是岩石在固态条件下由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形成的结构。

因它与岩浆由融熔的熔体中结晶的条件不同,故变晶结构在外貌上虽然岩浆岩的结晶结构相似,但却有它自己的许多不同的特点:

变晶结构的各矿物颗粒几乎是同时生长的,变斑晶与变基质同时,甚至稍晚一些形成,这与岩浆岩的斑状结构显然不同;

变晶矿物中常含有较多的包体,特别是变斑晶中更是如此;

变晶结构中矿物的自形程度并不表示结晶的先后顺序,而是代表矿物结晶能力的大小。

根据变质岩中矿物自形程度的高低而排列的顺序称为变晶系,在区域变质作用条件下,不同成分的原岩有不同的变晶系,但主要的趋势大致相似,其顺序大体上是,榍石、金红石、石榴石,电气石、十字石、蓝晶石、红柱石、绿帘石、辉石、角闪石、磁铁矿、石英、斜长石、正长石、方解石。

变晶结构是变质岩中最常见的结构,可根据其晶粒大小、形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