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共计50分)
1.“学习的难题,横亘在我们每一位同学的面前。
请相信:
勇者无往而不胜。
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调整好心态,寻找到方法,建立起信心,认识新知的喜悦、探索成功的自豪、青春激荡的豪情就会紧紧伴随着你。
”这句话说明()
A.我们要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B.学习是难题,要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C.我们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D.我们要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答案】A
【解析】
考点:
怎样适应初中生活
2.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这句古训体现的道理是()
A.要学会通过与他人比较和倾听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B.要全面采纳他人的建议
C.要善于悦纳自己,学会展示自己的优点D.要在接受挑战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认识自己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文中的“以铜为镜、以人为镜”等,都体现了通过他人认识自己,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认识自己
3.“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对于刚刚踏进中学校门的初中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①学会自主学习②把握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④套用他人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进入初中,我们要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科学安排时间,其中④的做法不一定适合自己,所以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B。
考点:
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4.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
做到“自知”就要()
A.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己B.知道外在美对内在美起促进作用
C.将自我观察作为认识自我的唯一途径D.从小事做起,努力激发自己的潜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正确认识自己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文中的“自知”就是正确认识自己,即用全面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以正确答案选A,其中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所欲B错误;C观点绝对,认识自己的途径包括自我观察,通过他人和通过集体认识自己;D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A。
考点:
正确认识自己
5.当青春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为之喜悦,或为之烦恼。
下面几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当父母管教明明时,他与父母大吵大闹B.思思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兴趣小组活动
C.兰兰每天用大量时间打扮自己,吸引同学的注意D.强强整天观察他人有没有在背后议论自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青春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其中A没有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是不理解体谅父母的表现,是错误的;B是积极参加有意义的活动,是正确的;C是过分注重外在美的表现,是错误的;D过于注重他人的评价,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是错误的,所以排除ACD,正确答案选B。
考点:
青春
6.“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这首诗表现了陈毅的()
A.冷静、稳重的良好性格B.不畏挫折的心理品质
C.努力回避挫折的品质D.指挥作战的丰富经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挫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文以比喻的形式,说明面对挫折,我们要敢于面对,并勇于挑战,所以正确答案选B。
其中AD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
考点:
挫折
7、有的人可以战胜挫折而功成名就,有的人却在挫折面前倒下了。
这说明()
①.人们对待挫折的态度是相同的②.挫折是人们前进的垫脚石
③.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④.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挫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不同的人,面对挫折采取的态度不同,其结果也不相同,表明人们对挫折的承受力是不同的,其中①观点错误;②观点绝对,挫折是挑战者的垫脚石,所以错误,正确答案选C。
考点:
对挫折的认识
8.无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每个人在其生活、学习、工作中都有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
这说明( )
①挫折是普遍存在的②人生难免有挫折③“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不过是人们良好的祝愿而已
④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这都是由人的命运决定的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考点:
对挫折的认识
9.大街上,一位腿部残疾的路人正一瘸一拐地走着。
小明觉得十分可笑,便在后面嬉皮笑脸地模仿这位残疾人走路的动作,结果受到了众人的指责。
这说明( )
A.那位残疾人不懂得尊重自己B.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C.众人不会审美D.自尊与尊重他人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尊重他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题文中小明嘲笑残疾人的做法,是对残疾人不尊重,所以也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其中ACD观点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B。
考点:
尊重他人
10.七年级的果果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喜欢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勉励自己。
这句话告诉我们()
A.太阳每天都是新的B.要正确认识自己C.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D.每天都要改变自己的形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正确认识自己掌握,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的观点表明,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每天不间断地更新,说明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其中A观点错误;BD观点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
正确认识自己
11.励志演讲大师尼克·胡哲,一出生就没有四肢,但是经过艰苦的努力战胜了种种困难,过着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 )
①挫折能折磨人,考验人,锻炼人②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结果③意志坚强的人更能战胜挫折,走向成功④挫折只会给人带来痛苦,人生应该避免挫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挫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大师身残志坚,勇于战胜挫折,磨砺了坚强的意志,表明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相同,其中④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选A。
考点:
对挫折的认识
12.“首届安徽省美德少年”许龙宇同学父母皆因病生活难以自理。
不幸没有压倒许龙宇:
他每天自己买菜做饭做家务;经常给生病的父母说笑话,逗他们开心;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他的事迹启示我们中学生面对逆境要( )
①正确认识挫折并发出挑战②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③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④意志坚强,不低头不丧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面对挫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材料中勇于战胜挫折的事例,从正确对待并向挫折挑战,保持乐观的心态,不低头不丧气,其中③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
