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教案下1720课.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29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教案下1720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教案下1720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教案下1720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教案下1720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教案下1720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教案下1720课.docx

《九年级语文教案下1720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教案下1720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教案下1720课.docx

九年级语文教案下1720课

17.公输

教学目的: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讨论法。

4.练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人讲过战斗的故事呢?

是否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

是否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沉重的灾难呢?

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

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公输》就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板书:

“公输’).(解说:

连续提问,唤起学生对有关战争信息的回忆和思考,转而引导学生思维在奔课文主题,诱发学习兴趣。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一边播放范读磁带,一边挂出提前准备好的上面有下列语句的小黑板。

指导学生揣摩语气语意(句后括号中的内容供参考)。

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而为?

”(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

)于墨子曰:

“北方有侮臣者,愿

借子杀之。

”(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子墨子曰:

“请献十金。

”(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

)公输盘曰:

“‘吾义因不杀人。

(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

)予合子曰:

“然,胡不已乎?

”(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公输盘曰: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

”(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

)公输盘曰:

“诺。

”(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

)_引导学生进行一番探讨之后,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

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力求该准。

(解说:

阅读由人物对话组成的文章,必须认真揣摩语气、语意,做到理解到位、朗读到位,这样才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语气神态,甚至心理变化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

)(3)内容与形式总理。

通过朗读、揣摩、思考,同学们已经大致明白了文章的意思。

此时,教师可一边提问,一边组织讨论,一边提示、点拨。

第二课时

问题①: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

主要表现的是谁?

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

墨子和公输盘、楚王。

主要人物是墨子。

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来国。

问题②:

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讨论、明确并形成如下板书。

(板书图)(解说:

明确文章的主人公、主要内容、情节结构,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环节,理清文章思路,形成整体印象。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首先要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而后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特点,理解墨子反侵略的思想。

师生共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1研读第五一12段。

问题①:

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点拨: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②:

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

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

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

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③: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

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④: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点拨:

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来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

结论:

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问题⑤: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点拨:

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6:

“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

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

点拨:

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

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7:

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

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点拨:

没有善罢甘休。

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

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解说:

设置以上7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文意,了解墨子步步紧逼,公输节节退守,最终服输的过程。

 

第三教时

(2)研读第13~16段。

问题①:

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

目的是什么?

点拨:

‘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

”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问题②:

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点拨:

通过对比和类比。

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来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来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来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③:

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

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点拨:

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

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解说:

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3.课堂训练。

(l)抄写生字看谁记得快,然后默写生字一遍,看谁不出错。

(2)完成课后练习一。

(解说:

增加识字量,巩固基础知识。

4.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

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售”。

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来”,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 、教学目标:

(一)德育目标:

领会人处于困境才会奋发有为,国无忧患往往遭到灭亡的道理

(二)智育目标:

学习有关文言文知识,分析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一)分析文章内容,特别是文章第二.三段。

(二)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课时:

 二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句名句的作者是谁?

(孟子)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散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用两分钟时间抢记和作者有关的文体常识。

     作者。

孟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

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二、感知课文

1、齐读课文,版述学生读错的字词并解释:

 畎(quan)亩:

田间水沟    付说(yue)  曾(zeng)益:

同“增”,增加        胶鬲(ge  )  拂(bi)士:

同“弼”,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fu)乱:

违反、阻挠 

2、自由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出题检查掌握情况:

(学生圈点勾画出颖难字词,并且学生之间自由讨论,共同解决)

A、词类活用。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    饿(使......饥饿)

 空乏(使....  穷困缺乏)      所以动(使......惊动)心 忍(使.......坚韧)性  行拂乱(使......受到阻挠)其所为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B、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

建筑、修路   古义:

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今义:

士兵           古义:

狱官   ) 

C、多义词。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而:

而后作(承接连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  )   

 征于色(在)生于忧患(由于,在)发:

发于畎亩(举,被任用)        是 :

于是人也(这样的)发于声(表现)今义,判断动词  拂:

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3、齐读课文,加深印象。

第二课时          

一、  齐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   分析课文第一段

1、请一学生示范朗读第一段,并请另外一名学生翻译这一段

2、这段提到古代几个人物?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六个,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

3、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

(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

4、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三、分析课文第二段:

1、第一段是记叙,那么第二段属于什么?

议论

2、一学生示范朗读,并请另一同学翻译,老师给予纠正出现的错误。

3、作者在这段中议论的观点是什么?

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起先都要吃大苦,经历种种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从而锻练意志,增加才干。

4、背诵第二段(采用抽查一两个学生的形式)

四、分析课文第三段:

1、一学生示范朗读,另一学生翻译

2、这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了什么道理?

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的道理,指出一个人老犯错误,就能促使他改正错误,思路阻塞不通, 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自己的不足。

 一个国家,如果内无坚守法度的世族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无足以与之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入侵,这样的国家就会灭亡。

五、 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 当堂背诵课文

七、完成练习

(二)

教后反思:

 

19.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三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山东)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主张“法先王”。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跟《论语》一样,也是用语录体写的,但体式有所不同,有些章论述当代的某些重要问题,篇幅比较长,论证也很充分,已经具有议论文的规模,不过仍在章首冠以“孟子曰”一语,《鱼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