怎样面对挫折
13.“如果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呢?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
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一些,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这段登山者与专家的对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遇到挫折,只有勇敢面对才有战胜它的可能B、只要有足够的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C、挫折本身是好事,它能使人变得更坚强D、坚强的意志需要后天不断磨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面对挫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面对挫折,我们要积极应对并敢于战胜,其中BC观点绝对,是错误的,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A。
考点:
怎样面对挫折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意志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②坚强意志是战胜困难、克服弱点、完成学业、取得成功的一把利剑③只有超世之才才有坚强的意志④青少年磨砺和培养坚强意志意义重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坚强意志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题文中的观点表明,具有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挫折,克服困难,意志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品质,青少年只有磨砺坚强的意志,才有助于成功,其中③观点绝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B。
考点:
坚强的意志
15.下列属于意志薄弱的表现有( )
①小刘碰到难一点的题目就不愿意独立完成 ②小王搞小制作遇到了困难,就到图书馆翻阅资料,请教老师和同学,坚持完成小制作 ③小张学习英语觉得单词记不住,就不想继续下工夫了
④小华练习写字,开始很认真,随后逐渐放松要求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意志薄弱的表现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其中①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②体现了坚韧性;③是缺乏坚韧性的表现;④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所以排除②,正确答案选B。
考点:
意志薄弱的表现
16.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大会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通过了慈善法等。
大会通过慈善法表明法律()
A.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D.为生活制定规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在全国人大上通过法律,表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了有法可依,其中AB观点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C。
考点:
法律的特征
17.国家和社会的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这表明()
①法律和道德相互替代②法律对道德有促进作用③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④道德对法治有支撑作用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教材知识,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法律对道德有促进作用,道德对法律有支撑作用,其中①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D。
考点: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18.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将人刑定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
这一规定表明()
1组织作弊将受民事处罚②组织作弊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法律有规范和保护作用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法律的规范和波爱护作用,考试作弊入刑,体现了作弊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其中①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D。
考点:
对法律的认识
19.“凡善者怕,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
”敬畏意识深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哲学思想中,体现着对客观规律的尊重,也是做人行事的基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敬畏的底线是()
A.规则与秩序B.权利与义务C.法律与自律D.道德与法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道德与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根据教材知识,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应该敬畏的底线是道德和法律,所以正确答案选D。
考点:
道德与法律
20.2016年3月,一则“南昌多地发现人贩子,请各位妈妈注意”的消息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并不断被转发和评论。
经警方调查,该消息纯属谣言。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警方对散布谣言的刘某予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刘某散布谣言而被处罚告诉我们()
A.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B.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C.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D.法律禁止转发微信消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散布谣言的行为,是法律禁止的,所以刘某散布谣言的行为受到处罚,告诉我们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
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2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反腐的力度。
截止2015年10月,共有128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被中央纪委和检察机关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下列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违法必究,任何人违法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C.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对犯罪分子的处罚,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体现了违法必究,对高官的处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ABC观点正确;D不符合题意,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所以正确答案选D。
考点:
依法治国
22.近年来,我国反腐力度不断加强,“苍蝇”“老虎”一起打,犯罪分子纷纷落网。
这表明()
A.法律重点惩处腐败行为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苍蝇老虎一起打”,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中A观点错误;B不符合题意;D观点错误,法律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所以正确答案选C。
考点: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3.“有道德而无法律,则道德有时失其作用;有法律而无道德,则法律亦有时而穷。
”这说明法律和道德()
A.相辅相成,不可偏废B.相互渗透,互相替C.互无关系,毫不相干D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和道德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运用,题文中的观点表明,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关系,其中BCD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A。
考点: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4.“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他谁触电;法律是个保护神,惩罚犯罪保护好人。
”这句话体现了法律()①规范人们的行为②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③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④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题文中的观点表明,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但是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所以②观点错误;正确答案选C。
考点:
法律
25.近两年来,娱乐圈风起云涌,明星涉毒案事件频发,房祖名、柯震东也因涉毒被警方抓获。
柯震东因吸食毒品被处以行政拘留15天。
房祖名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2000元。
对两人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A.两人都受到刑罚处罚B.两人都是违反了刑法
C.任何违反社会规则的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D后者比前者的社会危害性更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根据教材知识,吸毒是一般违法,贩毒和容留他人吸毒是犯罪,一般违法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小,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其中ABC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违法犯罪
2、价值判断(共2题每题8分共16分)
26、自古英雄多磨难。
因此只有名人、伟人才会有挫折,普通人不会经历挫折。
(8分)
判断:
()理由:
_______________
【答案】错误理由:
(1)纵观古今中外的伟人和名人,无一不是从挫折和坎坷中磨砺出来的,普通人也会有挫折,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活那样的挫折。
(2)从未遇到过挫折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这是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因素又是难以避免的。
人生难免有挫折,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的人是没有的。
(简单分析题答出伟人和名人也会遇到挫折,能够答出第二点即可得分,答对一点四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挫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认知能力。
根据教材知识,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难免有挫折,任何人都会经历挫折,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从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人生难免有挫折以及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很多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
对挫折的认识
27.中学生小明认为:
“我现在年龄还小,可以不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8分)
判断:
()理由:
______________
【答案】错误理由:
(1)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在平等的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义务
(2)小明没有认识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孝敬父母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每个公民应自觉履行。
(答出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履行义务即可,答出一个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
根据教材知识,孝敬父母既是公民的道德义务,也是法定义务。
作为中学生,也有孝敬父母的义务,所以题文中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从公民的权利义务的关系以及孝敬父母是公民应尽的义务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
孝敬父母;权利义务的关系
3、情景分析(共两个大题,共计34分)
28.人的一生中,都要经历很多事。
其中,不乏失败的事。
面对失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有一句话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
”罗曼·罗兰也说过:
“要化悲痛为力量。
”当我们面对失败时,一定不能一蹶不振,要学会用微笑面对挫折和失败。
(1)面对失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
说一说有坚定信念、意志坚强的人的态度。
(3分)
(2)“失败是成功之母”表明挫折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3分)
(3)除“学会用微笑面对挫折”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迎战挫折?
(8分)
【答案】
(1)有坚定信念、意志坚强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
(答出能直面挫折,不怕困难和失败,坚定执着,不达目的不罢休即可得分)
(2)挫折的积极作用表现为挫折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吃一堑,长一智”增长才干和智慧。
(答出在挫折面前有的人把挫折当成磨炼意志的机会,进一步激发斗志,从而变得更加坚强,吃一堑长一智,变得更加聪明即可得分)
(3)寻求战胜挫折的方法;发扬探索创新精神,寻找新方法新途径;主动寻求帮助;学会自我疏导(共四个点,每个点2分,共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设问要求从坚强意志的人面度挫折的态度,所以从积极面对,勇于挑战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挫折的积极作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运用,根据所学,从磨砺意志、激发斗志、增长才干和智慧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战胜挫折的方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教材知识,从发扬探索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新途径、主动寻求帮助以及学会自我疏导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
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挫折的积极作用;战胜挫折的方法
29.2013年9月22日,原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贪污公款,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
由山东省济南人民检察院向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最终法院以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被判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上述案例体现了所学课本的哪些知识点?
(12分)
(2)上述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8分)
【答案】
(1)①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
⑤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安定和谐。
⑥连法必究,任何人一旦触犯法律,就会给社会造成危害,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⑦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要受到刑罚处罚。
⑧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3分)
(2)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②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叉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权益,(答出法律约束我们的行为;要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要遵守法律,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答出两个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题文中对违法犯罪的高官的制裁,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等,所以从法律的特征、作用、违法必究等方面回答,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遵守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材料,从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作用,作为公民既要享受权利,也要履行义务,要学法守法懂法,依法律己,依法维权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考点:
法律的作用和特征;怎样遵守法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